【精品解析】湖北省咸丰县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入学收心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湖北省咸丰县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入学收心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5 10:01:22

文档简介

湖北省咸丰县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入学收心考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本题共6小题,24分)
1.(2024七下·湖北开学考)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澄澈 莅临(lì) 怪诞不经(dàn) 畏罪前逃
B.静谧 贮蓄(chú) 参差不齐(cī) 人声鼎沸
C.庇护 慷慨(kǎi) 拈轻怕重(niān) 博学笃志
D.企盼 干涸(hé) 哄堂大笑(hōng) 神彩奕奕
【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 项:“畏罪前逃”应为“畏罪潜逃”。
B 项:“贮蓄”的“贮”读音应为“zhù”。
C 项:所有字形和字音都是正确的。
D 项:“神彩奕奕”应为“神采奕奕”。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2024七下·湖北开学考)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想要成就一件事,就必须认准一个目标,持之以恒;不能见异思迁,三心二意。
B.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C.他这个建议太好了,大家随声附和,纷纷表示赞成。
D.小语同学学习非常努力,不耻下问,遇到不会的问题就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答案】A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A 项:“见异思迁”意思是看见别的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三心二意”意思是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这两个词语在该语境中使用恰当。
B 项:“无所不为”是指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用于此处感彩不当。
C 项:“随声附和”是指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用于此处不符合语境。
D 项:“不耻下问”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羞耻,用于此处不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还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如有关联词还要掌握关联词的固定搭配等。
3.(2024七下·湖北开学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国每年因吸烟引发疾病导致死亡的人数大约在100万左右,控烟立法迫在眉睫。
B.通过为期一年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C.“阳光体育”课间跑操活动,不仅有助于磨炼同学们的意志,还能增强同学们的体质。
D.有无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能否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答案】D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A.有误,语义重复,“大约”“左右”任删其一;
B.有误,成分残缺,“通过”“使”任删其一;
C.有误,语序不当,后两句应改为“不仅能增强同学们的体质,还有助于磨炼同学们的意志”;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4.(2024七下·湖北开学考)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刚冒出的嫩叶儿,一片片抱在一起,像是一个个绿色的花骨朵。
②几个星期后,柳树的枝叶就变成深绿色的。
③几天后,树叶一片片分开了,像绽开的花朵。
④三月里,柳树抽出了新枝,长出了嫩叶。
⑤要是你在远处看,柳树就好像是一团淡绿色的雾。
A.①⑤③②④ B.④①⑤③② C.④①③⑤② D.①④⑤③②
【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④为总起句;①承接④的“嫩叶”;⑤承接①的“一片片抱在一起,像是一个个绿色的花骨朵”;③承接⑤的“柳树就好像是一团淡绿色的雾”;②承接③的“几天后”。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5.(2024七下·湖北开学考)诗文默写
(1)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2)秋日,某游客登山,遇雨,遂在山中寺庙借住。晨起时,见群山烟雾缭绕,有感,作以下两句诗,其中一句贴切地用到了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的某句,请你将其补充在横线上:   ,日出起看雾锁山。
(3)姓名往往包含着大学问,人们在取名字时很多时候会参考古诗文。如有人将名字取作“一帆”,你就知道它出自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   。”
(4)真情,最能打动人心。李白珍视友情,挥手与友人别,高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商隐与妻子恩爱情深,面对巴山夜雨,畅想“   ,   ”。(用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诗句填空)
(5)三国时蜀汉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用“   ,    ”劝诫儿子要做到淡泊宁静,这句话用双重否定的句式,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
【答案】(1)一个纯粹的人
(2)夜阑卧听风吹雨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阑、悬、剪、烛、静 。
故答案为:⑴ 一个纯粹的人 ⑵ 夜阑卧听风吹雨 ⑶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⑷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⑸ 非淡泊无以明志 , 非宁静无以致远 。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6.(2024七下·湖北开学考)语文实践活动。
2023年4月23日,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学校为此举行了“好读书,读好书” 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仿照第一句,将后面一句补充完整。
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
读好书,读书   
(2)学校就本次开展读书活动的形式向大家征求意见,请你根据“活动一”的提示再写两个不同形式的活动项目。
活动一:开展读书问卷调查
活动二:   
活动三:   
【答案】(1)【示例1】让学识变得渊博【示例2】让头脑变得聪慧【示例3】让思维变得敏捷
(2)示例:①举行好书推介会;②开展“名人读书故事大家讲”活动 ③举办班级读书交流会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活动设计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补写。根据题意,此宣传标语要表现“少年正是读书时”这一中心内容,补写的内容要“仿照前句”的句式表述。前句“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指出爱读书的好处,那么后面以“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的句式,表述出“好书”对阅读者的影响即可。
(2)本题考查活动设计。根据所给活动的形式,再写处两个不同形式的项目即可。
故答案为:⑴ ①举行好书推介会 ⑵②开展“名人读书故事大家讲”活动 ③举办班级读书交流会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为某个活动拟写宣传语,所拟写的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语意简洁明了,有号召性和鼓动性,一般多采用对偶的修辞。据此可拟写。
⑵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对于设计活动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平时掌握的几种常见的主题活动中做出选择即可。只是需要在表达时注意考题对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18分)
(2024七下·湖北开学考)阅读甲乙两首古诗,完成下列问题。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7.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中,诗人通过想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使它随人逐月到夜郎西。
B.【乙】诗中“不知何处”表现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境,反衬出夜的寂寥。
C.诗歌常用多感官写景。【甲】【乙】两诗都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D.【甲】【乙】两诗中分别写到“夜郎西”“回乐烽”,二者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
8.【甲】【乙】两诗都写到了“月”,两诗中诗人借“月”表达出的情感有何不同?请你简要概括。
【答案】7.C
8.①【甲】诗想象奇特,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乙】诗描写月亮,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的愁绪。【甲】诗扣住关键词“思念”“牵挂”,【乙】诗扣住关键词“苦寒”“思乡愁绪”回答,意对即可。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思乡怀人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7.ABD.正确;
C.有误,【甲】诗有视觉(杨花落尽)、听觉(子规啼),无嗅觉;【乙】诗有视觉(沙似雪、月如霜)、听觉(吹芦管),无嗅觉。
故答案为:C
8.本题考查诗歌情感比较。可结合着关键词的运用和理解来体会。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托明月带去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寄托自己的离愁。“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故答案为:【甲】诗想象奇特,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乙】诗描写月亮,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的愁绪。【甲】诗扣住关键词“思念”“牵挂”,【乙】诗扣住关键词“苦寒”“思乡愁绪”回答,意对即可。
(2024七下·湖北开学考)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雪雪 ,论文义。俄而骤,公欣然曰:“白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①月中无物②,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③,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若令:如果。②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③瞳子:瞳孔。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 文义: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   
③尝月下戏 戏:   ④人语之曰 之:   
1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②无此必不明。
11.给下面这个句子划分节奏。(限划两处)
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
12.对【乙】文中徐孺子巧妙回答的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
A.他回答这种看起来不可能回答的问题,用了人的眼睛来做类比,一下子就使回答既贴切合情合理又新鲜动人,新颖有趣。
B.他的这个回答,妙在“无中生有”,他从问者“月中无物”的问题纰漏中,抓到月中有物这个问题关键,在无中生有中解决问题。
C.他把人的眼睛和月亮做了比较,他不是正面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而是借助了某样东西来间接告诉提问者他的回答。
D.他避开了“月亮”这一概念,而借用偷换了“眼睛”的概念,以“眼有瞳仁”类比对方的“月中有物”,运用了辩论常用技巧。
13.文中“未若柳絮因风起”历来被赞为“咏雪”的经典句,其实后人还有不少咏雪的佳句,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等,结合这几个句子,概括前人精妙写雪的方法。
【答案】9.文章的义理;大体;玩耍,游玩;代词,他,这里指徐孺子
10.①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②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假如没有这个,必定看不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
11.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
12.B
13.均要抓住“雪”的特征,如轻盈、洁白、雪落无声的特点;均要使用一些修辞或者写作手法,如“未若柳絮因风起”和“千树万树梨花开”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一句则运用了侧面描写(听觉角度)的写作手法,用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暗写出了雪下得很大。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5)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
【附参考译文】
【甲】
谢安在塞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疑之的妻子。
【乙】参考译文:
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非常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的,如同人眼中有瞳孔,没有它,眼睛就不明亮。”
9.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①句意为: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诗文。文义:文章的义理。②句意为: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体。③句意为:曾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戏:玩耍,玩乐。④句意为:有人对他说。之:代词,他,这里指徐孺子。
故答案为: 文章的义理 ; 大体 ; 玩耍,游玩 ; 代词,他,这里指徐孺子 。
10.本题考查翻译语句。①重点词:未若,不如比作;因,趁,乘。②重点词:无,没有。必,一定。
故答案为: ①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②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假如没有这个,必定看不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
1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句意为: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
故答案为: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
12.ACD.正确;
B.有误,“在无中生有中解决问题”错,以“眼有瞳仁”类比对方的“月中有物”;
故答案为:B
1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未若柳絮因风起”和“千树万树梨花开”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现雪花轻盈、洁白、雪落无声的特点。“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一句则运用了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用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暗写出雪下得很大。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均要抓住“雪”的特征,如轻盈、洁白、雪落无声的特点;均要使用一些修辞或者写作手法,如“未若柳絮因风起”和“千树万树梨花开”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一句则运用了侧面描写(听觉角度)的写作手法,用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暗写出了雪下得很大。
三、阅读(本题共3小题,8分)
(2024七下·湖北开学考)名著阅读,完成问题。
小语同学上学期读了《朝花夕拾》,请你帮她完成下面的任务。
14.《朝花夕拾》为我们带来了许多趣人趣事,请根据名著内容填空。
趣人——“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这冷漠与这激动来自同一个人,这个人是①   。
趣事——“自新郎新妇以至傧相,宾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像熟读书人的,但穿的都是红衫绿裤。”这描绘的是②   的场景。
《朝花夕拾》中多次写到了书:《山海经》使“我”“似乎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它代表着阿长对“我”的关爱;《③   》使“风景”“点心”“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④   》让“我”抛弃“做孝子的计划”,乃至看到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作者写后两本书以及相关的故事,其相同的目的是批判封建思想。
15.下列“下联”,契合“童年的痛”主题,与上联“五猖会突袭背书伤害童心”最匹配的一项是(  )
A.仙台校国格受辱弃医从文 B.三哼经辗转求得最有爱心
C.遭难父霉遇庸医草菅人命 D.范爱农醉酒溺水告别人世
【答案】14.范爱农;隐鼠成亲;鉴略;二十四孝图
15.C
【知识点】诗歌对联;作品的基本内容;《朝花夕拾》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2)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14.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人物识记。结合“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可知,此处人物是范爱农。范爱农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结交的朋友,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I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自新郎新妇以至傧相,宾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像熟读书人的,但穿的都是红衫绿裤”出自《猫鼠狗》,描绘的是隐鼠成亲的场面。这篇散文首先回击了“现代评论派”对作者“仇猫”的诬蔑,揭露了他们卑劣的手段,然后作者说明自己“仇猫”的近因,刻画出“猫”的主要特征;再以童年的追叙,交代了“仇猫”的原因;最后批判“中庸之道”,指出它的实质是纵恶养奸。作者表面上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作者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由“五狙会的热闹“可知,相关篇目是《五猖会》。这篇文章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此文匠心独运,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鉴略》,“我”失望、郁闷至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由“让‘我’抛弃‘做孝子的计划“可知,相关篇目是《二十四孝图》。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鲁迅认为二十四孝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他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他本人在阅读“老菜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的强烈反感。
故答案为: 范爱农 ; 隐鼠成亲 ; 鉴略二十四孝图
15.A.“仙台校”说明是《藤野先生》中作者前往仙台求学的经历,与“童年”的主题不符;
B.“三哼经”是名词,“辗转求得”与“最有爱心”都是偏正短语,且这句话表现的是“我”获得《山海经》的快乐,不符合“痛”这一主题;
C.“遭难父"是名词,指患病的父亲,“霉遇庸医“是偏正短语,“草营人命”是动宾短语。根据内容可知其指的是《父亲的病》一文中,“我“父亲患了严重的水肿病,久久无法康复。家里为了给父亲治病,请了当时人称“神医”的两位医生来看,这两位神医收取高昂的诊金,又开了不少奇怪的药方,父亲用药后病却始终不见好,最终还是去世了。揭示了当时庸医误人、草萱人命的社会现象。由此可知,该下联对仗工整,符合“童年的痛”这一主题;
D.由“范爱农醉酒溺水”可知,其出自《范爱农》一文,其追叙了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与“董年的痛"这一主题不符;
故答案为:C
(2024七下·湖北开学考)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梦是蝴蝶的翅膀汤小小
她是一位“90后”女孩。父亲的早逝,让她没有条件做骄奢的小公主。初中毕业后,她背起行囊,到城里打工。
那时她不满18岁,没技术没文凭,只能在一家路边小吃摊做服务员。摊点不远处,是一所艺术学校,每天清晨,都有背着画板的学生,踩着和煦的阳光,一脸喜悦地奔向艺术的殿堂。
她常常手里端着盘子,目光却紧随着这些学生的身影,久久回不过神来。
学校的老师偶尔会来光顾小吃摊。有一次。几个老师一边在摊上吃早点一边闲聊。当说到学校还差一个清洁工时,一直在旁边默默洗碗的她忽然站起来,走到老师们面前,搓着手,红着脸,怯怯地问:“我去行吗?”
就这样,她成了艺术学校的清洁工,月薪800元。除去生活费,所剩无几,她却高兴得几夜没睡好。
但她并不满足于当一个清洁工,她有更大的梦想。从此,学校的老师们就经常看到一些很有趣的事情:这个小清洁工会一边拿着扫帚扫地,一边竖起耳朵偷听教室里的动静,巴掌大的地方,一扫就是一堂课,等大家都下课了,她又把扫帚舞得很欢,很快就把其他地方扫得干干净净。这个小清洁工还会捡同学们丢弃在地上的废画纸,并用橡皮把它们一点点擦干净,放学后,学生都离开了,她一个人躲在教室里,偷偷在上面涂鸦。
画画的开支是月收入800元的她无法承担的,为了买笔墨纸张,她又沦为了“破烂王”,别人扔的饮料瓶,她都当宝贝捡回来,拿到废品收购站,换回一大堆绘画用品。
一天24小时被她分割成了三段:8小时工作兼捡破烂,5小时睡觉,11小时画画。她瘦小的身影成为校园里最忙碌的风景。
虽然没有绘画功底,她的画还是慢慢引起了学校老师的注意,干练的画风,大胆的用笔,不比任何一个专业学生差。老师们开始免费为她提供一些指导,这让她的画如遇到春风的小草,快速茁壮地成长。
她不再满足于业余画画,她想参加艺术类高考,到更广阔的舞台上,尽情挥洒手中的笔墨。
文化课成为她的硬伤,一个初中毕业的女孩,怎么可能在高考中拿到高分呢?连母亲都劝她放弃,她却拾起高中课本,像一块浸入水中的海绵,拼命汲取着营养。
所有人都认为,这个小清洁工的梦想实在太像白日梦,她却在嘲笑和不解中,交出了让人瞠目结舌的答卷,她以556分的高分,成功通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专业课考试。在一群经过专业培训的学生中,名列203位,她工作的学校。每年只有五六名学生能考上清华,而她,一个小小的清洁工,却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这个女孩有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名字——邓轩,她用自己的努力。一步步靠近梦想,让人生变得不再普通。
梦是蝴蝶的翅膀,无论多么弱小的蝴蝶,只要不停地扇动翅膀,终能飞越沧海;无论多么卑微的人生,只要有梦想支撑,就会拥有一片明朗的天空。
16.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17.本文语言清新朴实,其中不乏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连母亲都劝她放弃,她却拾起高中课本,像一块浸入水中的海绵,拼命汲取着营养。
18.在你看来,邓轩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19.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答案】16.为生活所迫、18岁就进城打工的邓轩,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成了一所艺术学校的清洁工。她一边打扫卫生,一边克服各种困难学习绘画,最终考上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17.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刻苦自学高中课程的她比作"浸入水中的海绵",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她刻苦学习、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可贵精神。
18.邓轩是一个不屈服于命运,执着追求、勇敢进取的青年。
19.内容上:抒发感受,点明中心;结构上:呼应文题,体现文章的整体美。
【知识点】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比喻;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4)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16.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邓轩的女孩的励志故事。邓轩因为生活所迫,在18岁时就离开了家乡,进城打工。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成为了一所艺术学校的清洁工。虽然她的工作并不直接与艺术相关,但她对绘画的热情并没有因此熄灭。在工作之余,邓轩克服了种种困难,坚持学习绘画。她可能面临了时间、资源甚至自我怀疑的挑战,但她通过勤奋和毅力,逐渐提升了自己的绘画技能。经过不懈的努力,邓轩最终考上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实现了她的艺术梦想。这个故事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有梦想和决心,就能找到通往成功的道路。故答案为: 为生活所迫、18岁就进城打工的邓轩,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成了一所艺术学校的清洁工。她一边打扫卫生,一边克服各种困难学习绘画,最终考上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17.这道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赏析。在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邓轩比作浸入水中的海绵,形象地描绘了她努力学习的情景。通过这个比喻,读者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邓轩对知识的渴望和她刻苦学习的态度。同时,“拼命汲取着营养”这一描述也强调了她不断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
这种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邓轩的努力和坚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故答案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刻苦自学高中课程的她比作"浸入水中的海绵",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她刻苦学习、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可贵精神。
18.这道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执着追求”表明了邓轩对梦想的坚持和不懈努力。她在艰苦的环境下,仍然坚持学习绘画,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展示了她的毅力和决心。
故答案为: 邓轩是一个不屈服于命运,执着追求、勇敢进取的青年。
19.从内容方面来看,最后一段通过对邓轩的努力和成就的总结,强调了梦想的重要性。作者指出,无论多么卑微的人生,只要有梦想支撑,就能够拥有明朗的天空。这表达了对邓轩坚持梦想的赞扬,同时也向读者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结构方面来看,最后一段呼应了文章的标题“梦是蝴蝶的翅膀”,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通过将梦想比作蝴蝶的翅膀,再次强调了梦想的力量和意义,与前文形成了呼应。此外,这一段也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使文章的主旨更加鲜明。
故答案为: 内容上:抒发感受,点明中心;结构上:呼应文题,体现文章的整体美。
(2024七下·湖北开学考)阅读文章,完成问题
一粒榆树的种子
于小燕
①一粒榆树的种子被风一吹,落在了泥地里的一块水泥板下。
②春天到来,榆树种子听到了春风的召唤,内心蠢蠢欲动,他也想发芽,想钻出土壤,想长出叶子,也想伸出长长的身体去迎接太阳。可是他知道,他身上压着一块水泥板,就算发了芽,也是出不去的。榆树种子长叹一声,缩紧身躯,继续睡觉。
③忽然,榆树种子听到由远及近的脚步声,是一个小姑娘和她的奶奶。小姑娘说:“奶奶你坐下,我帮你去摘花。”
④小姑娘扶奶奶在水泥板上坐下来,‘腾腾腾 跑远了,一会儿又跑回来,赞叹地说:“奶奶,你看,多么美丽的花儿呀!这是蒲公英,橘黄色的。”说完,她又跑开了,一会儿工夫,她又拿着一枝马兰花回来,对奶奶说:“奶奶,我们来早了,许多的花还都没开呢。我摘了一枝马兰花,奶奶你看,真好看!”
⑤奇怪的是,她的奶奶一直没有说话。小姑娘不停地跑来跑去,把自己看到的花儿草儿告诉奶奶。跑累了,她就在奶奶身边坐下来,两只手抱着奶奶的胳膊,头倚在奶奶的肩上,轻声地说:“奶奶,要是你的眼睛还亮着就好了。你就能看见这儿。这儿可美了,是你以前经常带我来玩的地方。你看见了这儿,就会想起我,想起爸爸妈妈,想起以前的事情,恢复记忆了。”榆树种子这才明白,怪不得一直是小姑娘一个人在说话,原来她的奶奶不仅失明了,还失忆了!
⑥榆树种子在水泥板下面,听着小姑娘给奶奶一样一样地介绍花儿,说着花儿的颜色、香味,称赞着今天的天气好晴朗、天空好湛蓝。榆树种子也想出去,看看红花,看看绿叶,看看太阳,看看山坡,看看他的妈妈,看看老邻居杨树伯伯,于是他挺挺肚,伸伸腰,努力地一寸一寸长起来。
⑦终于,榆树的芽伸了出来,可是马上就碰到了水泥板。水泥板太硬,榆树芽用了很大的力气,冲锋了几次,都没有在水泥板上留个印儿。他又鼓起勇气,用尽全身的力气,向水泥板发起最后的攻击,可还是失败了。榆树芽垂头丧气,他蜷起了身子,决定不再做这样徒劳的事。这时,一只蚯蚓爬过来,微笑着问:“豆芽菜,你怎么了?”
⑧榆树芽就把情况告诉了蚯蚓。蚯蚓说道:“强大有强大的力量,柔弱有柔弱的力量。水泥板虽然强大,可是它不会动,我们虽然弱小,但是我们有自由的灵魂。只要努力,就不会白费。你跟着我来!”说着,蚯蚓就向前爬去,他柔软的身体一蜷一缩,顺着水泥板的板壁,慢慢地向前移动。速度之慢,就像一点儿都没动。 ⑨榆树芽被蚯蚓这种坚强乐观的精神感染了,他马上微笑着,努力伸展身体,每天坚强地生长着。一日一日,一寸一寸,不知过了多少个日夜,一丝光忽然射过来,榆树芽终于钻出了土壤,从水泥板下面长出来了。
⑩几个月后,一个小姑娘牵着一个老奶奶的手,从一棵生机勃勃的小榆树旁边经过。小榆树一眼就认出来,她们就是那天在水泥板上坐过,引发他追求美好生活的祖孙俩。她们笑吟吟地走过,一点也不知道,一棵小榆树正带着满怀热情,带着无限感激,真诚地祝福她们呢。
(选自 2023 年第 4 期《知识窗》,有删改)
20.榆树种子在生长过程中主要得到了哪些帮助?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回答。
21.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的句子。
榆树芽垂头丧气,他蜷起了身子,决定不再做这样徒劳的事。
22.阅读全文,说说文中的小榆树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案】20.①祖孙俩(精神层面的帮助):小姑娘向奶奶介绍各种花,试图唤起奶奶的记忆,她们引发了榆树种子对外面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②蚯蚓(具体可行的方法指导):蚯蚓用富有深意的语言和实际行动引导榆树种子继续努力,冲破障碍。
21.运用神态描写(“垂头丧气”)和动作描写(“蜷”),形象地写出了榆树种子在生长过程中遇到困难后的状态,表现了他失落、气馁的心情。
22.①追求美好生活,积极乐观;②坚持不懈,遇到困难不退缩,顽强生长;③心怀感恩之情。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探究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奇怪的是,她的奶奶一直没有说话。小姑娘不停地跑来跑去 榆树种子这才明白,怪不得一直是小姑娘一个人在说话,原来她的奶奶不仅失明了,还失忆了”分析,祖孙俩(精神层面的帮助):小姑娘向奶奶介绍各种花,试图唤起奶奶的记忆,她们引发了榆树种子对外面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结合“强大有强大的力量,柔弱有柔弱的力量。水泥板虽然强大,可是它不会动,我们虽然弱小,但是我们有自由的灵魂。只要努力,就不会白费。你跟着我来”“榆树芽被蚯蚓这种坚强乐观的精神感染了,他马上微笑着,努力伸展身体,每天坚强地生长着”分析。
故答案为: ①祖孙俩(精神层面的帮助):小姑娘向奶奶介绍各种花,试图唤起奶奶的记忆,她们引发了榆树种子对外面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②蚯蚓(具体可行的方法指导):蚯蚓用富有深意的语言和实际行动引导榆树种子继续努力,冲破障碍。
21.本题考查句子赏析。从题目中可以看出,需要从描写的角度来分析句子。在给定的句子中,使用了神态描写“垂头丧气”和动作描写“蜷”,这些描写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榆树芽的形象和状态。通过“垂头丧气”这个神态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榆树芽的沮丧和失望,它可能在生长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或挫折,导致它失去了信心。而“蜷”这个动作描写则进一步表现了榆树芽的萎靡不振,它选择了收缩自己的身体,不再尝试。这种形象的描写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榆树芽的内心感受,同时也增强了文本的感染力和表现力。通过对榆树芽的描写,可能反映出一种面临困境时的心态,或者寓意着某些人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
故答案为:运用神态描写(“垂头丧气”)和动作描写(“蜷”),形象地写出了榆树种子在生长过程中遇到困难后的状态,表现了他失落、气馁的心情。
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榆树芽被蚯蚓这种坚强乐观的精神感染了,他马上微笑着,努力伸展身体,每天坚强地生长着。一日一日,一寸一寸,不知过了多少个日夜,一丝光忽然射过来,榆树芽终于钻出了土壤,从水泥板下面长出来了”“小榆树一眼就认出来,她们就是那天在水泥板上坐过,引发他追求美好生活的祖孙俩。她们笑吟吟地走过,一点也不知道,一棵小榆树正带着满怀热情,带着无限感激,真诚地祝福她们呢”分析。
故答案为: ①追求美好生活,积极乐观;②坚持不懈,遇到困难不退缩,顽强生长;③心怀感恩之情。
四、写作(50分)
23.(2024七下·湖北开学考)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题目一:上学期,我们领略了让史铁生永生难忘的菊花,欣赏了莫怀戚一家充满温情的散步,沐浴了泰戈尔金色花的阳光,躲进了荷叶般母亲的怀抱,饱览了牧羊人带来的满眼生机……这一切,都带给我们无限的暖意。
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也一定经历过许多充满温暖的时刻,请以《记忆里的温暖》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二:如果你得到一个神奇的控制器,可以让时间放缓、快进、后退或暂停,你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使用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请你自拟题目,并以“此刻,我按下时间控制器”为开头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篇作文。
写作要求:
①选择题目一的,不能改变题目;选择题目二的,请自拟题目后再写作文,并将“此刻,我按下时间控制器”书写在正文第一行;
②文体自选(除诗歌、戏剧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文中不出现可能泄露考生真实信息的姓名、校名等(若需出现可用化名代替);
④字数不少于650字。
【答案】记忆里的温暖 窗外依旧是丝丝寒风,打着卷儿,一溜儿吹在玻璃窗上,带来些许寒冷。我的思绪飘飞到了一年前
卷子发下来了,这是新学期的第一次考试啊,我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千万,千万,千万……颤抖着双手,打开那张既想看又不敢看的“判决书”。完了!我瘫坐在座位上——74分!
寒风呼呼作响,如泣如诉,我的心也似那风,飘飘忽忽,晃晃悠悠。我恍惚觉得似乎连大自然都在嘲弄着自己。我气恼地抓起那张卷子,干脆揉成一团,一股脑儿塞进书包,随后双手抱臂做阿Q状,苦笑几声,索性来个“眼不见心不烦”吧!
谈何容易呢?爸爸的“火眼金睛”早就洞察了一切。
“今天脚步那么沉,考试啦?”“嗯。”“考了多少呢?”我没好气地回答道:“74!”如我所料,爸爸让我拿出试卷。他把试卷在桌面上抚平,开始了他滔滔不绝的讲解。
不知怎的,我却走神了。看到他这些年骤添的根根白发,透过头发还可以看到发亮的头皮。从后面看,显得脑袋很大,头发很卷,有几根因为常年戴帽子的缘故,还翘了起来。看着看着,我猛地回过神来,静静地、认真地听着。
呼呼的寒风中,你可以看到一束橘黄色的光透过一扇小窗户,再仔细一点,你会发现,夕照里有两个人影:一个胖胖的,手中比划着;还有一个小女孩儿的身影,撅着屁股,一手托着腮,眼睛入神地看着,也不时插上几句,频频点头。
那个小女孩,眼前不时闪耀着阳光下丝丝白发反射出的光芒。
题目一直讲解到深夜,我坐下来静心思索着。笃、笃,爸爸敲着门,他端着一杯牛奶,对我说:“天 晚了,喝了牛奶就睡觉,快喝了吧,啊?”我转过脸,点了点头:“嗯。”
哦,爸爸,你可知道,我转过脸,是为了不让你看到我眼中溢满的泪水?
寒风阵阵,寒意依旧,那丝丝白发反射出的光芒温暖着我的心田,照亮了我的记忆。
充满心头的那一种温暖,驱走了我生命中所有的严寒。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话题作文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命题作文。这个题目主要围绕“记忆里的温暖”展开,主题明确。通过描述成长过程中的温暖时刻,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生活中的积极经历。这样的主题容易引起共鸣,让学生有话可说,但要注意突出“温暖”的感受,以及这些时刻对自己的影响。
(2)本题考查话题作文。这个题目赋予了学生控制时间的超能力,充满了想象力。学生需要思考在不同时间状态下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及这些事情对故事发展的影响。可以选择写关于友情、亲情、冒险等各种主题的故事,具有很大的创作空间,但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和情节的连贯性。
【点评】(1)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确定好作文中心来选取、组织素材;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在符合题干要求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2)本题考查话题作文。该题目很考验学生是否能准确理解话题,确立明确的主题。并且主题是否有一定的深度和新颖性。同时要注意文章结构是否清晰,段落之间的过渡是否自然。语言是否生动,是否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手法。
1 / 1湖北省咸丰县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入学收心考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本题共6小题,24分)
1.(2024七下·湖北开学考)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澄澈 莅临(lì) 怪诞不经(dàn) 畏罪前逃
B.静谧 贮蓄(chú) 参差不齐(cī) 人声鼎沸
C.庇护 慷慨(kǎi) 拈轻怕重(niān) 博学笃志
D.企盼 干涸(hé) 哄堂大笑(hōng) 神彩奕奕
2.(2024七下·湖北开学考)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想要成就一件事,就必须认准一个目标,持之以恒;不能见异思迁,三心二意。
B.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C.他这个建议太好了,大家随声附和,纷纷表示赞成。
D.小语同学学习非常努力,不耻下问,遇到不会的问题就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3.(2024七下·湖北开学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国每年因吸烟引发疾病导致死亡的人数大约在100万左右,控烟立法迫在眉睫。
B.通过为期一年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C.“阳光体育”课间跑操活动,不仅有助于磨炼同学们的意志,还能增强同学们的体质。
D.有无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能否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4.(2024七下·湖北开学考)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刚冒出的嫩叶儿,一片片抱在一起,像是一个个绿色的花骨朵。
②几个星期后,柳树的枝叶就变成深绿色的。
③几天后,树叶一片片分开了,像绽开的花朵。
④三月里,柳树抽出了新枝,长出了嫩叶。
⑤要是你在远处看,柳树就好像是一团淡绿色的雾。
A.①⑤③②④ B.④①⑤③② C.④①③⑤② D.①④⑤③②
5.(2024七下·湖北开学考)诗文默写
(1)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2)秋日,某游客登山,遇雨,遂在山中寺庙借住。晨起时,见群山烟雾缭绕,有感,作以下两句诗,其中一句贴切地用到了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的某句,请你将其补充在横线上:   ,日出起看雾锁山。
(3)姓名往往包含着大学问,人们在取名字时很多时候会参考古诗文。如有人将名字取作“一帆”,你就知道它出自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   。”
(4)真情,最能打动人心。李白珍视友情,挥手与友人别,高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商隐与妻子恩爱情深,面对巴山夜雨,畅想“   ,   ”。(用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诗句填空)
(5)三国时蜀汉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用“   ,    ”劝诫儿子要做到淡泊宁静,这句话用双重否定的句式,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
6.(2024七下·湖北开学考)语文实践活动。
2023年4月23日,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学校为此举行了“好读书,读好书” 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仿照第一句,将后面一句补充完整。
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
读好书,读书   
(2)学校就本次开展读书活动的形式向大家征求意见,请你根据“活动一”的提示再写两个不同形式的活动项目。
活动一:开展读书问卷调查
活动二:   
活动三: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18分)
(2024七下·湖北开学考)阅读甲乙两首古诗,完成下列问题。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7.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中,诗人通过想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使它随人逐月到夜郎西。
B.【乙】诗中“不知何处”表现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境,反衬出夜的寂寥。
C.诗歌常用多感官写景。【甲】【乙】两诗都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D.【甲】【乙】两诗中分别写到“夜郎西”“回乐烽”,二者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
8.【甲】【乙】两诗都写到了“月”,两诗中诗人借“月”表达出的情感有何不同?请你简要概括。
(2024七下·湖北开学考)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雪雪 ,论文义。俄而骤,公欣然曰:“白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①月中无物②,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③,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若令:如果。②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③瞳子:瞳孔。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 文义: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   
③尝月下戏 戏:   ④人语之曰 之:   
1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②无此必不明。
11.给下面这个句子划分节奏。(限划两处)
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
12.对【乙】文中徐孺子巧妙回答的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
A.他回答这种看起来不可能回答的问题,用了人的眼睛来做类比,一下子就使回答既贴切合情合理又新鲜动人,新颖有趣。
B.他的这个回答,妙在“无中生有”,他从问者“月中无物”的问题纰漏中,抓到月中有物这个问题关键,在无中生有中解决问题。
C.他把人的眼睛和月亮做了比较,他不是正面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而是借助了某样东西来间接告诉提问者他的回答。
D.他避开了“月亮”这一概念,而借用偷换了“眼睛”的概念,以“眼有瞳仁”类比对方的“月中有物”,运用了辩论常用技巧。
13.文中“未若柳絮因风起”历来被赞为“咏雪”的经典句,其实后人还有不少咏雪的佳句,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等,结合这几个句子,概括前人精妙写雪的方法。
三、阅读(本题共3小题,8分)
(2024七下·湖北开学考)名著阅读,完成问题。
小语同学上学期读了《朝花夕拾》,请你帮她完成下面的任务。
14.《朝花夕拾》为我们带来了许多趣人趣事,请根据名著内容填空。
趣人——“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这冷漠与这激动来自同一个人,这个人是①   。
趣事——“自新郎新妇以至傧相,宾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像熟读书人的,但穿的都是红衫绿裤。”这描绘的是②   的场景。
《朝花夕拾》中多次写到了书:《山海经》使“我”“似乎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它代表着阿长对“我”的关爱;《③   》使“风景”“点心”“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④   》让“我”抛弃“做孝子的计划”,乃至看到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作者写后两本书以及相关的故事,其相同的目的是批判封建思想。
15.下列“下联”,契合“童年的痛”主题,与上联“五猖会突袭背书伤害童心”最匹配的一项是(  )
A.仙台校国格受辱弃医从文 B.三哼经辗转求得最有爱心
C.遭难父霉遇庸医草菅人命 D.范爱农醉酒溺水告别人世
(2024七下·湖北开学考)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梦是蝴蝶的翅膀汤小小
她是一位“90后”女孩。父亲的早逝,让她没有条件做骄奢的小公主。初中毕业后,她背起行囊,到城里打工。
那时她不满18岁,没技术没文凭,只能在一家路边小吃摊做服务员。摊点不远处,是一所艺术学校,每天清晨,都有背着画板的学生,踩着和煦的阳光,一脸喜悦地奔向艺术的殿堂。
她常常手里端着盘子,目光却紧随着这些学生的身影,久久回不过神来。
学校的老师偶尔会来光顾小吃摊。有一次。几个老师一边在摊上吃早点一边闲聊。当说到学校还差一个清洁工时,一直在旁边默默洗碗的她忽然站起来,走到老师们面前,搓着手,红着脸,怯怯地问:“我去行吗?”
就这样,她成了艺术学校的清洁工,月薪800元。除去生活费,所剩无几,她却高兴得几夜没睡好。
但她并不满足于当一个清洁工,她有更大的梦想。从此,学校的老师们就经常看到一些很有趣的事情:这个小清洁工会一边拿着扫帚扫地,一边竖起耳朵偷听教室里的动静,巴掌大的地方,一扫就是一堂课,等大家都下课了,她又把扫帚舞得很欢,很快就把其他地方扫得干干净净。这个小清洁工还会捡同学们丢弃在地上的废画纸,并用橡皮把它们一点点擦干净,放学后,学生都离开了,她一个人躲在教室里,偷偷在上面涂鸦。
画画的开支是月收入800元的她无法承担的,为了买笔墨纸张,她又沦为了“破烂王”,别人扔的饮料瓶,她都当宝贝捡回来,拿到废品收购站,换回一大堆绘画用品。
一天24小时被她分割成了三段:8小时工作兼捡破烂,5小时睡觉,11小时画画。她瘦小的身影成为校园里最忙碌的风景。
虽然没有绘画功底,她的画还是慢慢引起了学校老师的注意,干练的画风,大胆的用笔,不比任何一个专业学生差。老师们开始免费为她提供一些指导,这让她的画如遇到春风的小草,快速茁壮地成长。
她不再满足于业余画画,她想参加艺术类高考,到更广阔的舞台上,尽情挥洒手中的笔墨。
文化课成为她的硬伤,一个初中毕业的女孩,怎么可能在高考中拿到高分呢?连母亲都劝她放弃,她却拾起高中课本,像一块浸入水中的海绵,拼命汲取着营养。
所有人都认为,这个小清洁工的梦想实在太像白日梦,她却在嘲笑和不解中,交出了让人瞠目结舌的答卷,她以556分的高分,成功通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专业课考试。在一群经过专业培训的学生中,名列203位,她工作的学校。每年只有五六名学生能考上清华,而她,一个小小的清洁工,却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这个女孩有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名字——邓轩,她用自己的努力。一步步靠近梦想,让人生变得不再普通。
梦是蝴蝶的翅膀,无论多么弱小的蝴蝶,只要不停地扇动翅膀,终能飞越沧海;无论多么卑微的人生,只要有梦想支撑,就会拥有一片明朗的天空。
16.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17.本文语言清新朴实,其中不乏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连母亲都劝她放弃,她却拾起高中课本,像一块浸入水中的海绵,拼命汲取着营养。
18.在你看来,邓轩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19.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2024七下·湖北开学考)阅读文章,完成问题
一粒榆树的种子
于小燕
①一粒榆树的种子被风一吹,落在了泥地里的一块水泥板下。
②春天到来,榆树种子听到了春风的召唤,内心蠢蠢欲动,他也想发芽,想钻出土壤,想长出叶子,也想伸出长长的身体去迎接太阳。可是他知道,他身上压着一块水泥板,就算发了芽,也是出不去的。榆树种子长叹一声,缩紧身躯,继续睡觉。
③忽然,榆树种子听到由远及近的脚步声,是一个小姑娘和她的奶奶。小姑娘说:“奶奶你坐下,我帮你去摘花。”
④小姑娘扶奶奶在水泥板上坐下来,‘腾腾腾 跑远了,一会儿又跑回来,赞叹地说:“奶奶,你看,多么美丽的花儿呀!这是蒲公英,橘黄色的。”说完,她又跑开了,一会儿工夫,她又拿着一枝马兰花回来,对奶奶说:“奶奶,我们来早了,许多的花还都没开呢。我摘了一枝马兰花,奶奶你看,真好看!”
⑤奇怪的是,她的奶奶一直没有说话。小姑娘不停地跑来跑去,把自己看到的花儿草儿告诉奶奶。跑累了,她就在奶奶身边坐下来,两只手抱着奶奶的胳膊,头倚在奶奶的肩上,轻声地说:“奶奶,要是你的眼睛还亮着就好了。你就能看见这儿。这儿可美了,是你以前经常带我来玩的地方。你看见了这儿,就会想起我,想起爸爸妈妈,想起以前的事情,恢复记忆了。”榆树种子这才明白,怪不得一直是小姑娘一个人在说话,原来她的奶奶不仅失明了,还失忆了!
⑥榆树种子在水泥板下面,听着小姑娘给奶奶一样一样地介绍花儿,说着花儿的颜色、香味,称赞着今天的天气好晴朗、天空好湛蓝。榆树种子也想出去,看看红花,看看绿叶,看看太阳,看看山坡,看看他的妈妈,看看老邻居杨树伯伯,于是他挺挺肚,伸伸腰,努力地一寸一寸长起来。
⑦终于,榆树的芽伸了出来,可是马上就碰到了水泥板。水泥板太硬,榆树芽用了很大的力气,冲锋了几次,都没有在水泥板上留个印儿。他又鼓起勇气,用尽全身的力气,向水泥板发起最后的攻击,可还是失败了。榆树芽垂头丧气,他蜷起了身子,决定不再做这样徒劳的事。这时,一只蚯蚓爬过来,微笑着问:“豆芽菜,你怎么了?”
⑧榆树芽就把情况告诉了蚯蚓。蚯蚓说道:“强大有强大的力量,柔弱有柔弱的力量。水泥板虽然强大,可是它不会动,我们虽然弱小,但是我们有自由的灵魂。只要努力,就不会白费。你跟着我来!”说着,蚯蚓就向前爬去,他柔软的身体一蜷一缩,顺着水泥板的板壁,慢慢地向前移动。速度之慢,就像一点儿都没动。 ⑨榆树芽被蚯蚓这种坚强乐观的精神感染了,他马上微笑着,努力伸展身体,每天坚强地生长着。一日一日,一寸一寸,不知过了多少个日夜,一丝光忽然射过来,榆树芽终于钻出了土壤,从水泥板下面长出来了。
⑩几个月后,一个小姑娘牵着一个老奶奶的手,从一棵生机勃勃的小榆树旁边经过。小榆树一眼就认出来,她们就是那天在水泥板上坐过,引发他追求美好生活的祖孙俩。她们笑吟吟地走过,一点也不知道,一棵小榆树正带着满怀热情,带着无限感激,真诚地祝福她们呢。
(选自 2023 年第 4 期《知识窗》,有删改)
20.榆树种子在生长过程中主要得到了哪些帮助?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回答。
21.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的句子。
榆树芽垂头丧气,他蜷起了身子,决定不再做这样徒劳的事。
22.阅读全文,说说文中的小榆树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四、写作(50分)
23.(2024七下·湖北开学考)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题目一:上学期,我们领略了让史铁生永生难忘的菊花,欣赏了莫怀戚一家充满温情的散步,沐浴了泰戈尔金色花的阳光,躲进了荷叶般母亲的怀抱,饱览了牧羊人带来的满眼生机……这一切,都带给我们无限的暖意。
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也一定经历过许多充满温暖的时刻,请以《记忆里的温暖》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二:如果你得到一个神奇的控制器,可以让时间放缓、快进、后退或暂停,你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使用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请你自拟题目,并以“此刻,我按下时间控制器”为开头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篇作文。
写作要求:
①选择题目一的,不能改变题目;选择题目二的,请自拟题目后再写作文,并将“此刻,我按下时间控制器”书写在正文第一行;
②文体自选(除诗歌、戏剧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文中不出现可能泄露考生真实信息的姓名、校名等(若需出现可用化名代替);
④字数不少于65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 项:“畏罪前逃”应为“畏罪潜逃”。
B 项:“贮蓄”的“贮”读音应为“zhù”。
C 项:所有字形和字音都是正确的。
D 项:“神彩奕奕”应为“神采奕奕”。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答案】A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A 项:“见异思迁”意思是看见别的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三心二意”意思是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这两个词语在该语境中使用恰当。
B 项:“无所不为”是指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用于此处感彩不当。
C 项:“随声附和”是指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用于此处不符合语境。
D 项:“不耻下问”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羞耻,用于此处不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还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如有关联词还要掌握关联词的固定搭配等。
3.【答案】D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A.有误,语义重复,“大约”“左右”任删其一;
B.有误,成分残缺,“通过”“使”任删其一;
C.有误,语序不当,后两句应改为“不仅能增强同学们的体质,还有助于磨炼同学们的意志”;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4.【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④为总起句;①承接④的“嫩叶”;⑤承接①的“一片片抱在一起,像是一个个绿色的花骨朵”;③承接⑤的“柳树就好像是一团淡绿色的雾”;②承接③的“几天后”。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5.【答案】(1)一个纯粹的人
(2)夜阑卧听风吹雨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阑、悬、剪、烛、静 。
故答案为:⑴ 一个纯粹的人 ⑵ 夜阑卧听风吹雨 ⑶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⑷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⑸ 非淡泊无以明志 , 非宁静无以致远 。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6.【答案】(1)【示例1】让学识变得渊博【示例2】让头脑变得聪慧【示例3】让思维变得敏捷
(2)示例:①举行好书推介会;②开展“名人读书故事大家讲”活动 ③举办班级读书交流会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活动设计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补写。根据题意,此宣传标语要表现“少年正是读书时”这一中心内容,补写的内容要“仿照前句”的句式表述。前句“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指出爱读书的好处,那么后面以“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的句式,表述出“好书”对阅读者的影响即可。
(2)本题考查活动设计。根据所给活动的形式,再写处两个不同形式的项目即可。
故答案为:⑴ ①举行好书推介会 ⑵②开展“名人读书故事大家讲”活动 ③举办班级读书交流会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为某个活动拟写宣传语,所拟写的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语意简洁明了,有号召性和鼓动性,一般多采用对偶的修辞。据此可拟写。
⑵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对于设计活动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平时掌握的几种常见的主题活动中做出选择即可。只是需要在表达时注意考题对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
【答案】7.C
8.①【甲】诗想象奇特,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乙】诗描写月亮,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的愁绪。【甲】诗扣住关键词“思念”“牵挂”,【乙】诗扣住关键词“苦寒”“思乡愁绪”回答,意对即可。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思乡怀人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7.ABD.正确;
C.有误,【甲】诗有视觉(杨花落尽)、听觉(子规啼),无嗅觉;【乙】诗有视觉(沙似雪、月如霜)、听觉(吹芦管),无嗅觉。
故答案为:C
8.本题考查诗歌情感比较。可结合着关键词的运用和理解来体会。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托明月带去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寄托自己的离愁。“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故答案为:【甲】诗想象奇特,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乙】诗描写月亮,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的愁绪。【甲】诗扣住关键词“思念”“牵挂”,【乙】诗扣住关键词“苦寒”“思乡愁绪”回答,意对即可。
【答案】9.文章的义理;大体;玩耍,游玩;代词,他,这里指徐孺子
10.①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②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假如没有这个,必定看不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
11.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
12.B
13.均要抓住“雪”的特征,如轻盈、洁白、雪落无声的特点;均要使用一些修辞或者写作手法,如“未若柳絮因风起”和“千树万树梨花开”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一句则运用了侧面描写(听觉角度)的写作手法,用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暗写出了雪下得很大。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5)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
【附参考译文】
【甲】
谢安在塞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疑之的妻子。
【乙】参考译文:
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非常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的,如同人眼中有瞳孔,没有它,眼睛就不明亮。”
9.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①句意为: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诗文。文义:文章的义理。②句意为: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体。③句意为:曾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戏:玩耍,玩乐。④句意为:有人对他说。之:代词,他,这里指徐孺子。
故答案为: 文章的义理 ; 大体 ; 玩耍,游玩 ; 代词,他,这里指徐孺子 。
10.本题考查翻译语句。①重点词:未若,不如比作;因,趁,乘。②重点词:无,没有。必,一定。
故答案为: ①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②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假如没有这个,必定看不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
1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句意为: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
故答案为: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
12.ACD.正确;
B.有误,“在无中生有中解决问题”错,以“眼有瞳仁”类比对方的“月中有物”;
故答案为:B
1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未若柳絮因风起”和“千树万树梨花开”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现雪花轻盈、洁白、雪落无声的特点。“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一句则运用了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用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暗写出雪下得很大。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均要抓住“雪”的特征,如轻盈、洁白、雪落无声的特点;均要使用一些修辞或者写作手法,如“未若柳絮因风起”和“千树万树梨花开”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一句则运用了侧面描写(听觉角度)的写作手法,用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暗写出了雪下得很大。
【答案】14.范爱农;隐鼠成亲;鉴略;二十四孝图
15.C
【知识点】诗歌对联;作品的基本内容;《朝花夕拾》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2)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14.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人物识记。结合“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可知,此处人物是范爱农。范爱农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结交的朋友,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I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自新郎新妇以至傧相,宾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像熟读书人的,但穿的都是红衫绿裤”出自《猫鼠狗》,描绘的是隐鼠成亲的场面。这篇散文首先回击了“现代评论派”对作者“仇猫”的诬蔑,揭露了他们卑劣的手段,然后作者说明自己“仇猫”的近因,刻画出“猫”的主要特征;再以童年的追叙,交代了“仇猫”的原因;最后批判“中庸之道”,指出它的实质是纵恶养奸。作者表面上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作者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由“五狙会的热闹“可知,相关篇目是《五猖会》。这篇文章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此文匠心独运,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鉴略》,“我”失望、郁闷至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由“让‘我’抛弃‘做孝子的计划“可知,相关篇目是《二十四孝图》。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鲁迅认为二十四孝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他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他本人在阅读“老菜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的强烈反感。
故答案为: 范爱农 ; 隐鼠成亲 ; 鉴略二十四孝图
15.A.“仙台校”说明是《藤野先生》中作者前往仙台求学的经历,与“童年”的主题不符;
B.“三哼经”是名词,“辗转求得”与“最有爱心”都是偏正短语,且这句话表现的是“我”获得《山海经》的快乐,不符合“痛”这一主题;
C.“遭难父"是名词,指患病的父亲,“霉遇庸医“是偏正短语,“草营人命”是动宾短语。根据内容可知其指的是《父亲的病》一文中,“我“父亲患了严重的水肿病,久久无法康复。家里为了给父亲治病,请了当时人称“神医”的两位医生来看,这两位神医收取高昂的诊金,又开了不少奇怪的药方,父亲用药后病却始终不见好,最终还是去世了。揭示了当时庸医误人、草萱人命的社会现象。由此可知,该下联对仗工整,符合“童年的痛”这一主题;
D.由“范爱农醉酒溺水”可知,其出自《范爱农》一文,其追叙了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与“董年的痛"这一主题不符;
故答案为:C
【答案】16.为生活所迫、18岁就进城打工的邓轩,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成了一所艺术学校的清洁工。她一边打扫卫生,一边克服各种困难学习绘画,最终考上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17.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刻苦自学高中课程的她比作"浸入水中的海绵",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她刻苦学习、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可贵精神。
18.邓轩是一个不屈服于命运,执着追求、勇敢进取的青年。
19.内容上:抒发感受,点明中心;结构上:呼应文题,体现文章的整体美。
【知识点】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比喻;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4)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16.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邓轩的女孩的励志故事。邓轩因为生活所迫,在18岁时就离开了家乡,进城打工。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成为了一所艺术学校的清洁工。虽然她的工作并不直接与艺术相关,但她对绘画的热情并没有因此熄灭。在工作之余,邓轩克服了种种困难,坚持学习绘画。她可能面临了时间、资源甚至自我怀疑的挑战,但她通过勤奋和毅力,逐渐提升了自己的绘画技能。经过不懈的努力,邓轩最终考上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实现了她的艺术梦想。这个故事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有梦想和决心,就能找到通往成功的道路。故答案为: 为生活所迫、18岁就进城打工的邓轩,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成了一所艺术学校的清洁工。她一边打扫卫生,一边克服各种困难学习绘画,最终考上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17.这道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赏析。在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邓轩比作浸入水中的海绵,形象地描绘了她努力学习的情景。通过这个比喻,读者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邓轩对知识的渴望和她刻苦学习的态度。同时,“拼命汲取着营养”这一描述也强调了她不断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
这种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邓轩的努力和坚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故答案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刻苦自学高中课程的她比作"浸入水中的海绵",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她刻苦学习、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可贵精神。
18.这道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执着追求”表明了邓轩对梦想的坚持和不懈努力。她在艰苦的环境下,仍然坚持学习绘画,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展示了她的毅力和决心。
故答案为: 邓轩是一个不屈服于命运,执着追求、勇敢进取的青年。
19.从内容方面来看,最后一段通过对邓轩的努力和成就的总结,强调了梦想的重要性。作者指出,无论多么卑微的人生,只要有梦想支撑,就能够拥有明朗的天空。这表达了对邓轩坚持梦想的赞扬,同时也向读者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结构方面来看,最后一段呼应了文章的标题“梦是蝴蝶的翅膀”,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通过将梦想比作蝴蝶的翅膀,再次强调了梦想的力量和意义,与前文形成了呼应。此外,这一段也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使文章的主旨更加鲜明。
故答案为: 内容上:抒发感受,点明中心;结构上:呼应文题,体现文章的整体美。
【答案】20.①祖孙俩(精神层面的帮助):小姑娘向奶奶介绍各种花,试图唤起奶奶的记忆,她们引发了榆树种子对外面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②蚯蚓(具体可行的方法指导):蚯蚓用富有深意的语言和实际行动引导榆树种子继续努力,冲破障碍。
21.运用神态描写(“垂头丧气”)和动作描写(“蜷”),形象地写出了榆树种子在生长过程中遇到困难后的状态,表现了他失落、气馁的心情。
22.①追求美好生活,积极乐观;②坚持不懈,遇到困难不退缩,顽强生长;③心怀感恩之情。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探究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奇怪的是,她的奶奶一直没有说话。小姑娘不停地跑来跑去 榆树种子这才明白,怪不得一直是小姑娘一个人在说话,原来她的奶奶不仅失明了,还失忆了”分析,祖孙俩(精神层面的帮助):小姑娘向奶奶介绍各种花,试图唤起奶奶的记忆,她们引发了榆树种子对外面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结合“强大有强大的力量,柔弱有柔弱的力量。水泥板虽然强大,可是它不会动,我们虽然弱小,但是我们有自由的灵魂。只要努力,就不会白费。你跟着我来”“榆树芽被蚯蚓这种坚强乐观的精神感染了,他马上微笑着,努力伸展身体,每天坚强地生长着”分析。
故答案为: ①祖孙俩(精神层面的帮助):小姑娘向奶奶介绍各种花,试图唤起奶奶的记忆,她们引发了榆树种子对外面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②蚯蚓(具体可行的方法指导):蚯蚓用富有深意的语言和实际行动引导榆树种子继续努力,冲破障碍。
21.本题考查句子赏析。从题目中可以看出,需要从描写的角度来分析句子。在给定的句子中,使用了神态描写“垂头丧气”和动作描写“蜷”,这些描写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榆树芽的形象和状态。通过“垂头丧气”这个神态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榆树芽的沮丧和失望,它可能在生长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或挫折,导致它失去了信心。而“蜷”这个动作描写则进一步表现了榆树芽的萎靡不振,它选择了收缩自己的身体,不再尝试。这种形象的描写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榆树芽的内心感受,同时也增强了文本的感染力和表现力。通过对榆树芽的描写,可能反映出一种面临困境时的心态,或者寓意着某些人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
故答案为:运用神态描写(“垂头丧气”)和动作描写(“蜷”),形象地写出了榆树种子在生长过程中遇到困难后的状态,表现了他失落、气馁的心情。
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榆树芽被蚯蚓这种坚强乐观的精神感染了,他马上微笑着,努力伸展身体,每天坚强地生长着。一日一日,一寸一寸,不知过了多少个日夜,一丝光忽然射过来,榆树芽终于钻出了土壤,从水泥板下面长出来了”“小榆树一眼就认出来,她们就是那天在水泥板上坐过,引发他追求美好生活的祖孙俩。她们笑吟吟地走过,一点也不知道,一棵小榆树正带着满怀热情,带着无限感激,真诚地祝福她们呢”分析。
故答案为: ①追求美好生活,积极乐观;②坚持不懈,遇到困难不退缩,顽强生长;③心怀感恩之情。
23.【答案】记忆里的温暖 窗外依旧是丝丝寒风,打着卷儿,一溜儿吹在玻璃窗上,带来些许寒冷。我的思绪飘飞到了一年前
卷子发下来了,这是新学期的第一次考试啊,我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千万,千万,千万……颤抖着双手,打开那张既想看又不敢看的“判决书”。完了!我瘫坐在座位上——74分!
寒风呼呼作响,如泣如诉,我的心也似那风,飘飘忽忽,晃晃悠悠。我恍惚觉得似乎连大自然都在嘲弄着自己。我气恼地抓起那张卷子,干脆揉成一团,一股脑儿塞进书包,随后双手抱臂做阿Q状,苦笑几声,索性来个“眼不见心不烦”吧!
谈何容易呢?爸爸的“火眼金睛”早就洞察了一切。
“今天脚步那么沉,考试啦?”“嗯。”“考了多少呢?”我没好气地回答道:“74!”如我所料,爸爸让我拿出试卷。他把试卷在桌面上抚平,开始了他滔滔不绝的讲解。
不知怎的,我却走神了。看到他这些年骤添的根根白发,透过头发还可以看到发亮的头皮。从后面看,显得脑袋很大,头发很卷,有几根因为常年戴帽子的缘故,还翘了起来。看着看着,我猛地回过神来,静静地、认真地听着。
呼呼的寒风中,你可以看到一束橘黄色的光透过一扇小窗户,再仔细一点,你会发现,夕照里有两个人影:一个胖胖的,手中比划着;还有一个小女孩儿的身影,撅着屁股,一手托着腮,眼睛入神地看着,也不时插上几句,频频点头。
那个小女孩,眼前不时闪耀着阳光下丝丝白发反射出的光芒。
题目一直讲解到深夜,我坐下来静心思索着。笃、笃,爸爸敲着门,他端着一杯牛奶,对我说:“天 晚了,喝了牛奶就睡觉,快喝了吧,啊?”我转过脸,点了点头:“嗯。”
哦,爸爸,你可知道,我转过脸,是为了不让你看到我眼中溢满的泪水?
寒风阵阵,寒意依旧,那丝丝白发反射出的光芒温暖着我的心田,照亮了我的记忆。
充满心头的那一种温暖,驱走了我生命中所有的严寒。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话题作文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命题作文。这个题目主要围绕“记忆里的温暖”展开,主题明确。通过描述成长过程中的温暖时刻,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生活中的积极经历。这样的主题容易引起共鸣,让学生有话可说,但要注意突出“温暖”的感受,以及这些时刻对自己的影响。
(2)本题考查话题作文。这个题目赋予了学生控制时间的超能力,充满了想象力。学生需要思考在不同时间状态下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及这些事情对故事发展的影响。可以选择写关于友情、亲情、冒险等各种主题的故事,具有很大的创作空间,但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和情节的连贯性。
【点评】(1)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确定好作文中心来选取、组织素材;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在符合题干要求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2)本题考查话题作文。该题目很考验学生是否能准确理解话题,确立明确的主题。并且主题是否有一定的深度和新颖性。同时要注意文章结构是否清晰,段落之间的过渡是否自然。语言是否生动,是否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手法。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