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10课时 章末复习
【学习目标】
1.掌握物质分类方法及物质间转化关系。 2.掌握离子反应实质及应用,并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3.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实质和规律及应用。
【学习活动】
学习任务
目标一:掌握物质分类方法及物质间转化关系。 任务1:回顾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有: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 2.分类的意义: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可能发生的变化。 3.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1)分类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小于1nm的是溶液;大于100nm的是乳浊液或悬浊液;1~100nm的是胶体_。 (2)胶体的检验:_丁达尔效应_。 针对训练1:在稀硫酸、二氧化碳、铜片、食盐、生石灰、一氧化碳、纯碱、铁片和木炭粉9种物质间存在下面的相互关系,选择①﹣⑤中适当的物质,使有连线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1)请推断出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①Fe;②H2SO4;③CO2;④CaO (2)写出下列序号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和④:H2SO4+CaO=CaSO4+H2O; ②和⑤:Na2CO3+H2SO4=H2O+CO2↑+Na2SO4。 针对训练2:常温下,某反应M+酸—→N+盐,其中M、N的物质类别不可能的是(D) A.单质、单质 B.盐、酸 C.碱、氧化物 D.氧化物、酸
目标二:掌握离子反应实质及应用,并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任务:回顾电解质及离子反应相关知识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辨析: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2)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融化时,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3)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2.离子反应发生条件: (1)在水溶液中进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a.生成难溶物质;b.生成难电离的物质;c.生成气体。 (2)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写→拆→删→查。 (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离子方程式可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_。 针对训练1:现有以下物质:①NaCl晶体、②液态HCl、③CaCO3固体、④熔融KCl、⑤蔗糖、⑥铜、⑦CO2、⑧H2SO4、⑨KOH固体。 (1)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④⑥。 (2)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②③④⑧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⑤⑦ 。 (3)以上物质中,溶于水且溶液能导电的物质是 ①②④⑦⑧⑨ 。 【解析】物质导电的原因可能是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或自由移动的电子;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前者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后者在两种条件下均不能电离。 知识小结:判断电解质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1.化合物 2.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导电。 3.导电的离子由化合物本身产生。 针对训练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 A.大理石溶于盐酸的反应:CaCO3+2H+===Ca2++CO2↑+H2O B.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 C.向稀硫酸中加入铁粉:2Fe+6H+===2Fe3++3H2↑ D.盐酸跟氢氧化镁反应:H++OH-===H2O 【解析】A项中CaCO3为不溶物,应写化学式,而盐酸完全电离,应拆成离子,A项正确;B项中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Cu+2Ag+===2Ag+Cu2+;C项Fe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SO4和H2,选项中离子方程式与事实不相符,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Fe+2H+===Fe2++H2↑;D项中Mg(OH)2为难溶物,应写化学式,故B、C、D项错误。 知识小结:1.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2.看化学式拆写是否正确。 3.看离子方程式两边原子、电荷是否相等。 4.看是否漏掉部分离子反应。 针对训练3: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D ) A.含有大量Ba2+的溶液中:Cl-、K+、SO、CO B.含有大量H+的溶液中:Mg2+、Na+、CO、SO[ C.含有大量OH-的溶液中:Cu2+、NO、SO、CO D.含有大量Na+的溶液中:H+、K+、SO、NO 【解析】A项中Ba2+分别与SO、CO反应产生沉淀;B项中H+与CO反应产生气体;C项中Cu2+分别与OH-、CO反应产生沉淀;D项中各离子间不发生反应,可大量共存。 针对训练4:A、B、C、D四种可溶性盐,它们的阳离子分别可能是Ba2+、Ag+、Na+、Cu2+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可能是NO、SO、Cl-、CO中的某一种。现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①若把四种盐分别溶解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 ②若向①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盐酸,B盐溶液有沉淀产生,D盐溶液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 根据①、②实验事实可推断它们的化学式为: (1)A.BaCl2,B.AgNO3,C.CuSO4,D.Na2CO3。 (2)写出实验操作中涉及到的相关离子方程式: Ag++Cl-=AgCl↓,CO+2H+=CO2↑+H2O 【解析】有关离子的推断问题是离子反应较高层次的题目。答好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好典型离子的性质。 首先,因A、B、C、D都是可溶性盐,故Ba2+不能与SO、CO组合;Ag+只能与NO组合;Cu2+不能与CO组合。由①可知C为铜盐。由②可知B盐为AgNO3,D盐含CO,而CO与Ba2+、Ag+、Cu2+均不能大量共存,故D只可能为Na2CO3。剩余阳离子为Ba2+,故A含之;剩余阴离子为SO、Cl-,而Ba2+与SO不能大量共存,故A只可能是BaCl2,C为CuSO4。 知识小结:1.看离子间能否生成难溶物、微溶物。 2.看离子间能否反应生成气体。 3.看离子间能否反应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水)。 4.看离子间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5.注意题目中附加的限定性条件 (1)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不能存在有色离子,如Cu2+(蓝色)、Fe3+(棕黄色)、Fe2+(浅绿色)、MnO4-(紫色)等。 (2)在强酸性溶液中,与H+起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3)在强碱性溶液中,与OH-起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目标三: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实质和规律及应用 任务:回顾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 2.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得失或偏移)。 3.基于“双线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成氧化产物 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成还原产物 4.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物质的性质及变化情况: 【参考答案】 5.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守恒规律 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填“>”“<”或“=”,下同)氧化剂得电子总数; 化合价降低的总数=化合价升高的总数。 (2)先后规律 ①同一氧化剂与多种还原剂混合,还原性强的先被氧化。 ②同一还原剂与多种氧化剂混合,氧化性强的先被还原。 (3)价态规律 ①高低规律 元素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 元素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元素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 ②归中规律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向中间靠拢不出现交叉” ③歧化规律 歧化反应是指某元素的中间价态在适宜条件下同时向较高和较低的价态转化,即“中间价高价+低价”。 针对训练1:反应3NO2+H2O===2HNO3+NO中,当有6个电子发生转移时,被氧化的物质与被还原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C ) A.1∶1 B.1∶2 C.2∶1 D.3∶1 【解析】在反应中每3个NO2分子参与反应,其中2个NO2分子被氧化,1个NO2分子被还原,不论有多少电子发生转移,被氧化与被还原的NO2的分子个数比均为2∶1。故选C。 针对训练2:R、X、Y和Z是四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已知XSO4与单质R不反应;XSO4+Z===X+ZSO4;Y+ZSO4===YSO4+Z。四种单质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C ) A.R>X>Z>Y B.X>R>Y>Z C.Y>Z>X>R D.Z>X>R>Y 【解析】因XSO4与单质R不反应,故R单质的还原性比X弱。根据XSO4+Z===X+ZSO4和Y+ZSO4===YSO4+Z,可判断出还原性:Z>X、Y>Z。综合得出还原性强弱顺序为Y>Z>X>R。 针对训练3:已知铜在常温下能被稀硝酸溶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1)被氧化的元素是Cu,被还原的元素是N,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Cu,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HNO3。 (2)用双线桥法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用单线桥法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解析】由化学方程式可知:铜元素化合价升高,从0价变为+2价,被氧化;氮元素化合价降低,从+5价变为+2价,被还原;故Cu发生氧化反应,HNO3发生还原反应。 针对训练4:某一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6种:HCl、H2SO4、SnCl2、SnCl4、FeSO4、Fe2(SO4)3,反应前在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反应后红色消失。 (已知:KSCN溶液遇Fe3+会使溶液变血红色) (1)该反应的氧化剂是Fe2(SO4)3。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是SnCl2→SnCl4。 (2)写出并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SO4)3+SnCl2+2HCl=2FeSO4+SnCl4+H2SO4。 该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消耗的个数之比为1:1。
课堂检测
【学习总结】
回顾本课所学,画出思维导图
2复习课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10课时 章末复习
【学习目标】
1.掌握物质分类方法及物质间转化关系。 2.掌握离子反应实质及应用,并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3.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实质和规律及应用。
【学习活动】
学习任务
目标一:掌握物质分类方法及物质间转化关系。 任务1:回顾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有: 、 。 2.分类的意义: 。 3.分散系: 。 (1)分类依据: 。 (2)胶体的检验: 。 针对训练1:在稀硫酸、二氧化碳、铜片、食盐、生石灰、一氧化碳、纯碱、铁片和木炭粉9种物质间存在下面的相互关系,选择①﹣⑤中适当的物质,使有连线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1)请推断出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① ;② ;③ ;④ (2)写出下列序号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和④: ; ②和⑤: 。 针对训练2:常温下,某反应M+酸—→N+盐,其中M、N的物质类别不可能的是( ) A.单质、单质 B.盐、酸 C.碱、氧化物 D.氧化物、酸
目标二:掌握离子反应实质及应用,并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任务:回顾电解质及离子反应相关知识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辨析: (1)电解质: 。 (2)电离: 。 (3)离子反应: 。 2.离子反应发生条件: (1)在水溶液中进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 (2)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 → → → 。 (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 针对训练1:现有以下物质:①NaCl晶体、②液态HCl、③CaCO3固体、④熔融KCl、⑤蔗糖、⑥铜、⑦CO2、⑧H2SO4、⑨KOH固体。 (1)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 。 (2)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3)以上物质中,溶于水且溶液能导电的物质是 。 知识小结:判断电解质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1.化合物 2.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导电。 3.导电的离子由化合物本身产生。 针对训练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大理石溶于盐酸的反应:CaCO3+2H+===Ca2++CO2↑+H2O B.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 C.向稀硫酸中加入铁粉:2Fe+6H+===2Fe3++3H2↑ D.盐酸跟氢氧化镁反应:H++OH-===H2O 知识小结: 针对训练3: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含有大量Ba2+的溶液中:Cl-、K+、SO、CO B.含有大量H+的溶液中:Mg2+、Na+、CO、SO C.含有大量OH-的溶液中:Cu2+、NO、SO、CO D.含有大量Na+的溶液中:H+、K+、SO、NO 针对训练4:A、B、C、D四种可溶性盐,它们的阳离子分别可能是Ba2+、Ag+、Na+、Cu2+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可能是NO、SO、Cl-、CO中的某一种。现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①若把四种盐分别溶解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 ②若向①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盐酸,B盐溶液有沉淀产生,D盐溶液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 根据①、②实验事实可推断它们的化学式为: (1)A. ,B. ,C. ,D. 。 (2)写出实验操作中涉及到的相关离子方程式: 。 知识小结:
目标三: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实质和规律及应用 任务:回顾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氧化还原反应: 。 2.实质: 。 3.基于“双线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4.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物质的性质及变化情况: 5.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守恒规律 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填“>”“<”或“=”,下同)氧化剂得电子总数; 化合价降低的总数 化合价升高的总数。 (2)先后规律 ①同一氧化剂与多种还原剂混合, 的先被氧化。 ②同一还原剂与多种氧化剂混合, 的先被还原。 (3)价态规律 ①高低规律 元素最高价态:只有 性。 元素中间价态:既有 性又有 性。 元素最低价态:只有 性。 ②归中规律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向 不出现 ” ③歧化规律 歧化反应是指某元素的中间价态在适宜条件下同时向 和 的价态转化,即“中间价 + ”。 针对训练1:反应3NO2+H2O===2HNO3+NO中,当有6个电子发生转移时,被氧化的物质与被还原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 A.1∶1 B.1∶2 C.2∶1 D.3∶1 针对训练2:R、X、Y和Z是四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已知XSO4与单质R不反应;XSO4+Z===X+ZSO4;Y+ZSO4===YSO4+Z。四种单质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 A.R>X>Z>Y B.X>R>Y>Z C.Y>Z>X>R D.Z>X>R>Y 针对训练3:已知铜在常温下能被稀硝酸溶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1)被氧化的元素是 ,被还原的元素是 ,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 ,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 (2)用双线桥法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用单线桥法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针对训练4:某一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6种:HCl、H2SO4、SnCl2、SnCl4、FeSO4、Fe2(SO4)3,反应前在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反应后红色消失。 (已知:KSCN溶液遇Fe3+会使溶液变血红色) (1)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是 → 。 (2)写出并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该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消耗的个数之比为 。
【学习总结】
回顾本课所学,画出思维导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