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中册《玩偶之家》教学设计
导语
选择性必须中册第四单元属于“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单元主题是“丰富的心灵”。主要学习外国戏剧和诗歌,选文经典,影响深远,且具有代表性,文体虽有不同,但都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通过研读本单元作品,激发对外国经典文学作品及其反映的多样文化的兴趣,把握戏剧的矛盾冲突,体会诗歌的氛围与意蕴,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开放的文化心态。
戏剧里的思潮汹涌
教学目标
1.对比人物言行前后变化,分析海尔茂和娜拉人物形象特征;
2.把握矛盾冲突本质,体悟戏剧冲突的艺术效果,分析作品的思想意蕴,体会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思想内涵;
3.分析作品的“戏剧性”事件、“突转”手法,赏析《玩偶之家》的戏剧艺术。
4.思考剧作对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
把握矛盾冲突本质,体悟戏剧冲突的艺术效果,分析作品的思想意蕴,体会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分析作品的“戏剧性”事件、“突转”手法,赏析《玩偶之家》的戏剧艺术。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演绎法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01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戏剧,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文章作者的名字比其祖国挪威更有名,而这篇戏剧中的主人公的名字比创作她的作者更有名,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走进娜拉。
活动一:课前预习效果检测
1.了解作者
易卜生(1828—1906)挪威伟大的剧作家,享有“现代戏剧之父”的美誉。他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从二十年代起,我国读者就熟知这个伟大的名字;当时在我国的反封建斗争和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中,他的一些名著曾经起过不小的促进作用。
他一生的创作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1850—1868)浪漫主义历史剧:过渡作品哲理剧《布朗德》《培尔·金特》。
中期(1868—1891)现实主义“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
后期(1891—1906)象征主义心理剧:《建筑师》《小艾友夫》《我们死人醒来的时候》等。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代表作,被誉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
易卜生的戏剧不管有怎样的缺点,它们都反映了一个即使是中小资产阶级的但是比起其它却有天渊之别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还有自己的性格以及首创的和独立的精神,即便在外国人看来往往有些奇怪。
2.了解背景
两个世纪以来,世界经历了两次女性主义运动的高潮。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发生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初期。这次女性主义运动是英美等国的妇女争取投票权与公民权的社会运动。《玩偶之家》的创作稍早于第一次女性主义运动高潮时期,不过剧作的创作时期已经是女性主义的萌芽时期了。
回顾二十世纪以前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涉及妇女问题。在这些作品中不难发现,更多的是从外部的社会原因进行探讨男女不平等的原因,即认为是社会的原因造成了这种不平等。它们通过家庭的内部矛盾把问题的严重性表现出来,却没有看到问题的根源。在易卜生为准备这部戏剧的创作而写的札记中有如下的话:“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里——这个社会完全是一个男人的社会,法律是男人写的……”。
当时大多数人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平等”,对于家庭中的父权文化很少触及。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3.了解前情
《玩偶之家》是一部三幕戏剧,课文选取的是第三幕,为了更好的学习效果,老师已提前布置阅读整部剧作,现在请同学简要概括三幕剧的主要内容。
提示:
第一幕:娜拉为给丈夫海尔茂治病,曾伪造父亲签名向柯洛克斯泰借钱。多年后,海尔茂升职为经理,想要开除品质恶劣的柯洛克斯泰,而柯洛克斯泰则拿借据要挟娜拉,要求她帮助自己保住银行的职位,否则就把娜拉伪造签名的事情抖搂出去。
第二幕:林丹太太在娜拉家帮助她整理参加舞会的衣服。海尔茂家的老友阮克大夫来了,他向娜拉表达了爱慕之意,这却让本想向阮克借钱的娜拉拒绝了阮克的帮助。柯洛克斯泰来到娜拉家再一次进行威胁,二人谈判最终破裂,柯洛克斯泰便将事先写好的信放进海尔茂家的信箱。林丹太太早年与柯洛克斯泰相识,为了帮助娜拉拜托困境,她决定去找柯洛克斯泰谈谈。
第三幕:林丹太太找到柯洛克斯泰,经过一番谈话后,柯洛克斯泰决定不再威胁娜拉,“努力做好人”。参加完舞会后,娜拉和丈夫回到家,林丹太太告诉娜拉不用再害怕柯洛克斯泰,但要把实情告诉丈夫。林丹太太告辞,海尔茂送她……(后面就是课文节选部分)
活动二:梳理人物关系、情节
1.人物是戏剧里至关重要的要素,在阅读《玩偶之家》、掌握情节概要的基础上,梳理人物关系,按照自己的理解,用自己想到的图示,画一画,发到班级群里交流分享。
作业:
1.演读文章,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从网上下载《玩偶之家》(第三幕)的演出视频,去除其中相关人物的音频,自己进行角色配音,完成后分享到班级群。
2.阅读易卜生其他社会问题剧作品,如《社会支柱》《群鬼》《人民公敌》等。
02
第二课时
导入:
我们知道戏剧演出的时长往往比较短,大部分都在三个小时以内,要在短短的时间内塑造鲜活的人物、反映社会时代问题,就需要在情节安排、戏剧冲突上进行精心的安排。声誉甚高的《玩偶之家》在情节、冲突、人物等方面的安排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开启今天的课程。
学习活动一:从突转中窥视人物
提供学习支架——突转
突转,也称陡转、突变,指剧情向相反方面的突然变化,即由逆境转入顺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它是通过人物命运与内心感情的根本转变来加强戏剧性的一种技法,有时也用于文章剧情突然转变。
最早运用于希腊悲剧,亚里士多德说:“突转指行动按我们所说的原则转向相反的方向”,它是“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发生的。”突转是由情节结构中产生出来,往往是剧中人和观众始料不及的一百八十度的突然转变,由此造成强烈的戏剧性。
比如:索幅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第三场,报信人原想解脱俄狄浦斯的厄运而说了一番安慰的话,但由于揭示了神祇的秘密,结果却把俄狄浦斯推进毁灭的深渊。报信人这个行动的结果出人意外地导致了剧情的突转。
1.思考:课文(《玩偶之家》节选)有哪些突转?
提示:
有两个突转。第一个突转是看第一封信后,第二个突转是看第二封信后。
2.研读文章,从对对方的称呼、话语长短、说话语气等方面分析海尔茂和娜拉两个人物在两次突转前后的表现,看有哪些性格上的发展与变化
3.“戏剧”一词在希腊文里的意思就是“完成的动作”。“演员”一词就是说“动作的人”。演员的任务就是以“再现人的动作来再现角色的。”因此,形体动作是戏剧表演的四大要素之一。“它”就像一根贯穿全剧的线,缺了“它”戏剧就会丧失生命力。在表演中从形体动作可以最直接的揭示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心里活动,表达人物的思想和目的。
梳理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运用动作塑造人物性格的
4.分析以上两个表格内容,概括娜拉和海尔茂的性格特征。
提示:
(1)娜拉是一个有着资产阶级思想倾向的妇女,美丽、活泼、真诚、勇敢、善良、富有同情心。在识破海尔茂虚伪面目前,她一直生活在脉脉温情之中,从未考虑过妇女在家庭中的位置问题。但她是位品格高尚的女子,她忠于爱情,为了丈夫治病,勇敢地假签支票借据,并独立地还债,为了保全丈夫的名誉而准备自杀。她对林丹太太、阮克医生抱着真正的同情心,并勇敢和坚强地面对柯洛克斯泰的威胁恐吓,她没有屈服,而是准备承担一切责任。识破海尔茂虚伪、自私自利的面目后,她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人格不独立的可悲状况,对于以男权为中心的资产阶级的道德、法律和宗教产生怀疑并进行谴责,毅然离家出走。
(2)海尔茂是男权中心思想的代表者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及其传统观念的维护者。他实质上是一个极自私、多疑、专权、保守、冷酷、虚伪的伪君子。这集中体现在他对待娜拉的态度和待人接物上。在家中他将娜拉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和玩偶,满嘴甜言蜜语。然而一旦他认为娜拉的行动“危害”到他的名誉地位时,立刻暴露出他的卑劣和自私。当柯洛克斯泰还回借据,没有任何危险时,立刻又换回原来的面孔。当他看到用所谓的“爱”的言辞无法让娜拉回心转意时,便搬出道德和宗教来阻止娜拉的出走,甚至宣扬资产阶级法律的“威力”,企图使娜拉继续忍受其玩偶地位。他是一个一切都以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个人主义者。
活动二:人物作用分析
在《玩偶之家》的五个主要人物中,娜拉、海尔茂、林丹太太和柯洛克斯泰仿佛是建筑物的四根支柱,支撑起整部戏的主体,通过彼此间多重交叉的复杂关系构成了以借据事件为中心的戏剧冲突,唯有一个主要人物——阮克医生,却游离于中心事件之外。易卜生为什么在这部结构及其严谨的剧中安排这样一个“虚”“闲”“散”的角色?
提示:
1.和海尔茂之间形成鲜明而丰富的对比。
2.为我们认识娜拉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点提供了新的视角。
3.阮克和戏剧冲突的实际进程虽然没有直接关系,但他却是构成整部戏的情调、气氛的必要成分,更是揭示其主题和寓意的重要因素。
作业:
1.为娜拉出走之后写一个续写(结合社会时代背景及娜拉的人物形象,着重考虑合理性),300字以内。
2.阅读鲁迅杂文《娜拉走后怎样》,阅读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之前没有读过的,可以阅读缩略本),或鲁迅的《伤逝》等反应女性自我觉醒题材的作品。
03
第三课时
情境导入
“戏剧冲突的本质或内容,是社会性冲突,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斗争在戏剧作品中的反映”,那么《玩偶之家》又有怎样的社会性冲突?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什么矛盾?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继续走进《玩偶之家》。
活动一:探析矛盾冲突
1.《玩偶之家》矛盾冲突非常复杂,根据主题需要,通过人物群像的刻画,确立了以娜拉与海尔茂矛盾冲突为主线,围绕着“冒名签字”引发的各种矛盾冲突为副线。主线、副线在剧中错综复杂地交织纠缠,副线又对主线起着推波助澜作用。每一个人物与其他人物的矛盾冲突都尽可能展示到极致,他们的悲剧命运和娜拉的悲剧给合在一起,以达到对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的揭露。力图营造大起大落、跌宕有致的艺术效果。
小组合作探究,梳理《玩偶之家》中的矛盾冲突的线索。
提示:
(1)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维护者,资产阶级男权中心思想代表海尔茂与娜拉争取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
(2)娜拉“冒名签字”与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矛盾。
(3) 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与海尔茂之间的矛盾。为了保银行职务拿“借据”威胁娜拉。并要告发海尔茂。
(4) 林丹太太为了养活弟弟和妹妹,不得已嫁给自己不爱的富人,突出了生存与爱情的矛盾。
(5) 柯洛克斯泰为了给妻子治病和娜拉一样被迫伪造签字,从此被认为是“邪恶的小人”突出了贫穷与人品道德的矛盾。
(6) 阮克大夫因生病无人救助断送了性命。暗示了社会疾病救助与人类生存状态的矛盾。
2.有西方文学史家评论,《玩偶之家》结尾娜拉出走时“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与拿破仑战争的枪炮声一样,有力地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历史进程。阅读课文,梳理主要的矛盾冲突,说说娜拉为什么坚持“出走”。
提示:
(1)课文节选部分中,主要有两次大的矛盾冲突,分别在第一封信、第二封信出现后。①第一封信出现后:海尔茂一改先前甜蜜的笑脸,变得暴跳如雷,大骂娜拉是骗子,是下贱女人;而娜拉则看清了海尔茂丑恶的嘴脸,开始觉醒。②第二封信出现后共有三次冲突:第一次冲突:海尔茂以为万事大吉,反过来安慰娜拉,娜拉一声不吭,海尔茂这时对娜拉出奇的冷静感到害怕。第二次冲突:娜拉换上日常衣服并与海尔茂进行一次谈话。随着谈话的激化,海尔茂越来越被动尴尬,傲然的姿态维持不下去了。娜拉明确宣布:“我不爱你了。”第三次冲突,海尔茂已经处于劣势,他只能用“母亲的义务”“你还是我的妻子”来要挟娜拉;娜拉的反抗却继续走向高峰,她不仅退还了结婚戒指,而且离家出走。
(2)娜拉坚持出走的原因:
①因在于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理想的破灭,她发现自己没有被当成一个真正平等的人来对待,她在家里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等等。②娜拉的出走是对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法律、家庭、婚姻制度的挑战,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奋勇冲击。她用反叛的行动向“物化”女性的罪恶社会庄严宣告:首先我是一个人,不是玩偶。她的宣告成为妇女解放的“独立宣言”。这对广大妇女争取自由平等、人格的独立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3.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探讨:娜拉出走有什么社会意义?
提示:
易卜生所处的时代是19世纪中后期,这一时期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实力雄厚,而制度的发展却远远跟不上经济的发展,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就男性和女性的社会地位来说,当时的社会对待女性和男性是不平等的,女性在家庭中和社会上处于无权地位,常常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必须依附于男性而生存。在当时的社会中,男性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娜拉的出走,解开了资产阶级家庭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资产阶级中的夫妻关系、家庭伦理道德、妇女地位等现状明明白白地展现在读者与观众面前,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注。《玩偶之家》在人们见惯不惊的日常生活里,极其尖锐地揭露了现代妇女的奴隶处境,可谓振聋发聩。“关门”这一动作不仅意味着娜拉决然离开海尔茂这个家,而且象征着娜拉在人生挂念上的跨越,也意味着一种新生活的诞生,它推动着女性从“玩偶”的身份变成一个真正独立的个体,推动着妇女解放运动向前进。
不仅影响着欧洲,还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阵关于妇女解放的思潮,中国20世纪20年代后就出现了不少模仿《玩偶之家》的“娜拉型”话剧,比如欧阳予倩的《泼妇》(1922)、郭沫若的历史剧集《三个叛逆的女性》(1923-1925)、张闻天的《青春的梦》(1924)和曹禺的《日出》(1935)等。这些剧中的主人公均具有娜拉的反抗精神,因而这些戏剧也被称为中国的“出走剧”。此外,这时期的一些其他体裁的作品中也有“娜拉”的影子,如胡适《终身大事》中的田亚梅、鲁迅《伤逝》中的子君、茅盾《虹》中的梅女士、叶圣陶《倪焕之》中的金佩璋、杨沫《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等等。
4.“娜拉出走”是戏剧史上经典的一幕,很多人都曾设想过她出走后的结局。上次课后作业读了鲁迅在“五四”时期写过杂文《娜拉走后怎样》,鲁迅持怎样的观点?你是否认同?试根据人物的性格逻辑,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提示:
(1)在鲁迅看来,娜拉走后的出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
“但娜拉毕竟是走了的。娜拉走后怎样?——别人可是也发表过意见的。一个英国人曾作一篇戏剧,说一个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没有路走,终于堕落,进了妓院了。还有一个中国人,——我称他什么呢?上海的文学家罢,——说他所见的《娜拉》是和现译本不同,娜拉终于回来了。这样的本子可惜没有第二人看见。除非是易卜生自己寄给他的。但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只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
(2)我的观点一:我同意鲁迅先生的看法。因为娜拉长期以来就依附着父亲和丈夫而生活,衣食无忧,没有基本的生存技能,在当时物质至上的社会环境下,她很难独自生存下去。而且,她的三个孩子在家中,所以,她要么会堕落,要么就不得不回到原来家中。
人格独立只有附于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才变得有价值,有意义。所以,娜拉出走,如果她没有获得独立的经济地位,她是不能真正地获得个人地位的真正解放的。
作品中,当娜拉认清海尔茂的真面目后,感到自己“简直像个要饭的叫花子,要一口,吃一口”,完全处于从属的地位,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这说明易卜生已经洞悉到妇女在家庭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是因为她们在经济上不能独立。尽管易卜生还不能回答妇女如何才能获得独立的经济地位,如何才能从男权的压迫下解放出来的问题,但光是这些问题的提出以及对娜拉出走这一行动的肯定,就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有力反抗,就足以给资产阶级的伦理道德以摧毁性打击。这就使这部作品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我的观点二:我不同意鲁迅先生的看法。娜拉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她在家中的“玩偶”地位,并且觉醒后的她也认识到“现在我要去学习。我一定要弄清楚,究竟是社会正确,还是我正确”。她一定会去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学会生存的技能,不会堕落、饿死或是回来。娜拉具备出走后走向自立和成功的主观条件:从剧情来看,娜拉有着刚烈的性格,有敢于质疑法律、宗教的勇气,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决定了她不会向困难屈服,有勇气战胜出走后的一些困难,努力实现自己的追求;她聪明而有头脑,有办法解决出走后面临的生存、工作等问题。同时,娜拉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她不会再回到海尔茂身边做一个“玩偶”,更不可能堕落而走向肮脏的泥潭。
5.弗朗茨·梅林在一篇关于这位剧作家的评论中指出:“易卜生再怎样伟大,他毕竟是个资产阶级诗人;他既是悲观主义者,并且必然是悲观主义者,他对于本阶级的没落便看不见、也不能看见任何解救办法。”这位剧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只能唯心地歌颂“人的精神的反叛 ”,把具有这种反叛精神的主人公当作“高尚的人性”加以憧憬。
也有人说:《玩偶之家》是易卜生一部著名的社会问题剧,在当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他引起了当时的社会大众对妇女自由这一人性权利的关注。这对男性至上的社会思想观念无疑是巨大的撼动,这也促进了当时社会女性的觉醒进程。
两种不同的观点,阐发了自己对作品截然不同的见解。这是人们结合自己的思想经历,做出自己的不同判断,但难能可贵。读书,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他人的思想的跑马场。所以,你读完了《玩偶之家》?如何看待这本书的主题?请大家畅所欲言。
提示:略(鼓励散发性思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6.对比阅读《安娜·卡列尼娜》(或者其他作品)与《玩偶之家》,将安娜(或其他女性人物)与娜拉的形象的比较
活动二:主题拓展探究
课堂延伸:2020年10月,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再一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这一次是因为她反对学生当全职太太。作为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公办女子高中,华坪女子高中当时已有1804名女孩走出贫困山村,进入大学。近日在一段采访视频中,张桂梅校长回忆了因学生当了全职太太,而不愿接受其捐款的故事,视频中“我最反对当全职太太”的言论更是引发了网络上关于”全职太太”的热议。对张桂梅校长的观点,你怎么看?
示例(网友热议):
观点一:女性自强自立 才能有自尊
@辣椒:老师说的好!作为女性,深深觉得经济独立太重要了,你首先是你自己,然后才是人妻和人母。
@昂森管业Leo:看过纪录片,确实,大家都可以做全职太太,女高的学生不行,校长、老师和她们自己是付出了多少的艰辛才考上大学的?如果还是去做全职太太,那这些付出的意义在哪里?
@Jully:张校长算是挽救了这姑娘两次,一次让她读书走出大山,一次在她迷茫的时候点醒了她。
@Shiny:经济落后地区,思想封闭的地区仍然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女性要想改变,就一定要工作,要独立,有事业有能力才有话语权。所以,好不容易有了能力,可不要目光短浅了。
@刘国浩:我是个男人,如果老婆不工作我也愿意养她,但我赞同张老师的看法,每个个体都要自强自立才能有自尊。
观点二:全职太太的价值应该被重视
@nono.yi: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位老师对全职主妇的价值也是不认可的,个人认为有点片面。我觉得全职主妇是女性的选择之一,也有非常大的社会贡献。稳定的家庭和全身心投入培养陪伴孩子是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的,也是在实现个人价值和为国家做贡献。我们应该尊重个人选择。
@Eva瑶:当全职太太相夫教子,真的只是家务事,跟国家和社会没关系吗?它的价值至今不被看见!
@清水:不少女人选择做全职太太不一定是她个人的意愿,也是为了家庭牺牲自己。如果能有信任的人帮忙照顾家庭,没有哪个女人愿意放弃自己的事业,还是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作业:
每两个小组组建剧组(共组建两个剧组),对《玩偶之家》第三幕进行演绎。要求:时长控制在12分钟左右。
04
第四课时
导入:
英国戏剧导演彼得·布鲁克说“舞台是一个使无形能显现出来的场所”,为了让我们更好的领略《玩偶之家》的艺术魅力,也为了更直接地走进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今天这堂课,我们就在演与观中体察和思考“玩偶”“出走”的意义吧。
活动一:再现经典
课堂地址:借用学校报告厅或其他适合的演出场所。
设备布置:灯光、音响、道具、摄像、演出海报等。
演出顺序:两个剧组按抓阄登台演出。
其他:视情况邀请邻班观看话剧表演。
活动二:评议反思
1.小组内自由讨论:对展演进行评价,谈自己观演感受、对角色的理解、表演建议等。
2.小组派代表发言。
3.担任演员、导演的同学谈心得体会。
小结: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玩偶之家》通过娜拉的出走,告知当时的妇女们她们并不是“玩偶”,而是独立自主的一个人;勇敢、善良的娜拉叫醒了沉醉于家庭、婚姻中却只有依附地位的广大妇女。这就是《玩偶之家》的魅力,不仅如此,它还借助剧本、表演等艺术表现形式将它的影响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至于“出走”之后怎么办,将是广大女性面临的又一历史考验,或许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答案,但总之,正由于“《玩偶之家》们”,女性的历史火车逐渐转入坚实的轨道上而向着自由、独立的方向疾驶。
作业:
预习并诵读第13课的四首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