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8 文言文二则
【课前解析】
关注文章结构:《囊萤夜读》是关于古人勤学苦读的励志故事。该文包含34个字,两句话。第一句讲述了车胤非常好学,学识渊博。第二句举例说明车胤的勤学,讲了他家里穷苦,买不起灯油,夏天的夜晚就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萤火虫照明,继续读书的故事。《铁杵成针》讲了学业不理想,正想要放弃的李白,被溪边磨铁杵的老妇感化,继续读书的劝学故事。粗长的铁杵与细小的缝衣针的对比,年迈的老妇与少年李白的对比,引起了小李白的深思。这个故事所传达的是做人做事要契而不舍定能有所成就。
关注出处:《囊萤夜读》选自《晋书 · 车胤传》,晋书是《二十四史》中较著名的一部。三年级上册的《司马光》也选自《二十四史》(《宋史·司马光传》),《二十四史》属于古代散文,以纪传体、编年体为体例。《铁杵成针》选自《方舆胜览 · 眉州》。《方舆胜览》主要记载南宋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及其辖下的浙西路、浙东路、江东路、江西路等十七路所属的府州等地的郡名、风俗、形胜、土产、山川、学馆、堂院、亭台、楼阁、轩榭、馆驿、桥梁、寺观、祠墓、古迹、名官、人物、题咏等,内容十分丰富全面,对于了解南宋时期江南各地的经济、文化、风俗、民情、山川、土产等有着极大的帮助。特别是对于各地名胜古迹及有关的诗赋序记,记载尤其详细。
【教学目标】
1.认识“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7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
3.学习古人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
【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恭、勤”等3个生字,会写“囊、萤”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囊萤映雪》。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结合注释理解句子意思,体会其中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导入新课: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文言文二则》,两则即指两篇。
2.同学们,谁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有关读书名人名言呢?
预设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预设2:“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师总结:这两则名言都告诉我们要勤奋学习。
3.揭题: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由文言文的特点和地位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释题,介绍车胤
1.齐读题目,说说题目的意思?(囊:用口袋装。萤:萤火虫。夜读:夜晚读书。)囊萤夜读——(车胤)把萤火虫装到袋子里(照明),在夜里读书。
2.介绍车胤:车胤(约333~约401) 字武子,东晋南平郡江安县西辛里(今湖北公安曾埠头乡)人。自幼聪颖好学,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
三、初读古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
(1)教师播放范读,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读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大概了解故事内容)
2.学习字词
(1)出示生字:囊、萤、恭、勤、博、贫
指名读生字,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教师范读。(注意读准前鼻音“勤、贫”,后鼻音“囊、萤、恭”。)
(2)学生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明确读音,重点指导“囊、恭、勤”。“囊”上中下结构,笔画较多,写的时候要注意写扁一些,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恭”上下结构,注意最后两点是左右点,不是上下点。“勤”左右结构,注意左边的部分,下面是两横一提。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识字经验,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正确的书写方法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3.学生听伴读音乐,再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1)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要读出停顿。(2)没有标点符号的,要根据意思适当读出停顿。
4.对比读一读:A.以夜继日。B.以夜继日焉。讲解语气词“焉”,感受古人读书时摇头晃脑的感觉。
四、再读课文,理解文本
1.互动课堂。学生自由读文,同桌交流思考:(1)借助课文注释、插图,理解每句话的意思。(2)在少年时代,车胤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预设1:认真学习。
预设2:学问渊博。
总结:勤勉认真,学问渊博。
2.预设交流
(1)出示“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引导学生理解。
预设1:恭勤,肃静勤勉。不倦,不知疲倦。通,通晓,了解,知道。博学多通,博学多才、学识渊博。
预设2:车胤为人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学识渊博。
总结:胤(车胤)恭勤(肃敬勤勉)不倦(疲倦),博学多通(通晓,明白)。整句译文是:车胤勤勉认真、学习不知疲倦,他学问渊博,通晓许多门知识。
(2)出示“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预设1:“囊萤夜读”的“囊”是用布袋装的意思。“练囊”的“练”指白色的布、囊”指布袋、“练囊”即白色的布袋。
预设2: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就用白色薄绢做成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总结:家贫(贫穷)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用夜晚接着白天)焉。整句译文是:由于家境贫寒,夜晚没有油点灯,夏天他就用白绢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读书,夜以继日地学习。
3.教师引导: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4.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
(1)课文中出现了两个“囊”,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预设1:“囊萤夜读”的“囊”是指用布袋装。
预设2:“练囊”的“囊”是指白色的布袋。
教师总结:囊萤夜读:文中作动词用,用布袋装。练囊:白色的布袋。
(2)出示词语:锦囊妙计,囊中羞涩。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词语中的“囊”是什么意思?
总结:同学们,你们看,同一个词语,有时候表示事物名称,有时候表示一种行为动作。
5.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
(1)那么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有什么关系?
预设:先介绍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再说他是如何刻苦学习的。
总结:“囊萤夜读”是“恭勤不倦”的表现,是“博学多通"的原因。
(2)同学们,现在你们拿着的书是纸做的,那课文插图中的书为什么是竹子做成的?
预设1:因为那时候没有纸。
预设2:竹子取材方便,而且便宜。
教师总结:晋代的时候纸张还没有普及,多数书是用竹简做的。
(3)了解完车胤的故事,你觉得在少年时代,车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预设:勤奋认真 积极进取。
总结:勤奋学习 自强不息。
(4)《囊萤夜读》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呢?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1:要珍惜读书的机会,勤奋读书,刻苦学习。
预设2:即使家境贫苦,也要创造条件刻苦读书。
预设3: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我们日后必有成就。
教师总结:克服困难,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设计意图:理解文本,探究交流。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对故事有更深入的理解。)
6.组织学生朗读流,并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1)不理解的地方看看注释,也可以根据前后语境理解。(2)给一些字组成词语来理解。(3)利用已知和生活经验来理解。
7.借助挖空练习背诵全文:
胤( )不倦,博学(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 )盛数十( )以( ),以夜继日焉。
8.主题概括:《囊萤夜读》讲述的是晋朝人车胤利用_萤火虫代替油灯勤学苦读的故事,告诉人们: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日后才能有成就。
9.拓展延伸故事《囊萤映雪》。
五、课堂演练
六、布置课后作业
课下背诵《囊萤夜读》,然后背诵给爸爸妈妈或同学听。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铁杵成针》,认读“卒”,会写“逢”。
2.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注释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熟读成诵,感悟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李白,字太白,他的诗歌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他的一生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流传千古的古诗,有“诗仙”之称。不过,小时候的李白学习可不认真,贪玩。后来是什么事情使他专心学习称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呢?这节课就来一起学习《铁杵成针》这个故事。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看到这样的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1:“铁杵”是什么意思?
预设2:题目中的针就是我们现在用的缝衣针吗?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题的意思:铁杵(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成(磨成,做成)针(缝衣针),“铁杵成针”的意思就是铁棒被磨成了缝衣针。
二、初读古文,学习字词
1.请同学们打开书,先听范读,再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读,纠正字音。
3.出示生字,学习“卒 ”,说说在哪里见过这个字?学习“逢”的认读,生组词。
预设1:“象棋里”,那在象棋里他应该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2:士兵衣服前面会有这样的字样代表自己的身份(如果学生不知道老师来说)
引导字理识字。并强调在书写时要注意“逢”是半包围结构。
4.指导书写。
5.播放伴读音乐,指名读课文,评价。
6.师示范读课文,生评价。
7.正确、流利是读好文言文的基础,停顿是读出节奏的保证。请同学们根据朗读,划分节奏。注意停顿。再次齐读。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课文之前,扫清障碍,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生生,师生的评价,激发起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兴趣,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要求: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2.学生小组学习,师巡视指导。
3.预设交流
(1)出示“磨针溪,在象耳山下”。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地名。
总结:磨针溪(溪水的名字),在象耳山(地点)下。整句译文是: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的山下。
(2)出示“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大家说说“未成”“弃”是什么意思,然后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说说由这句话你想到了哪个成语?
预设1:未成,没有完成自己的学业
预设2:弃,放弃。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学业,准备放弃离开。
预设3:我想到了成语“半途而废”。
总结:世传(世世代代相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没有完成自己的学业),弃去(离开)。整句译文是: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了。
(3)出示“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预设:过(路过)是(这)溪,逢(遇到)老媪(老妇人)方(正在)磨铁杵。整句译文是:(他)路过这条小溪,遇到一位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
(4)出示“问之,曰:‘欲作针。’”
预设:问之(上文中的老妇人),曰(说):“欲(想要)作针。”整句译文是:(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这跟铁棒磨成针。”。同学们来想象:李白会问什么?预设:李白好奇的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5)出示“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预设:太白感其意(被他的意志感动),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整句的译文是: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就)回去完成了学业。
李白被老婆婆的什么一直感动?
预设:老奶奶这么大年龄都能坚持做一件事感动着。
此时李白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预设:老婆婆如此坚持不懈,我呢?就这样放弃了学业,真不应该;我也要回去读书了,老奶奶能坚持磨杵成针,我也一定能坚持学有所成。
回到山中后,李白会怎么做呢?
引导学生想象并回答:玩伴呼之,白端坐于案前,专心读之。夜深困乏,白端坐于案前,( )。暑热难耐,白端坐于案前,( )。
总结: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就能成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让组内的每一位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了解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所蕴含的道理的感悟。)
4.引导学生思考:儿时的李白能“还卒业”体现了他什么品格?
预设:有恒心、有毅力、刻苦学习。
5.了解了课文内容,我们再一起重温故事,体会故事给我们带来的道理。(播放视频《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四、总结,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很多人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你怎么看?
预设1:事情发生的时间过去太久了,故事真实性很难确定,但是我们要学习老婆婆的精神。
预设2:对,我们要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师总结:故事不一定真实,但我们在读的时候,要透过这个故事,看到它所反映出的精神,那就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2.主题概括,升华情感:《铁杵成针》讲的是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不认真,贪玩,弃学偶遇一位老妇人用 铁杵磨针 ,对自己触动很大,后来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有大成。故事告诉我们:只有 持之以恒 的学习,才能学有所成。
5.拓展延伸《水滴石穿》。
七、课堂演练
(设计意图:得法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交流理解故事,展开想象,激发学生积累古诗的热情,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体现了“大语文”教育观。)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囊萤夜读》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介绍了晋朝人车胤勤奋不怠、努力不懈、不知疲倦的学习,结果成了知识广博,学问精通的人。课文讲述了车胤因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只要心中有光,追逐着光芒,就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第一,重视诵读。文言文的学习要以读为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贯彻“读”,在读通部分,我让学生练习朗读课文,提醒学生朗读文言文,既要注意标点符号之间的停顿,也要注意句子间的停顿,尝试断句。通过范读、听读、跟读、引读、自由练读、齐读等方式,使学生逐步恰当处理长句的适当停顿。根据对意思的理解,确定怎样停顿,指导孩子们读出韵味。“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采取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味文中之情,读中想象文中之景,读中感悟文中之道,学生再读课文,在读中进一步感知每句话的意思。在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祖国古代汉语的神韵。
第二,授之以渔。要学好文言文,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理解词语是关键。本堂课,我重点教给孩子们运用看注释、看插图、想画面、扩词法的方法,理解课文每句话的意思。如“倦”是疲倦的意思,“贫”是贫穷的意思,“博学”是知识渊博、学问广博的意思,这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基本一致,学生通过扩词法,体会到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共通之处,进而理解了文言文。并且我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编成一首小口诀“反复朗读是关键,课文注释结合看,扩充词语想画面,联系生活收货全”,更便于学生记忆领悟。在感悟中,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对课文进行正确、清楚、连贯地表达,能由故事内容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并结合自身实际谈体验和感受,他们有的说“我读到了一个刻苦学习的车胤”,有的说“我读到了一个勤奋好学的车胤”,还有的说“我读到了一个坚持不懈的车胤”……
第三,创设情境。整节课我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营造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在本课中,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注释,自主理解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意思。在讨论中学生也体会到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我以此创设情境,通过想象画面让学生体会车胤是怎样“以夜继日”地读书。
《铁杵成针》是讲李白求学的故事。这个成语故事有着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知识和道理,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在进行教学时,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都要坚持的道理。但是文言文毕竟离我们的生活较远,教法不可能和现代文教法等同,怎样的文言文教学才能更深入孩子们的心灵呢?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导入时,我采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逐条出现提示语,设置悬念让学生猜诗人。文章学完后采用游戏两人PK 的方式巩固所学内容,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参与度高。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二、学法指导落实到位“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文言文的学习对四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是个有挑战性的任务,平时接触不多,所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学生收获了方法,才能在以后的小古文阅读时高效指导自主阅读小古文。在学生会汇报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的。1.指导学生理解“老媪”的含义时启发学生借助偏旁来理解含义。2.指导课文朗读时提示学生小古文的朗读,有标点符号的地方一定要读出停顿,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也需要根据意思适当地读出停顿。3.在指导学生理解“弃”这个字含义时,启发学生总结并运用扩词法小组合作交流之前,复习学习以前古文的学习方法,从让学生明白注释是学习小古文有力的工具。
三、在反复诵读中感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对于文言文的诵读,当从读出文言文的声韵节奏入手。初读课文时, 我给了学生这样的学习要求: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正确、通顺,在难读的句子后面作记号,然后让学生一一汇报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再通过范读、听读、跟读、引读、自由练读、齐读等方式,掌握文言文的朗读节奏。我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采取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味文中之情,读中想象文中景,读中感悟文中之道,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熏陶,学到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读写能力。
四、拓展感悟做人的道理。这篇课文比较适合儿童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在学习铁杵成针这个故事里,我教给学生学习古文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知道在我们生活中,不管做什么事,尤其从小事开始,不能半途而废,要 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教育学生把这种精神用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学生受益匪浅。
教学是一门艺术,反思促改进,反思促提升,教后反思理应成为每个教者的必备功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