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秋天》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秋天》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21 18:2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宁海外国语学校初一年级语文学科—《秋天》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自主预习案】
一、自主先学,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幼年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读了大量新诗。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代表作有散文集《画梦录》 。21教育网
2、写作背景
《秋天》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1931—1933)。当时作者是20多岁的大学生,难得这位诗人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以观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现一派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诗作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表面看来似乎简单、直白,缺少象征的奥义,实则意味情味既深且长。诗中透出那么一种氛围,那么一种神韵,这是最能勾住读者心魄的东西。21cnjy.com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何其芳(1912—1977),现代 、 、 ,原名 。代表作有散文集《画梦录》。《秋天》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 》www.21-cn-jy.com
2、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伐木声丁丁( ) 栖息( ) 青鳊鱼( ) 乌桕( ) 枯涸( )
yōu lián lǒu lí péng shuài
( )谷 ( )刀 背( ) 竹( ) 芦( ) 蟋( )
3、解释下列词语。
肥硕: 寥廓:
清冽: 梦寐:
枯涸:
4、自己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重音。
1)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2)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5、诗中描绘了几幅图画?为它们各拟一个小标题。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感情
6、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a.找出文中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
b.找出文中具有乡村特色的词句
【合作探究案】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2、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1)伐木声飘出幽谷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4)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5)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6)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7)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3、把握主旨
这首诗诗画和谐统一,营造了一个清远、清净、清甜、清柔的意境,描绘了一个美丽动人的秋,给人以深刻印象。请说说你对本诗主旨的理解。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课堂训练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肥硕(  ) 栖息(  ) 寥廓(  ) 枯涸(  ) 清冽(  ) 梦寐(  )
2.《秋天》选自 ,作者何其芳,现代     、     。
4.全诗描绘了三幅图,请分别加以概括。
第一幅图:
第二幅图:
第三幅图:
5.体会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⑴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21·cn·jy·com
⑵芦蓬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
6.诗中描写的意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