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下册 课时基础练 05 孔乙己(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下册 课时基础练 05 孔乙己(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5 12:3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孔 乙 己
【课时衔接】
1.请根据《朝花夕拾》,概述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
【基础通关】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咸亨(hēnɡ) 羼水(chàn) 颓唐(tú)
B.舀出(yǎo) 擦拭(shì) 蘸酒(zhàn)
C.哄笑(hǒnɡ) 蒲包(pú) 绽出(zhàn)
D.间或(jiān) 阔绰(chuò) 门槛(kǎn)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荤菜   聚集   君子固穷
B.伤痕 惋惜 附庸风雅
C.伤疤 书籍 不屑置辨
D.矜持 附和 唠唠叨叨
4.对下列病句的病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现场采样是一个环境监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一个”不应放在“环境监测”的前面,语序不当)
B.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民的精神世界也日益丰富。(“随着”和“使”连用,使句子缺少主语)
C.老王和老李是我的忘年交,他80多岁了,很喜欢侍弄花草。(“他”指代不明)
D.能否搞好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提高学生德育素养的重要途径。(“提高”和“途径”搭配不当)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
A.《孔乙己》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狂人日记》《藤野先生》《范爱农》等均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四部分组成,这些是一篇小说的核心。
C.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状元”。
D.“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6.请从“诗意”“初心”“徘徊”“芳菲”“润泽”选取不少于三个词语,连缀成一段话,并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素养提升】
7.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2)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8.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甲】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 ”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 ”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9.请各用一句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事件。
【甲】:
【乙】:
10.孔乙己和范进都是热衷功名的读书人。二人境况不同,周围人对他们的态度也不同。酒店的人对孔乙己的态度是  ,众邻居对范进中举后的态度是  。11.孔乙己被摧残的直接原因是  ,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  ,造成二人如此境况的根本原因是  。12.【甲】语段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表明作者对孔乙己的态度是  ;【乙】语段创设了一个滑稽可笑的场景,表明作者对范进的态度是  。13.【甲】语段中“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一句,除了交代时节气候,还有什么作用
14.【甲】语段中几次写酒店的人对孔乙己“笑”,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鲁迅留学日本期间,有一次看影片时,看到影片中的中国人被杀,旁边看热闹的中国人竟漠然以对,鲁迅受到刺激,决定弃医从文,来救治国民的思想。
2.B 【解析】A.“颓”应读作tuí;C.“哄”应读作hōng;D.“间”应读作jiàn。
3.C 【解析】B.“辨”应写作“辩”。
4.D 【解析】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
5.D 【解析】A.《狂人日记》不是选自《朝花夕拾》;B.情节是一篇小说的骨架,人物才是小说的核心;C.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6.示例:我行走在充满诗意的校园,漫步在青草芳菲的小径,徘徊在流光溢彩的长廊,不时想起同学们在运动场上的一幕幕场景。
7.(1)运用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刻画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形象。
(2)一个“排”字,表现了孔乙己根本不把对方放在眼里,显示了孔乙己摆阔气、内心得意的心理。
8.①“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表现孔乙己是封建社会一个备受科举制度愚弄和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②“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绘画出孔乙己穷困不得志,又经常挨打的老书生形象。③“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揭示了孔乙己是一个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人。④孔乙己用“四书五经”中的所谓“圣言”为自己辩解,连偷书也说“窃书不能算偷”,揭示出孔乙己是一个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人。⑤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表现了孔乙己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9.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
范进因中举而发疯。
10.冷嘲热讽(或“冷漠无情”) 趋炎附势(或“阿谀奉承”)
11.偷东西被打 因中举过于高兴 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或“封建文化的毒害”“封建社会的毒害”等)
12.既批判又同情(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尖锐的讽刺,无情的嘲弄
13.渲染气氛。为孔乙己的最后一次出场渲染了一种阴冷、悲凉的气氛,也让读者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社会的冷漠,从而暗示了孔乙己悲剧结局的必然性,激起人们对当时社会的憎恶和对孔乙己的深切同情。
14.增强悲剧气氛,与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批判了当时群众的麻木、冷漠,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冷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