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下册 课时基础练 09 鱼我所欲也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下册 课时基础练 09 鱼我所欲也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5 13:1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鱼我所欲也
【课时衔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①,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②,少则洋洋焉③,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 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节选自《孟子·万章上》)
【注释】①子产:公孙侨,公元前543年在郑国执政。②圉圉(yǔ)焉:拘束困倦的样子。③洋洋焉:舒畅得意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始舍之     舍:
(2)难罔以非其道 罔:
2.有人送活鱼给子产,子产让校人“  ”,校人却“  ”;而从子产反复说“  ”来看,子产还是相信校人的。(用原文内容填空)3.子产被骗说明了什么道理或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请简要概括。
【基础通关】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
(2)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生:
(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
(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7)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8)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古义:
今义: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古义:
今义:
(3)一豆羹
古义:
今义:
(4)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
今义: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一箪食 / 食之不能尽其材
B.万钟于我何加焉 / 既加冠
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吾妻之美我者
D.是亦不可以已乎 / 死而后已
7.下列加点的“而”字的用法与“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 )
A.朝而往     B.而不知人之乐
C.而年又最高 D.呼尔而与之
8.下列句子的朗读划分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此之谓/失其本心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0.孟子,名轲,是  时期  家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尊称为“  ”,《孟子》是记录  的一部著作。11.理解型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3)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
【素养提升】
  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
【乙】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 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 ’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①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②。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有删改)
【注释】①乘(shèng):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②餍(yàn):饱,满足。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蹴尔而与之     蹴:
(2)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
(3)苟为后义而先利 苟:
13.下列选项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与“万乘之国”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15.断句。(限5处)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16.【甲】文开头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17.请结合【甲】【乙】两篇选文的内容,简要说明孟子在文中的主张。
18.结合两篇选文及《<孟子>三章》,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
1.(1)疲惫
(2)蒙骗
2.畜之池 烹而食之 得其所哉
3.骗人的话往往有“合乎情理”的伪装,所以要亲自调查研究,不能轻信别人的话。在美丽的故事后面,可能隐藏着天大的骗局(或“君子正因为恪守正道,才有可能被‘合乎情理’的手段欺骗,并非是君子的不聪明。所以凡事要保持戒心,多一分警惕,以免上当受骗”)。
4.(1)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2)同“避”,躲避
(3)假如,假使
(4)获得生存的手段
(5)同“辨”,辨别
(6)同“德”,感恩、感激
(7)同“向”,先前、从前
(8)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5.(1)能够用来 能够
(2)这种,指示代词 表判断的动词
(3)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 豆子
(4)古代的一种量器 计时的器具
6.D 【解析】A.食物/喂养;B.益处/戴;C.美丽/以……为美;D.都是“停止”的意思。
7.B 【解析】“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中“而”表转折,选项中只有B项的“而”是表转折。
8.D 【解析】D.应在“我”后面断句。
9.(1)用脚踩踏过给别人,乞丐也轻视不肯接受。
(2)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那么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10.战国 儒 亚圣 孟轲及其弟子言行
11.(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12.(1)踩踏
(2)益处
(3)如果
13.B 【解析】A.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结构助词“的”。C.往,到……去。D.代词,指代齐军。“万乘之国”的“之”为结构助词“的”。
14.(1)不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
(2)没有讲求仁的人却遗弃自己父母的。
15.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16.①以生活常理为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②引出中心论点;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7.孟子在【甲】文中阐明了舍生取义的观点,在【乙】文阐明了对百姓施行仁政的观点。
18.①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②大量使用排比句。这样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有文采和气势。③善于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既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