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0课 曹刿论战 课时基础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0课 曹刿论战 课时基础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5 13:4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曹 刿 论 战
【课时衔接】
1.仿照示例,把你最熟悉的一位历史人物介绍给大家。要求概括其主要事迹,反映人物特点,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在鲁国生死存亡之际,他深谋远虑,挺身请见;他从容不迫,战于长勺;他一鼓作气,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成功战例。他就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有名的谋士——曹刿。
【基础通关】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小惠未遍   遍:
(2)牺牲玉帛 牺牲:
(3)弗敢加也 加:
(4)神弗福也 福:
(5)公将驰之 驰:
(6)既克 既:
(7)彼竭我盈 盈:
(8)望其旗靡 靡: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小大之狱/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C.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默写。
(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  ,  。(2)要赢得老百姓的信赖,就得一心一意为人民办事,这正如《曹刿论战》中所说的,要取得人民的支持必须做到:  ,  ,  。
【素养提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曹刿论战》
【乙】呜呼!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言语非不工也,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然至于临大事,鲜不忘其故、失其守者,其器小也。公(乐全先生)为布衣,则颀然①已有公辅②之望。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③物,以色假④人。虽对人主⑤,必同而后言。毁誉⑥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
(选自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
【注释】①颀然:高大的样子。②公辅:三公首辅。③徇:追求。④假:看待、对待。⑤人主:君主。⑥毁誉:毁谤和称赞。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又何间焉       间:
(2)小大之狱 狱:
(3)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 博:
(4)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 望: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2)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
9.【甲】文中特别写到了曹刿和乡人的对话,这一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
10.【甲】文中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 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谈谈。
11.有人说【甲】文中的鲁庄公是一个昏君。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结合课文发表你的看法。
12.在【甲】文中刻画曹刿和鲁庄公这两个人物时,作者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13.认真阅读【甲】【乙】两文,说说曹刿与乐全身上有哪些共同品质。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①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摄中国之贤君。三子之能达功名成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吾闻之曰:“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君子进不败其志,内②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
(选自《墨子·亲士》)
【注释】①正:长。这里指诸侯盟主。②内:退。
14.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词句 方法提示 解释
桓公去国而霸诸侯 关联教材法: 委而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去:
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 成语联想法: 欲速则不达。 (2)达:
君子进不败其志 查阅字典法: ①失败;②毁坏;③腐烂;④改变;⑤凋残。 (3)败: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
B.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
C.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
D.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摄中国之贤君。
(2)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
17.文中提到“君子”与“众人”的区别是什么 请结合本文内容,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示例一:他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促三国鼎立;他深入不毛,七擒孟获,平定南方;他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智慧的化身——诸葛亮。
示例二: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母爱、童真、自然是她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她的诗像涓涓细流,清新晶莹,情韵绵长。她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性作家——冰心。
2.(1)遍及,普遍
(2)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3)虚夸,夸大
(4)赐福,保佑
(5)驱车追赶
(6)已经
(7)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8)倒下
3.B 【解析】A.凭、靠/因为;B.助词,的;C.在/向;D.表顺承关系/表转折关系。
4.A 【解析】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C.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1)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2)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 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穷尽了。
6.(1)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7.(1)参与
(2)指诉讼事件
(3)广博
(4)声望
8.(1)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2)读书人不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已经很久了。
9.①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尸位素餐的情况,为后文鲁庄公在战斗中瞎指挥做铺垫;②表现出曹刿对国事的关心,同时也暗示了他是一个有远谋的人。
10.政治方面:体现在他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军事方面:体现在作战时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11.示例:我不同意。虽然鲁庄公确实有他自身的缺点,如政治无能、军事无知、目光短浅、鲁莽草率。但也有他的优点,如能虚心请教,信任曹刿,让他参与指挥;识人识才,任人唯贤。
12.①战前,鲁庄公“将战”而不知“何以战”和曹刿深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形成思想认识上的对比;②战中,鲁庄公“将鼓”“将驰”和曹刿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形成对比,突出表现鲁庄公的不察敌情、急躁冒进和曹刿的临阵从容、善于把握战机;③战后,鲁庄公“问其故”和曹刿一一分析解答形成对比,既突出了鲁庄公的“鄙”以及从善如流,也反衬出曹刿高超的军事才能。
13.曹刿与乐全虽出身平民,地位低微,但他们都是以国事为己任、具有卓越才能、勇于担当的人。
14.
文言词句 方法提示 解释
桓公去国而霸诸侯 关联教材法: 委而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去:离开
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 成语联想法: 欲速则不达。 (2)达:达到、实现
君子进不败其志 查阅字典法: ①失败;②毁坏;③腐烂;④改变;⑤凋残。 (3)败:改变
15.D
16.(1)越王勾践被吴王战败羞辱,却终成威慑中原诸国的贤明君主。
(2)并非没有安定的住处,而是自己没有安定之心。
17.“君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众人”宽以律己,严以待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