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五首
【课时衔接】
1.请以诸葛亮为例,续写下面的话。
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引用与人物有关的诗句;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④60~100字。
忠诚是一种信念、一种品质、一种追求。
【基础通关】
2.默写。
(1)兔从狗窦入, 。
(2) ,狐裘不暖锦衾薄。
(3) ,身世浮沉雨打萍。
(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
(5)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揭开了胸中的郁积,不禁兴起了对“千古兴亡”的感慨的句子是“ ”。
(6)《过零丁洋》中“ ”两句表明了文天祥以死明志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7)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表达了对国破家亡、世事巨变的感慨的句子是“ , ”。
【素养提升】
(一)阅读《十五从军征》,回答问题。
3.如何理解开头两句中的“十五”“八十”
4.用自己的话写出老兵回到家后看到的荒凉景象,并说说这一景象揭示了什么。
(二)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问题。
5.这首诗前十句重在 ,后八句主要写 。6.谈谈“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中“空”字的妙处。
(三)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回答问题。
7.概括这首词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8.从全篇来看,词人运用了何种方式来述志抒怀
(四)阅读《过零丁洋》,回答问题。
9.说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两句妙在哪里。
10.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写在诗人通过科举考试后,宋朝大地到处燃起了抗元的星火。
B.颔联比喻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飘摇动荡;诗人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
C.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D.全诗表现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五)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回答问题。
11.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题目。
B.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
C.“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的地势险要的特点。
D.作者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六)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甲】题大洪山①
[宋]杨逴
随州西南多群峰,争高竞秀无终穷。
众山迤逦渐行尽,始见独尊惟大洪。
【乙】题大洪山
[宋]黄载
地当平旷易为山,故得崔嵬②汉沔③间。
云雾涌来无下界,楼台浮起在中天。
开窗时见雷霆出,隐几闲看日月还。
更有钟声最堪恨,南风吹到八陵④边。
【注释】①大洪山:湖北随州境内。②崔嵬:高峻、高大雄伟的物体(多指山)。③汉沔:汉水。④八陵:河南巩义境内。
13.想象【甲】【乙】两首诗描绘的画面,你认为哪首诗意境更美 并将这首诗的意境描述出来。
14.【乙】诗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暮 春 即 事
叶 采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15.请你想象“双双瓦雀行书案”描绘的画面,并将它描写出来。
16.诗人为什么“不知春去几多时” 请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1.示例:诸葛亮为兴复汉室,剿灭汉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功绩可追伊尹、周公,其执着可比屈子、贾生,其人格可与日月争辉。“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便是其忠诚的写照。
2.(1)雉从梁上飞
(2)散入珠帘湿罗幕
(3)山河破碎风飘絮
(4)山河表里潼关路
(5)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6)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7)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3.“十五”“八十”可理解为实数,也可理解为虚数,是一种夸张的手法,极言从军之久,揭露兵役制度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4.示例:兔子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满了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布满井台。这一景象揭示了封建社会残酷的战祸和人民被统治者奴役的痛苦。
5.咏雪 送别
6.示例:写出了边塞空旷苍凉之景,表明了环境的恶劣,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分别时无限惆怅的心情。
7.词的上片写对“千古兴亡”的感慨,下片写对孙权的怀念与倾慕。
8.三问三答(活用典故、借古讽今)。
9.巧妙地借用“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或“巧用地名,写出了他日的惶恐和今日的伶仃之感”)。
10.A 【解析】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11.D 【解析】最主要原因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故D项错误。
12.表达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13.示例一:我认为【甲】诗意境更美。【甲】诗侧重远景的描绘,画面中曲折连绵的群山争高斗秀,大洪山则霸气地矗立在层峦叠嶂之中,衬托出了大洪山的巍峨秀美。
示例二:我认为【乙】诗意境更美。【乙】诗重在细节(近景)的刻画,由下及上,平旷的土地上拔地而起的大洪山直插云霄,山上云雾缭绕中的楼台,近在窗边的雷霆,若隐若现的日月以及寺庙里的大钟,无不彰显出大洪山的高大。
14.示例一:尾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大洪山上的钟声能够传到遥远的河南巩义,诗人通过夸大钟声传播的距离(远播千里),极力表现大洪山之高。
示例二:尾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赋予大洪山上的钟声以人的情感,钟声有意传到遥远的河南巩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大洪山的高大。
15.示例:屋檐上的一双双鸟雀,不知什么时候竟飞落下来,在书案上旁若无人地行走。
16.暮春时节,诗人见鸟雀慢行、杨花飘落却毫不在意,沉浸在书的世界中,专注地读书,所以“不知春去几多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