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溶液复习学案2(答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溶液复习学案2(答案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4-15 14:0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溶液复习学案(2)
命题人: 审题人:
【知识回顾】
考点一、固体溶解度
①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②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因素:内因:溶质性质、溶剂性质;外因:温度。
③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a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 KNO3 ;
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 NaCl ;
c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 Ca(OH)2 。
④一般将20℃时溶解度大于10g的物质称为 易溶 物质;溶解度在1g—10g之间的物质称为_可溶_物质;在0.01g—1g的称为_微溶物质;小于0.01g的称为_难溶物质。
考点二、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在一定压强下,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 小 ,温度越低,气体的溶解度越 大 ;在一定温度下,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 大 ,压强越小,气体的溶解度越 小 。
考点三、溶解度曲线
①点:
1、曲线上的点P表示 在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sg ;
2、曲线的交点表示 在该温度下,A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线: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
③面: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为 不饱和溶液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溶液 饱和 且有未溶晶体。
④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可以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2.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
3.判断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4.判断如何改变温度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5.判断使溶质结晶的方法: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6.确定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考点四、结晶方法
①蒸发结晶:如NaCl(海水晒盐)适用于溶解度 随温度变化不明显 的物质。
②降温结晶(冷却 热饱和溶液 ,如KNO3):只适用于溶解度 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大 的物质。
习题检测:
1.结合如图所示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30℃时,KNO3的溶解度为46 g
B.23℃时,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
C.在坐标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KNO3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D.10℃时,向100 g水中加入40gNaCl,得到140gNaCl溶液
2.如图为KNO3、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将20g硝酸钾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24℃时,硝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硝酸钾溶液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
D.将30℃时等量的硝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分别降温到24℃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3.如图所示,室温下,盛有水的烧杯内放置了两支试管甲和乙,试管甲和乙分别盛放的是KNO3饱和溶液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石灰水。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NaOH固体后,乙中观察到变浑浊的现象(不考虑溶剂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加入NaOH固体前,石灰水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入NaOH固体后,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C.若加入的固体是NH4NO3,甲中一定有固体析出
D.实验后,将甲乙试管中溶液倒一起,硝酸钾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4.学习完溶液的相关知识后,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做了KNO3溶解的实验,在50g水中溶解一定量的KNO3固体,溶解过程、现象以及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A烧杯中的溶液要变成饱和的方法可以是升温
B.B烧杯中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1.6%
C.B烧杯中再加硝酸钾的质量x≥5.8g
D.C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5.试管内盛有2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其上漂浮一小木块。如图所示,将试管插入烧杯内的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D)
A.试管内溶液的质量变小 B.试管内有固体析出
C.试管内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D.小木块浸入溶液内的体积变小
6.图一是对固体R的溶液在25℃进行恒温蒸发操作的实验记录。
当丁中的溶液温度升高时,固体逐渐消失。图二中表示固体R溶解度曲线的是a   (选填“a”或“b”)。
(2)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丁=丙>乙>甲  。
(3)25℃时,固体R的溶解度为  15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