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珠从哪里来
教学背景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到过草叶上的露珠,也看到过掀开锅盖一瞬间,盖子上掉下的露珠。但是学生往往不去想这些露珠从哪里来的。《水珠从哪里来》一课就是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现象,从而认识水蒸气遇冷可以凝结成水的现象。
教学设计思路:
《水珠从哪里来》一课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引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从而探究水蒸气与水之间的变化。依据这一变化推测自然界中露是如何形成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凝结成水的现象,会用箭头和简单的文字表示这种变化。
过程与方法:
巩固对比实验的方法,学习模拟实验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
水蒸气的凝结条件
教学难点:
用“对比实验”探究水蒸气转变成水的条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盛有热茶的带盖搪瓷杯、
相同玻璃杯 3 个、玻璃片 3 块、热水、冷水、
分组实验材料:
搪瓷杯 ( 或涂黑铁罐头筒 ) 、冰块、盐、温度计。
板书设计:
水珠从哪里来
冷玻璃片 热玻璃片
有水珠 没有水珠
受冷
水蒸气 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出示一杯茶)
1.谈话:我非常喜欢喝茶,但是当我沏好一杯茶后,过了一段时间,打开杯盖发现了一个问题,你们跟我一起看看吧。
打开茶杯盖,看到有水珠落下。
2.提出问题:盖子上的水珠是怎么来的
3.学生交流汇报,说出自己的猜测。
设计意图:以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尝试通过活动,探究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或现象,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现象。
二、探究茶杯盖上的水珠形成的条件
1.观察(出示材料):
老师这里有三个杯子,一杯冷水、一杯热水、一杯不装水,请一组同学上来观察一下,三个杯子的杯盖内有什么不一样 ? 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装热水的杯盖内有小水珠,装冷水和没装水的杯盖内没有小水珠。 2.提出问题:以上事实说明这些小水珠与什么有关系 ? (与热水有关系) 这些小水珠又是怎样“跳”到杯盖上去的 ?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让他们完成设计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直接出示实验材料让学生观察,可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 3.学生讨论:启发他们推想:杯内的水变成水蒸气飞散到杯盖上去。热水蒸发多,杯内水蒸气就多,杯盖上小水珠也就多。 4.教师小结:杯盖内的小水珠是由杯内的水蒸气变成的。
5.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变成水的条件
实验:让我们用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实验方法: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内,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在两个杯口同时分别盖上冷玻璃片和烧热的玻璃片,过一会儿,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记录:请各组同学填写实验记录单:
请你比较,找出实验中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设计意图:渗透对比实验的方法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形成结论:通过实验,说明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我们把这种现象叫水蒸气的凝结。
我们把这种变化记录下来吧:
水蒸气 受冷 水
三、露珠的模拟实验
1.自然界中你看到过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吗?(露珠)
你认为露珠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简单讨论,教师出示提示问题:
露珠是哪里的水蒸气变成的?草叶上的露珠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就消失了?
设计意图:教师设问可以引导学生猜测时关注与现象相关的周围环境。
3.模拟实验:
出示实验材料:搪瓷杯 ( 或涂黑铁罐头筒 ) 、冰块、盐、温度计
讨论: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什么?
搪瓷杯 ( 或涂黑铁罐头筒 ) ----叶子
冰块 -----低温
盐 ----- 使温度降到更低
温度计 ---- 了解实验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
学生实验
4.交流汇报:实验中你看到什么现象。你认为露珠是怎样形成的?
四、总结
露的形成也是一种凝结现象。夏、秋两季日照强,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晴天昼夜温差大,晚上散热快;早晨,草叶温度最低,能使水蒸气有较长时间与冷草叶凝结,凝结的水也不会很快蒸发,从而形成露珠。
课件6张PPT。2018/11/28水珠从哪里来 2018/11/28实验:凝结 2018/11/28探究茶杯盖上的水珠形成的条件 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内,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在两个杯口同时分别盖上冷玻璃片和烧热的玻璃片,过一会儿,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2018/11/28探究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通过实验,说明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我们把这种现象叫水蒸气的凝结。
水蒸气 (受冷) 水 2018/11/28露珠的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搪瓷杯 ( 或涂黑铁罐头筒 ) 、
冰块、盐、温度计
搪瓷杯 ( 或涂黑铁罐头筒 ) ----叶子
冰块 -----低温
盐 ----- 使温度降到更低
温度计 ---- 了解实验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2018/11/28总结 露的形成也是一种凝结现象。夏、秋两季日照强,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晴天昼夜温差大,晚上散热快;早晨,草叶温度最低,能使水蒸气有较长时间与冷草叶凝结,凝结的水也不会很快蒸发,从而形成露珠。固体、液体和气体简介
固体
固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状态。与液体和气体相比固体有比较固定的体积和形状、质地比较坚硬。
通过其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固体的特性可以与组成它的粒子的特性有很大的区别。研究固体的物理科学叫做固体物理学。
一般来说,一个物体要达到一定的大小才能被称为固体,但对这个大小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来说固体是宏观物体,除一些特殊的低温物理学的现象如超导现象、超液现象外,固体作为一个整体不显示量子力学的现象。
固体受热时会膨胀、遇冷时会收缩。
食盐,白糖这些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都叫晶体。
液体
液体是四大物质形态之一。它是没有确定的形状,往往受容器影响。但它的体积在压力及温度不变的环境下,是固定不变的。此外,液体对容器的边施加压力和和其他物态一样。这压力传送往四面八方,不但没有减少并且与深度一起增加(水越深,水压越大的原因)。
增温或减压一般能使液体汽化,成为气体,例如将水加温成水蒸气。加压或降温一般能使液体凝固,成为固体,例如将水降温成冰。然而,仅加压并不能使所有气体液化,如氧、氢、氦等。
液体有以下特性:
1、没有确定形状,是流动的,往往受容器影响。容器是甚麼形状,注入液体,液体就呈甚麼形状。
2、具有一定体积。液体的体积在压力及温度不变的环境下,是固定不变的。
3、很难被压缩。
气体
气体是物质的一个态。气体与液体一样是流体:它可以流动,可变形。与液体不同的是气体可以被压缩。假如没有限制(容器或力场)的话,气体可以扩散,其体积不受限制。气态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相互之间可以自由运动。气态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的动能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