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水的三态变化

文档属性

名称 7.水的三态变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10-23 10:34:50

文档简介

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背景分析:
《水的三态变化》一课是在学生分别认识了水的三种形态及其变化条件后,对水的三态变化的概括总结。同时将这种变化拓展到自然界,从而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水的循环是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如果学生注意到天空中的云和降雨,感受到从冰箱中拿出物体时,物体外部形成的水滴(“白气”),好奇于大雾、露珠、霜等是从哪里来,那么他们就对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有了初步的认识。
教学设计思路:
《水的三态变化》是学生在分别了解水的三种形态,三种形态之间可以改变的基础上,对水的三态之间相互转化以及所需条件进行概括总结。所以本课的教学思路为:
首先复习水的三种形态—→水的三种形态在自然界的存在—→ 探究云(雾)的形成—→拓展到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拟“雾”的实验寻找自然界中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变化的证据。
2、寻求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证据。
3、通过对水的形态变化及其变化条件的观察,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实验活动,认识自然界的水不断经历三种形态的循环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
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一杯水、一杯冰块、湿抹布
分组实验材料:
温水、冰块、记录单
板书设计:
水的三态变化
水蒸气
受热 遇冷 遇冷 受热
0摄氏度以下
水 受热 冰
遇冷0摄氏度以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水有三态(出示一杯水、一杯冰块)
提问:杯子里分别装着什么物体?它们各是什么形态? 还能以什么形态存在。
2.写出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的条件
二、探究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1.自然界中哪里有水,分别以什么形态存在?
2.提出问题:天空中的水是怎么形成的
3.探究云的形成
猜测:你认为天空中为什么有水------云、雾
引导学生依据水的三种形态之间变化的条件,猜想到是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设计实验并汇报交流实验方法:
思考:你怎样制造一个冷的环境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学生实验:
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实验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冒“热气”的热水做实验。实验方法如图:
冰块
热水
汇报交流:实验中你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如果使制造的环境更冷,你认为可能发生什么现象?
总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在高空中我们称它们为“云”;在低空中我们称它们为“雾”。如果温度降低到0摄氏度以下,空中水蒸气就会变成小冰晶。
三、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1.讨论:在自然界中水的各种形态是怎样转化的?是什么因素影响各种形态之间的转化?
2.讲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每天,太阳提供的一部分热量使一部分水成为水蒸气进入空中,水蒸气在空中遇冷又凝结成水滴或直接凝固成冰晶。当水滴、冰晶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则会变成雨或雪降落下来。这样循环往复,使水不断循环。
四、拓展
1、你能将水的三种形态变化及其条件用一个图表示出来吗?
2、依据我们对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你能推测出霜是怎么形成的吗?
课件12张PPT。2018/11/28水的三态变化2018/11/28云2018/11/28雾2018/11/28雨2018/11/28露2018/11/28霜2018/11/28雪2018/11/28冰2018/11/282018/11/28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水蒸气在物体上凝固的冰晶高空水蒸气变成的冰晶水变成冰水蒸气遇冷在物体上凝结成小水珠水蒸气受冷凝结成漂浮在高空中的小水珠水蒸气受冷凝结成漂浮在低空的小水珠温度降到0 ℃以下温度下降( 0 ℃以上)温度降到0 ℃以下温度降到0 ℃以下温度下降( 0 ℃以上)温度下降( 0 ℃以上)2018/11/28液态的水能结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会重新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固态液态气态2018/11/28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
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等,也就是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使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