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土和火的艺术》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土和火的艺术》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4-04-15 17:5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土和火的艺术》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美术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里提出“美术应关注文化与生活”,在课程目标的分目标“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里要求“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美术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艺术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课程性质:美术课程是初中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本节美术课程性质主要体现以下三方面,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课程基本理念:《火和土的艺术》这节课以儿时游戏“摔瓦屋”为导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导学生更进一步探索了解本节课的主题。在了解陶艺的相关信息、知识、表现形式和基本成型技法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创作陶艺作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分析
我国是著名的陶瓷之国,陶艺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历史悠久、自成体系、分割独特、工艺精湛、内涵深厚。陶艺是一门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的艺术。  
《土和火的艺术》作为一个单元独立出现,本课将通过欣赏陶艺作品,让学生感受陶瓷艺术独特之美;体验陶瓷艺术创作为自己带来的美感与独特的表达方式,加深对造型艺术的体会,了解相关的造型艺术知识,认识造型艺术的不同表现语言、不同表现形式。通过学习制作陶艺技法,掌握多种制陶技法并进行构思,制作陶艺作品;通过观察交流,对生活中的陶瓷制品进行评价;通过实践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学情分析
地处农村,材料的易得性更加适合我们的学生学习该课,学生对泥土也有着天生的亲切感。初三学生已经有了三年的初中美术学习时间,对美术的认识有了一定深度,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的审美意识有所提高。因此在这基础上可以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并且有旧知识的支持,可以温故而知新。学生对美术造型语言、表现形式有一定的理解。初四的学生学过物理知识,在陶器造型的设计方面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古代陶器在实用方面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
单元总目标:
通过对陶瓷艺术的欣赏、制作和相关的欣赏交流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陶瓷艺术的美,了解相关的造型艺术知识,认识造型艺术的不同表现语言、不同表现形式。体验陶瓷艺术创作为自己带来的美感与独特的表达方式,加深对造型艺术的体会。
活动一:欣赏与体验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及制作全过程。
(2)理解陶艺的特点以及表现形式,初步掌握几种成型的基本方法。
(3)能自己动手,用所学方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赏析陶艺优秀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逐步掌握几种成型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
价值观创作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艺术学习领域,本节课的创作能更好的使学生理解作品,体会陶瓷文化韵味与魅力,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教材阐述的理念,探究分析作品运用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掌握陶艺的表现形式和成型基本技法,并熟练完成陶艺创作。解决措施:多欣赏 多观察 多体会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教具:与陶瓷艺术作品及创作有关的资料,陶瓷作品图片,陶瓷艺术作品、日常用品的实物等。
学生准备
学具:自己收集的中外陶瓷艺术家的作品图片和自己喜欢的陶瓷作品实物。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初步感知参与体验 播放视频:农村儿童游戏“捏瓦屋”设置问题:游戏使用了什么材料?制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并让学生参与体验。通过游戏引出水火土元素,导出并板书课题。 观看游戏视频,思考问题,参与游戏。 通过农村儿童游戏,引发学生兴趣,并从游戏中获得相关知识点。
探究新知能力提升 1、引导学生了解陶瓷在世界中的重要性及代表性。 2、虽然我们跟陶瓷的关系很密切,但是否了解陶与瓷的不同,通过课本结合实物感受了解相关信息。 3、陶瓷作品的材料是泥土,一块小小的泥土是利用哪些方式来进行表现、带给人们美的享受的?学生图文结合找出相关知识点,相关表现内容图片展示归纳陶瓷作品的表现形式。 4、课本内容结合视频了解学习基本成型技法,并介绍演示手捏成型法。突出技法中需要注意的、容易出现问题的重点。 通过课本内容了解陶瓷的不同,结合 ppt,学习陶瓷作品的表现形式。图文结合并通过视频了解学习陶艺成型基本技法。 陶瓷的区别、表现形式及成型技法是本课的重要内容,学生在此环节中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与技法。
欣赏感受理解领会 欣赏学校泥塑社团学生作品,了解相关知识信息。 欣赏了解思考 通过欣赏优秀作品,让学生加深理解,产生新的认知。
课堂实践验证所学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喜欢的成型技法,制作一件或多件完整作品。 小组或个人根据所学实践创作。 检测学习效果,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展示讲评展现风采 学生展示本小组或个人作品,表述作用成型技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式途径,尝试说出制作体验感受及对美的认知。 展示评价小组代表讲解作品制作相关过程,并分享心得体会。 交流感受、问题及解决方法,使得学生能自主了解到相关知识信息,起到升华的作用。
感知收获总结升华 总结课堂学习,赋予学生新的期望。 总结聆听 情感提升。
课后反思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在学校里做了一个小的调查,所有的被调查者都玩过泥巴,有的是购买陶泥,有的是自己挖掘,他们都非常喜欢玩泥巴,这也是我选择这节课的初衷。  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我设计的欣赏、讨论、制作等环节,能基本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在小组制作的这个环节,时间有些仓促,主要是前半部分的讲授过多,环节内容设计不够精炼,语言不够精彩和简练,学生们在此情况下能根据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创造力,尝试做出了一些作品,也算是为本节课的教学交上了一份答卷。与其去教授学生学习陶艺,倒不如去用兴趣引导着学生去积极的探索、求知,可见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而作为老师的我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去做一个参与者、组织者。 不足之处 1、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更多的让时间应该让学生参与进来,只有更多的讨论、比较、欣赏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情绪,让学生主动走进美术。 2、由于每个学生个体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反应也会不同,有的会超出教师的预想,而有的却达不到教师设定的目标,这些是教师应该预料到的,因而,教师应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以事先设计教学构思为基础,但又不受其局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并能及时对教学环节进行调整,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只有这样,从学生实际出发才能为学生量身订做一节好课。 改进措施 1、根据学生实际掌握情况下去设置堂课的任务目标,切记设置过多内容。 2、以学生为主体,把更过的时间还给学生。 3、评价机制的设立一定要有要求和最后的总结。 4、泥塑教学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交流与传承,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得到滋养,从而学习传统,发扬传统,并推陈出新,因此在泥塑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泥塑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想实现泥塑课堂的有效化、创新化,教师需要研究将创新实践与"非遗"传承融合的泥塑教学。 一点思考   我国农村艺术教育基础薄弱,美术教师资源相对匮乏,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实施。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因地制宜,并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泥塑教学。乡土文化是学生感受家乡,认知家乡的有效手段,是加深对家乡的热爱与理解的重要途径。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将泥塑教学与乡土文化开发和整合,运用清新的乡土艺术色彩创造泥塑作品等板块教学,把传统艺术和乡土文化一同带入到学校泥塑课堂中,我认为能够更好的补充、丰富美术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