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物大分子 测试题(含解析)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生物大分子 测试题(含解析)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4-15 15:2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生物大分子 测试题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一、单选题
1.化学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结晶牛胰岛素是蛋白质
B.淀粉可在人体内逐步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
C.纤维素是人体中能量的重要来源
D.油脂可以看作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反应生成的酯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
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 /CCl4褪色
D.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士
3.有关油脂和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能溶于水 B.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都可以水解 D.都含有C,H,O三种元素
4.你做的这张试卷的主要成分是(  )
A.蛋白质 B.糖类 C.聚乙烯 D.酚醛树脂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氨基酸均为无色晶体,熔点较高,难溶于乙醚
B.在碱催化下,苯酚和甲醛可缩聚成网状结构的热固性酚醛树脂
C.大豆蛋白纤维是一种可降解材料
D.聚氯乙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可用作不粘锅的耐热涂层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
B.淀粉、纤维素和蔗糖都属于糖类,一定条件下水解都只生成葡萄糖
C.蛋白质在人体内先水解成各种氨基酸,各种氨基酸再彼此结合成人体需要的蛋白质
D.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 )在催化剂作用下可生成一种可降解的塑料
7.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人体生命所需的基础化学物质,同时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保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两者水解的最终产物相同
B.医用酒精具有杀菌性能,是因为它可使蛋白质变性
C.纤维素能通过酯化反应得到醋酸纤维,是因为纤维素分子中含有羟基
D.植物油氢化得到的硬化油不易变质,是因为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B.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C.氨基酸既能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但蛋白质不行。
D.分离沸点相差30℃以上的两种有机物通常使用重结晶的方法
9.欲将蛋白质从水中析出而又不改变它的性质,应加入(  )
A.福尔马林 B.18.4 mol L﹣1的硫酸溶液
C.饱和Na2SO4溶液 D.1 mol L﹣1的CuSO4溶液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淀粉和纤维素都可以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
B.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都是煤综合利用的主要方法,都属于物理变化
C.地沟油发生皂化反应后加入饱和食盐水,搅拌发现液面上有固体物质
D.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硫酸铵溶液,有固体析出
11.下列对有机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淀粉的特征反应是在常温下遇碘化钾溶液变蓝
B.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土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可以达到水果保鲜的要求
C.在加热条件下葡萄糖可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硝酸可以使蛋白质变黄,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常用来鉴别部分蛋白质
12.新冠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直径大约在60~140nm,怕酒精,不耐高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温可使新冠病毒失去活性
B.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95%
C.新冠病毒扩散到空气中不可能形成胶体
D.“84”消毒液(主要成分NaClO)中加入浓盐酸可以增强消毒效果
13.葡萄糖是一种单糖,其主要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结构最简单 B.在糖类物质中含碳原子最少
C.不能水解生成更简单的糖 D.分子中含有一个醛基
1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福尔马林可用于保存动物标本
B.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C.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D.氯乙烯可以用作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的原料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醛类、葡萄糖、甲酸及其甲酸酯类均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B.蔗糖酯是一种食品乳化剂,可以由蔗糖与脂肪酸经酯化反应合成,蔗糖酯在稀硫酸的作用下充分水解只生成两种产物。
C.防疫时使用的 75%的乙醇溶液和 84 消毒液的杀菌消毒的机理不完全相同
D.用pH 计、电导率仪(一种测量溶液导电能力的仪器)均可检测乙酸乙酯的水解程度
16.下列劳动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氯气给自来水消毒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
B 使用纯碱溶液去油污 Na2CO3水解使溶液显碱性
C FeCl3溶液作印刷电路板的腐蚀液 Fe3+具有还原性,能与铜反应
D 用葡萄糖和银氨溶液给热水瓶胆镀银 葡萄糖含有醛基,具有还原性
A.A B.B C.C D.D
17.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Cl2、SO2均能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漂白原理相同
B.浓Na2SO4溶液和甲醛都能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说明二者均使蛋白质发生盐析
C.CO2、S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二者均为酸性氧化物
D.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
18.化学与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糖类、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B.硫酸钙属于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中的营养强化剂
C.葡萄酒中添加适量的,可以起到杀菌和抗氧化的作用
D.绿色食品就是不施用化肥、农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1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高密度聚乙烯支链多,相互作用力大,软化温度高
B.网状结构的聚丙烯酸钠是高吸水性树脂
C.再生纤维与合成纤维统称化学纤维
D.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因素的作用下会发生变性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蔗糖与麦芽糖都具有还原性,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
B.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
C.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水解为多肽,最终生成氨基酸
D.植物油和动物油都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前者的饱和程度更高
二、综合题
21.发酵法制酒精的过程可粗略表示如下:
①(C6H10O5)n+nH2O nC6H12O6
②C6H12O6 2C2H5OH+2CO2↑
(1)上述化学方程式中(C6H10O5)n可能表示   (填物质名称);
(2)C6H12O6名称是   ,常用   试剂来检验其存在;
(3)为检验苹果成熟过程中发生了反应①,可在青苹果汁中滴加碘酒,溶液呈   色,向熟苹果汁中加入Cu(OH)2悬浊液,加热,反应生成   (填实验现象);
(4)下列作用不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A.吃馒头时多咀嚼后有甜味
B.淀粉溶液和稀硫酸共热一段时间后,滴加碘水不显蓝色
C.不慎将浓硝酸沾到皮肤上会出现黄色斑痕
D.油脂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煮后可以制得肥皂.
22.有A、B、C三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为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淀粉溶液中的一种。经实验可知:①B能发生银镜反应;②A遇碘水变蓝色;③A、C均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液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1)试判断它们分别是:A   、B   、C   。
(2)分别写出A、C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   ;
B   。
23.某多肽分子结构如下:
(1)上述1mol多肽分子中含有   mol肽键;
(2)写出该多肽分子水解产生的各种氨基酸的结构简式   、   、    、   
24.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是生命中重要的有机物质。
(1)为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取少量水解液于试管中,加入碘水,可证明淀粉未完全水解的现象是   。
(2)防疫人员用“84”消毒液对地铁进行消毒,这是利用了蛋白质的   (填字母)性质。
a.两性 b.水解 c.变性 d.盐析
(3)某油脂A的结构简式为;
①从酯的性质分析,油脂A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均能发生水解,水解的共同产物是   (填结构简式)。
②从饱和性分析,油脂A能发生氢化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4)聚丙烯酸钠、涤纶的结构简式如图。
①合成聚丙烯酸钠的单体的结构简式为   。
②合成涤纶的单体有两种,其中能和Na2CO3反应的单体的结构简式为   ,合成涤纶的反应类型是   。
25.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综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跟自然
和谐相处:
(1)科学家研制出有“自我修复能力”的塑料.塑料属于   (选填“无机”、“合成”或“复合”)材料,为我们到来了方便,但废弃塑料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人们把废弃塑料给环境带来的危害称为“   ”,发电厂是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   转变为电能.
(2)发射“嫦娥三号”的长三甲火箭燃料是偏二甲肼(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N2O4=3N2+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
A.H2 B.CH4 C.C2H8N D.C2H8N2
(3)2014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二个“世界水日”,它的主题是“水与能源”.关于水的知识有下列话题,请按要求填空:
①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可用   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②在生产生活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实验室用蔗糖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操作:
Ⅰ、如图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填序号).
Ⅱ、改正错误后,表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A.⑤②①③④B.⑤①②③④C.⑤③②④①D.⑤③①④②
Ⅲ、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填序号).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使用含磷洗衣粉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A.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用化学方法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故A不符合题意;
B. 淀粉可在人体内逐步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经肠壁吸收进入血液,故B不符合题意;
C. 人体内没有纤维素酶,不能将纤维素转化为葡萄糖,所以纤维素不是人体中能量的来源,故C符合题意;
D. 油脂可以看作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反应生成的酯,属于酯类,在酸性、碱性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在酸性条件下生成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在碱性条件下,生成高级脂肪酸盐与甘油,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胰岛素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淀粉为多糖,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
D.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反应生成的酯。
2.【答案】A
【解析】【解答】A.蔗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果糖为单糖,A符合题意;
B.司母戊鼎的主要成分为Cu,属于铜合金制品,B不符合题意;
C.植物油中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 /CCl4褪色,C不符合题意;
D.瓷器由黏土烧制而成,瓷器的主要原料为黏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果糖与葡萄糖属于单糖,故A错误。
3.【答案】D
【解析】【解答】A. 油脂不溶于水;蔗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都能溶于水,淀粉和纤维素不溶于水(淀粉部分溶),选项A不符合题意;
B. 油脂和低聚糖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纤维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选项B不符合题意;
C. 糖类中的单糖不水解,选项C不符合题意;
D. 都含有C、H、O三种元素,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油脂不能溶于水,淀粉和纤维素不溶于水,单糖能溶于水;
B、根据高分子化合物概念:油脂的单糖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单糖为最简单的糖,不能再水解;
D、糖类、油脂均含有C、H、O三种元素;
4.【答案】B
【解析】【解答】纸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的纤维是纤维素,属于有机物中的糖类。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分析。
5.【答案】D
【解析】【解答】A、天然氨基酸一般会形成内盐,导致其熔点较高,且难溶于乙醚等有机溶剂,故A正确;
B、在碱催化下,苯酚与过量甲醛反应可以制得网状结构的酚醛树脂,网状结构的酚醛树脂具有热固性,故B正确;
C、蛋白质纤维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氨基酸,则大豆蛋白纤维可制成可降解材料,故C正确;
D、聚氯乙烯在高温下会分解生成有毒物质,不能用来制作不粘锅的耐热涂层,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A、天然氨基酸一般会形成内盐,熔点较高,难溶于乙醚;
B、碱性条件下,苯酚和甲醛可以发生缩聚反应生成网状结构的酚醛树脂;
C、蛋白质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
D、氯乙烯通过加聚反应得到聚氯乙烯,但聚氯乙烯高温下会分解生成有毒物质。
6.【答案】B
【解析】【解答】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故B不符合题意,选B。
【分析】A.油脂在碱性水解中生成的高级脂肪酸与碱反应生成盐;
C.在人体中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然后氨基酸结合生成氨基酸;
D.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发生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7.【答案】A
【解析】【解答】A.同分异构体是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的化合物,淀粉和纤维素虽具有相同的表示式,但n不同,则分子式不同,故不是同分异构体,故A不符合题意;
B.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失去生理活性,故B符合题意;
C.酯化反应是羧酸与醇发生的取代反应,纤维素能与醋酸发生酯化反应,醋酸中含羧基,则纤维素中含羟基,故C符合题意;
D.植物油氢化过程涉及与氢气的加成反应,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淀粉和纤维素均是高分子化合物,均可水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但是淀粉和纤维素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B.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因此可以做消毒剂
C.醋酸中含有羧基,发生的是酯化反应,因此纤维素中含有羟基
D.植物油氢化后得到的是饱和酯,故不易被氧化
8.【答案】A
【解析】【解答】A.植物油氢化指的是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A符合题意;
B.分子式都是(C6H10O5)n,但因为里面的n值不确定,二者的分子式出发就不同,淀粉与纤维素不是互为同分异构体,B不符合题意;
C.氨基酸分子含有氨基和羧基,显两性,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蛋白质是多根肽链结合的也有-NH2和-COOH所以可以和酸碱反应,C不符合题意;
D. 分离沸点相差30℃以上的两种有机物通常使用蒸馏的方法,D不符合题意。
【分析】A.加成反应是反应物分子中以重键结合的或共轭不饱和体系末端的两个原子,在反应中分别与由试剂提供的基团或原子以σ键相结合,得到一种饱和的或比较饱和的加成产物。这个加成产物可以是稳定的;也可以是不稳定的中间体,随即发生进一步变化而形成稳定产物;
B.分子式相同但是结构式不同的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C.蛋白质的最小单位就是氨基酸,所以蛋白质也是既可以和强酸反应也可以和强碱反应;
D.蒸馏是一种热力学的分离工艺,它利用混合液体或液-固体系中各组分沸点不同,使低沸点组分蒸发,再冷凝以分离整个组分的单元操作过程,是蒸发和冷凝两种单元操作的联合。
9.【答案】C
【解析】【解答】解:甲醛(福尔马林)、强酸(18.4mol L﹣1的硫酸溶液)、强碱、重金属盐(1mol L﹣1的CuSO4溶液)等物质能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溶液,加入饱和Na2SO4溶液会发生盐析.故选C.
【分析】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硫酸铵溶液会发生盐析,盐析是一个可逆的过程,不改变蛋白质的性质;而甲醛、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物质能使蛋白质变性.
10.【答案】B
【解析】【解答】解:A、淀粉和纤维素均为葡萄糖的脱水缩合物,故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产物均为葡萄糖,故A正确;
B、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均有新物质生成,故均为化学变化,故B错误;
C、地沟油发生皂化反应后加入饱和食盐水后,硬质酸钠的溶解度降低,会有固体析出,且浮在液面上,故C正确;
D、蛋白质遇非重金属盐溶液发生盐析,故有固体析出,但加水后会溶解,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A、淀粉和纤维素均为葡萄糖的脱水缩合物;
B、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均为化学变化;
C、地沟油发生皂化反应后加入饱和食盐水,会发生盐析;
D、蛋白质遇非重金属盐溶液发生盐析.
11.【答案】A
【解析】【解答】A. 淀粉的特征反应是在常温下遇单质碘变蓝,不是碘化钾溶液,A符合题意;
B. 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因此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土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可以达到水果保鲜的要求,B不符合题意;
C. 葡萄糖含有醛基,在加热条件下葡萄糖可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不符合题意;
D. 硝酸可以使蛋白质变黄,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因此常用来鉴别部分蛋白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 淀粉遇碘变蓝,碘必须是碘单质;
B. 乙烯有催熟作用,除去后可提高保鲜时间;
C. 葡萄糖含有醛基;
D. 注意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12.【答案】A
【解析】【解答】A.高温可以杀死细胞,高温可以将新冠病毒失去活性,故符合题意
B.95%的酒精可能杀不死细菌,因此一般医用酒精的体积分数为75%,故B不符合题意
C.新冠病毒扩散到空气中易形成气溶胶体,故C不符合题意
D.加入浓盐酸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降低消毒效果,故D不符合题意
【分析】新冠病毒的直径在60-140nm,易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可以被75%的酒精溶液杀死,在高温下可以失活,常见的84消毒液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易氧化盐酸,故不能和浓盐酸混合使用
13.【答案】C
【解析】【解答】解:单糖就是不能再水解的糖类,是构成各种二糖和多糖的分子的基本单位.
故选C.
【分析】单糖就是不能再水解的糖类.
14.【答案】D
【解析】【解答】A.甲醛能够使蛋白质变性,所以具有杀菌、防腐的作用,可用于保存动物标本,故A不符合题意;
B.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维素燃烧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所以可以用燃烧法鉴别人造纤维和蚕丝,故B不符合题意;
C.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有毒,是大气污染物之一,故C不符合题意;
D.氯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氯乙烯,聚氯乙烯有毒,不能用作食品包装的材料,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福尔马林是甲醛,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略重于空气且易溶于水,对人眼鼻有刺激,具有强还原性,且具有杀菌防腐效果;人造纤维为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聚合而成,不含有蛋白质,因此灼烧不会有异味;CO属于气态污染物,直接排放到大气会造成一次污染,通常是含C有机燃料燃烧不完全所产生;通常包装塑料为CC双键有机物加聚而成,氯乙烯对人体健康有危害,一般作为工业包装材料而非食品包装材料。
15.【答案】B
【解析】【解答】A.醛类、葡萄糖、甲酸及其甲酸酯类都含有醛基,均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A不符合题意;
B.该蔗糖酯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生成蔗糖和脂肪酸,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则水解产物最终有三种,B符合题意;
C.75%的乙醇溶液使蛋白质脱水变性,而84消毒液是利用强氧化性使蛋白质变性,杀菌消毒的机理不完全相同,C不符合题意;
D.乙酸乙酯水解生成的乙酸为电解质,可用pH计、电导率仪检测乙酸乙酯的水解程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含有醛基(-CHO)的物质均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B.蔗糖为二糖,还可以进一步发生水解;
C.注意两种消毒剂的消毒原理不同;
D.乙酸乙酯酸性水解为:CH3COOC2H5+H2OCH3COOH+C2H5OH。
16.【答案】C
【解析】【解答】A.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给自来水消毒,A不符合题意;
B.Na2CO3水解使溶液显碱性,油污易在碱性溶液中水解,可使用纯碱溶液去油污,B不符合题意;
C.FeCl3溶液作印刷电路板的腐蚀液,利用Fe3+的氧化性,能与铜反应,C符合题意;
D.葡萄糖含有醛基,具有还原性,能还原银氨溶液得到银单质,故可用葡萄糖和银氨溶液给热水瓶胆镀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利用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
B.油脂在碱性溶液中会水解;
C.Fe3+与铜反应生成Fe2+和Cu2+;
D.醛类物质能还原银氨溶液得到银单质。
17.【答案】C
【解析】【解答】解:A.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把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二氧化硫是结合有色物质形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恢复原来的颜色,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者漂白原理不同,故A错误;
B.甲醛为有机物,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都能是蛋白质变性,故B错误;
C.CO2、S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反应分别生成碳酸钙和、水,亚硫酸钙和水,符合酸性氧化性概念,均为酸性氧化物,故C正确;
D.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不能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有可能含有亚硫酸根离子,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氯气和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氯气利用的是次氯酸的强氧化性,二氧化硫利用的是结合有色物质形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B.甲醛为有机物,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都能是蛋白质变性;
C.酸性氧化物能够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D.亚硫酸根离子能被硝酸氧化生成硫酸根子;
18.【答案】C
【解析】【解答】A.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水解反应,而糖类中的单糖不水解,二糖和多糖能水解,故A不符合题意;
B.硫酸钙不属于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中的营养强化剂,故B不符合题意;
C.SO2有还原性,葡萄酒中添加适量SO2,起到抗氧化和杀菌的作用,故C符合题意;
D.绿色食品是指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种植、养殖,施有机肥料,不用高毒性、高残留农药,在标准环境、生产技术、卫生标准下加工生产经权威机构认定并使用专门标识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单糖不能水解;
B.硫酸钙不是营养强化剂;
C.二氧化硫能杀菌消毒,抗氧化;
D.绿色食品也含化学物质。
19.【答案】A
【解析】【解答】A.高密度聚乙烯支链少,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软化温度高,故A符合题意;
B.网状结构的聚丙烯酸钠高聚物中含有的—COONa为亲水基,是高吸水性树脂,故B不符合题意;
C.纤维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再生纤维与合成纤维统称化学纤维,故C不符合题意;
D.蛋白质在加热、搅拌、紫外线和超声波等某些物理因素的作用下会发生变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依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分析,A中高密度聚乙烯支链少,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软化温度高。
20.【答案】C
【解析】【解答】解:A.蔗糖不是还原性糖,蔗糖水解得到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是还原性糖,水解产物是葡萄糖,故A错误;
B.淀粉和纤维素的聚合度n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
C.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水解为多肽,多肽水解为二肽,二肽水解为氨基酸,故C正确;
D.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脂肪的主要成分是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植物油的饱和程度较低,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蔗糖不是还原性糖,蔗糖水解得到葡萄糖和果糖;
B.淀粉和纤维素的聚合度n不同;
C.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水解为多肽,多肽水解为二肽,二肽水解为氨基酸;
D.植物油的饱和程度较低.
21.【答案】(1)淀粉或纤维素
(2)葡萄糖;银氨溶液或氢氧化铜悬浊液
(3)蓝;砖红色沉淀
(4)C
【解析】【解答】解:(1)纤维素、淀粉都可以表示成(C6H10O5)n;故答案为:淀粉或纤维素;(2)纤维素、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则C6H12O6为葡萄糖,葡萄糖中含﹣CHO,能利用银氨溶液或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反应产生银镜或砖红色沉淀;故答案为:葡萄糖;银氨溶液或氢氧化铜悬浊液;(3)苹果中含有淀粉,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苹果中含有葡萄糖,葡萄糖中含﹣CHO,能利用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产生砖红色沉淀;故答案为:蓝;砖红色沉淀;(4)A.馒头中含有淀粉,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有甜味,故A错误; B.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遇碘水不变蓝,故B错误;C.含有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色,属于显色反应,不属于水解反应,故C正确;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是皂化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纤维素、淀粉都可以表示成(C6H10O5)n;(2)纤维素、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中含﹣CHO,能利用银氨溶液或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3)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葡萄糖中含﹣CHO,能利用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4)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遇碘水不变蓝,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
22.【答案】(1)淀粉溶液;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
(2);
【解析】【解答】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是淀粉,B是葡萄糖,C是蔗糖,则
(1)A、B、C分别是淀粉溶液、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
(2)淀粉是多糖,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反应的方程式为 ;蔗糖是二糖,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方程式为 。
【分析】三种物质中,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淀粉遇I2变蓝色,蔗糖能发生水解反应,且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因此A为淀粉溶液,B为葡萄糖溶液,C为蔗糖溶液。
23.【答案】(1)4
(2);;;
【解析】【解答】(1)肽键为-CONH-.结合化学式找出 上述1mol多肽分子中含有的肽键数目为4mol;
(2)根据含有的肽键进行断裂,形成氨基和羧基,得到四种氨基酸结构式如图所示:;
【分析】(1)根据肽键为-CONH-找出即可;
(2)根据肽键为-CONH-.找出氨基酸即可。
24.【答案】(1)显蓝色
(2)c
(3);+3H2→
(4);;缩聚反应
【解析】【解答】(1)淀粉遇碘显示色,据此可以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方法为:取少量水解液于试管中,加入碘水,如果溶液显蓝色,则证明淀粉未完全水解,答案为显蓝色;
(2)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故答案为: c;
(3)①油脂A的结构简式为,含-COOC-,油脂A在酸性条件下和碱性条件下均能发生水解,水解的共同产物是,故答案为: ;
②从饱和性分析,油脂A能发生氢化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H2→;答案为+3H2→;
(4)①由高分子的主链只有2个C可知合成聚丙烯酸钠为加聚反应,单体的结构简式为;
②涤纶中含-COOC-,该合成反应为缩聚反应,单体为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其中能和NaHCO3反应的单体应含有羧基,结构简式是,反应类型为缩聚反应。
【分析】(1)淀粉遇碘显示蓝色,据此可以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2)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3)①油脂A在酸性条件下和碱性条件下均能发生水解;
②油脂含有有碳碳双键能发生氢化反应;
(4)①由高分子的主链只有2个C可知合成聚丙烯酸钠为加聚反应;
②涤纶的单体为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
25.【答案】(1)合成;白色污染;热能
(2)D
(3)过滤;③;D;A、C、D
【解析】【解答】解:(1)塑料属于合成材料,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发电厂是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电能,故答案为:合成;白色污染;热能;(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化学方程式为X+2N2O4=3N2+2CO2+4H2O可知,
该反应中,反应物中含有4个N,8个O;生成物中已有6个N,2个C,8个O和8个H,还差2个N,2个C,8个H在X中,故答案为:D;(3)①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用过滤,故答案为:过滤;
②Ⅰ.图中的③,称量固体的质量应该把砝码放在右盘,固体放在左盘,图中二者位置放反了;故答案为:③;
Ⅱ.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固体的质量、量取液体和体积,溶解去分析解答,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⑤③①④②;故答案为:D.
Ⅲ.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作物消耗不了的化肥和农药会污染水源和空气,故A错误;
B.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变成中水,减少了对水的污染,故B正确;
C.含磷洗衣粉以磷酸盐作为主要助剂,磷酸盐是一种高效助洗剂,同时也是藻类的助长剂,水中的磷含量升高,水质趋向富营养化,会导致各种藻类.水草大量滋生,水体缺氧会使鱼类死亡等现象,故C错误;
D.生活污水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生活污水 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细菌多,直接排放会污染水,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D.
【分析】(1)根据塑料属于合成材料解答;根据塑料造成的污染是白色污染解答;(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3)①从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物质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去分析解答;②Ⅰ.从称量固体的质量应该把砝码放在右盘,固体放在左盘去分析解答,图中二者位置放反了;Ⅱ.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固体的质量、量取液体和体积,溶解去分析解答;Ⅲ.A、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作物消耗不了的化肥和农药会污染水源和空气去分析解答; B、从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变成中水,减少了对水的污染去分析解答; C、从含磷洗衣粉以磷酸盐作为主要助剂,磷酸盐是一种高效助洗剂,同时也是藻类的助长剂,水中的磷含量升高,水质趋向富营养化,会导致各种藻类.水草大量滋生,水体缺氧会使鱼类死亡等现象去分析解答; D、从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污染水去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