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2(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2(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3.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6 10:2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2
1、淡竹
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腹;银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像极薰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嗜血,一边甜言蜜语……
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
甚至动物。三只人工繁殖的小老虎,眼睛都未睁开,拼命争抢着狗奶妈的乳头。
甚至那口奇异的千年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
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要对苍蝇漠视,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这样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真是空的吗?
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
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
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中的最淡——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荫,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凉席,竹桌竹椅竹篮。
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
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顺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是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
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他是疯疯颠颠的释道济公,“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
他是岳飞,辛弃疾,他是中国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斩而为箭,射而则达”……
他是我们身边那些还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的丰衣足食。
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
(1)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主要写淡竹,为什么在第3-5段写到稻子、银杏、法国梧桐、千年古井?又为什么在第16-22段写到李白、陶渊明、郑板桥等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光的往事
①这里是阳光小区,我和父母住在这里。我们仨经常聊天,他们说六七十年前的事,我说这些年的事。这场景像话剧,我们轮流上场,讲述时光的往事。
②那天,雪下得很大,我爸看着窗外,说:“这时候我们到塔湾了。”他说的“这时候”是指 1948 年 2 月,即七十一年前的辽沈战役。“这时候”他是内蒙古骑兵二师的战士。在沈阳的塔湾,他们连队接到进攻命令,士兵们扔掉多余的东西,这是要拼命了。我爸脚伤不能行走,连长把他扶到马车上,给他一百发子弹。说到这,我爸瞪大眼睛。“一百发子弹!从来没发过这么多子弹,这仗不知道多残酷呢!”他眼看着连队全体上马,举刀,隐没在炮火里。作为孤独的伤员,他准备打光所有子弹,牺牲在这里。
③我军胜利了。我爸说:“嗨,我们这些骑兵,其实只有一匹马,一杆枪,一把战刀。我们哪,1948 年冬天围困长春,身上就穿一件单衣服,白土布用黄炸药染的。我们那时候,除了人厉害,别的啥都不厉害。”
④我爸今年九十一岁,头发茂密高耸,鼻梁挺直。他透过窗子看向想象中更远处的塔湾,那里有他念念不忘的战友和战马。
⑤我给父母聊起到牧区采访时那些难忘的经历:有一位牧民骑马跑了三十多里路为我送来自己烙的馅饼。几位牧民为我一个人举办赛马,七匹骏马在细雨中嗒嗒跑远变成小黑点,又从小黑点嗒嗒跑来变成骏马。有一个镇在美丽的罕山脚下为我举办蒙古语的诗歌朗诵会。有一个村为我办过篝火晚会。从四面八方骑马来到的牧民们,一个一个从我身边走过,借篝火的光亮看我长什么样。我实在忍不住,躲到远处的老榆树下痛哭不已,使劲儿用掌跟抹脸上的眼泪。是的,我在接过馅饼、看到细雨里的奔马、听他们朗诵时都流下了眼泪。这时候,所谓深入生活,实为生活深入到你心里。像山坡吹来的风、像瓢泼大雨那样抱住你,冲刷你身心的污垢。你会像蒙古骏马一样坚忍,脸上有牧民那样纯朴的笑。
⑥我去过全国一百八十多个市县区。在汉中的江边,两只朱鹮一前一后从我头顶飞过,它们通体橘红兼带粉色,翅膀和尾羽舞动流苏。朱鹮知道人的友善,故不高飞,并慢飞。在安康的江边,往左手看,莽莽苍苍的大山是秦岭;往右手看,莽莽苍苍的群峰是巴山。巴山秦岭终日对视千万年,如此雄浑。广州的珠江边,被搅碎的灯光在江里神秘眨眼,江边有卖水果的摊子,情侣们倚栏细语。在关东原野,疾驰的马群如骤雨般掠过广袤丰沃的大地……
⑦我把这些见闻讲给父母听。我爸说:“嗨,咱们国家大啊。”我妈说:“咱们国家好。国家不好,大有啥用?”我爸说:“嗨,就是。”他们说的“好”就是安宁,生于斯土,所求者不过斯民安宁幸福。
⑧我还给父母说起,母校赤峰学院请我去当特聘教授,与我商议为学生们开什么课,我说我们需要给孩子们阐述美。美不软弱,更不虚无,我们通过诗文告诉孩子们国土广阔之美,文章渊深之美,还有人生的刚健之美、善良之美和朴素之美。在中国行走,放眼高天厚土,万壑群山,我们能从中汲取美的力量。
⑨时光的往事,汇聚成深情。去年 8 月,我的散文集《流水似的走马》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赤峰市专门召开表彰会对我褒奖。会上,政府授予我“赤峰市百柳文学特别奖”并奖励我一匹铁蹄马。面对直播镜头,我一时慌乱,不知从何说起,只想大哭。我在答谢词中说:“我是草原河岸边的一株小草,是旭日的光线把小草的影子拉得很长,使它像一棵树。”
⑩从此,我有了一匹马。看着它在草原上鬃发飞扬地奔跑,我总会想到跨上战马的父亲和他的战友们,想到草原上骑着骏马的牧民们,想到马群疾驰的关东原野……后来我发现我的长相开始像马了,窄长脸,眼神机警而有野性。对我来说,马是更好的归宿。我是草原上温驯的老马,低着头,驮着我爸我妈和我的文化使命,慢慢往前走。值得庆幸的是,这里有让马喜欢的草、风和流水,这里是我可爱的故乡。这里是我的祖国。
文章最后一段在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带着风声的花
①半世纪前的某年某月,有一批血气方刚的艺术家,把“山丹丹”这个口语里、民歌里才有的声音,从民间的唇上搬下来,让它第一次以文字的形式,开放在中华民族的典籍里面。那批艺术家是延安鲁艺的人。但我那时年小,并不知道此事;不过我却知道,山丹丹是我们陕北的一种极好看的野花。
②有一年夏天,我们几个七八岁的娃娃,大着胆子结伴上山。虽然山上山下不足十里的路程,但好像到了另一个世界。一片一片的云,一湾一湾的水,糜谷风带着沁人肺腑的清香,咝溜溜地吹过重重山梁,我们的衣裳和头发也被吹得就像活了。我们在欢笑中在打闹中爬上跳下,跑了好久,到了一道不长庄稼的荒草坡,那儿烈日照不上,我们就坐下乘荫凉。忽然,我们中的一个娃娃大喊,山丹丹!应着喊声,我们一双双碎眼睛倏忽一亮,哦,真的是山丹丹!在不远处的畔上,好红好红!我们就一起跑过去看了又看。我们还一齐爬在那里,伸出各自的小手小黑爪子,像拱成一个花盆儿,而山丹丹就像栽到里边了,在里边迎风迎雨,快乐地生长和开花。
③后来,有个同伴提议:咱们把这山丹丹挖回去栽上。我们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就捡了几块小石头当工具,把它连根挖了出来。我们第一次见到它的根,它的根就像一疙瘩蒜头。回家后,我们就把它栽到村前的一个石庵下了,并且浇了不少水。我们都盼望,这下,山丹丹真的能在那儿迎风迎雨,快乐地生长和开花
④光阴如梭数十年之后,我在创作笔记里写下这样一段文字:在陕北的百花中,山丹丹最爱睡觉,开花最晚,它是最有主意最沉稳的花朵。春二三月铁牛吼,黄牛也吼,但是它翻个身又睡着了。四月五月六月,青蛙击鼓,小河弹琴,黄鹂梢头为它真唱,急得千树万木大声呼唤,它也不醒不开。然而到了热月天,烈日猛地发威,烤灸得万物垂头打蔫,土地也往往干裂,这时候,山丹丹就赶紧起床,而一听到雷电隆隆起身播雨,它就开花回应,就赶紧给雷电探寻目标;哪一带需要雨,它就在那一带摇摇自己的花朵。于是酷热的大夏天,往往就像打开了菩萨的甘露瓶儿,喜雨纷纷洒下。
⑤但在我幼时的那些日子那个石庵下,隔了几天去看时,我们栽下的山丹丹早已枯死了。山丹丹虽然死了,我们的心却不死。以后好多天,我们都会上山去挖山丹丹,挖来就栽,以至于一些大人都说,你们这几个小鬼真有恒心呐!
⑥我们挖了栽,栽了死,死了再挖,再栽再死再挖,但我们终未能栽活一棵。这下我们灰心了。于是我们灰心了。那时我们的语文课本上有两句歌谣:我是小八路,生来爱自由。我们便认为山丹丹就像小八路,是最爱自由的花儿,只能让它生长在山野里,挖到家里是根本无法养活的。
⑦读大学时,我的知识增长了,知道山丹丹还有野百合、红百合、细叶百合等学名,但我只想继续叫它山丹丹。山丹丹是我们的祖先给它取的乳名。
⑧每逢暑假回到陕北,我感到最幸运的事,就是能看到山丹丹。而暑假之时,山丹丹也正好刚刚开放,朵朵新鲜眩目。啊,你看这边的山沟里,好像地心的一滴岩浆溅出来了!你看那边的背洼上,好像仙女的一点胭脂落下来了!啊,好红好红的花,又有绿叶衬着;红有红的鲜嫩,绿有绿的脆甜。让人爱的心颤。
⑨工作后,有一年在我乘车去榆林的路上,不意间看见一个正在行走的农村婆姨猛然停了下来,顺着地的目光看过去,那儿是一棵开得红亮的山丹丹。我看见那婆姨站定仔细地观赏起来,而在观赏的过程中,她就像得到了一种神启,或者得到了一种提醒:女人就是要俊要美!尽管她的穿着打粉可谓漂亮整洁,她还是捋了捋头发,又把衣襟再往好地拽了拽,然后才又迈步上路。这山丹丹,给了陕北人多少爱美的情愫!
⑩在无数次欣赏之后,我对扎根这片土地上的山丹丹产生了无比崇敬之意。山丹丹不进阴暗,不嫌低微,总是和杂草们混生在一起,往往越是苦焦的穷乡僻壤,越有它的身影。在往昔那漫漫的长夜里,它就像杨白劳买回的二尺红头绳,就像一杆红旗突然飘扬在高高的永宁山上!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它,我们陕北这块灾难频仍的土地,怎么能够撑持下来?
直至现在,似乎猛然间我才醒悟,一般的花儿,模样大体都是婉约的、娴静的、秀气的,而山丹丹其状大异,它们虽然不失花的温柔,却又好像带着一股刚健的风声。你看它们的六片花辨都向后反卷着,像一只只飞着的、双翅并拢的鸟儿,或者朝前射去,或者向下俯冲,力量遒劲,气势凌厉,直逼人心!它们以凝聚在花瓣上的勇气汗气血气昭示人们,明白无误地昭示:最美丽的姿态,是奋飞起来!一如今天这里挣脱精神羁绊焕发生命力量顽强奋进的陕北人!
我为我们陕北那么穷苦荒凉的土地上,居然能生出如此高雅如此绮丽如此奢华如此动人心旌——如此卓然不群的花而感动、骄做和欣慰!
本文在艺术表现上有“醉倒人的力量”,试任选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淡竹(8分)
(1)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抒发了作者对物质上清贫而心灵富足的一类人的赞美。
(2)从反面衬托淡竹的刚强、高洁、淡泊名利的性格(或运用对比手法,为下文写淡竹作铺垫);从正面表现淡竹像这些人一样具有或顽强、坚持或超然、坦荡的个性,拥有自由快乐的心灵。
2、时光的往事(5分)
示例1:象征的写法。结尾段中的“马”象征了老一辈的革命精神、故乡人的坚忍纯朴,也是祖国安宁人民幸福的体现;作者写自己是一匹“老马”,表达了对故乡和祖国的热爱与感恩之情,也表达了传承革命精神、传播民族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含蓄形象,深化主旨。
示例2: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借“马”的形象,表达了对故乡和祖国的热爱与感恩之情,也表达了自己传承革命精神、传播民族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含蓄形象,深化主旨。
3、带着风声的花(4分)
示例一:象征,“山丹丹”作为一个艺术形象,它是美的化身,作者既把它当作自然美的象征去描写,又把它当作精神品格美的象征去表现。如在阴暗荒僻环境中生长,象征了陕北人在灾难频仍中坚毅执着的精神气度。
示例二:借物抒怀,作者将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思想,寄托在“山丹丹”这一艺术形象身上,在表现其自然特征及其精神内涵过程中,融入挚爱、崇敬、赞美之情。
示例三:渲染烘托,文章写小时候移裁的故事和农村婆姨驻足凝望的情景,不惜笔墨,渲染了人们对“山丹丹”的强烈喜爱之情,烘托出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巨大魅力。
示例四:以形传神,注重抓住“山丹丹”特征,画龙点睛,写出其精神。如“好像地心的一滴岩浆溅出来了”“好像仙女的一点胭脂落下来了”,将其神奇、高雅、奢华写得栩栩如生。(或以神写形。作者赞赏崇敬泽被他人、不畏困苦等高贵品格,借助联想、想象使“山丹丹”自然特征和性质发生改变、升华,将这些高贵品质融人到对这一艺术形象的描写中)
示例五:叙述方式巧妙灵活,叙述童年移栽过程,插入数十年后“山丹丹”给自己留下的美好印象,一则以巧妙新颖的方式,写出其与众不同的自然习性;二则表现其泽被他人的品质,丰富了其精神内涵;三则避免了平铺直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