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梯度训练3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21分)
母亲禅
①十一岁那年,我们家曾和一个邻居因一堵界墙的归属问题伤了和气。邻居是个新婚不久的青年,脾气暴躁,一心只想报复,就趁天儿黑偷偷爬上我们家屋顶,用干草将我家的烟囱堵上。
②母亲不知烟道被堵,点火做饭。屋里顿时浓烟滚滚,直呛得全家人咳嗽连天。
③父亲跑到院子里就发现了屋顶烟囱上的干草,马上想到定是邻居所为,便气不过,顺手抄起一捆干草要以牙还牙。
④母亲出来制止了父亲。她让父亲大大方方地搬梯子上房将堵在烟囱上的干草拿掉。次日又堵,又上房拿掉,如此反复几次,邻居大概也自感无趣,就停止了他的恶作剧。
⑤两个月后,邻居刚满月的儿子要剃头,求到了母亲。母亲打小跟做剃头匠的外公练就了一手绝活:专给过满月的婴儿剃头。那可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手艺,婴儿的头顶薄如葱皮,稍有不慎就会割破头皮。方圆几个村子,此绝活非母亲莫属。因为刚堵过我们家的烟囱,邻居青年自是没脸向母亲开口,就托了村上一个长辈先来打前站。没想到母亲很爽快地答应了,并即刻放下手头的活计去了邻居家。事后,邻居小两口自是感动不已,专门提了一篮鸡蛋答谢母亲。自此,两家和好如初,再无争端。事后,母亲对我们全家人说:“烟道堵了不要紧,拿掉干草就是了,可人心要是堵了,那可是病啊!”
⑥还有一句口头禅常挂在母亲嘴边,就是“过日子怎么可以没有花呢”。
⑦记得小时候我们家院子里有两棵硕大的石榴树。每年初夏,一簇簇火红的花朵竞相开放,满院飘香。石榴树是母亲嫁给父亲后的第二年春天,专门从娘家的园子里移栽过来的,而且是一棵酸石榴,一棵甜石榴。母亲说:“这日子本来就有酸有甜,但石榴花都是一样红红火火地开。”我这才恍然,原来母亲之所以从娘家特意移栽石榴树过来,除了美化院落,还有更深层的期许在里面。
⑧可是石榴花再好看,花期也只有一个月左右。母亲便在院子里的东墙根栽上了一排月季,最不可思议的是,母亲还特意在大门外的两边也栽上了十几株。父亲笑她:“我们这穷家穷院的,又不是啥气派的大门楼,不配栽花的。”母亲却说:“门,再怎么简陋也是门,这花开得久,万一有亲戚朋友来串门,偏偏遇
到“铁将军'(锁头),这时他们要是看到门口这些花开得正艳,兴许心里就不会太凉了,花把门,总比铁将军把门好多啦!”母亲的这个诠释,让我一下子想到汪曾祺的《人间草木》中的一段话:“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
⑨不识字的母亲不会进行汪先生那样有才气的表达,但她的善意与汪先生不谋而合。
⑩母亲爱花,几近痴迷,在她眼里可谓无处不花。平日里很多根本与花不搭边的东西,她也能别出心裁地叫出“花样”的名儿来。房顶上的炊烟,她说那是咱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熬小米粥,她说那是小米粒在锅里乐开了花。最有意思的一回是刚过门的大嫂第一次下厨蒸包子,大概是厨艺不精,一掀锅盖,包子褶居然全绽开了。大嫂臊得脸通红,这时母亲过来大声说:“这是包子开花,好兆头,新媳妇到咱家,包子全笑啦!”当时闻听此言,大嫂也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
后来我终于明白,母亲那是心里有花。心里有花,眼睛就会望见美好;心里有花,就会使劲儿把庸常的日子过成花;心里有花,才得以让我们在芬芳里幸福地长大。
1、用简洁的语言将选文所写的主要事件补充完整。(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移栽石榴,期许日子红火。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满眼皆“花”,叫出“花样”别名。
2、理解选文标题“母亲禅”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③段写父亲的行为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语境,品析第⑧段加点词语“特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⑩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这时母亲过来大声说:“这是包子开花,好兆头,新媳妇到咱家,包子全笑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析选文结尾段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8分)
竹 篾
左建明
①那是一个想来十分遥远的中午了,炽热的太阳高悬中天。
②我背了书包,在桉树的浓阴下轻捷地走着。由于南方雨水频繁,树阴下的通道长满了青青的苔藓。在道边上走,一不小心就摔个仰巴叉,于是,我只好在窄窄的通道中间走——但这不是我后来肇事的理由。
③接下来,我看见一位白发稀疏的老婆婆领着她的外孙在离我不到两丈远的地方蹒跚着前行。男孩儿的眼睛又黑又亮,可爱极了。他只穿了有个背带的开裆小裤衩,小屁股一撅一撅,跟个小鸭子似的。
④我还发现,他手里握了根又细又长的竹篾,那竹篾的尾端就在我脚前两三尺的地方游来摆去。这是一根充满诱惑与动感的美妙线条。
⑤那一会儿,我突然变得愚蠢可恶:我挪动着脚步,企图踩住那根美妙的竹篾。尽管我只是想跟那孩子逗着玩玩,但仔细想想,人的恶念原来与生俱有。
⑥我是终于将那竹篾踩住了。于是,美妙活泼富有生命力的竹篾一下绷直成一条僵硬毒辣的直线,与此同时,我听到那孩子哇的一声哭叫起来,我看见那根竹篾从他手里甩脱了,仿佛甩掉一条蛇。
⑦“啊呀!”老婆婆扳过孩子的手,不禁失声叫起来。我赶紧跑上去,一看,那孩子白胖胖嫩生生的小手被竹篾划了深深的一道伤口,鲜红的血往外涌流。我觉得心脏好像被竹篾一下子刺穿了,浑身打了一个永生难忘的激灵。
⑧那一刻,我惊慌失措,只盼着发生的事只是一个噩梦。
⑨老婆婆却说:“莫害怕,你又不是故意的。”
⑩我长吁一口气,内心的恐惧一下子被安抚了。因为老婆婆不以为我是故意的,我就可以免遭一场责难了。
于是我就坡骑驴,顺水推舟,不管表情如何尴尬难堪,我极力装作不留心而误踩了竹篾的神态。是啊,竹篾那么长,后边的人不小心儿误踩上的可能性是挺大的呀!
老婆婆急急惶惶地抱着孩子找卫生室去了。
那条长长的竹篾刚才还活蹦乱跳着,这会儿却僵直地卧在长满苔藓的小路上。
耳边还有那孩子渐远渐轻的哭声。
午后,我被一种不安驱使着,到隔壁老婆婆家去看那孩子。孩子的手已经缠上了厚厚的白纱布,他的爸爸妈妈正心疼地皱着眉头。老婆婆见我去了,对小孩的爸妈说:“他不是故意的。都怪我,不该让娃儿拿篾子耍。”
我低着头,对老婆婆充满感激,但我仍然没敢承认自己是故意的。
那时候,我刚上初中,屈指算来,已有30年了。那条长竹篾为我培植了一种生理条件反射: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听到(更不用说见到)别人一不小心划破了皮肉,我立即会浑身打一个激灵,一种麻酥酥的感觉透遍全身,仿佛自己也挨了一刀。
那仅仅是一种生理条件反射吗?
多少年来,我眼前常常浮现出一幅美丽生动的图画:一位白发老婆婆领着她的胖嘟嘟的小外孙在前面走,那孩子拖着一条长长的竹篾,在他一撅一撅的屁股蛋后边活蹦乱跳地游来摆去。
我干吗要踩上一脚啊?
1、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我看见那根竹篾从他手里甩脱了,仿佛甩掉一条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不是故意的。都怪我,不该让娃儿拿篾子耍。”第 段中,老婆婆当时为什么这样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看,“我”具有哪些性格特点?作者主要是运用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来表现“我”的性格特点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选文最后两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22分)
落在童年的雨
①陪儿子从培训机构出来,暴雨已经下了近半个小时,它还在撒着怒气,丝毫没有就此罢休的苗头。
②雨水顺着马路由高坡向低处流淌,淹没了井盖,洗净了驶过的车轮,我的思绪随着雨水上涨,漫延到我的童年——
③那个骄阳似火的暑假,田野里到处散播着丰收的喜讯。父母亲望着南边犯愁,他们必须赶在那团乌云飘来前,将水稻割完,把脱粒的稻谷平铺在晒谷场和屋顶平台上,利用乌云裹挟而来的强烈热浪和强劲疾风,草草地让稻谷迅速脱水,收拢后堆放在避雨的角落。
④风越刮越猛,吹过殷实的田野,翻滚金色的巨浪。只见父亲顺着风奔跑,母亲挑着一担稻谷,艰难缓慢地挡住风吹去的方向,我扛着小半袋刚刚收获的稻谷跟在母亲背后,编织袋里汇集的泥水从最低的一角流淌出来,顺着我的肩膀,渗透我的衣服,一股掺杂着稻谷芳香和汗水咸味儿的气息扑鼻而来。
⑤风夹着清凉的湿气,父亲已经在屋顶平台上手忙脚乱,从他所站的位置,我猜想他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稻谷的收拢重任。风越来越沉,被水汽拖累。风止,雨至。急切的雨子弹似的击中我的肩背,打得“啪啪”作响,一瞬间,我和母亲被蜂拥而至的雨柱团团包围,前方、后背、左边、右侧,一片片混沌不清的迷雾,一声声万马齐喑的嘈杂,一股股尘埃落定的泥腥。我紧跟着母亲,她在我前面蹒跚地行走,箩筐里的稻谷沾上雨水,担子变得越来越沉,脚下的耕基路变得泥泞不堪,每一步都变得艰难。
⑥前面是一个小土坡,母亲试图踩上去,右脚落上去时用力踩实,人和扁担歪成斜坡状,左脚想跟进时,一个踉跄,连人带筐翻倒在土坡下,稻谷洒落在泥泞的路面和稻田里。母亲瘫坐在泥里,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回头看着我,强忍着没有哭出,只是长长地叹了口气。我赶紧上前把母亲扶起,和母亲一起把洒落的稻谷捧入箩筐。雨丝毫没有停息的意思,父亲出现在雨幕中,接过母亲肩上的担子,母亲接过我肩上的编织袋。父亲冲在前面,母亲紧跟其后,我踩着他们踩过的脚印。我们冒雨前行,被雨幕遮蔽,被声响掩埋,被凉气冲淡,消失在旷野的乡间骤雨中。
⑦那一刻,我懂得了父母的艰辛,懂得了生活的不易。那场雨后,我慢慢长大,慢慢变得少年老成,那年我10岁。
⑧“爸爸,我们打电话给妈妈,让她来接我们吧。”雨还在下,我和儿子站立在楼道里。一个想法急切地跳了出来,“儿子,要不我们冒雨走回家吧?”他愣了一下,然后欣然接受。
⑨我拉着儿子的手,漫步走在雨中。雨水肆无忌惮地泼洒,湿透的衣衫紧紧裹着我们的身体,雨水浸透衣服,渗入身体的每一个毛孔,清爽却带着一丝凉意。
1、作者在文中插叙了哪件往事?请简要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第①段进行赏析,并说说本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父亲冲在前面,母亲紧跟其后,我踩着他们踩过的脚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落在童年的雨”为题目有什么好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⑧段中“我”为什么“急切”地跳出一个想法?儿子为什么“愣”了一下?之后“欣然接受”说明了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母亲禅(21分)
1、(3分)①拿掉邻居堵烟囱的干草,化解邻里矛盾。②为邻居家满月的孩子剃头,两家和好如初④在东墙根和门外栽上月季,亲友不会心凉
2、(4分)表层含义:母亲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深层含义:母亲为人处世奉行的准则,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3、(3分)写父亲也想用干草堵邻居烟囱的报复行为,与母亲制止他的行为形成对比,衬托了母亲的宽容和大度。
4、(3分)特意是"特地”的意思,写出了母亲特地在大门外的两边栽上十几朵月季,想让来串门的亲戚和朋友不感到心凉,表现出母亲的善良。
5、(4分)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用"包子开花,好兆头,包子都笑了"为刚嫁到我家的大嫂化解厨艺不精的尴尬,表现了母亲的聪明和善解人意。
6、(4分)结构上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内容上深化了文章中心,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二、竹篾(18分)
1、(4分)比喻。把竹篾比作一条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男孩甩脱竹篾的情形,突出了竹篾对小男孩的伤害,同时表现了“我”当时的恐惧心情。
2、(3分)①老婆婆不知道我是故意的;②老婆婆怕“我”受到孩子父母的责备而难堪;③老婆婆是个宽厚善良的人。
3、(3分)性格特点:天真(顽皮或单纯)、善良、怯懦。描写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
4、(4分)不好。因为最后两段:①在结构上照应前文;②在内容上表现“我”的反思与自责,突出中心;③在表达效果上,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5、(4分)①增强文章的真实性;②便于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
三、落在童年的雨(22分)
1、(2分)“我”10岁时和父母在暴雨中收获稻谷。
2、(4分)
①这一段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雨的猛烈和持久。
②结构上,这一段照应标题和结尾,并引出下文插叙的内容。
3、(4分)“冲”字写出父亲快步走在前面,在雨中前行的无畏和劳动的艰辛;“跟”写母亲默契地配合父亲;“踩”写出童年的“我”顺着父母的脚印行走。这三个动词,生动地描写了一家人在雨中艰难、无畏地担稻谷回家的情景,写出三人配合的默契和劳动的艰辛,为下文“我”带领儿子雨中漫步作铺垫。
4、(6分)题目概括了文章回忆童年往事的主要内容,含蓄提示了童年苦难对人生的成长有重要作用的主旨,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6分)①通过回忆童年往事,“我”突然萌生了让儿子也经历淋雨后获得成长的想法。
②儿子对爸爸冒雨回家的提议感到意外。
③儿子对爸爸的信任,懂事。也有儿子对新鲜做法的新奇、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