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复习精讲精练(全国通用)专题04 主旨情感 课件(共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复习精讲精练(全国通用)专题04 主旨情感 课件(共5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6 11:1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赏析

题型四:主旨情感
How does the classroom accept the heart
相信自己,
我们可以更优秀
01
考点解析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
常见古诗体裁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解题步骤
This class meeting concludes
02
04
03
常见设问形式
To be successful, you must set goals first
典例精析
This class meeting concludes
05
考点解析
01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
主旨情感
主旨情感是指诗词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情感(心情、品性)、心境、志趣(志向、追求)、理趣(道理、哲理)等。
心境一般表现为悠然(怡然)自得、自由(自在)闲适(安适)、恬淡惬意、开朗阔达、宁静淡泊以及孤独、愁闷、凄凉等。
理趣实际上是义理情趣和思想情感的结合,在诗词考查中常表现为道理、哲理。
常见古诗体裁
02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送别抒怀类
羁旅思乡类
思妇闺情类
咏物言志类
边塞征战类
人生感慨类
01
02
03
06
07
08
山水田园诗
忧国忧民类
04
09
怀古咏史类
哲理雅趣诗
05
10
送别书怀类
古人因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常设亭送别、摆酒饯别、吟诗话别。可分为游历、游学、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戍、乡旅、归隐等类。
常见标题
常见情感
鉴赏要点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标题中往往包含“送”“别”“赠”“酬”等字眼
送别书怀类
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常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
常用技法
常见意象
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③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手法。
常见特征
古人送别的习俗: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
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常见标题
常见情感
鉴赏要点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羁旅思乡类
标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次”“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常见意象:客船、车铎、孤帆、驿道、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飞蓬、浮云、梧桐叶落、西楼、危楼、危栏、砧声、油灯等
常用技法
常见意象
①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③侧面落笔。作者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作者的苦恨离情。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常见特征
常见场景秋季或春季,清晨或傍晚 路口、长亭、驿站、渡口、码头等 杨柳、 酒等。
羁旅思乡类
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常见情感
鉴赏要点
①妇女对丈夫的思念。②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③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④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思妇闺情类
常见意象:寒月、青灯、空房、孤枕、杨柳、黄花、梧桐、清霜。
常用技法
常见意象
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明暗、正侧面描写、双关、比兴、联想﹑想象﹑烘托、象征。
思妇闺情类
常见标题
标题中含“怨”“怀”“思”“别”“忆”“望夫”“妇叹”“闺怨”“幽恨”等字眼或直接用“无题”。
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诗人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常见情感
鉴赏要点
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②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山水田园类
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常用技法
常见意象
(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白描与工笔;②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③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乐景写哀情(反衬)。
山水田园类
常见标题
标题中往往有“山”“野”“田”“居”等字眼
怀古咏史类
①弄清史实,要体会意图;
②分析写法,领悟感情。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感慨今昔。
常见标题
常见情感
鉴赏要点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抨击统治者昏庸和社会时弊。
标题中往往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字眼
怀古咏史类
①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②发生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淮水。
③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
④特定的历史朝代(时期):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后蜀等。
⑤其他:吴钩、《后庭花》。
常用技法
常见意象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②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④衬托,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咏物言志类
咏物言志诗是借吟咏自然景物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有三种类型:一是借物以自况;二是借物抒怀;三是借物寓理。
①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②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③从表现手法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的手法。
常见情感
鉴赏要点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咏物诗的对象一般是单纯的某物(松竹梅兰、虫鱼鸟兽),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咏。
常用技法
常见意象
①从描写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
②从表现手法看,主要是比喻(比况)、象征、拟人和对比;
③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咏物言志类
常见标题
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
边塞征战类
①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②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
常见情感
鉴赏要点
①主战思想(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抨击主降派、讽刺当朝无能)
②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痛苦、思念亲人的悲伤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讽刺)
③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①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雨雪、风沙等。②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③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战马等。④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⑤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常用技法
常见意象
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③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
时代背景:初盛唐:豪迈、勇敢 中晚唐:悲壮、婉伤 宋代:凄凉、悲愤、哀痛
艺术风格:豪迈旷达、雄奇壮美、豪壮悲慨。
边塞征战类
常见标题
标题中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人生感慨类
古人写诗,常因事而起,触景生情,抒发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
常见情感
鉴赏要点
①怀才不遇,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②爱国情怀不得重用,如陆游《书愤》
③时光流逝、沧海桑田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④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
⑤告慰平生的喜悦,追求豁达人生境界:杜甫《春夜喜雨》
⑥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⑦伤春悲秋。如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忧国忧民类
常见情感
常见意象
①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
②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④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林升《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⑤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陆游《示儿》
山、月、丹青、竹、马
哲理雅趣类
常见情感
常见意象
体会人生,明理悟道
花开花落、水流云生、登高望远、览物思理
常用技法
借景明理、借物论道、见微知著、事小旨远、蕴藉精警、化用
主旨情感题常见设问形式
03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常见的炼字题设问形式
①这首诗(词)表达了诗(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某句寄托了/流露出诗(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变向设问】
诗/词人情感有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解题步骤
04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答题模版
答题公式:概述诗词的基本内容十揣摩作者情感十连缀整合
01
答题模版:这首诗(词)通过......的描写(结合句子具体分析诗/词的内容)表达(或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02
解题思路
概述诗词的基本内容:结合作者背景、注释及对意象知识的积累,逐句分析,揣摩诗词的含义,概述作品大意
01
揣摩作者的情感:①通过解读景物或意象把握诗/词人的思想感情。
②结合写作背景和诗词中具有抒情、议论性质的词句,揣摩诗/词人的情感倾向;借助诗词中运用的典故,探究诗/词人抒发的情怀或揭示的哲理。
02
【易错提示】①情感的分析必须层层递进,以免遗漏;②分析情感不应漏掉原因。
典例精析
05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一、送别抒怀类
送李侍郎赴常州
贾至
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表达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担忧。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读懂诗句,结合标题“送李侍郎赴常州”解读。开头写景渲染空阔寂寥的气氛,写景已暗写出依依惜别之情。“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想起朋友行走在“路漫漫”的征途上。由此写尽了离愁别绪以及对友人前途的关切、担忧。
一、送别抒怀类
重送①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①重送,诗人之前已写过一首同题材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又同遭贬谪。
例:请结合诗歌,简析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流露出作者对友人路途险远的担忧,同时也表达出了恋恋不舍的惜别深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人情感的理解。“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句从“伤心”两字一气贯下,以前两句更推进一步。第三句在“远”字前缀一“更”字,自己被逐已经不幸,而裴郎中被贬谪的地方更远,着重写出对方的不幸,从而使同病相怜之情,依依惜别之意,表现得更为丰富、深刻。末句“青山万里一孤舟”与第二句的“水自流”相照应,而“青山万里”又紧承上句“更远”而来,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随着孤帆远影在望中消失,诗人的心何尝没有随着眼前青山的延伸,与被送者一道渐行渐远!
二、羁旅思乡类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例: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全诗表达了游子漂泊异乡的孤寂伤感和盼望归期的思乡之情。
【解析】诗歌的情感表达主要体现在两个“巴山夜雨”中,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
二、羁旅思乡类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例:这首散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抒发了一个飘零异地的游子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再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根据“断肠人“一词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痛苦,而这种痛苦当然是由思乡引起的。诗歌前三句写景,这种景物中就包含着深沉的思乡之情,这是把感情寄托在景物上的写法。
二、羁旅思乡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遭贬谪朋友的关心、劝慰以及惆怅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者感情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写作背景,在此基础上了解古诗内容,在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体会此诗作者抒发的感情,要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抓住“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句诗,这句诗是寄情于景,对友人王昌龄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所以此句抒发了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三、思妇闺情类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例: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参考答案】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解析】本题是对诗中抒发的情感的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诗句,概括分析。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讽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四、山水田园类
采桑子
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①好。花坞②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湖月上浮云散,轩槛③凉生,莲芰④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释】①西湖:指颍州西湖。②坞(wù):湖岸凹入处。③轩槛:长廊前木栏干。④芰:即菱。
例: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参考答案】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悠然闲适之情,超凡脱俗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做此题要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人感情。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悠然闲适之情,超凡脱俗之情。
四、山水田园类
盆池①
唐 杜牧
凿破苍苔地,
偷他一片天。
白云生镜里,
明月落阶前。
【注】①“盆池”,即挖地成盆或埋盆于地,引水灌注,种养鱼类与水生花草以供观赏。
例: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参考答案】(2分)表达了诗人亲近自然,酷爱自然,热爱生活,超然脱俗的情感。(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白云”、“明月”是两个极为纯洁无瑕、淡雅优美的鲜明意象,加之配以透明如镜的盆池意象,则更营造出所特有的晶莹清澈、玲珑剔透的澄明世界。而如此之澄明世界,当是诗人冰心玉壶、幽洁雅淡心灵世界的美好象征,与诗人当下那君昏臣乱、纲纪败坏肮脏龌龊之丑恶社会形成鲜明的对照。因此,诗人便渴求拥有那万象澄明、谐和宁静的盆池世界。
四、山水田园类
竹里馆①
王维
独坐幽篁②里,弹琴复长啸③。
深林④人不知,明月来相照⑤。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wǎng)川时期。竹里馆,是辋川别墅二十景之一,应当是建在竹林里的屋舍。 ②幽篁:幽深的竹林。 ③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④深林:这里指“幽篁”。 ⑤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例:请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弹琴长啸,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怡然自得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人情感分析。《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怡然自得的心情。
五、咏史抒怀类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人感情。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两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写秦淮夜景,创设迷蒙冷寂的氛围。后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讽刺了权贵阶层不顾国家危亡而醉生梦死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五、咏史抒怀类
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①渚,日斜征虏亭②。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释]①冶城:东吴当年冶铸之地,位于金陵府冶西北。②征虏亭:东晋征虏将军谢石的哥哥谢万曾送客于此亭。
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历史的认识,他指出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并暗示当今唐代统治者依托关中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六朝的后尘。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前两联写景,后两联议论、抒情。“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六朝帝王凭恃天险、纵情享乐而国亡,历史的教训并没有被后世记取。诗人以《玉树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六、咏物言志类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例:这首词虽在咏梅,但意在言外。请结合诗句分析词人抒发了什么情感。
【参考答案】词人托物寓意(托物言志),借写梅花“不争春”的旷达洒脱和虽遭摧残但清香不改的坚贞高洁,表达了词人在仕途上虽屡遭排斥但依旧孤高傲世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相争,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在词中,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其中却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崚傲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志节高尚,操守如故。
六、咏物言志类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例: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或:衬托、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坚信自己高洁品质可以传扬天下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及情感的理解。从诗歌大的构思技巧来看,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以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在具体表现手法中,诗歌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从而衬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洁。前两句写梅花冰清玉洁,傲霜斗雪,不与众芳争艳的品格。后两句借梅喻人,写自己的志趣、理想与抱负,讴歌了为广大民众造福的英雄行为及牺牲精神。本文通过对梅花的吟咏描写,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志趣和品格。
七、边塞征战类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例: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这首五言律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色以及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作者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感。
【解析】本题考查情感分析。《使至塞上》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
七、边塞征战类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回乐烽:烽火台名。受降城:因唐太宗亲临该地接受突厥部落投降而闻名。
例: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表达了戍边将士浓烈的思乡之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表达了戍边将士浓烈的思乡之愁。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例:《破阵子》中的虚实结合,主要体现在对梦境和现实的描绘上。实写作者醉后灯下“①   ”,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及点兵出征作战场景,当作者从梦中惊醒,回到现实,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垂垂老矣。这种从梦境到现实的转变强烈地表达了作者②         之情。
七、边塞征战类
【背景】《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参考答案】看剑;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和壮志难酬的愤懑
《破阵子》中的虚实结合,主要体现在对梦境和现实的描绘上。实写作者醉后灯下“① 看剑 ”,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及点兵出征作战场景,当作者从梦中惊醒,回到现实,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垂垂老矣。这种从梦境到现实的转变强烈地表达了作者② 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和壮志难酬的愤懑 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实写词人醉后灯下“看剑”,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及点兵出征的场景。表达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和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八、人生感慨类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报国无门的孤独悲凉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诗人感情的理解。《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八、人生感慨类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例: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抒情方式和表达的情感。本词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可知,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
九、、忧国忧民类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的悲惨遭遇和困苦生活,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精神,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诗歌通过一个卖炭老人的身世、磨难、烧炭、卖炭以及炭车被抢的前后经过,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悲剧故事,把老人的遭遇和宫市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象地告诉了人们,从而揭露了老百姓承受剥削阶级肆意剥削的现实,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也同时表现出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九、、忧国忧民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的悲惨遭遇和困苦生活,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精神,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主题的理解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
九、、忧国忧民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的悲惨遭遇和困苦生活,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精神,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主题的理解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
总结
每天进步一点点,
进步就是好学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