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3年化学高考真题分类练--专题十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3年化学高考真题分类练--专题十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4-17 15:3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9-2023年化学高考真题分类
专题十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题组一
一、选择题
1. [2023湖南,3分]向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 和一定量的 ,发生反应: 。 的平衡转化率按不同投料比 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 反应速率:
C. 点 、 、 对应的平衡常数:
D. 反应温度为 ,当容器内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 [2022北京,3分] 捕获和转化可减少 排放并实现资源利用,原理如图1所示。反应①完成之后,以 为载气,将恒定组成的 、 混合气,以恒定流速通入反应器,单位时间流出气体各组分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反应过程中始终未检测到 ,在催化剂上检测到有积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①为 ;反应②为
B. , 比 多,且生成 的速率不变,推测有副反应
C. 时刻,副反应生成 的速率大于反应②生成 的速率
D. 之后,生成 的速率为0,是因为反应②不再发生
3. [2022辽宁,3分]某温度下,在 恒容密闭容器中 发生反应 ,有关数据如下:
时间段/ 产物 的平均生成速率/
0.20
0.15
0.1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时, 的浓度大于
B. 时,加入 ,此时
C. 时, 的体积分数约为
D. 时, 的物质的量为
4. [2020浙江1月选考,2分]一定温度下,在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反应过程中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0 2.0 2.4 0
5 0.9
10 1.6
15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B. 该反应在 后才达到平衡
C. 平衡状态时,
D. 物质B的平衡转化率为
5. [2019浙江4月选考,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其他条件不变,缩小反应容器体积,正逆反应速率不变
B. ,碳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
C. 若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能说明反应 ( ) ( )已达平衡,则A、C不能同时是气体
D. 和 反应达到平衡时 转化率为 ,放出热量 ;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当 分解为 和 的转化率为 时,吸收热量 , 不等于
二、非选择题
6. [2021广东,14分]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做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与 重整是 利用的研究热点之一。该重整反应体系主要涉及以下反应:
(1) 根据盖斯定律,反应 的 (写出一个代数式即可)。
(2) 上述反应体系在一定条件下建立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增大 与 的浓度,反应 、 、 的正反应速率都增加
B. 移去部分 ,反应 、 、 的平衡均向右移动
C. 加入反应 的催化剂,可提高 的平衡转化率
D. 降低反应温度,反应 的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
(3) 一定条件下, 分解形成碳的反应历程如图1所示。该历程分 步进行,其中,第 步的正反应活化能最大。
(4) 设 为相对压力平衡常数,其表达式写法:在浓度平衡常数表达式中,用相对分压代替浓度。气体的相对分压等于其分压(单位为 )除以 。反应 、 、 的 随 (温度的倒数)的变化如图2所示。
① 反应 、 、 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有 (填字母)。
② 反应 的相对压力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③ 在图2中A点对应温度下、原料组成为 、初始总压为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体系达到平衡时 的分压为 。计算 的平衡转化率,写岀计算过程。
(5) 用途广泛,写出基于其物理性质的一种用途: 。
题组二
一、选择题
1. [2022天津,3分]向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 和 ,反应 达到平衡后,再通入一定量 ,达到新的平衡时,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
A. 的平衡浓度增大 B. 反应平衡常数增大
C. 正向反应速率增大 D. 的转化总量增大
2. [2022海南,2分]某温度下,反应 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大压强, ,平衡常数增大
B. 加入催化剂,平衡时 的浓度增大
C. 恒容下,充入一定量的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恒容下,充入一定量的 , 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二、非选择题
3. [2023新课标卷,15分]氨是最重要的化学品之一,我国目前氨的生产能力位居世界首位。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图1数据计算反应 的 。
图1 能量转换关系
(2) 研究表明,合成氨反应在 催化剂上可能通过图2机理进行 表示催化剂表面吸附位, 表示被吸附于催化剂表面的 。判断上述反应机理中,速率控制步骤(即速率最慢步骤)为 (填步骤前的标号),理由是 。
(ⅰ)
(ⅱ)
(ⅲ)
(ⅳ)
……
图2 反应机理
(3) 合成氨催化剂前驱体(主要成分为 )使用前经 还原,生成 包裹的 。已知 属于立方晶系,晶胞参数 ,密度为 。则 晶胞中含有 的原子数为 (列出计算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
(4) 在不同压强下,以两种不同组成进料,反应达平衡时氨的摩尔分数与温度的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一种进料组成为 、 ,另一种为 、 、 。(物质 的摩尔分数: )
① 图中压强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判断的依据是 。
③ 图3中,当 、 时,氮气的转化率 。该温度时,反应 的平衡常数 (化为最简式)。
4. [2020全国卷Ⅰ,14分]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接触法制硫酸生产中的关键工序是 的催化氧化: 。回答下列问题:
(1) 钒催化剂参与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a)所示, 与 反应生成 和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图(a)
(2) 当 、 和 起始的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 、 和 时,在 、 和 压强下, 平衡转化率 随温度的变化如图(b)所示。反应在 、 时的 ,判断的依据是 。影响 的因素有 。
图(b)
(3) 将组成(物质的量分数)为 、 和 的气体通入反应器,在温度 、压强 条件下进行反应。平衡时,若 转化率为 ,则 压强为 ,平衡常数 (以分压表示,分压 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4) 研究表明, 催化氧化的反应速率方程为 。式中: 为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 升高而增大; 为 平衡转化率, 为某时刻 转化率, 为常数。在 时,将一系列温度下的 、 值代入上述速率方程,得到 曲线,如图(c)所示。
图(c)
曲线上 最大值所对应温度称为该 下反应的最适宜温度 。 时, 逐渐提高; 后, 逐渐下降。原因是 。
题组三
一、选择题
1. [2022江苏,3分]乙醇-水催化重整可获得 。其主要反应为
在 、 时,若仅考虑上述反应,平衡时 和 的选择性及 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的选择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曲线①表示平衡时 产率随温度的变化
B. 升高温度,平衡时 的选择性增大
C. 一定温度下,增大 可提高乙醇平衡转化率
D. 一定温度下,加入 或选用高效催化剂,均能提高平衡时 产率
二、非选择题
2. [2023全国甲卷,15分]甲烷选择性氧化制备甲醇是一种原子利用率高的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 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反应 的 ,平衡常数
(用 、 表示)。
(2) 电喷雾电离等方法得到的 ( 、 、 等)与 反应可得 。 与 反应能高选择性地生成甲醇。分别在 和 下(其他反应条件相同)进行反应 ,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 的曲线是 (填“ ”或“ ”)。 、 时 的转化率为 (列出算式)。
(3) 分别与 、 反应,体系的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图所示(两者历程相似,图中以 示例)。
(ⅰ) 步骤Ⅰ和Ⅱ中涉及氢原子成键变化的是 (填“Ⅰ”或“Ⅱ”)。
(ⅱ) 直接参与化学键变化的元素被替换为更重的同位素时,反应速率会变慢,则 与
(ⅲ) 与 反应,氘代甲醇的产量 (填“ ”“ ”或“ ”)。若 与 反应,生成的氘代甲醇有 种。
3. [2023全国乙卷,14分]硫酸亚铁在工农业生产中有许多用途,如可用作农药防治小麦黑穗病,制造磁性氧化铁、铁催化剂等。回答下列问题:
(1) 在 气氛中, 的脱水热分解过程如图所示: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 。
(2)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则 的 。
(3) 将 置入抽空的刚性容器中,升高温度发生分解反应:
(Ⅰ)平衡时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时,该反应的平衡总压 、平衡常数 (Ⅰ) 。 (Ⅰ) 随反应温度升高而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 提高温度,上述容器中进一步发生反应 (Ⅱ),平衡时 (用 、 表示)。在 时, , ,则 , (Ⅱ) (列出计算式)。
4. [2020全国卷Ⅲ,14分]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乙烯是综合利用 的热点研究领域。回答下列问题:
(1) 催化加氢生成乙烯和水的反应中,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增大压强,则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理论计算表明,原料初始组成 ,在体系压强为 ,反应达到平衡时,四种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 随温度 的变化如图所示。
图中,表示 、 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 催化加氢合成 反应的
0(填“大于”或“小于”)。
(3) 根据图中点 ,计算该温度时反应的平衡常数 (列出计算式。以分压表示,分压 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4) 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乙烯反应往往伴随副反应,生成 、 、 等低碳烃。一定温度和压强条件下,为了提高反应速率和乙烯选择性,应当 。
题组四
一、选择题
1. [2021辽宁,3分]某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 ,发生反应 ,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升高温度,若 增大,则
B. 加入一定量 ,达新平衡后 减小
C. 加入等物质的量的 和 ,达新平衡后 增大
D. 加入一定量氩气,平衡不移动
2. [2021北京,3分]丙烷经催化脱氢可制丙烯: 。 ,将一定浓度的 与固定浓度的 通过含催化剂的恒容反应器,经相同时间,流出的 、 和 浓度随初始 浓度的变化关系如图。
已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 和 变化差异的原因:
C. 其他条件不变,投料比 越大, 转化率越大
D. 若体系只有 、 、 和 生成,则初始物质浓度 与流出物质浓度 之间一定存在:
二、非选择题
3. [2020浙江7月选考,10分]研究 氧化 制 对资源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相关的主要化学反应有:




已知: 时,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如图1)。
图1
可根据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计算反应或变化的 ( 随温度变化可忽略)。例如:

请回答:
(1)① 根据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计算 。
②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反应Ⅰ的平衡常数增大
B. 加压有利于反应Ⅰ、Ⅱ的平衡正向移动
C. 反应Ⅲ有助于乙烷脱氢,有利于乙烯生成
D. 恒温恒压下通水蒸气,反应Ⅳ的平衡逆向移动
③ 有研究表明,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Ⅱ分两步进行,过程如下:【 】 【 】 【 】,且第二步速率较慢(反应活化能为 )。根据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画出反应Ⅱ分两步进行的“能量-反应过程图”,起点从【 】的能量 开始(如图2)。
图2
(2)① 和 按物质的量 投料,在 和保持总压恒定的条件下,研究催化剂 对“ 氧化 制 ”的影响,所得实验数据如表:
催化剂 转化率 转化率 产率
催化剂 19.0 37.6 3.3
结合具体反应分析,在催化剂 作用下, 氧化 的主要产物是 ,判断依据是 。
② 采用选择性膜技术(可选择性地让某气体通过而离开体系)可提高 的选择性(生成 的物质的量与消耗 的物质的量之比)。在 ,乙烷平衡转化率为 ,保持温度和其他实验条件不变,采用选择性膜技术,乙烷转化率可提高到 。结合具体反应说明乙烷转化率增大的原因是 。
4. [2020山东,12分]探究 合成反应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 的产率。以 、 为原料合成 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
Ⅰ.
Ⅱ.
Ⅲ.
回答下列问题:
(1) 。
(2) 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 和 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中 为 , 为 ,此时 的浓度为 (用含 、 、 的代数式表示,下同),反应Ⅲ的平衡常数为 。
(3) 不同压强下,按照 投料,实验测定 的平衡转化率和 的平衡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 的平衡转化率 的平衡产率
其中纵坐标表示 平衡转化率的是图 (填“甲”或“乙”);压强 、 、 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图乙中 温度时,三条曲线几乎交于一点的原因是 。
(4) 为同时提高 的平衡转化率和 的平衡产率,应选择的反应条件为 (填标号)。
A. 低温、高压 B. 高温、低压 C. 低温、低压 D. 高温、高压
题组五
一、选择题
1. [2022广东,4分]恒容密闭容器中, 在不同温度下达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
B. 为 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C. 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
D. 向平衡体系中加入 , 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2. [2021广东,4分]反应 经历两步: ; 。反应体系中 、 、 的浓度 随时间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为 随 的变化曲线 B. 时,
C. 时, 的消耗速率大于生成速率 D. 后,
3. [2020浙江7月选考,2分] 溶液与 溶液发生反应: ,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加入苯,振荡,平衡正向移动
B. 经苯2次萃取分离后,在水溶液中加入 ,溶液呈红色,表明该化学反应存在限度
C. 加入 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D.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4. [2020海南,2分] 与 是燃油汽车尾气中的两种有害气体,常温常压下它们之间的反应: ,反应速率较小。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很大, 与 在排入大气之前就已反应完全
B. 增大压强,平衡将向右移动,
C. 升高温度,既增大反应速率又增大
D. 选用适宜催化剂可达到尾气排放标准
5. [2020北京,3分]一定温度下,反应 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时,测得 , 。相同温度下,按下列4组初始浓度进行实验,反应逆向进行的是( )
A B C D
1.00 0.22 0.44 0.11
1.00 0.22 0.44 0.44
1.00 1.56 4.00 1.56
(注: )
二、非选择题
6. [2022全国甲卷,14分]金属钛 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工业领域有着重要用途。目前生产钛的方法之一是将金红石 转化为 ,再进一步还原得到钛。回答下列问题:
(1) 转化为 有直接氯化法和碳氯化法。在 时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平衡常数如下:
直接氯化:

碳氯化:

① 反应 的 为 , 。
② 碳氯化的反应趋势远大于直接氯化,其原因是 。
③ 对于碳氯化反应:增大压强,平衡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温度升高,平衡转化率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在 ,将 、C、 以物质的量比 进行反应。体系中气体平衡组成比例(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理论计算结果如图所示。
① 反应 的平衡常数 。
② 图中显示,在 平衡时 几乎完全转化为 ,但实际生产中反应温度却远高于此温度,其原因是 。
(3) 碳氯化是一个“气—固—固”反应,有利于 “固—固”接触的措施是 。
7. [2021全国甲卷,14分]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制甲醇,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回答下列问题:
(1) 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总反应可表示为:
该反应一般认为通过如下步骤来实现:


总反应的 ;若反应①为慢反应,下列示意图中能体现上述反应能量变化的是 (填标号),判断的理由是 。
(2) 合成总反应在起始物 时,在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设体系中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在 下的 、在 下的 如图所示。
① 用各物质的平衡分压表示总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
② 图中对应等压过程的曲线是 ,判断的理由是 。
③ 当 时, 的平衡转化率 ,反应条件可能为 。
题组六
1. [2023山东,12分]一定条件下,水气变换反应 的中间产物是 。为探究该反应过程,研究 水溶液在密封石英管中的分解反应:
Ⅰ. (快)
Ⅱ. (慢)
研究发现,在反应Ⅰ、Ⅱ中, 仅对反应Ⅰ有催化加速作用;反应Ⅰ速率远大于反应Ⅱ,近似认为反应Ⅰ建立平衡后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忽略水的电离,其浓度视为常数。
回答下列问题:
(1) 一定条件下,反应Ⅰ、Ⅱ的焓变分别为 、 ,则该条件下水气变换反应的焓变 (用含 、 的代数式表示)。
(2) 反应Ⅰ正反应速率方程为: , 为反应速率常数。 温度下, 电离平衡常数为 ,当 平衡浓度为 时, 浓度为 ,此时反应Ⅰ正反应速率 (用含 、 和 的代数式表示)。
(3) 温度下,在密封石英管内完全充满 水溶液,使 分解,分解产物均完全溶于水。含碳物种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碳元素的其他存在形式)。 时刻测得 、 的浓度分别为 、 ,反应Ⅱ达平衡时,测得 的浓度为 。体系达平衡后 (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下同),反应Ⅱ的平衡常数为 。
相同条件下,若反应起始时溶液中同时还含有 盐酸,则图示点 、 、 、 中, 新的浓度峰值点可能是 (填标号)。与不含盐酸相比, 达浓度峰值时,
浓度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的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 [2022全国乙卷,15分]油气开采、石油化工、煤化工等行业废气普遍含有的硫化氢,需要回收处理并加以利用。回答下列问题:
(1) 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计算 热分解反应 的 。
(2) 较普遍采用的 处理方法是克劳斯工艺,即利用反应①和②生成单质硫。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反应④高温热分解 。相比克劳斯工艺,高温热分解方法的优点是 ,缺点是 。
(3) 在 、 反应条件下,将 的混合气进行 热分解反应。平衡时混合气中 与 的分压相等, 平衡转化率为 ,平衡常数 。
(4) 在 、 反应条件下,对于 分别为 、 、 、 、 的 混合气,热分解反应过程中 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 越小, 平衡转化率 ,理由是 。
② 对应图中曲线 ,计算其在 之间, 分压的平均变化率为 。
3. [2021湖北,14分]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在催化剂作用下,由丙烷直接脱氢或氧化脱氢制备。
反应Ⅰ(直接脱氢)
反应Ⅱ(氧化脱氢)
(1) 已知键能: , ,由此计算生成 碳碳 键放出的能量为 。
(2) 对于反应Ⅰ,总压恒定为 ,在密闭容器中通入 和 的混合气体( 不参与反应),从平衡移动的角度判断,达到平衡后“通入 ”的作用是 ;
在温度为 时, 的平衡转化率与通入气体中 的物质的量分数的关系如图a所示,计算 时反应Ⅰ的平衡常数 (以分压表示,分压 总压×物质的量分数,保留一位小数)。
图a
(3) 在温度为 时,通入气体分压比为 的混合气体,各组分气体的分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 生成 的平均速率为 ;在反应一段时间后, 和 的消耗速率比小于 的原因为 。
图b
(4) 恒温刚性密闭容器中通入气体分压比为 的混合气体,已知某反应条件下只发生如下反应( , 为速率常数):
反应Ⅱ:
反应Ⅲ:
实验测得丙烯的净生成速率方程为 ,可推测丙烯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 ,其理由是 。
专题十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题组一
一、选择题
1. [2023湖南,3分]向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 和一定量的 ,发生反应: 。 的平衡转化率按不同投料比 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
B. 反应速率:
C. 点 、 、 对应的平衡常数:
D. 反应温度为 ,当容器内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解析]
结合图像分析可知, 项正确, 项错误;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结合图像可知平衡常数 , 项正确;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恒温恒容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即达到平衡状态, 项正确。
2. [2022北京,3分] 捕获和转化可减少 排放并实现资源利用,原理如图1所示。反应①完成之后,以 为载气,将恒定组成的 、 混合气,以恒定流速通入反应器,单位时间流出气体各组分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反应过程中始终未检测到 ,在催化剂上检测到有积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反应①为 ;反应②为
B. , 比 多,且生成 的速率不变,推测有副反应
C. 时刻,副反应生成 的速率大于反应②生成 的速率
D. 之后,生成 的速率为0,是因为反应②不再发生
[解析]根据题图1知, 项正确;若只发生反应②,则 ,而 , 比 多,且生成 的速率不变,结合反应过程中始终未检测到 ,催化剂上有积炭,可推测有副反应,且反应②和副反应中 和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均为 , 项正确; 时, 的流出速率为 , 的流出速率约为 , ,说明副反应生成 的速率小于反应②生成 的速率, 项错误;根据题图2知, 后, 的生成速率为0, 的流出速率逐渐增大,最终恢复到 , 的生成速率逐渐减小至0,说明 后反应②不再发生,副反应逐渐停止, 项正确。
3. [2022辽宁,3分]某温度下,在 恒容密闭容器中 发生反应 ,有关数据如下:
时间段/ 产物 的平均生成速率/
0.20
0.15
0.1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 时, 的浓度大于
B. 时,加入 ,此时
C. 时, 的体积分数约为
D. 时, 的物质的量为
[解析]由图表可知,产物 的生成速率随时间的推移呈减小趋势, 时产物 的浓度为 ,则 时, 的浓度大于 , 项正确;由表可知, 时 的物质的量为 , 时 的物质的量也为 ,说明 时反应已达平衡,根据题目信息列三段式:
故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 时 的浓度为 , 的浓度为 ,加入 后, 的浓度为 ,此时 ,反应正向进行, , 项错误;由反应方程式可知, 为固体,生成物 和 均为气体,且物质的量之比为 ,故 的体积分数始终为 , 项正确; 时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此时 的物质的量为 , 项正确。
4. [2020浙江1月选考,2分]一定温度下,在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反应过程中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0 2.0 2.4 0
5 0.9
10 1.6
15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用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B. 该反应在 后才达到平衡
C. 平衡状态时,
D. 物质B的平衡转化率为
[解析] 用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 错误;反应 时, ,即消耗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消耗 ,即此时 ,由题表中数据知, 时 ,说明 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错误;结合上述分析,达到平衡时消耗 ,则平衡时生成 ,故 , 正确;物质 的平衡转化率为 , 错误。
5. [2019浙江4月选考,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其他条件不变,缩小反应容器体积,正逆反应速率不变
B. ,碳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
C. 若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能说明反应 ( ) ( )已达平衡,则A、C不能同时是气体
D. 和 反应达到平衡时 转化率为 ,放出热量 ;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当 分解为 和 的转化率为 时,吸收热量 , 不等于
[解析]对于反应 ,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缩小反应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正逆反应速率增大相同的倍数, 项错误;碳的质量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项正确;恒温恒容条件下,若 、 同时为气体,当压强不变时,也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项错误;设 , 和 反应达到平衡时 转化率为 ,放出热量 ,当 分解为 和 的转化率为 时,吸收热量 ,故 ,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6. [2021广东,14分]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做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与 重整是 利用的研究热点之一。该重整反应体系主要涉及以下反应:
(1) 根据盖斯定律,反应 的 (或 )(写出一个代数式即可)。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由 ,可得 ,故 。或由 ,可得 ,故 。
(2) 上述反应体系在一定条件下建立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D。
A. 增大 与 的浓度,反应 、 、 的正反应速率都增加
B. 移去部分 ,反应 、 、 的平衡均向右移动
C. 加入反应 的催化剂,可提高 的平衡转化率
D. 降低反应温度,反应 的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
[解析]增大 与 的浓度,反应 、 、 的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都增加,故 正确; 为固体,移去部分 ,反应 、 、 的平衡不移动,故 错误;加入反应的催化剂,平衡不移动, 的平衡转化率不变,故 错误;降低反应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反应 的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故 正确。
(3) 一定条件下, 分解形成碳的反应历程如图1所示。该历程分4步进行,其中,第4步的正反应活化能最大。
[解析]根据题图1知,该历程有4个过渡态,分4步进行。第4步的正反应活化能最大。
(4) 设 为相对压力平衡常数,其表达式写法:在浓度平衡常数表达式中,用相对分压代替浓度。气体的相对分压等于其分压(单位为 )除以 。反应 、 、 的 随 (温度的倒数)的变化如图2所示。
① 反应 、 、 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有 (填字母)。
[解析]根据题图2知,随着 增大,即 降低, 、 的 减小, 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降温时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故 、 的逆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② 反应 的相对压力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解析]反应 的相对压力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③ 在图2中A点对应温度下、原料组成为 、初始总压为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体系达到平衡时 的分压为 。计算 的平衡转化率,写岀计算过程。
[答案]根据A点反应 的 和 得 。设起始时 和 均为 ,初始总压为 ,平衡时 的分压为 , 的分压为 ,根据恒温恒容时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则 ,解得 ,故甲烷的平衡转化率为 (3分)
[解析]题图2中 点反应 的 ,则 ,根据 , 。设起始时 和 均为 ,初始总压为 ,平衡时 的分压为 , 的分压为 ,根据恒温恒容时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则 ,解得 ,故甲烷的平衡转化率为 。
(5) 用途广泛,写出基于其物理性质的一种用途:用于人工降雨。
[解析]根据干冰(固态 )升华时吸热知, 可用于人工降雨。
题组二
一、选择题
1. [2022天津,3分]向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 和 ,反应 达到平衡后,再通入一定量 ,达到新的平衡时,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B )
A. 的平衡浓度增大 B. 反应平衡常数增大
C. 正向反应速率增大 D. 的转化总量增大
[解析]达平衡后再通入一定量 ,平衡正向移动, 的平衡浓度增大, 项正确;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 项错误;通入一定量 ,反应物浓度增大,正向反应速率增大, 项正确;平衡正向移动, 的转化总量增大, 项正确。
2. [2022海南,2分]某温度下,反应 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增大压强, ,平衡常数增大
B. 加入催化剂,平衡时 的浓度增大
C. 恒容下,充入一定量的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恒容下,充入一定量的 , 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解析]增大压强,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但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因此平衡常数不变, 项错误;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平衡时 的浓度不变, 项错误;恒容下,充入一定量的 ,反应物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项正确;恒容下,充入一定量的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的平衡转化率增大,但 的平衡转化率减小,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3. [2023新课标卷,15分]氨是最重要的化学品之一,我国目前氨的生产能力位居世界首位。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图1数据计算反应 的 。
图1 能量转换关系
[解析]该反应的 断裂旧键吸收的总能量-形成新键释放的总能量 。
(2) 研究表明,合成氨反应在 催化剂上可能通过图2机理进行 表示催化剂表面吸附位, 表示被吸附于催化剂表面的 。判断上述反应机理中,速率控制步骤(即速率最慢步骤)为(ⅱ)(填步骤前的标号),理由是氮氮三键的键能最大,使其断裂需要的能量最多。
(ⅰ)
(ⅱ)
(ⅲ)
(ⅳ)
……
图2 反应机理
[解析]根据图1能量转换关系可知,键能: 键 键,断裂 键需要吸收的能量最多,结合图2反应机理知,步骤(ⅱ)为该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
(3) 合成氨催化剂前驱体(主要成分为 )使用前经 还原,生成 包裹的 。已知 属于立方晶系,晶胞参数 ,密度为 。则 晶胞中含有 的原子数为 (列出计算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
[解析]晶胞参数 ,则晶胞体积为 ,晶体密度为 ,则晶胞质量为 ,设晶胞中 原子数为 ,则 , 。
(4) 在不同压强下,以两种不同组成进料,反应达平衡时氨的摩尔分数与温度的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一种进料组成为 、 ,另一种为 、 、 。(物质 的摩尔分数: )
① 图中压强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判断的依据是工业合成氨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其平衡正向移动,温度相同时,压强越大,平衡时氨的摩尔分数越大。
[解析]工业合成氨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当温度相同时,压强越大,平衡时混合气体中氨的摩尔分数越大,结合图3或图4均能得出压强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② 进料组成中含有惰性气体 的图是图4。
[解析] 不参与化学反应,含 的进料组成中 、 的分压较小,导致平衡时混合气体中氨的摩尔分数减小,结合两图可知,图4表示进料组成中含有 的图像。
③ 图3中,当 、 时,氮气的转化率 。该温度时,反应 的平衡常数 (化为最简式)。
[解析]结合 、 ,以及图3对应的进料气的组成,设进料气中 和 分别为 和 ,达平衡时 的转化量为 ,列三段式:
则根据 得 ,解得 ,则 的转化率 。此时 、 、 对应的平衡分压分别为 、 、 ,则 ,整理并代入 得 。
4. [2020全国卷Ⅰ,14分]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接触法制硫酸生产中的关键工序是 的催化氧化: 。回答下列问题:
(1) 钒催化剂参与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a)所示, 与 反应生成 和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图(a)
[解析]根据题图(a)知, ①, 。根据盖斯定律,由 得: 。
(2) 当 、 和 起始的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 、 和 时,在 、 和 压强下, 平衡转化率 随温度的变化如图(b)所示。反应在 、 时的 0.975,判断的依据是该反应气体分子数减少,增大压强, 提高。 ,所以 。影响 的因素有温度、压强和反应物的起始浓度(组成)。
图(b)
[解析]由题给反应式知,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其他条件一定时,增大压强, 平衡转化率增大,故 。结合题图(b)知 、 时对应的 平衡转化率为0.975。影响平衡转化率的因素有:温度、压强、反应物的起始浓度等。
(3) 将组成(物质的量分数)为 、 和 的气体通入反应器,在温度 、压强 条件下进行反应。平衡时,若 转化率为 ,则 压强为 ,平衡常数 (以分压表示,分压 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解析]设通入的 、 和 共 ,利用三段式法进行计算:
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 ,则 , , ,因 , ,代入计算得 、 。
(4) 研究表明, 催化氧化的反应速率方程为 。式中: 为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 升高而增大; 为 平衡转化率, 为某时刻 转化率, 为常数。在 时,将一系列温度下的 、 值代入上述速率方程,得到 曲线,如图(c)所示。
图(c)
曲线上 最大值所对应温度称为该 下反应的最适宜温度 。 时, 逐渐提高; 后, 逐渐下降。原因是升高温度, 增大使 逐渐提高,但 降低使 逐渐下降。 时, 增大对 的提高大于 引起的降低; 后, 增大对 的提高小于 引起的降低。
[解析]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常数 增大,反应速率 提高,但 降低使反应速率逐渐下降。 时, 增大对 的提高大于 引起的降低; 后, 增大对 的提高小于 引起的降低。
题组三
一、选择题
1. [2022江苏,3分]乙醇-水催化重整可获得 。其主要反应为
在 、 时,若仅考虑上述反应,平衡时 和 的选择性及 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的选择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图中曲线①表示平衡时 产率随温度的变化
B. 升高温度,平衡时 的选择性增大
C. 一定温度下,增大 可提高乙醇平衡转化率
D. 一定温度下,加入 或选用高效催化剂,均能提高平衡时 产率
[解析]由 的选择性计算公式可知,相同温度下, 和 的选择性之和为1,故曲线②代表平衡时 产率随温度的变化;由题图可知,约 以后 的平衡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结合题给方程式可知,此时 的选择性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曲线③代表平衡时 的选择性,曲线①代表平衡时 的选择性。 项,曲线②代表 的平衡产率随温度的变化,错误; 项,由题图可知,升高温度,平衡时 的选择性增大,正确; 项,增大 ,乙醇的平衡转化率减小,错误; 项,高效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可以改变平衡时 的产率,错误。
二、非选择题
2. [2023全国甲卷,15分]甲烷选择性氧化制备甲醇是一种原子利用率高的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 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反应 的 ,平衡常数 (用 、 表示)。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反应 ,则 , 。
(2) 电喷雾电离等方法得到的 ( 、 、 等)与 反应可得 。 与 反应能高选择性地生成甲醇。分别在 和 下(其他反应条件相同)进行反应 ,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 的曲线是 (填“ ”或“ ”)。 、 时 的转化率为 (列出算式)。
[解析]由原子守恒知, 为定值,随反应的进行, 减少, 减小,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相同时间时,对应的 越大,故曲线 表示 时的曲线,设起始时 ,则反应过程中 始终为 , 、 时 ,即 ,则此时 , 的转化率为 。
(3) 分别与 、 反应,体系的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图所示(两者历程相似,图中以 示例)。
(ⅰ) 步骤Ⅰ和Ⅱ中涉及氢原子成键变化的是Ⅰ(填“Ⅰ”或“Ⅱ”)。
[解析]结合图示转化可知,步骤Ⅰ中 、 转化为, 键断裂,形成 键,涉及氢原子成键变化,步骤Ⅱ中转化为 和 , 键、 键断裂,形成 键,不涉及氢原子成键变化。
(ⅱ) 直接参与化学键变化的元素被替换为更重的同位素时,反应速率会变慢,则 与 反应的能量变化应为图中曲线 (填“ ”或“ ”)。
[解析]由题意可知, 与 的反应比与 的反应慢,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故 与 反应的能量变化对应图中曲线 。
(ⅲ) 与 反应,氘代甲醇的产量 (填“ ”“ ”或“ ”)。若 与 反应,生成的氘代甲醇有2种。
[解析]由(ⅱ)中信息可知, 中 键比 键更易断裂, 更易生成,产量更大;结合题图中化学键变化情况可知, 与 反应可生成 和 两种产物。
3. [2023全国乙卷,14分]硫酸亚铁在工农业生产中有许多用途,如可用作农药防治小麦黑穗病,制造磁性氧化铁、铁催化剂等。回答下列问题:
(1) 在 气氛中, 的脱水热分解过程如图所示: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 4, 1。
[解析]由题图可知, 即7个结晶水完全失去时失重比为 ,则失重比为 时,失去的结晶水数目为 ,故 ,同理可推出 。
(2)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则 的 (1分) 。
[解析]将题中反应依次编号为①、②、③,已求得 , ,则根据盖斯定律,由 可得 。
(3) 将 置入抽空的刚性容器中,升高温度发生分解反应:
(Ⅰ)平衡时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时,该反应的平衡总压 、平衡常数 (Ⅰ) 。 (Ⅰ) 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析]由反应(Ⅰ)可知平衡体系中 ,则由题图可知, 时,该反应的平衡总压 。 (Ⅰ) 。由题图可知,随反应温度升高 增大,则 (Ⅰ)增大。
(4) 提高温度,上述容器中进一步发生反应 (Ⅱ),平衡时 (用 、 表示)。在 时, , ,则 46.26 , (Ⅱ) (列出计算式)。
[解析]综合 (Ⅰ)、 (Ⅱ)可知,平衡时的 为反应(Ⅱ)生成的 的分压,而反应(Ⅱ)中 和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故 。 ,则 , , 。
4. [2020全国卷Ⅲ,14分]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乙烯是综合利用 的热点研究领域。回答下列问题:
(1) 催化加氢生成乙烯和水的反应中,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增大压强,则 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由题意知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乙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此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变大。
(2) 理论计算表明,原料初始组成 ,在体系压强为 ,反应达到平衡时,四种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 随温度 的变化如图所示。
图中,表示 、 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 。 催化加氢合成 反应的 小于0(填“大于”或“小于”)。
[解析]反应方程式中 和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开始时加入的 ,则平衡时 也应为 , 应为 ,由题图可知曲线 表示 变化,曲线 表示 变化,曲线 表示 变化,曲线 表示 变化,随温度升高,平衡时 和 的物质的量分数逐渐减小, 和 的物质的量分数逐渐增加,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根据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小于0。
(3) 根据图中点 ,计算该温度时反应的平衡常数 或 等 (列出计算式。以分压表示,分压 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解析]在 时,氢气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 的物质的量分数也为 ,根据平衡时 ,知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根据平衡时 ,知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则 , , , , 。
(4) 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乙烯反应往往伴随副反应,生成 、 、 等低碳烃。一定温度和压强条件下,为了提高反应速率和乙烯选择性,应当选择合适催化剂等。
[解析]压强和温度一定,若要提高反应速率和乙烯的选择性,可采用选择合适催化剂等方法。
题组四
一、选择题
1. [2021辽宁,3分]某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 ,发生反应 ,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 升高温度,若 增大,则
B. 加入一定量 ,达新平衡后 减小
C. 加入等物质的量的 和 ,达新平衡后 增大
D. 加入一定量氩气,平衡不移动
[解析]升高温度,若 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该反应的 , 项正确;加入一定量 ,平衡逆向移动,达到新平衡后 减小, 项正确;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加入等物质的量的 和 ,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则达新平衡后 不变, 项错误;加入一定量氩气,各物质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项正确。
2. [2021北京,3分]丙烷经催化脱氢可制丙烯: 。 ,将一定浓度的 与固定浓度的 通过含催化剂的恒容反应器,经相同时间,流出的 、 和 浓度随初始 浓度的变化关系如图。
已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B. 和 变化差异的原因:
C. 其他条件不变,投料比 越大, 转化率越大
D. 若体系只有 、 、 和 生成,则初始物质浓度 与流出物质浓度 之间一定存在: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由 得 , 项正确;根据 知, 、 的浓度变化趋势应该一致,但由题图知,氢气的浓度变化不明显, 、 的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因此推断发生了反应 ,从而导致 、 的浓度变化出现差异, 项正确;投料比 增大, 的转化率减小, 项错误;该反应可逆,生成物中只有 、 、 和 时,根据碳原子守恒,可得 ,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3. [2020浙江7月选考,10分]研究 氧化 制 对资源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相关的主要化学反应有:




已知: 时,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如图1)。
图1
可根据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计算反应或变化的 ( 随温度变化可忽略)。例如:

请回答:
(1)① 根据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计算 430 。
[解析]由题给信息可知, 。
②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D。
A. 升高温度反应Ⅰ的平衡常数增大
B. 加压有利于反应Ⅰ、Ⅱ的平衡正向移动
C. 反应Ⅲ有助于乙烷脱氢,有利于乙烯生成
D. 恒温恒压下通水蒸气,反应Ⅳ的平衡逆向移动
[解析]反应Ⅰ的焓变大于0,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项正确;反应Ⅰ、Ⅱ均为气体分子数增多的反应,因此加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项错误;反应Ⅲ的生成物中有 ,而由反应Ⅱ可知,生成乙烯的同时还有 生成,故反应Ⅲ抑制了反应Ⅱ的进行,即抑制了乙烯的生成,同理反应Ⅲ中生成的 会抑制反应Ⅰ的进行,即抑制了乙烯的生成, 项错误;水蒸气是反应Ⅳ的生成物,因此通水蒸气时,反应Ⅳ的平衡逆向移动, 项正确。
③ 有研究表明,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Ⅱ分两步进行,过程如下:【 】 【 】 【 】,且第二步速率较慢(反应活化能为 )。根据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画出反应Ⅱ分两步进行的“能量-反应过程图”,起点从【 】的能量 开始(如图2)。
图2
[答案]
[解析]由反应Ⅰ可知, ,而题图2中反应起点对应物质的能量为 ,故反应Ⅱ的第一步反应生成物的能量为 ,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为 ,结合反应Ⅳ的焓变可知第二步生成物的能量为 ,据此作图。
(2)① 和 按物质的量 投料,在 和保持总压恒定的条件下,研究催化剂 对“ 氧化 制 ”的影响,所得实验数据如表:
催化剂 转化率 转化率 产率
催化剂 19.0 37.6 3.3
结合具体反应分析,在催化剂 作用下, 氧化 的主要产物是 ,判断依据是 的产率低,说明催化剂 有利于提高反应Ⅲ速率。
[解析]由反应Ⅰ、反应Ⅱ和反应Ⅲ可知,乙烷的氧化产物有乙烯和 ,结合题表数据可知,乙烷的转化率较高,但因乙烯的产率较低,故乙烷的主要氧化产物是 。催化剂 有利于提高反应Ⅲ速率。
② 采用选择性膜技术(可选择性地让某气体通过而离开体系)可提高 的选择性(生成 的物质的量与消耗 的物质的量之比)。在 ,乙烷平衡转化率为 ,保持温度和其他实验条件不变,采用选择性膜技术,乙烷转化率可提高到 。结合具体反应说明乙烷转化率增大的原因是选择性膜吸附 ,促进反应Ⅱ平衡正向移动。
[解析]选择性膜可吸附乙烯,使反应体系中的乙烯浓度降低,从而促使反应Ⅱ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4. [2020山东,12分]探究 合成反应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 的产率。以 、 为原料合成 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
Ⅰ.
Ⅱ.
Ⅲ.
回答下列问题:
(1) 。
[解析]分析三个热化学方程式,可应用盖斯定律计算, 。
(2) 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 和 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中 为 , 为 ,此时 的浓度为 (用含 、 、 的代数式表示,下同),反应Ⅲ的平衡常数为 。
[解析]由题述三个反应可知,平衡时 的浓度等于 和 的浓度之和,即 的浓度为 。平衡时 、 、 的浓度分别为 、 、 ,则从开始至平衡,消耗 的浓度为 ,消耗 的浓度为 ,即平衡时 、 的浓度分别为 、 ,则反应Ⅲ的平衡常数为 。
(3) 不同压强下,按照 投料,实验测定 的平衡转化率和 的平衡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 的平衡转化率 的平衡产率
其中纵坐标表示 平衡转化率的是图乙(填“甲”或“乙”);压强 、 、 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 ;图乙中 温度时,三条曲线几乎交于一点的原因是 时以反应Ⅲ为主,反应Ⅲ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压强改变对平衡没有影响。
[解析]反应Ⅰ为放热反应,故低温阶段,温度越高, 的平衡转化率越低,而反应Ⅲ为吸热反应,温度较高时,主要发生反应Ⅲ,则温度越高, 的平衡转化率越高,即图乙的纵坐标表示的是 的平衡转化率。反应Ⅰ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反应Ⅲ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因此低温阶段压强越大, 的平衡转化率越高,故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 。反应Ⅲ为吸热反应,温度较高时,主要发生反应Ⅲ,且反应Ⅲ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故 的平衡转化率几乎不再受压强影响。
(4) 为同时提高 的平衡转化率和 的平衡产率,应选择的反应条件为A(填标号)。
A. 低温、高压 B. 高温、低压 C. 低温、低压 D. 高温、高压
[解析]由上述分析知,图甲、图乙的纵坐标分别表示 的平衡产率、 的平衡转化率,且 ,分析图像可知,应选择的反应条件为低温、高压, 项正确。
题组五
一、选择题
1. [2022广东,4分]恒容密闭容器中, 在不同温度下达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该反应的
B. 为 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C. 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
D. 向平衡体系中加入 , 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解析]温度越高,达到平衡时, 的物质的量越少,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该反应的 , 项错误;结合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状态,由图像曲线变化趋势可知 上面的曲线为 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项错误;化学方程式中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故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 项正确; 为固态,向平衡体系中加入 , 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项错误。
2. [2021广东,4分]反应 经历两步: ; 。反应体系中 、 、 的浓度 随时间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为 随 的变化曲线 B. 时,
C. 时, 的消耗速率大于生成速率 D. 后,
[解析]由于 反应分 和 两步进行,随着不断反应, 的浓度逐渐减小, 的浓度先增加而后减小, 的浓度逐渐增大,可判断: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 表示 随 的变化曲线, 项正确; 时图像中 、 、 的物质的量浓度均在同一点,即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项正确; 时 的物质的量浓度在减小,说明 的消耗速率大于生成速率, 项正确;从图像中看出 后, 的浓度为0,若全生成 ,则 ,体系中存在一定量 ,由②反应可知,体系中 , 项错误。
3. [2020浙江7月选考,2分] 溶液与 溶液发生反应: ,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加入苯,振荡,平衡正向移动
B. 经苯2次萃取分离后,在水溶液中加入 ,溶液呈红色,表明该化学反应存在限度
C. 加入 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D.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解析]碘易溶于苯,加入苯,碘进入苯中,使水溶液中碘的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 项正确;如果反应能进行到底,则经过苯两次萃取后溶液中不会有 ,加入 ,溶液不会呈红色,溶液呈红色说明此反应是可逆反应,有反应限度, 项正确;加入 ,二价铁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项正确;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 项错误。
4. [2020海南,2分] 与 是燃油汽车尾气中的两种有害气体,常温常压下它们之间的反应: ,反应速率较小。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 很大, 与 在排入大气之前就已反应完全
B. 增大压强,平衡将向右移动,
C. 升高温度,既增大反应速率又增大
D. 选用适宜催化剂可达到尾气排放标准
[解析]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很大,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很大,但由于 和 的反应速率较小,故在排入大气之前,两者不可能完全反应, 项错误。该反应为气体总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由于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故 不发生变化, 项错误。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逆向移动, 值减小, 项错误。选用适宜的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使尾气得到净化,达到尾气排放标准, 项正确。
【易错警示】 需明确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反应速率没有直接联系,即化学平衡常数大,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大;同样,化学反应速率大,化学平衡常数也不一定大。
5. [2020北京,3分]一定温度下,反应 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时,测得 , 。相同温度下,按下列4组初始浓度进行实验,反应逆向进行的是( )
A B C D
1.00 0.22 0.44 0.11
1.00 0.22 0.44 0.44
1.00 1.56 4.00 1.56
(注: )
[解析] 项, , 项, , 项, , 项, , 项 最大,反应逆向进行的可能性最大,故本题选 。
二、非选择题
6. [2022全国甲卷,14分]金属钛 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工业领域有着重要用途。目前生产钛的方法之一是将金红石 转化为 ,再进一步还原得到钛。回答下列问题:
(1) 转化为 有直接氯化法和碳氯化法。在 时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平衡常数如下:
直接氯化:

碳氯化:

① 反应 的 为 , 。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 中热化学方程式 中热化学方程式得出 ; 。
② 碳氯化的反应趋势远大于直接氯化,其原因是碳氯化反应相当于在直接氯化反应中加入碳,在高温下碳与 反应,降低生成物的浓度,使直接氯化反应平衡向右移动或碳氯化反应是放热的熵增反应(合理即可)。
③ 对于碳氯化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左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温度升高,平衡转化率变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对于碳氯化反应,反应后气体体积增大,故增大压强,平衡向左移动;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左移动,平衡转化率变小。
(2) 在 ,将 、C、 以物质的量比 进行反应。体系中气体平衡组成比例(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理论计算结果如图所示。
① 反应 的平衡常数 。
[解析] 时 占气体总量的 , 占气体总量的 , 。
② 图中显示,在 平衡时 几乎完全转化为 ,但实际生产中反应温度却远高于此温度,其原因是 、 中原子间的化学键键能大,断键需要的能量较大,反应的活化能较大或升高温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合理即可)。
(3) 碳氯化是一个“气—固—固”反应,有利于 “固—固”接触的措施是将固体粉碎并混合均匀,通入 使固体粉末呈“沸腾”状态。
[解析] 碳氯化是一个“气—固—固”反应,有利于 “固—固”接触的措施是将固体粉碎并混合均匀,再将 通入使固体粉末呈“沸腾”状态(在沸腾炉中进行反应)。
7. [2021全国甲卷,14分]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制甲醇,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回答下列问题:
(1) 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总反应可表示为:
该反应一般认为通过如下步骤来实现:


总反应的 ;若反应①为慢反应,下列示意图中能体现上述反应能量变化的是 (填标号),判断的理由是 为正值, 和 为负值,反应①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②的活化能。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可知总反应 反应 反应②,则总反应的 。总反应是放热反应,即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低,则 、 项错误;反应①为慢反应,则反应①的活化能较大,故 项正确。
(2) 合成总反应在起始物 时,在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设体系中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在 下的 、在 下的 如图所示。
① 用各物质的平衡分压表示总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
[解析]根据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其压强平衡常数表达式 。
② 图中对应等压过程的曲线是 ,判断的理由是总反应 ,升高温度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小。
[解析]氢气和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的总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升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中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故曲线 表示等压过程的曲线。
③ 当 时, 的平衡转化率 ,反应条件可能为 , 或 , 。
[解析]根据起始物 ,设初始时 为 , 为 ,达到平衡时转化的 为 ,应用三段式法计算:
则 ,计算得 ,故 的平衡转化率为 。结合上述分析知,曲线 、 分别对应 下的 的曲线、 下的 的曲线,对照图像中的 可知,反应条件可能是 , 或 , 。
题组六
1. [2023山东,12分]一定条件下,水气变换反应 的中间产物是 。为探究该反应过程,研究 水溶液在密封石英管中的分解反应:
Ⅰ. (快)
Ⅱ. (慢)
研究发现,在反应Ⅰ、Ⅱ中, 仅对反应Ⅰ有催化加速作用;反应Ⅰ速率远大于反应Ⅱ,近似认为反应Ⅰ建立平衡后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忽略水的电离,其浓度视为常数。
回答下列问题:
(1) 一定条件下,反应Ⅰ、Ⅱ的焓变分别为 、 ,则该条件下水气变换反应的焓变 (用含 、 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由Ⅱ-Ⅰ可得水气变换反应 。
(2) 反应Ⅰ正反应速率方程为: , 为反应速率常数。 温度下, 电离平衡常数为 ,当 平衡浓度为 时, 浓度为 ,此时反应Ⅰ正反应速率 (用含 、 和 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根据 ,设平衡时 浓度为 ,则 电离平衡常数 , ,此时反应Ⅰ正反应速率 。
(3) 温度下,在密封石英管内完全充满 水溶液,使 分解,分解产物均完全溶于水。含碳物种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碳元素的其他存在形式)。 时刻测得 、 的浓度分别为 、 ,反应Ⅱ达平衡时,测得 的浓度为 。体系达平衡后 (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下同),反应Ⅱ的平衡常数为 。
相同条件下,若反应起始时溶液中同时还含有 盐酸,则图示点 、 、 、 中, 新的浓度峰值点可能是 (填标号)。与不含盐酸相比, 达浓度峰值时, 浓度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的值不变(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析]
反应Ⅰ速率远大于反应Ⅱ,此点 浓度最大,说明反应Ⅰ此时处于平衡状态,结合碳原子守恒和题中给出的 、 浓度,可知 时刻 的浓度为 ,则反应Ⅰ的平衡常数
由上述分析及近似认为反应Ⅰ建立平衡后始终处于平衡状态,知 时刻之后一氧化碳的浓度始终是甲酸浓度的5倍,反应Ⅱ平衡时 ,则结合碳原子守恒知,平衡体系中 , , ,反应Ⅱ的平衡常数 。加入 盐酸后, 作催化剂,反应Ⅰ的反应速率加快,达平衡的时间缩短,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故 的浓度峰值不变,则 新的浓度峰值点可能是 点。由图可知,与不含盐酸相比, 达浓度峰值时, 浓度减小(从 点做竖直垂线,观察 浓度变化)。温度不变,反应Ⅰ的平衡常数值不变,故 的值不变。
2. [2022全国乙卷,15分]油气开采、石油化工、煤化工等行业废气普遍含有的硫化氢,需要回收处理并加以利用。回答下列问题:
(1) 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计算 热分解反应 的 (或170) 。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反应 ,故 。
(2) 较普遍采用的 处理方法是克劳斯工艺,即利用反应①和②生成单质硫。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反应④高温热分解 。相比克劳斯工艺,高温热分解方法的优点是得到燃料 、不产生 污染物,缺点是耗能较大。
[解析]相比克劳斯工艺,高温热分解方法的优点是得到燃料 、不产生 污染物;缺点是反应需要高温,耗能较大。
(3) 在 、 反应条件下,将 的混合气进行 热分解反应。平衡时混合气中 与 的分压相等, 平衡转化率为 ,平衡常数 。
[解析]由反应④可知, ,平衡时混合气中 与 的分压相等,则 平衡转化率为 。设起始时 ,列三段式如下:
平衡时 、 、 的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 、 、 ,则 。
(4) 在 、 反应条件下,对于 分别为 、 、 、 、 的 混合气,热分解反应过程中 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 越小, 平衡转化率越高,理由是 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总压不变, 越小, 越小,越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故 平衡转化率越高。
[解析] 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 越小,总压不变, 越小,越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 平衡转化率越高。
② 对应图中曲线 ,计算其在 之间, 分压的平均变化率为 。
[解析]结合①中分析, 对应图中曲线 。由图像可知, 内 分解了 ,设起始时 ,列三段式如下:
的起始分压是 ,平衡时 的分压为 ,故 分压的平均变化率为 。
3. [2021湖北,14分]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在催化剂作用下,由丙烷直接脱氢或氧化脱氢制备。
反应Ⅰ(直接脱氢)
反应Ⅱ(氧化脱氢)
(1) 已知键能: , ,由此计算生成 碳碳 键放出的能量为271 。
[解析]反应Ⅰ中断裂 键、形成 碳碳 键和 键,故 (碳碳 键) ,解得 (碳碳 键) 。
(2) 对于反应Ⅰ,总压恒定为 ,在密闭容器中通入 和 的混合气体( 不参与反应),从平衡移动的角度判断,达到平衡后“通入 ”的作用是减小气体浓度,使平衡右移,提高 转化率;
在温度为 时, 的平衡转化率与通入气体中 的物质的量分数的关系如图a所示,计算 时反应Ⅰ的平衡常数 16.7 (以分压表示,分压 总压×物质的量分数,保留一位小数)。
图a
[解析]达到平衡后,通入 ,由于总压恒定为 ,则容器体积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的转化率增大。根据图a,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4时,其平衡转化率为 。假设混合气体为 ,则起始时 为 , 为 ,运用三段式法计算:
由于总压恒定为 ,平衡时 为 , 为 , 为 , 为 ,则 、 、 的分压均为 ,故 时反应Ⅰ的平衡常数 。
(3) 在温度为 时,通入气体分压比为 的混合气体,各组分气体的分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 生成 的平均速率为2 ;在反应一段时间后, 和 的消耗速率比小于 的原因为 和 都消耗 。
图b
[解析] 内 的分压由0增大为 ,则生成 的平均速率为 ;若只发生反应Ⅰ、Ⅱ, 的分压应大于 和 的分压,但由图b知,随着反应进行,分压: ,且有 生成, 分压降低,故体系中还发生反应: , ,消耗 ,因此 和 的消耗速率比小于 。
(4) 恒温刚性密闭容器中通入气体分压比为 的混合气体,已知某反应条件下只发生如下反应( , 为速率常数):
反应Ⅱ:
反应Ⅲ:
实验测得丙烯的净生成速率方程为 ,可推测丙烯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大后减小,其理由是反应开始时,体系中主要发生反应Ⅱ, 逐渐增大,随着反应进行, 减小, 增大, 减小,体系中主要发生反应Ⅲ, 逐渐减小。
[解析]反应开始时,反应Ⅱ向右进行, 逐渐增大,且体系中以反应Ⅱ为主,随着反应进行, 减小, 增大,使得 减小,体系中以反应Ⅲ为主,因此丙烯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大后减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