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3年化学高考真题分类练--专题十五 化学实验基础(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3年化学高考真题分类练--专题十五 化学实验基础(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4-17 15:4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9-2023年化学高考真题分类
专题十五 化学实验基础
题组一
1. [2023山东,2分]实验室安全至关重要,下列实验室事故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 眼睛溅进酸液,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冲洗
B. 皮肤溅上碱液,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 的硼酸溶液冲洗
C. 电器起火,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 活泼金属燃烧起火,用灭火毯(石棉布)灭火
2. [2023全国甲卷,6分]实验室将粗盐提纯并配制 的 溶液。下列仪器中,本实验必须用到的有( )
①天平 ②温度计 ③坩埚 ④分液漏斗
⑤容量瓶 ⑥烧杯 ⑦滴定管 ⑧酒精灯
A. ①②④⑥ B. ①④⑤⑥ C. ②③⑦⑧ D. ①⑤⑥⑧
3. [2022北京,3分]下列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由海水制取蒸馏水 萃取碘水中的碘
A B
分离粗盐中的不溶物 由 制取无水 固体
C D
4. [2021全国乙卷,6分]在实验室采用如图装置制备气体,合理的是( )
化学试剂 制备的气体
A.
B. (浓)
C.
D. (浓)
5. [2021湖南,3分]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检验溶液中 是否被氧化 取少量待测液,滴加 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B 净化实验室制备的 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 溶液、浓 的洗气瓶
C 测定 溶液的 将待测液滴在湿润的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 工业酒精制备无水乙醇 工业酒精中加生石灰,蒸馏
6. [2020江苏,2分]实验室以 为原料,制备 并获得 晶体。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制备
B.
收集
C.
滤去
D.
制得
7. [2020山东,2分]利用下列装置(夹持装置略)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甲装置制备并收集
B. 用乙装置制备溴苯并验证有 产生
C. 用丙装置制备无水
D. 用丁装置在铁上镀铜
8. [2020山东,2分]实验室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用冷水贮存白磷
B. 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硫
C. 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蒸发皿
D.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金属钾的燃烧
【归纳总结】 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仪器有蒸发皿、试管、坩埚;需垫陶土网加热的仪器有圆底烧瓶、锥形瓶、烧杯、三颈烧瓶等。
9. [2020浙江7月选考,2分]下列有关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萃取 时,向盛有溴水的分液漏斗中加入 ,振荡、静置分层后,打开旋塞,先将水层放出
B. 做焰色试验前,铂丝用稀盐酸清洗并灼烧至火焰呈无色
C. 乙醇、苯等有机溶剂易被引燃,使用时须远离明火,用毕立即塞紧瓶塞
D. 可用 溶液和稀 区分 、 和
10. [2020北京,3分]用下列仪器或装置(图中夹持略)进行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检验浓硫酸与铜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
A B
检验溴乙烷消去产物中的乙烯 分离酒精和水
C D
11. [2019天津理综,6分]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B C D
混合浓硫酸和乙醇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收集 气体 证明乙炔可使溴水褪色
12. [2019海南,2分]某试剂瓶标签上安全标志如图,该试剂是( )
A. 氨水 B. 乙酸 C. 氢氧化钠 D. 硝酸
题组二
1. [2023全国乙卷,6分]下列装置可以用于相应实验的是( )
A.
制备
B.
分离乙醇和乙酸
C.
验证 酸性
D.
测量 体积
2. [2023辽宁,3分]某小组进行实验,向 蒸馏水中加入 ,充分振荡,溶液呈浅棕色,再加入 锌粒,溶液颜色加深;最终紫黑色晶体消失,溶液褪色。已知 为棕色,下列关于颜色变化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颜色变化 解释
A 溶液呈浅棕色 在水中溶解度较小
B 溶液颜色加深 发生了反应:
C 紫黑色晶体消失 的消耗使溶解平衡 右移
D 溶液褪色 与有色物质发生了置换反应
3. [2022江苏,3分]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盛有 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 溶液,振荡,再滴加几滴新制氯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具有还原性
B 向盛有 水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品红溶液,振荡,加热试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具有漂白性
C 向盛有淀粉 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的氧化性比 的强
D 用 计测量醋酸、盐酸的 ,比较溶液 大小 是弱电解质
4. [2022全国乙卷,6分]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得出相应正确结论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 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再加入淀粉 溶液 先变橙色,后变蓝色 氧化性:
B 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加入新制的 悬浊液 无砖红色沉淀 蔗糖未发生水解
C 石蜡油加强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 的 溶液 溶液由红棕色变无色 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
D 加热试管中的聚氯乙烯薄膜碎片 试管口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氯乙烯加聚是可逆反应
【技巧点拨】 淀粉水解液呈酸性,要检验水解液中含有葡萄糖,需向水解液中加入足量 将其调至碱性,再加入新制 悬浊液或银氨溶液,加热检验葡萄糖的存在。
5. [2021全国甲卷,6分]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的方法可行的是( )
气体 方法
A. 氨气 加热氯化铵固体
B. 二氧化氮 将铝片加到冷浓硝酸中
C. 硫化氢 向硫化钠固体滴加浓硫酸
D. 氧气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归纳总结】 实验室制备氨气的三种方法:
①利用 和 加热制备 。
②加热浓氨水制备 。
③向碱石灰中滴加浓氨水制备 。
6. [2020全国卷Ⅰ,6分]下列气体去除杂质的方法中,不能实现目的的是( )
气体(杂质) 方法
A 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 通过饱和的食盐水
C 通过灼热的铜丝网
D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7. [2020天津,3分]检验下列物质所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
待检验物质 所用试剂
A 海水中的碘元素 淀粉溶液
B 气体 澄清石灰水
C 溶液中的 氨水
D 溶液中的 溶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8. [2020全国卷Ⅱ,6分]某白色固体混合物由 、 、 、 中的两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②做焰色试验,通过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③向溶液中加碱,产生白色沉淀。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其组成为( )
A. 、 B. 、 C. 、 D. 、
9. [2020山东,2分]实验室分离 和 的流程如下:
已知 在浓盐酸中生成黄色配离子 ,该配离子在乙醚 ,沸点 中生成缔合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萃取振荡时,分液漏斗下口应倾斜向下
B. 分液时,应先将下层液体由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C. 分液后水相为无色,说明已达到分离目的
D. 蒸馏时选用直形冷凝管
10. [2019江苏,2分]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经水湿润的 试纸测量溶液的
B. 将 固体置于 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制 溶液
C. 用装置甲蒸干 溶液制无水 固体
D. 用装置乙除去实验室所制乙烯中的少量
11. [2019全国卷Ⅱ,6分]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 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
B.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 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
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
D. 向盛有 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 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 后溶液颜色不变
题组三
1. [2023新课标卷,6分]根据实验操作及现象,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常温下将铁片分别插入稀硝酸和浓硝酸中,前者产生无色气体,后者无明显现象 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
B. 取一定量 样品,溶解后加入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浓 ,仍有沉淀 此样品中含有
C. 将银和 溶液与铜和 溶液组成原电池。连通后银表面有银白色金属沉积,铜电极附近溶液逐渐变蓝 的金属性比 强
D. 向溴水中加入苯,振荡后静置,水层颜色变浅 溴与苯发生了加成反应
2. [2022广东,2分]实验室进行粗盐提纯时,需除去 、 和 ,所用试剂包括 以及( )
A. 、 、 B. 、 、
C. 、 、 D. 、 、
3. [2022全国甲卷,6分]根据实验目的,下列实验及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及现象 结论
A 比较 和 的水解常数 分别测浓度均为 的 和 溶液的 ,后者大于前者
B 检验铁锈中是否含有二价铁 将铁锈溶于浓盐酸,滴入 溶液,紫色褪去 铁锈中含有二价铁
C 探究氢离子 浓度对 、 相互转化的影响 向 溶液中缓慢滴加硫酸,黄色变为橙红色 增大氢离子浓度,转化平衡向生成 的方向移动
D 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 向乙醇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产生无色气体 乙醇中含有水
4. [2021河北,3分]下列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测定醋酸浓度
B.
测定中和热
C.
稀释浓硫酸
D.
萃取分离碘水中的碘
5. [2021湖南,4分](双选) 丁醇、溴化钠和 的硫酸共热反应,经过回流、蒸馏、萃取分液制得 溴丁烷粗产品,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装置Ⅰ中回流的目的是减少物质的挥发,提高产率
B. 装置Ⅱ中 为进水口, 为出水口
C. 用装置Ⅲ萃取分液时,将分层的液体依次从下口放出
D. 经装置Ⅲ得到的粗产品干燥后,使用装置Ⅱ再次蒸馏,可得到更纯的产品
6. [2020山东,4分](双选)下列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目的 操作
A 除去苯中少量的苯酚 加入适量 溶液,振荡、静置、分液
B 证明酸性:碳酸 苯酚 将盐酸与 混合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苯酚钠溶液
C 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内的气泡 将尖嘴垂直向下,挤压胶管内玻璃球将气泡排出
D 配制用于检验醛基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向试管中加入 溶液,再滴加数滴 溶液,振荡
7. [2020全国卷Ⅲ,6分]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应用下列各组气体-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 )
气体 溶液
A. 稀盐酸
B. 稀氨水
C. 稀
D. 饱和 溶液
8. [2020江苏,4分]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淀粉溶液中加适量 溶液,加热,冷却后加 溶液至中性,再滴加少量碘水,溶液变蓝 淀粉未水解
B 室温下,向 溶液中加入少量镁粉,产生大量气泡,测得溶液温度上升 镁与盐酸反应放热
C 室温下,向浓度均为 的 和 混合溶液中加入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是
D 向 溶液中滴加 溶液,溶液褪色 具有氧化性
9. [2019北京理综,6分]探究草酸 性质,进行如下实验。(已知:室温下, 的 )
实验 装置 试剂 现象
① 溶液(含酚酞) 溶液褪色,产生白色沉淀
② 少量 溶液 产生气泡
③ 酸性 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④ 和浓硫酸 加热后产生有香味物质
由上述实验所得草酸性质所对应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有酸性,
B. 酸性: ,
C. 有还原性,
D. 可发生酯化反应,
题组四
1. [2023辽宁,3分]下列鉴别或检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石灰水鉴别 与
B. 用 溶液检验 是否变质
C. 用盐酸酸化的 溶液检验 是否被氧化
D. 加热条件下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醇中是否混有乙醛
2. [2023山东,2分]鉴别浓度均为 的 、 、 三种溶液,仅用下列一种方法不可行的是( )
A. 测定溶液 B. 滴加酚酞试剂
C. 滴加 溶液 D. 滴加饱和 溶液
3. [2023湖北,3分]实验室用以下装置(夹持和水浴加热装置略)制备乙酸异戊酯(沸点 ),实验中利用环己烷-水的共沸体系(沸点 )带出水分。已知体系中沸点最低的有机物是环己烷(沸点 ),其反应原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以共沸体系带水促使反应正向进行 B. 反应时水浴温度需严格控制在
C. 接收瓶中会出现分层现象 D. 根据带出水的体积可估算反应进度
4. [2022重庆,3分]下列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及操作正确的是( )
A.
气体干燥
B.
固液分离
C.
制备
D.
测试
5. [2022湖北,3分]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或现象错误的是( )
A.滴入酚酞溶液 B.吸氧腐蚀
C.钠的燃烧 D.石蜡油的热分解
6. [2022湖南,3分]化学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A.碱式滴定管排气泡 B.溶液加热
C.试剂存放 D.溶液滴加
7. [2022浙江1月选考,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灼烧法做“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实验时,须将海带进行灰化
B. 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时,不能将滤纸条上的试样点浸入展开剂中
C. 将盛有苯酚与水形成的浊液的试管浸泡在 热水中一段时间,浊液变澄清
D. 不能将实验室用剩的金属钠块放回原试剂瓶
8. [2021江苏,3分]下列由废铜屑制取 的实验原理与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装置甲除去废铜屑表面的油污
B. 用装置乙溶解废铜屑
C. 用装置丙过滤得到 溶液
D. 用装置丁蒸干溶液获得
9. [2021北京,3分]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所选试剂、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均正确的是( )
气体 试剂 制备装置 收集方法
A
B 稀
C 稀
D 石灰石 稀
10. [2021湖北,3分]某兴趣小组为制备 氯 甲基丙烷(沸点 ),将 甲基 丙醇和 溶于 中,加热回流(伴有 气体产生)。反应完全后倒入冰水中分解残余的 ,分液收集 层,无水 干燥,过滤、蒸馏后得到目标产物。上述过程中涉及的装置或操作错误的是(夹持及加热装置略)( )
A. B. C. D.
专题十五 化学实验基础
题组一
1. [2023山东,2分]实验室安全至关重要,下列实验室事故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 )
A. 眼睛溅进酸液,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冲洗
B. 皮肤溅上碱液,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 的硼酸溶液冲洗
C. 电器起火,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 活泼金属燃烧起火,用灭火毯(石棉布)灭火
[解析]眼睛溅进酸液,用大量水冲洗后,立即送医院诊治, 错误。
【易错警示】 电器设备所引起的火灾,只能使用二氧化碳或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以免触电。
2. [2023全国甲卷,6分]实验室将粗盐提纯并配制 的 溶液。下列仪器中,本实验必须用到的有( D )
①天平 ②温度计 ③坩埚 ④分液漏斗
⑤容量瓶 ⑥烧杯 ⑦滴定管 ⑧酒精灯
A. ①②④⑥ B. ①④⑤⑥ C. ②③⑦⑧ D. ①⑤⑥⑧
[解析]粗盐提纯涉及的操作及使用的仪器有溶解(⑥烧杯和玻璃棒)、除杂、过滤(漏斗、玻璃棒、⑥烧杯)、蒸发结晶(蒸发皿、⑧酒精灯、玻璃棒)。配制 的 溶液的操作步骤及使用的仪器是称量(①天平) 溶解(⑥烧杯和玻璃棒) 移液(⑥烧杯、玻璃棒、⑤容量瓶) 定容(胶头滴管),故本题选 。
3. [2022北京,3分]下列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由海水制取蒸馏水 萃取碘水中的碘
A B
分离粗盐中的不溶物 由 制取无水 固体
C D
[解析]由 制取无水 固体,为了抑制 的水解,应在 气流中加热, 项符合题意。
4. [2021全国乙卷,6分]在实验室采用如图装置制备气体,合理的是( )
化学试剂 制备的气体
A.
B. (浓)
C.
D. (浓)
[解析] 应使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项错误;图示装置不能用于固液反应制气体, 、 项错误; 在 催化下加热可生成 , 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项正确。
5. [2021湖南,3分]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检验溶液中 是否被氧化 取少量待测液,滴加 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B 净化实验室制备的 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 溶液、浓 的洗气瓶
C 测定 溶液的 将待测液滴在湿润的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 工业酒精制备无水乙醇 工业酒精中加生石灰,蒸馏
[解析]向待测溶液中滴加 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证明 被氧化为 , 正确;实验室制备出的氯气中还带有水蒸气以及挥发出来的 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除去 气体,通过浓硫酸可除去水蒸气, 正确;测定 溶液的 ,若将待测液滴在湿润的 试纸上会使测得的 偏小, 错误;向工业酒精中加入生石灰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利用氢氧化钙与酒精的沸点相差较大,可采用蒸馏的方法使两者分离, 正确。
6. [2020江苏,2分]实验室以 为原料,制备 并获得 晶体。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D )
A.
制备
B.
收集
C.
滤去
D.
制得
[解析]稀盐酸与 反应生成 气体; 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不溶于水,可通过过滤除去未反应的 固体;得到 晶体可采用冷却结晶的方法,不能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因为加热易失去结晶水,而得不到 晶体, 项错误。
7. [2020山东,2分]利用下列装置(夹持装置略)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C )
A. 用甲装置制备并收集
B. 用乙装置制备溴苯并验证有 产生
C. 用丙装置制备无水
D. 用丁装置在铁上镀铜
[解析] 受热分解能生成 ,但 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项错误;苯的溴代反应为放热反应,能促进液溴的挥发,验证有 产生时,导出的气体在通入 溶液前需经 洗涤,除去 中混有的溴蒸气, 项错误; 在 气氛下加热,能防止水解而制得无水 , 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需进行尾气处理, 项正确;在铁上镀铜时,镀层金属 作阳极,待镀制品作阴极, 项错误。
8. [2020山东,2分]实验室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D )
A. 用冷水贮存白磷
B. 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硫
C. 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蒸发皿
D.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金属钾的燃烧
[解析]白磷着火点比较低,为防止其自燃,通常将其贮存在冷水中, 项正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 反应,可用于干燥 , 项正确;蒸发皿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项正确;金属钾及其燃烧生成的 、 等产物均能和 反应,因此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金属钾的燃烧,可直接用干燥的沙土盖灭, 项错误。
【归纳总结】 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仪器有蒸发皿、试管、坩埚;需垫陶土网加热的仪器有圆底烧瓶、锥形瓶、烧杯、三颈烧瓶等。
9. [2020浙江7月选考,2分]下列有关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 萃取 时,向盛有溴水的分液漏斗中加入 ,振荡、静置分层后,打开旋塞,先将水层放出
B. 做焰色试验前,铂丝用稀盐酸清洗并灼烧至火焰呈无色
C. 乙醇、苯等有机溶剂易被引燃,使用时须远离明火,用毕立即塞紧瓶塞
D. 可用 溶液和稀 区分 、 和
[解析]分离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因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在下层,故水层应从上口倒出, 项错误;做焰色试验前,铂丝应用稀盐酸清洗并灼烧至火焰呈无色,目的是防止其他离子产生干扰, 项正确;乙醇、苯等有机物易挥发,遇明火易被引燃,使用时须远离明火,用毕立即塞紧瓶塞, 项正确;加入硝酸银得到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的是 ,加入硝酸银得到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溶解的是 ,加入硝酸银得不到沉淀的是 , 项正确。
10. [2020北京,3分]用下列仪器或装置(图中夹持略)进行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检验浓硫酸与铜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
A B
检验溴乙烷消去产物中的乙烯 分离酒精和水
C D
[解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转移溶液时需用玻璃棒引流, 项不符合题意; 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可利用品红溶液检验浓硫酸与铜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 项不符合题意;溴乙烷在 的乙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由于乙醇容易挥发,生成的乙烯中含有挥发出的乙醇,先通过水除去乙醇,再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乙烯,若溶液褪色,则可证明反应中产生了乙烯, 项不符合题意;酒精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项符合题意。
11. [2019天津理综,6分]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B C D
混合浓硫酸和乙醇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收集 气体 证明乙炔可使溴水褪色
[解析]混合浓硫酸和乙醇时,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缓注入乙醇中,并不断搅拌, 项错误;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定容时视线与容量瓶的刻度线相平, 项正确; 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项错误;电石与水反应制得的乙炔中含有 等杂质,用溴水检验乙炔前,要先通过硫酸铜溶液除去 等杂质, 项错误。
12. [2019海南,2分]某试剂瓶标签上安全标志如图,该试剂是( D )
A. 氨水 B. 乙酸 C. 氢氧化钠 D. 硝酸
[解析]氨水具有腐蚀性,但不具有氧化性, 不符合题意;乙酸具有腐蚀性,但不具有氧化性, 不符合题意;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但不具有氧化性, 不符合题意;硝酸具有腐蚀性,同时具有氧化性, 符合题意。
题组二
1. [2023全国乙卷,6分]下列装置可以用于相应实验的是( D )
A.
制备
B.
分离乙醇和乙酸
C.
验证 酸性
D.
测量 体积
[解析] 受热不分解,即该装置不能用于制备 , 错误;乙醇和乙酸互溶,图示为分液装置,不能用于分离乙醇和乙酸, 错误; 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可证明 具有漂白性, 错误;量气管和水准管中液面高度相同时, 排开的水的体积与 的体积相等,即图示装置可用于测量 体积, 正确。
2. [2023辽宁,3分]某小组进行实验,向 蒸馏水中加入 ,充分振荡,溶液呈浅棕色,再加入 锌粒,溶液颜色加深;最终紫黑色晶体消失,溶液褪色。已知 为棕色,下列关于颜色变化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颜色变化 解释
A 溶液呈浅棕色 在水中溶解度较小
B 溶液颜色加深 发生了反应:
C 紫黑色晶体消失 的消耗使溶解平衡 右移
D 溶液褪色 与有色物质发生了置换反应
[解析]向 蒸馏水中加入 ,溶液呈浅棕色,说明 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 项正确; 为棕色,溶液颜色加深,说明 转化为 ,发生了反应 , 项正确;紫黑色晶体消失,说明 溶解,则 的消耗使溶解平衡 右移, 项正确;溶液褪色,是因为 与 反应生成 , 减小, 平衡逆向移动, 浓度减小, 项错误。
3. [2022江苏,3分]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盛有 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 溶液,振荡,再滴加几滴新制氯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具有还原性
B 向盛有 水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品红溶液,振荡,加热试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具有漂白性
C 向盛有淀粉 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的氧化性比 的强
D 用 计测量醋酸、盐酸的 ,比较溶液 大小 是弱电解质
[解析] 项,向 溶液中滴加几滴 溶液,无现象,振荡,再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说明 被新制氯水氧化,能证明 具有还原性,不符合题意; 项,向 水溶液中滴加几滴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振荡,加热试管,溶液又恢复红色,能证明 具有漂白性,不符合题意; 项,向盛有淀粉 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溶液变为蓝色,说明 将 氧化成了 ,能证明 的氧化性比 的强,不符合题意; 项,没有给出醋酸和盐酸的浓度,故不能通过 判断 是弱电解质,符合题意。
4. [2022全国乙卷,6分]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得出相应正确结论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 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再加入淀粉 溶液 先变橙色,后变蓝色 氧化性:
B 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加入新制的 悬浊液 无砖红色沉淀 蔗糖未发生水解
C 石蜡油加强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 的 溶液 溶液由红棕色变无色 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
D 加热试管中的聚氯乙烯薄膜碎片 试管口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氯乙烯加聚是可逆反应
[解析]由于氯水过量,可发生反应 ,无法证明 的氧化性强于 , 项错误;用新制的 悬浊液检验蔗糖水解的产物,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因此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后需先加入 溶液中和过量的酸,再加入新制的 悬浊液, 项错误;不饱和烃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知石蜡油加强热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 项正确;加热试管中的聚氯乙烯薄膜碎片,聚氯乙烯会焦化、分解产生 气体, 能使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与氯乙烯加聚是可逆反应无关, 项错误。
【技巧点拨】 淀粉水解液呈酸性,要检验水解液中含有葡萄糖,需向水解液中加入足量 将其调至碱性,再加入新制 悬浊液或银氨溶液,加热检验葡萄糖的存在。
5. [2021全国甲卷,6分]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的方法可行的是( )
气体 方法
A. 氨气 加热氯化铵固体
B. 二氧化氮 将铝片加到冷浓硝酸中
C. 硫化氢 向硫化钠固体滴加浓硫酸
D. 氧气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解析] 受热分解能生成 和 ,但试管口温度较低, 和 在试管口会重新生成 , 项错误;铝片遇到冷浓硝酸钝化,不能用该方法制备 , 项错误;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和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和 ,不能生成 气体, 项错误;加热 和 的混合物可以制备 ,其中 作催化剂, 项正确。
【归纳总结】 实验室制备氨气的三种方法:
①利用 和 加热制备 。
②加热浓氨水制备 。
③向碱石灰中滴加浓氨水制备 。
6. [2020全国卷Ⅰ,6分]下列气体去除杂质的方法中,不能实现目的的是( )
气体(杂质) 方法
A 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 通过饱和的食盐水
C 通过灼热的铜丝网
D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二氧化硫和硫化氢都具有还原性,都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二氧化硫中的硫化氢气体, 项符合题意; 极易溶于水,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项不符合题意;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铜与氮气不反应,故可用灼热的铜丝网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项不符合题意;虽然 和 通入 溶液中会发生反应 ,但一般情况下含有杂质的量较少,用 溶液除去 中的 ,会损失一部分 ,但仍然能达到实验目的, 项不符合题意。
7. [2020天津,3分]检验下列物质所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
待检验物质 所用试剂
A 海水中的碘元素 淀粉溶液
B 气体 澄清石灰水
C 溶液中的 氨水
D 溶液中的 溶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解析]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而海水中的碘元素以离子形式存在, 项错误; 和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现象相同, 项错误;向含 的溶液中滴加氨水可以产生蓝色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溶解, 项正确;检验氨气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项错误。
8. [2020全国卷Ⅱ,6分]某白色固体混合物由 、 、 、 中的两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②做焰色试验,通过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③向溶液中加碱,产生白色沉淀。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其组成为( B )
A. 、 B. 、 C. 、 D. 、
[解析]根据实验①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而 难溶于水,即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 ;根据实验②做焰色试验时焰色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可确定含有钾元素,即白色固体中含有 ;结合实验③向溶液中加碱产生白色沉淀,可知溶液中含有能与 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只能为 ,即白色固体的另一成分为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 项正确。
9. [2020山东,2分]实验室分离 和 的流程如下:
已知 在浓盐酸中生成黄色配离子 ,该配离子在乙醚 ,沸点 中生成缔合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 萃取振荡时,分液漏斗下口应倾斜向下
B. 分液时,应先将下层液体由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C. 分液后水相为无色,说明已达到分离目的
D. 蒸馏时选用直形冷凝管
[解析]萃取振荡时,应盖上分液漏斗上方的塞子,关闭旋塞,将分液漏斗下口倾斜向上, 项错误;液体分层后,先将下层液体由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关闭旋塞,再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项正确;加入乙醚萃取后, 完全转化为 ,则分液后水相为无色,说明已达到分离目的, 项正确;蒸馏时选用直形冷凝管,便于馏分流出, 项正确。
10. [2019江苏,2分]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D )
A. 用经水湿润的 试纸测量溶液的
B. 将 固体置于 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制 溶液
C. 用装置甲蒸干 溶液制无水 固体
D. 用装置乙除去实验室所制乙烯中的少量
[解析] 项,测量溶液的 时,不能将 试纸湿润,否则相当于稀释溶液,错误; 项,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固体,错误; 项,蒸干 溶液时,会促进 水解,生成的 会挥发,最终得不到无水 固体,错误; 项, 会被 溶液吸收,且乙烯不会与 溶液反应,正确。
11. [2019全国卷Ⅱ,6分]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 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
B.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 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
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
D. 向盛有 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 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 后溶液颜色不变
[解析]酸性 溶液能将乙烯氧化成 ,故可以看到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但静置后液体不会分层, 项符合题意;点燃的镁条能在 中燃烧,集气瓶中产生浓烟 颗粒 和黑色颗粒(单质碳), 项不符合题意;向盛有饱和 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溶液中发生反应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 项不符合题意;向 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发生反应 ,可以看到溶液中黄色逐渐消失,加入 后,溶液颜色不发生变化, 项不符合题意。
题组三
1. [2023新课标卷,6分]根据实验操作及现象,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常温下将铁片分别插入稀硝酸和浓硝酸中,前者产生无色气体,后者无明显现象 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
B. 取一定量 样品,溶解后加入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浓 ,仍有沉淀 此样品中含有
C. 将银和 溶液与铜和 溶液组成原电池。连通后银表面有银白色金属沉积,铜电极附近溶液逐渐变蓝 的金属性比 强
D. 向溴水中加入苯,振荡后静置,水层颜色变浅 溴与苯发生了加成反应
[解析]铁遇浓 发生钝化,故不能据此判断浓硝酸和稀硝酸的氧化性强弱, 错误; 会与 反应生成 沉淀,加入浓 , 会被氧化成 ,沉淀不溶解,故不能判断原样品中是否含有 , 错误;由实验现象可知,该原电池中, 作负极,失去电子生成 , 作正极,溶液中的 在正极得电子生成 ,故可得出 的金属性比 强, 正确;苯可以萃取出溴水中的 ,溴水中的 进入苯中,水层颜色变浅,未发生化学变化, 错误。
2. [2022广东,2分]实验室进行粗盐提纯时,需除去 、 和 ,所用试剂包括 以及( A )
A. 、 、 B. 、 、
C. 、 、 D. 、 、
[解析]粗盐提纯时,用 除去 ,用 除去 ,用 除去 及多余的 ,最后用盐酸除去多余的 、 , 项正确。
3. [2022全国甲卷,6分]根据实验目的,下列实验及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及现象 结论
A 比较 和 的水解常数 分别测浓度均为 的 和 溶液的 ,后者大于前者
B 检验铁锈中是否含有二价铁 将铁锈溶于浓盐酸,滴入 溶液,紫色褪去 铁锈中含有二价铁
C 探究氢离子 浓度对 、 相互转化的影响 向 溶液中缓慢滴加硫酸,黄色变为橙红色 增大氢离子浓度,转化平衡向生成 的方向移动
D 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 向乙醇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产生无色气体 乙醇中含有水
[解析] 和 是不同的碱的阳离子, 的水解会促进 的水解,故不能用测 的 和 溶液的 来比较 和 的水解常数, 项错误;浓盐酸能还原 ,因此,溶液紫色褪去不能确定浓盐酸溶解的铁锈中含有 , 项错误;向黄色的 溶液中加入硫酸,溶液变为橙红色,即 浓度增大, 平衡正向移动, 项正确;乙醇分子中的 也能与 发生反应产生 , 项错误。
4. [2021河北,3分]下列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
A.
测定醋酸浓度
B.
测定中和热
C.
稀释浓硫酸
D.
萃取分离碘水中的碘
[解析]用 标准溶液滴定醋酸,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显碱性,酚酞变红, 项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小烧杯的杯口应与大烧杯杯口平齐,防止中和反应产生的热量散失, 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容量瓶不能用来溶解或稀释溶液, 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萃取分液时,分液漏斗末端尖嘴部分要贴在烧杯内壁上,防止液体溅出,且分液漏斗上口的塞子要打开, 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5. [2021湖南,4分](双选) 丁醇、溴化钠和 的硫酸共热反应,经过回流、蒸馏、萃取分液制得 溴丁烷粗产品,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
A. 装置Ⅰ中回流的目的是减少物质的挥发,提高产率
B. 装置Ⅱ中 为进水口, 为出水口
C. 用装置Ⅲ萃取分液时,将分层的液体依次从下口放出
D. 经装置Ⅲ得到的粗产品干燥后,使用装置Ⅱ再次蒸馏,可得到更纯的产品
[解析]装置Ⅰ中回流的目的是减少 丁醇和 溴丁烷挥发,提高产率, 正确;冷凝管水流方向是下进上出,即 进 出, 错误;萃取后分液,密度大的先从下口放出,密度小的再从上口倒出, 错误;粗产品中含有 丁醇,与 溴丁烷互溶,利用两者沸点相差较大通过蒸馏进行提纯, 正确。
6. [2020山东,4分](双选)下列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目的 操作
A 除去苯中少量的苯酚 加入适量 溶液,振荡、静置、分液
B 证明酸性:碳酸 苯酚 将盐酸与 混合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苯酚钠溶液
C 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内的气泡 将尖嘴垂直向下,挤压胶管内玻璃球将气泡排出
D 配制用于检验醛基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向试管中加入 溶液,再滴加数滴 溶液,振荡
[解析]苯酚能与 反应生成苯酚钠,经振荡、静置、分液可分离出苯层,达到除去苯中少量苯酚的目的, 项正确。盐酸与 反应生成的 中混有 杂质, 的存在干扰 与苯酚钠的反应,即无法证明酸性:碳酸 苯酚, 项错误。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内的气泡,需将胶管弯曲,用手挤压玻璃球,而尖嘴垂直向下,不利于除去气泡, 项错误。配制 悬浊液时应向过量的 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 溶液, 项正确。
7. [2020全国卷Ⅲ,6分]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应用下列各组气体-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 )
气体 溶液
A. 稀盐酸
B. 稀氨水
C. 稀
D. 饱和 溶液
[解析] 与稀盐酸不反应,且在稀盐酸中的溶解度较小,向圆底烧瓶中挤入少量稀盐酸,不能造成圆底烧瓶内气压明显减小,不能形成喷泉, 项错误; 能与稀氨水反应,且 极易溶于水,向圆底烧瓶中挤入少量稀氨水会造成圆底烧瓶内气压明显减小,能形成喷泉, 项正确; 与稀硫酸不反应,且在稀硫酸中溶解度非常小,向圆底烧瓶中挤入稀硫酸,不能造成圆底烧瓶内气压明显减小,不能形成喷泉, 项错误; 不与 反应,且在饱和 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向圆底烧瓶中挤入饱和 溶液,不能造成圆底烧瓶内气压明显减小,不能形成喷泉, 项错误。
【归纳总结】1.喷泉实验的原理
使圆底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压强差将圆底烧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圆底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
2.形成喷泉的物质
常见的能形成喷泉的气体和吸收剂如下表所示。
气体 、 、 、 、 (体积比为 ) 、 (体积比为 )
吸收剂 水、碱溶液 水、酸溶液 碱溶液 水、碱溶液 水、碱溶液 水、碱溶液
8. [2020江苏,4分]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淀粉溶液中加适量 溶液,加热,冷却后加 溶液至中性,再滴加少量碘水,溶液变蓝 淀粉未水解
B 室温下,向 溶液中加入少量镁粉,产生大量气泡,测得溶液温度上升 镁与盐酸反应放热
C 室温下,向浓度均为 的 和 混合溶液中加入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是
D 向 溶液中滴加 溶液,溶液褪色 具有氧化性
[解析]向淀粉水解液中加 溶液至中性,再加入少量碘水,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含有淀粉,淀粉溶液在稀硫酸加热时肯定发生水解反应,根据实验现象可确定淀粉部分水解, 项错误;稀盐酸和镁粉反应后溶液温度升高,可判断镁与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项正确;向浓度均为 的 和 混合溶液中加入 溶液,没有给出溶度积数据和 溶液的用量,无法确定白色沉淀的成分,若 溶液足量,会得到 和 两种沉淀, 项错误; 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与 反应时 表现出还原性, 项错误。
9. [2019北京理综,6分]探究草酸 性质,进行如下实验。(已知:室温下, 的 )
实验 装置 试剂 现象
① 溶液(含酚酞) 溶液褪色,产生白色沉淀
② 少量 溶液 产生气泡
③ 酸性 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④ 和浓硫酸 加热后产生有香味物质
由上述实验所得草酸性质所对应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C )
A. 有酸性,
B. 酸性: ,
C. 有还原性,
D. 可发生酯化反应,
[解析] 项,往含酚酞的 溶液中加入草酸,溶液褪色,可知草酸具有酸性, 与 反应生成 白色沉淀、 ,正确; 项,由实验②可知,在 溶液中滴加草酸,有气泡生成,即生成 ,说明草酸酸性比碳酸的强, 少量说明还生成 ,正确; 项,草酸为弱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分,而应写成分子式,错误; 项,草酸结构中含2个羧基,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含两个酯基的酯类物质,正确。
题组四
1. [2023辽宁,3分]下列鉴别或检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
A. 用石灰水鉴别 与
B. 用 溶液检验 是否变质
C. 用盐酸酸化的 溶液检验 是否被氧化
D. 加热条件下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醇中是否混有乙醛
[解析]石灰水与 和 都能反应产生白色 沉淀,无法鉴别, 项符合题意; 溶液变质有 生成, 与 会形成红色物质,故可用 溶液检验 溶液是否变质, 项不符合题意; 被氧化得到 ,加入盐酸酸化的 溶液,可以排除 的干扰,若产生白色沉淀,则 被氧化, 项不符合题意;加热条件下银氨溶液能与乙醛反应产生单质银,而与乙醇不反应,可以检验乙醇中是否混有乙醛, 项不符合题意。
2. [2023山东,2分]鉴别浓度均为 的 、 、 三种溶液,仅用下列一种方法不可行的是( C )
A. 测定溶液 B. 滴加酚酞试剂
C. 滴加 溶液 D. 滴加饱和 溶液
[解析] 为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显碱性, 为强碱, 为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显酸性,浓度均为 的 、 、 溶液,其 大小关系为 ,故测定溶液 可进行鉴别, 不符合题意; 具有强氧化性,可使酚酞试剂褪色, 溶液可使酚酞试剂显红色, 水溶液显酸性,滴加酚酞溶液呈无色,因此滴加酚酞试剂可进行鉴别, 不符合题意; 能将 氧化为 , 、 与 均不反应,只用 溶液无法鉴别 、 、 三种溶液, 符合题意; 与饱和 溶液不反应,二者混合无现象, 与饱和 溶液反应生成 白色沉淀, 与饱和 溶液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生成 白色沉淀和 气体,故滴加饱和 溶液可鉴别, 不符合题意。
3. [2023湖北,3分]实验室用以下装置(夹持和水浴加热装置略)制备乙酸异戊酯(沸点 ),实验中利用环己烷-水的共沸体系(沸点 )带出水分。已知体系中沸点最低的有机物是环己烷(沸点 ),其反应原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 以共沸体系带水促使反应正向进行 B. 反应时水浴温度需严格控制在
C. 接收瓶中会出现分层现象 D. 根据带出水的体积可估算反应进度
[解析]分离出反应产生的水可以使题中反应正向进行, 正确;反应时水浴温度可以高于环己烷-水共沸体系的沸点,以提高反应速率,但应低于 (沸点最低的有机物的沸点),避免试剂的浪费, 错误;接收瓶中收集的是水和环己烷的混合物,二者不互溶,会出现分层现象, 正确;当带出水的体积不再变化时,说明乙酸和异戊醇已反应完全, 正确。
4. [2022重庆,3分]下列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及操作正确的是( A )
A.
气体干燥
B.
固液分离
C.
制备
D.
测试
[解析]浓硫酸可以用于干燥氢气, 项正确;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且漏斗中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项错误; 和浓盐酸制取氯气需要加热, 项错误;测溶液 时,应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项错误。
5. [2022湖北,3分]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或现象错误的是( )
A.滴入酚酞溶液 B.吸氧腐蚀
C.钠的燃烧 D.石蜡油的热分解
[解析]浓度均为 的 和 溶液,因为 的碱性强于 ,故滴入酚酞溶液后,溶液分别为红色、浅红色, 项正确;食盐水为中性溶液,铁钉发生吸氧腐蚀,具支试管内 减少导致压强减小,故导管中有液柱产生, 项正确;钠的燃烧应在坩埚中进行, 项错误;碎瓷片可以催化石蜡油分解, 项正确。
6. [2022湖南,3分]化学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A.碱式滴定管排气泡 B.溶液加热
C.试剂存放 D.溶液滴加
[解析]碱式滴定管排气泡时应弯曲橡皮管将尖嘴斜向上方,然后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涌出,从而排出气泡, 项正确;加热试管内液体时,试管夹应夹持在离试管口 处,试管与桌面应成 , 项错误;实验室中试剂应按物质类别分类放置,盐酸和 应分开存放,无机物和有机物应分开存放, 项错误;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部, 项错误。
7. [2022浙江1月选考,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灼烧法做“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实验时,须将海带进行灰化
B. 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时,不能将滤纸条上的试样点浸入展开剂中
C. 将盛有苯酚与水形成的浊液的试管浸泡在 热水中一段时间,浊液变澄清
D. 不能将实验室用剩的金属钠块放回原试剂瓶
[解析]海带灼烧灰化后碘元素可以 形式进入溶液, 项正确;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时,若滤纸条上的试样点浸入展开剂中,则铁离子和铜离子会进入展开剂,导致实验失败, 项正确;当温度高于 时苯酚与水互溶,故常温下苯酚与水形成的浊液在 时会变澄清, 项正确;实验室用剩的钠块可以放回原试剂瓶, 项错误。
【易错警示】 做完实验后通常不把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但有些危险化学药品如钠、钾等,使用完后剩余药品仍要放回原试剂瓶。
8. [2021江苏,3分]下列由废铜屑制取 的实验原理与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D )
A. 用装置甲除去废铜屑表面的油污
B. 用装置乙溶解废铜屑
C. 用装置丙过滤得到 溶液
D. 用装置丁蒸干溶液获得
[解析] 项, 溶液水解显碱性,可以使油脂发生水解反应,从而去除油污,能达到实验目的; 项,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能达到实验目的; 项,过滤除去不溶的杂质,得 溶液,能达到实验目的; 项,应蒸发浓缩至溶液表面出现晶膜为止,蒸干溶液会使 的结晶水失去,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9. [2021北京,3分]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所选试剂、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均正确的是( )
气体 试剂 制备装置 收集方法
A
B 稀
C 稀
D 石灰石 稀
[解析] 的密度比空气稍大且难溶于水,通常用排水法收集, 项错误;实验室中用 和稀硫酸反应制备 ,并用排水法收集 , 项正确; 易被空气中的 氧化,通常采用排水法收集, 项错误;稀硫酸与 反应制取 时, 表面会附着 而阻止反应的进行,实验室通常用 与稀盐酸制备 , 项错误。
10. [2021湖北,3分]某兴趣小组为制备 氯 甲基丙烷(沸点 ),将 甲基 丙醇和 溶于 中,加热回流(伴有 气体产生)。反应完全后倒入冰水中分解残余的 ,分液收集 层,无水 干燥,过滤、蒸馏后得到目标产物。上述过程中涉及的装置或操作错误的是(夹持及加热装置略)( )
A. B. C. D.
[解析]将 甲基 丙醇和 溶于盛在三口烧瓶中的 中,搅拌、加热回流(反应装置中的球形冷凝管用于回流),制备产物, 项正确;产生的 可用 溶液吸收,但要防止倒吸,导气管不能直接插入 溶液中, 项错误;分液收集 层需用到分液漏斗,振荡时需将分液漏斗倒转过来, 项正确;蒸馏时需要用温度计控制温度,冷凝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项正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