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评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度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评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4-16 16:3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
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下列哪种措施可以减弱噪声 (  )
A.停止使用一次性白色泡沫饭盒 B.科学家研制氟利昂替代品
C.为了推销商品,在门口安装高音喇叭 D.在摩托车上装消声器
2、小明在家用一根筷子敲击空瓶子的同一位置来研究声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不同力度敲击可听到不同音色的声音
B.不同力度敲击可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
C.相同力度敲击空瓶与装水的瓶子可听到相同音调的声音
D.要获得不同的音调,可往瓶子内加不等量的水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有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C.航天员在月球上可以直接交谈
D.声音在空气中比在固体液体中传播得快
4、某学校九年级三班在教室举办了一场庆元旦文艺晚会,下列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某同学弹奏吉他时,不断改变手按压弦的位置,其目的是改变音调
B.表演中的女高音和男低音指的是两者的响度不同
C.某同学发现音箱上小纸屑在跳动,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D.在教室中唱歌的声音比在教室外显得更加洪亮,是由于教室中有回声的缘故
5、儿童公园中设置了如图 1 金属管做的传音筒, 有图 2 甲、乙、丙三个声音(甲乙丙三个 声音在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中显示的波形图如下)分别从同一根金属管这边喇叭传到另一头的 喇叭位置(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的路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声音传播时间最长
B.甲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这个装置只利用了金属管来传播声音
D.甲声源比乙声源在相同的时间里振动的次数多
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轻轻用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幅度。不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声音的 ________ 与 ________ 的关系。
2、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噪声被称作“隐形杀手”,环保部门把控制噪声列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之一、环保部门禁止商店、小贩使用高音喇叭宣传商品,这是在_____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控制噪声。公共场所应轻声交流,“轻”是指声音的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3、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飞溅,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频率为 256Hz 的A 音叉和频率为 440Hz 的B 音叉中______ (选填“A”或 “B”)音叉声音的音调较高。
4、图所示的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它们发出声音的_______不同(选填“音调”或“音色”)。生活中,可以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等,这说明超声波能传递______。
5、如图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响度相同的是______,音调相同的是______,音调最大的是______。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9分,共计45分)
1、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问:
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在发出声波信号8s后接收到经潜艇B反射回来的信号,求A和B两潜艇间的距离是多少?(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②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
2、第一次测定铸铁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实验是在巴黎用下述的方法进行: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如果铁管的长度是102米,两次声响相隔0.27秒,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多少米/秒?(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3、学完声速知识后,小雨和小凯在课余时间一起估测了声音在某金属管道中的传播速度。两人先选取长为510m的长管道,小雨站在管道的一端用锤子敲击一下管道,小凯站在管道的另一端测量出先后听到了两次敲击声的时间间隔为1.4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敲击声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2)根据如表中的声速,你认为该金属管道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3)如果管道里充满水,则小凯将听到几次敲击声?请你将它们到达小凯耳朵的时间按照从快到慢的顺序排列出来。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 s﹣1)
空气(15oC) 340 铝 5000
铜 3750 铁 5100
4、如图所示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当火车头距离桥头150m处鸣笛,鸣笛5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按330m/s计算)
(1)计算火车的速度;
(2)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
5、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已突破7000m,世界领先。“蛟龙号”深潜器在某次实验中,以2m/s的速度匀速下潜,“蛟龙号”同时向海底发出声呐信号,下潜速度保持不变,经过12s接收到从海底反射归来的信号。(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v=1500m/s)求:
(1)12s内,“蛟龙号”下潜的深度s1是多少?
(2)12s内,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路程s2是多少?
(3)“蛟龙号”向海底发出声呐信号时,离海底的深度s是多少?
(4)“蛟龙号”接收到从海底反射归来的信号时,离海底的深度s0是多少?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小红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如图所示)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填“固”“液”或“气”)体能够传声;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不同介质传声效果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手阻止了线的______使声音无法通过线来传播。
2、小聪同学学习了声现象后,进行了一些探究:
(1)如图甲所示,他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此实验通过乒乓球被弹开来反映音叉的振动这种物理实验方法叫做 ______。
(2)如图乙所示,他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由此推理:当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时将不能听到铃声。这个探究过程用到的实验方法叫做 ______。
(3)如图丙所示,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一定,分别用不同大小的力上下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这是探究响度与 ______的关系;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这是探究音调和 ______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详解】
A.使用一次性白色泡沫饭盒会污染环境,对噪声无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
B.氟里昂的代用品可以减小温室效应,对噪声无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
C.用高音喇叭宣传产品,使噪声加强,影响人们的休息和生活,故C不符合题意;
D.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D
【详解】
AB.用大小不同的力度敲击,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故AB错误;
C.相同力度敲击空瓶与装水的瓶子,振动的快慢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错误;
D.敲击瓶子时由于瓶子与水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可往瓶子内加不等量的水,由于水柱高度不同,瓶子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音调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3、B
【详解】
A.只有振动,不一定听到声音,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故B正确;
C.航天员在月球上不可以直接交谈,因为月球上是真空环境,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故D错误。
故选B。
4、B
【详解】
A.某同学弹奏吉他时,不断改变手按压弦的位置,改变振动的弦的长度,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弦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因此其目的是改变音调,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表演中的女高音和男低音指的是两者的音调不同,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音箱发声,音箱上小纸屑在跳动,利用转换法将音响的振动转化为可以观察的纸屑振动,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动产生的,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是0.1s,在教室中唱歌的声音比在教室外显得更加洪亮,是由于教室中有回声,且回声和原声叠加缘故,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B
【详解】
A.甲、乙、丙三个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路径相同,传播介质也相同,所以传播速度也相同,根据可知,三个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时间一样,故A错误;
B.由图2甲丙的波形图可知,甲、丙两声音振动的幅度相同,声音响度相同,故B正确;
C.金属管是中空管,所以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通过两种介质传播:金属管和管内空气,故C错误;
D.由图2甲乙的波形图知:甲、乙两声音在相同的时间里振动次数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 响度 振幅
【详解】
[1][2]不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大,响度变大,这个实验用来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2、 声源处 响度
【详解】
[1]禁止商店、小贩使用高音喇叭宣传商品,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2]公共场所应轻声交流“轻”是指声音的响度。
3、 振动 B
【详解】
[1]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故B音叉声音的音调比A音叉音调高。
4、 音调 能量
【详解】
[1]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编钟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即振动频率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2]超声波清洗眼镜,利用声音去除眼镜上的污物,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5、 甲丙 甲乙 丙
【详解】
[1]物体的振幅决定物体发声的响度,波形图中,波的幅度大小表示物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振幅越大响度的越大,对比甲、丙两图可看出波振动的幅度相同,即振幅相同,故响度相同。
[2]物体的频率(振动快慢)决定物体发声的音调,波形图中,波的疏密程度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对比甲乙可看出相同时间波出现的个数相同,说明振动快慢(频率)相同,故音调相同。
[3]相同时间丙的波出现的个数最多,故振动的快,所以丙的音调高。
三、计算题
1、①6000m;②见详解
【详解】
解:①声波从潜艇A传播到B用的时间
由得,A和B的距离
②因为在月亮与地球之间有真空,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能用声呐技术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答:①A和B的距离是6000m;
②因为在月亮与地球之间有真空,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能用声呐技术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2、3400m/s
【详解】
解:假设声音沿空气传播所用的时间为t,因声音在铁中传播的速度大,故声音在铁中传播的时间短,则声音在铁中的传播时间为
t﹣0.27s
由速度公式得
s=vt
所以有
v空气t=102m

340m/s×t=102m ①
v×(t﹣0.27s)=102m ②
解①②式得
v=3400m/s
答: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0 m/s。
3、(1)1.5s;(2)铁;(3)三次;先听到从金属管传来的声音,再听到从水中传来的声音,最后听到从空气中传来的声音
【详解】
解:(1)敲击声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2)小凯站在管道的另一端测量出先后听到了两次敲击声的时间间隔为1.4s,则通过金属管道的传播的时间为
该金属管道传播速度为
故该金属管道可能是铁。
(3)如果管道里充满水,则通过水传播的时间为
只要两个声音间隔0.1s,才会区分出两次不同的声音,故可以通到三次声音,先听到从金属管传来的声音,再听到从水中传来的声音,最后听到从空气中传来的声音。
答:(1)敲击声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1.5s;
(2)根据如表中的声速,你认为该金属管道可能是由铁材料制成的;
(3)三次;先听到从金属管传来的声音,再听到从水中传来的声音,最后听到从空气中传来的声音
4、(1)30m/s;(2)775m
【详解】
解:(1)火车的速度为
(2)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s声=v声t=340m/s×5s=1700m
则司机鸣笛时火车头到山崖的距离为
答:(1)火车的速度为30m/s;
(2)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为775m。
5、(1)24m;(2)18000m;(3)9012m;(4)8988m
【详解】
解:(1)12s内,“蛟龙号”下潜的深度s1是
(2)12s内,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路程s2是
(3)“蛟龙号”向海底发出声呐信号时,离海底的深度s是
(4)“蛟龙号”接收到从海底反射归来的信号时,离海底的深度
答:(1)12s内,“蛟龙号”下潜的深度s1是24m;
(2)12s内,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路程s2是18000m;
(3)“蛟龙号”向海底发出声呐信号时,离海底的深度s是9012m;
(4)“蛟龙号”接收到从海底反射归来的信号时,离海底的深度s0是8988m。
四、实验探究
1、 固 不同 振动
【详解】
(1)[1]细棉线是固体,能实现通话,说明固体也是传声的一种介质。
(2)[2]相距同样远,且说话的响度也相同,但改用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听到的声音大,说明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的好。
(3)[3]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手阻止了线的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无法产生声音。
2、 转换法 理想实验法 振幅 频率
【详解】
(1)[1]如甲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乒乓球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振动,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2)[2]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将逐渐变小,可以推知假如没有空气,就听不到闹钟的声音,说明真空不能传声,这种方法是理想实验法。
(3)[3]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一定,分别用不同大小的力上下拨动钢尺,用力越大,钢尺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用力越小,钢尺的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这是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4]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这是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