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满分:100 分 时间:75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9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湿地中氮循环的主要路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固氮作用是将气态含氮物质转化为固态含氮物质的过程
B.反硝化作用过程中,NO3 (-)发生了氧化反应
C.NH4 (+)通过硝化作用生成的NO2 (-)属于还原产物
D. 向湿地中排放含NO3 (-)的废水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2 .NH3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NH4Cl 和 NaHCO3 都是常用的化肥
B .Na2CO3 受热易分解
C .NH3 和 NO2 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 .图中所涉及的盐类物质的水溶液都是中性
3.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 NH3 并探究其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固体可换成 NH4Cl
B.②中药品可为无水 CaCl2
C.反应一段时间后,可取③中的固体溶于稀硝酸中确认反应是否完全
D.反应一段时间后,④中锥形瓶收集到的液体呈碱性
4 .已知某物质 X 能发生如下转化:
O2 O2 H2O
X ― →Y ― →Z ― →A
下列有关上述转化关系中物质及其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 X 为 N2 或 NH3 ,则 A 为硝酸
B .若 X 为 S 或 H2S,则 A 为硫酸
C .若 X 为非金属单质或非金属氢化物,则 A 不一定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 Y
D .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③一定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5.某兴趣小组设计用铁粉将 NO 还原为 N2(同时生成 Fe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已知:①浓硝酸可氧化 NO 。②NaOH 溶液能吸收 NO2,不能吸收 NO。
A.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a→f→e→j→i→h→g(或 g→h)→b→c→d
B.装置戊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O+2Fe 2FeO+N 2
C.装置丁的作用是除去挥发出来的硝酸和产生的 NO2
D.装置乙的作用是干燥, 防止水蒸气进入戊中干扰反应
6.工业上常用 NOx+NH3→N2+H2O,使 NOx 转化为无毒的 N2,现有 NO、NO2 的混合气体 3.0 L,可与 3.5 L 相同状况的 NH3 恰好完全反应, 全部转化为 N2 ,则在原混合气体中 NO 和 NO2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 ∶3 B.2 ∶1 C.3∶ 1 D.1 ∶ 1
7.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研究发现,在常温常压和可见光下,基于 LDH(一种固体催化剂)合
成 NH3 的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过程中只涉及极性键的断裂与生成
C.基于 LDH 合成 NH3 的过程属于氮的固定
D.该过程中每生成 2.24 L(标准状况) O2 则转移 0.4 mol 电子
8 .如图表示铁与不同密度硝酸反应时,还原产物百分比与硝酸密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一般来说,不同密度硝酸与铁反应的还原产物不是单一的
B .用一定量的铁粉与足量 HNO3 溶液反应得到标准状况下气体 2.24 L,则参加反应的硝酸的
物质的量为 0.1 mol
C .硝酸的密度越大,其还原产物中高价态的成分所占比例越多
D.当硝酸密度为 1.36 g·mL-1 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18HNO3===4Fe(NO3)3+3NO↑+
3NO2 ↑+9H2O
9.“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下列关于三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
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加热时, ①中白色固体从下部转移到上部
B.加热时, ②中溶液从红色变浅至几乎无色,冷却后又恢复红色
C.加热时, ③中溶液变红,冷却后溶液红色褪去
D.三个“封管实验” 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10.在有机碳源和微生物作用下,大气中氮可以实现平衡循环,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 图示所有含氮微粒中 N 的化合价只有 0、+3、+5
B.循环转化过程中 NO3 (-)被甲醇氧化为 N2
C.温度越高, N2 转化成 NH4 (+)的速率越快
D.NH4 (+)与 NO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H4 (+)+NO2 (-) N21+2H2O
11.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浓 HNO3 与 Cu 反应的微型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挤压塑料瓶使浓 HNO3 进入干燥管就可引发反应
B.将装置口向上提起就可停止反应
C.蘸碱液的棉花可起到吸收 NO2 的作用
D.该装置适用于木炭与浓硝酸或浓硫酸反应的实验
12.+1 将 25.6 g 的铜完全溶于适量的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NO2 、N2O4 、NO)的混 合气,这些混合气恰好能被 250 mL 2 mol·L-1 NaOH 溶液完全吸收,生成 NaNO2 和 NaNO3 的
盐溶液,则其中 NaNO3 的物质的量为( )
A.0.1 mol B.0.2 molC.0.3 mol D.0.4 mol
13.取 7.2 g 某铁铝合金溶于足量的稀硝酸中,金属无剩余。测得产生的气体体积为 V1 L(标准状 况)。向所得溶液中加过量的 NaOH 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随后沉淀部分溶解,过滤得滤液Ⅰ。收
集沉淀,洗涤、干燥、称重得 m1 g,再加热至恒重,得固体质量为 7.2 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合金中 Fe 与 Al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7∶3
B.m1=9.63
C.如果产生的气体只有 NO,则 V1=3.808
D.滤液Ⅰ主要成分为 NaOH 、NaNO3 、Na[Al(OH)4]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61 分)
14 .(12 分)如图是氮元素的各种价态与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
(1)根据 A 对应的化合价和物质类别,A 的摩尔质量是 ,从氮元素的化合价能否发生 变化的角度判断, 图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有 。写出一个表现 NO 还原性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实验室依据复分解反应原理制取 NH3 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浓、稀硝酸的性质既相似又有差别,若要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铜镀层应使用 。
(4)汽车尾气中含有 CO 和 NOx 等多种有害气体,若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安装一种催化转化装置,
可使 CO 与 NOx 反应,生成两种无毒气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16 分)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 NH3
将 NOx 还原生成 N2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 NH3 与 NOx 的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制备
① 氨 气 的 发 生 装 置 可 以 选 择 上 图 中 的 ,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 选择上图中的装置, 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 (按 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 NH3 充入注射器 X 中, 硬质玻璃管 Y 中加入少量催化剂, 充入 NO2 (两端用
夹子 K1 、K2 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打开 K1 ,推动注射器活塞, ①Y 管 中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使 X 中的气体缓慢通入 Y 管中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 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 Y 管壁上有少量水 珠 生成的气态水凝集
打开 K2 ③ ④
16.(16 分)氮元素在地球上含量丰富,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1)N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2)制备下列物质属于固氮的是 (填字母)。
A.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
B.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氮气
C.用 NH4Cl 和熟石灰制备氨气
D.NO2 溶于水得到 HNO3
(3)受到阳光照射浓硝酸会变黄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近几年来关于氮污染的治理倍受关注,根据氮的性质回答以下问题:
①氮氧化物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下列环境问题与氮氧化物排放有关的是 (填字 母)。
A.酸雨 B.光化学烟雾 C. 白色污染 D.水土流失
②向酸性工业废水中加入次氯酸钠溶液, 可将其中的 NH4 (+)完全转化为 N2,而次氯酸钠被还原
为 NaCl。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潜艇中使用的液氨—液氧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电极 a 是 (填“正极”或“ 负极”)。
②电解质溶液中 OH- 向 (填“ 电极 a”或“ 电极 b”)移动。
③电极 b 的电极反应式为 。
17 .(15 分)甲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硝酸、氮氧化物的相关实验:
实验Ⅰ:将铜片放入烧杯 A 后,立即用烧杯 B 盖住
(1)烧杯 A 液体上方出现大量红棕色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一段时间后,红棕色气体消失,烧杯 C 中的液体变成蓝色,甲同学分析出现蓝色的原因,
认为其中涉及到两个反应:
①红棕色气体消失,该化学方程式为 。
②配平溶液出现蓝色的离子方程式, 并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I- +
NO3 (-)+ H+=== I2 + NO↑ + H2O。
(3) 打 开 烧 杯 B , A 中 液 体 上 方 又 出 现 淡 红 棕 色 , 该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
实验Ⅱ:因为有其他同学对淀粉-KI 溶液变蓝的原因提出异议,甲同学将铜片换成铁片放入烧
杯 A 后,立即用烧杯 B 盖住。
(4)实验前甲同学认为换为铁片后不应出现红棕色气体, 淀粉-KI 溶液不会变为蓝色, 其理由是
。
(5)实验开始后,发现确实无红棕色气体生成,但过一段时间后,淀粉-KI 溶液仍然变为蓝色,
请你帮忙分析其中的原因 。专题七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满分:100 分 时间:75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9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湿地中氮循环的主要路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固氮作用是将气态含氮物质转化为固态含氮物质的过程
B.反硝化作用过程中,NO发生了氧化反应
C.NH通过硝化作用生成的NO属于还原产物
D. 向湿地中排放含NO的废水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答案】D
【解析】固氮作用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A 错误;反硝化作用过程中NO转
化为 N2,NO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B 错误;NHNO,NH中氮元素化合价
升高,生成的NO是氧化产物,C 错误;向湿地中排放含NO的废水,使水体中氮元素含量增大, 易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D 正确。
2 .NH3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NH4Cl 和 NaHCO3 都是常用的化肥
B .Na2CO3 受热易分解
C .NH3 和 NO2 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 .图中所涉及的盐类物质的水溶液都是中性
【答案】C
【解析】NaHCO3 不是化肥, A 错误; Na2CO3 受热不易分解, B 错误; NH3 和 NO2 在一定条
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 正确; Na2CO3 在水中 CO -水解使溶液呈碱性, D 错误。
3.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 NH3 并探究其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固体可换成 NH4Cl
B.②中药品可为无水 CaCl2
C.反应一段时间后,可取③中的固体溶于稀硝酸中确认反应是否完全
D.反应一段时间后,④中锥形瓶收集到的液体呈碱性
【答案】D
【解析】NH4Cl 分解生成的 NH3 和 HCl 会重新反应生成 NH4Cl,A 项错误;氨气会和氯化钙反应
生成 CaCl2·8NH3,不能用无水 CaCl2 来干燥 NH3,B 项错误;③中发生的反应为 2NH3+3CuO
N2+3Cu+3H2O,Cu 和CuO 均可和稀硝酸反应,不能判断反应是否完全,C 项错误;④中锥形瓶中收
集到的液体是氨水,呈碱性,D 项正确。
4 .已知某物质 X 能发生如下转化:
O2 O2 H2O
X ― →Y ― →Z ― →A
下列有关上述转化关系中物质及其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 X 为 N2 或 NH3 ,则 A 为硝酸
B .若 X 为 S 或 H2S,则 A 为硫酸
C .若 X 为非金属单质或非金属氢化物,则 A 不一定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 Y
D .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③一定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
【解析】A 项, 若 X 为 N2 或 NH3 ,Y 为 NO ,Z 为 NO2 ,则 A 为硝酸, 正确; B 项, 若 X 为 S 或 H2S ,Y 为 SO2 ,Z 为 SO3 ,则 A 为硫酸,正确; C 项,若 X 为非金属单质或非金属氢化 物, A 为硝酸或硫酸时, 稀硝酸与 Cu 反应生成 Y,浓硝酸和 Cu 反应不生成 Y,且 Cu 与稀硫 酸不反应,则 A 不一定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 Y,正确; D 项,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
应,反应③若为二氧化氮和水的反应也为氧化还原反应,错误。
5.某兴趣小组设计用铁粉将 NO 还原为 N2(同时生成 Fe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已知:①浓硝酸可氧化 NO 。②NaOH 溶液能吸收 NO2,不能吸收 NO。
A.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a→f→e→j→i→h→g(或 g→h)→b→c→d
B.装置戊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O+2Fe 2FeO+N 2
C.装置丁的作用是除去挥发出来的硝酸和产生的 NO2
D.装置乙的作用是干燥, 防止水蒸气进入戊中干扰反应
【答案】D
【解析】装置甲用于制备 NO 气体,NO 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 NO2, 因此制备出的 NO 气 体中混有水蒸气、硝酸蒸气和 NO2,水蒸气能与铁反应,干扰实验,需利用装置己除去;NO2 与水反 应生成硝酸和 NO,硝酸蒸气可被水吸收,NO 有毒,需要有尾气处理装置,结合题中已知可知,应先 将反应后剩余的 NO 通过浓硝酸进行氧化,再通过 NaOH 溶液进行吸收, 因此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a→f→e→j→i→h→g(或 g→h)→b→c→d,A 正确;NO 与铁粉反应生成N2 和FeO,其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2NO+2Fe 2FeO+N 2,B 正确;装置丁的作用是除去挥发出来的硝酸和产生的NO2,C 正
确;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浓硝酸的作用是将 NO 氧化成 NO2,D 错误。
6.工业上常用 NOx+NH3→N2+H2O,使 NOx 转化为无毒的 N2,现有 NO、NO2 的混合气体 3.0 L,可与 3.5 L 相同状况的 NH3 恰好完全反应, 全部转化为 N2 ,则在原混合气体中 NO 和 NO2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3 B.2:1 C.3:1 D.1:1
【答案】A
【解析】根据反应可知,氨气被氧化为氮气,NO 、NO2 被还原为氮气,设一氧化氮体积为 V, 二氧化氮体积为 3.0 L-V,氨气的体积为 3.5 L,根据电子守恒可知: 3.5 L×3 =2V+4×(3.0 L -V),解得 V=0.75 L,即一氧化氮体积为 0.75 L,二氧化氮体积为 2.25 L,则混合气体中 NO
和 NO2 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0.75 L:2.25 L =1:3。
7.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研究发现,在常温常压和可见光下,基于 LDH(一种固体催化剂)合
成 NH3 的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过程中只涉及极性键的断裂与生成
C.基于 LDH 合成 NH3 的过程属于氮的固定
D.该过程中每生成 2.24 L(标准状况) O2 则转移 0.4 mol 电子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2+6H2O 4NH3+3O2 ,属于置换反应, A 正确; 该过程中, 既有极性键(O—H、N—H)的断裂与生成, 也有非极性键(N≡N、O
O)的断裂与生成, B 错误;基于 LDH 合成 NH3 的过程是将氮气转化为氨气的过程,属于氮
的固定, C 正确; 标准状况下 2.24 L O2 的物质的量为 0.1 mol,O 元素的化合价由-2 价升至 0
价, 0.1 mol O2 转移 0.4 mol 电子, D 正确。
8 .如图表示铁与不同密度硝酸反应时,还原产物百分比与硝酸密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一般来说,不同密度硝酸与铁反应的还原产物不是单一的
B .用一定量的铁粉与足量 HNO3 溶液反应得到标准状况下气体 2.24 L,则参加反应的硝酸的
物质的量为 0.1 mol
C .硝酸的密度越大,其还原产物中高价态的成分所占比例越多
D.当硝酸密度为 1.36 g·mL-1 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18HNO3===4Fe(NO3)3+3NO↑+
3NO2 ↑+9H2O
【答案】B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硝酸的密度不同,被还原产物的百分比不同,硝酸和 Fe 反应有多种
含氮微粒生成,不同密度硝酸与铁反应的还原产物都不是单一的, A 正确;用一定量的铁粉
与足量 HNO3 溶液反应,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2.24 L,物质的量为 0.1 mol,铁变化为硝酸铁, 反应生成的铁离子为0.1 mol,显酸性的硝酸为0.3 mol,所以参加反应的硝酸为0.3 mol+作氧化 剂的硝酸>0.3 mol, B 错误; 还原产物中 NH的物质的量分数随硝酸密度减少而增大, 铵根离
子中氮元素化合价最低是-3 价,随着硝酸的密度增大,产物中的主要成分逐渐变为 NO、
NO2 ,在浓硝酸密度为 1.4 g·mL-1 中, 主要产物为 NO2 ,因此硝酸的密度越大, 其还原产物中 高价态的成分所占比例越多, C 正确;当硝酸溶液的密度为 1.36 g·mL-1 时,由图像可看出,
生成的 NO 和 NO2 百分比相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18HNO3===4Fe(NO3)3+3NO↑+
3NO2 ↑+9H2O, D 正确。
9.“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下列关于三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
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加热时, ①中白色固体从下部转移到上部
B.加热时, ②中溶液从红色变浅至几乎无色,冷却后又恢复红色
C.加热时, ③中溶液变红,冷却后溶液红色褪去
D.三个“封管实验” 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答案】D
【解析】加热氯化铵分解生成 NH3 和 HCl ,NH3 和 HCl 遇冷化合生成氯化铵,则加热时, ① 中白色固体从下部转移到上部, 故 A 正确; 加热时 NH3·H2O 分解生成 NH3 和 H2O,则加热② 时,溶液红色变浅至几乎无色,冷却后氨气溶解又恢复红色,故 B 正确;二氧化硫与品红化 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分解,则加热③时,溶液变为红色,冷却 后二氧化硫溶解又褪色,故 C 正确;可逆反应的反应条件相同,氯化铵的分解和化合不是可
逆反应,故 D 错误。
10.在有机碳源和微生物作用下,大气中氮可以实现平衡循环,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 图示所有含氮微粒中 N 的化合价只有 0、+3、+5
B.循环转化过程中 NO被甲醇氧化为 N2
C.温度越高, N2 转化成 NH的速率越快
D.NH与 N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H+NO N2 ↑+2H2O
【答案】D
【解析】图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除有 0、+3、+5 外,还有-3 价, A 错误;转化过程中 NO
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被甲醇还原为 N2 ,B 错误;该反应有微生物参与,温度过高微生物失
去活性,反应速率减慢, C 错误。
11.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浓 HNO3 与 Cu 反应的微型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挤压塑料瓶使浓 HNO3 进入干燥管就可引发反应
B.将装置口向上提起就可停止反应
C.蘸碱液的棉花可起到吸收 NO2 的作用
D.该装置适用于木炭与浓硝酸或浓硫酸反应的实验
【答案】D
【解析】挤压塑料瓶使浓 HNO3 进入干燥管与铜接触, 可以引发反应, A 正确; 将装置口向上 提起使铜与浓 HNO3 分离, 可使反应停止, B 正确;NO2 可被碱液吸收, C 正确; 木炭与浓硝
酸或浓硫酸的反应需要加热才能够进行,而该装置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反应装置, D 错误。
12.+1 将 25.6 g 的铜完全溶于适量的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NO2 、N2O4 、NO)的混 合气,这些混合气恰好能被 250 mL 2 mol·L-1 NaOH 溶液完全吸收,生成 NaNO2 和 NaNO3 的
盐溶液,则其中 NaNO3 的物质的量为( )
A.0.1 mol B.0.2 molC.0.3 mol D.0.4 mol
【答案】A
【解析】铜失去电子给氮元素, 氮的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亚硝酸钠和硝酸钠, 可以认
为铜失的电子给了氮原子, 氮原子生成亚硝酸钠, 所以 25.6 g 铜失去 0.8 mol 电子,生成 0.4 mol 亚硝酸钠, 则硝酸钠的物质的量=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亚硝酸钠的物质的量=2×0.25 mol-
0.4 mol =0.1 mol。
13.取 7.2 g 某铁铝合金溶于足量的稀硝酸中,金属无剩余。测得产生的气体体积为 V1 L(标准状 况)。向所得溶液中加过量的 NaOH 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随后沉淀部分溶解,过滤得滤液Ⅰ。收
集沉淀,洗涤、干燥、称重得 m1 g,再加热至恒重,得固体质量为 7.2 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合金中 Fe 与 Al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7∶3
B.m1=9.63
C.如果产生的气体只有 NO,则 V1=3.808
D.滤液Ⅰ主要成分为 NaOH 、NaNO3 、Na[Al(OH)4]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铁铝合金质量与最终所得固体(Fe2O3)质量相等,其流程中 Fe 元素无损失, 即
合金中铝的质量等于 Fe2O3 中氧元素的质量,则 m(Fe)∶m(Al)=(2×56)∶(3×16)=7∶3,而 n(Fe)∶n(Al)=
2 6 ∶3 6=9∶8,A 项错误;合金中 n(Fe)=16/×2=0.09 mol,即所得 m[Fe(OH)3]=0.09 mol×107
g/mol=9.63 g,B 项正确;根据得失电子守恒,Fe、Al 失去电子共 3×(0.09+0.08) mol=3×0.17 mol,则 3×n(NO)=3×0.17 mol,解得 n(NO)=0.17 mol,故 V1=3.808,C 项正确;依据题意可知滤液Ⅰ主要成分
为 Na[Al(OH)4] 、NaNO3 和 NaOH,Fe3+ 已全部转化为 Fe(OH)3 沉淀,D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61 分)
14 .(12 分)如图是氮元素的各种价态与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
(1)根据 A 对应的化合价和物质类别,A 的摩尔质量是 ,从氮元素的化合价能否发生 变化的角度判断, 图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有 。写出一个表现 NO 还原性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实验室依据复分解反应原理制取 NH3 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浓、稀硝酸的性质既相似又有差别,若要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铜镀层应使用 。
(4)汽车尾气中含有 CO 和 NOx 等多种有害气体,若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安装一种催化转化装置,
可使 CO 与 NOx 反应,生成两种无毒气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08 g·mol-1 NO 、NO2 2NO+O2===2NO2
(2)Ca(OH)2+2NH4Cl CaCl2+2NH3 ↑+2H2O (3)浓硝酸 (4)2xCO+2NOx===N2+2xCO2
[解析] (1)据图可知 A 为+5 价氮元素的化合物,故 A 为 N2O5 ,摩尔质量为 108 g·mol-1。氮 元素处于中间价态的化合物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图中 NO、NO2 符合条件; 在反应 2NO+
O2===2NO2 中 NO 表现还原性。(2)实验室制取 NH3 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2NH4Cl CaCl2
+2NH3 ↑+2H2O 。(3)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铜镀层应用浓硝酸,铜与浓硝酸能发生化学反应,而 常温下浓硝酸使铁钝化,对铁制品无损害;若使用稀硝酸会使铁制品也发生反应。(4)由条件
可知 CO 与 NOx 反应的产物为 CO2 和 N2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xCO+2NOx===N2+2xCO2。
15.(16 分)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 NH3
将 NOx 还原生成 N2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 NH3 与 NOx 的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制备
① 氨 气 的 发 生 装 置 可 以 选 择 上 图 中 的 ,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 选择上图中的装置, 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 (按 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 NH3 充入注射器 X 中, 硬质玻璃管 Y 中加入少量催化剂, 充入 NO2 (两端用
夹子 K1 、K2 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打开 K1 ,推动注射器活塞, 使 X 中的气体缓慢通入 Y ①Y 管 中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管中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 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 Y 管壁上有少量水 珠 生成的气态水凝集
打开 K2 ③ ④
【答案】(1)①A 2NH4Cl+Ca(OH)2 △ 2NH3 ↑+CaCl2+2H2O(或 B NH3·H2O △ NH3 ↑ +H2O) ②d→c→f→e→i (2)①红棕色气体慢慢变浅 ②8NH3+6NO27N2+12H2O
③Z 中 NaOH 溶液产生倒吸现象 ④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 Y 管中压强小于外界压强
【解析】(1)①实验室可以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方法制备氨气,反应物状态为固 体, 反应条件为加热, 所以选择 A 为发生装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2NH4Cl △ CaCl2+2NH3 ↑+2H2O,也可以选择装置 B,用加热浓氨水的方法制备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NH3·H2O △ NH3 ↑+H2O。②实验室制备的氨气中含有水蒸气, 氨气为碱性气体, 应选择 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干燥气体, 氨气极易溶于水, 其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所以应选择向下排 空气法收集气体, 氨气极易溶于水, 尾气可以用水吸收, 注意防倒吸, 所以正确的连接顺序为 发生装置→d→c→f→e→i。(2)打开 K1 ,推动注射器活塞,使 X 中的气体缓慢充入 Y 管中, 则氨气与二氧化氮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无色的氮气,所以看到现象为红棕色气体颜色慢慢变浅; 根据反应 8NH3+6NO2 催化剂 7N2+12H2O 及装置恢复至室温后气态水凝聚可判断, 反应后气 体分子数减少, Y 装置内压强降低,所以打开 K2 ,在大气压的作用下 Z 中 NaOH 溶液发生倒
吸。
16.(16 分)氮元素在地球上含量丰富,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1)N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2)制备下列物质属于固氮的是 (填字母)。
A.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
B.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氮气
C.用 NH4Cl 和熟石灰制备氨气
D.NO2 溶于水得到 HNO3
(3)受到阳光照射浓硝酸会变黄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近几年来关于氮污染的治理倍受关注,根据氮的性质回答以下问题:
①氮氧化物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下列环境问题与氮氧化物排放有关的是 (填字 母)。
A.酸雨 B.光化学烟雾 C. 白色污染 D.水土流失
②向酸性工业废水中加入次氯酸钠溶液, 可将其中的 NH完全转化为 N2,而次氯酸钠被还原
为 NaCl。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潜艇中使用的液氨—液氧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电极 a 是 (填“正极”或“ 负极”)。
②电解质溶液中 OH- 向 (填“ 电极 a”或“ 电极 b”)移动。
③电极 b 的电极反应式为 。
【答案】答案: (1)第二周期ⅤA 族 (2)A
(3)4HNO34NO2 ↑+O2 ↑+2H2O
(4)①AB ②2NH +3ClO- N2 ↑+3Cl-+2H++3H2O (5)①负极 ②电极 a
③O2+4e-+2H2O 4OH-
【解析】(1)氮元素是 7 号元素, 原子核外有 2 个电子层, 最外层电子数为 5,处于周期表中 第二周期ⅤA 族。(2)氮的固定是指氮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的过程; A 符合题意, B 、C、D 均不符合题意。(3)硝酸见光会分解生成二氧化氮, 硝酸常因溶有少量二氧化氮而变黄, 该过
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4HNO34NO2 ↑+O2 ↑+2H2O。(4)①氮氧化物可以引起酸雨、光化学烟
雾,白色污染由塑料大量丢弃导致, 水土流失与植被被破坏等有关。②次氯酸钠溶液可将 NH
完全转化为 N2,而次氯酸钠被还原为 NaCl,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NH+3ClO- N2 ↑+
3Cl-+2H++3H2O。(5)①电极 a 上 NH3→N2 ,发生氧化反应,则电极 a 为负极,电极 b 为 正极。②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电解质溶液中 OH- 向电极 a 移动。③电极 b 为正极,
碱性条件下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 电极反应式为 O2+4e-+2H2O 4OH
-
。
17 .(15 分)甲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硝酸、氮氧化物的相关实验:
实验Ⅰ:将铜片放入烧杯 A 后,立即用烧杯 B 盖住
(1)烧杯 A 液体上方出现大量红棕色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一段时间后,红棕色气体消失,烧杯 C 中的液体变成蓝色,甲同学分析出现蓝色的原因,
认为其中涉及到两个反应:
①红棕色气体消失,该化学方程式为 。
②配平溶液出现蓝色的离子方程式, 并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I- +
NO+ H+=== I2 + NO↑ + H2O。
(3) 打 开 烧 杯 B , A 中 液 体 上 方 又 出 现 淡 红 棕 色 , 该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
实验Ⅱ:因为有其他同学对淀粉-KI 溶液变蓝的原因提出异议,甲同学将铜片换成铁片放入烧
杯 A 后,立即用烧杯 B 盖住。
(4)实验前甲同学认为换为铁片后不应出现红棕色气体, 淀粉-KI 溶液不会变为蓝色, 其理由是
。
(5)实验开始后,发现确实无红棕色气体生成,但过一段时间后,淀粉-KI 溶液仍然变为蓝色,
请你帮忙分析其中的原因 。
【答案】(1)Cu+4HNO3(浓)===Cu(NO3)2+2NO2 ↑+2H2O
(2)①3NO2+H2O===2HNO3+NO
②
(3)2NO+O2===2NO2
(4)常温时铁在浓硝酸中钝化(或生成氧化膜,合理即可)
(5)硝酸挥发到淀粉-KI 溶液中,将 KI 氧化为 I2
【解析】 (1)烧杯 A 液体上方出现大量红棕色气体,是由于浓硝酸被铜还原生成二氧化氮,
Cu+4HNO3(浓)===Cu(NO3)2+2NO2 ↑+2H2O 。(2)①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和 NO,因此红 棕色气体消失,该化学方程式为 3NO2+H2O===2HNO3+NO 。②反应中碘元素化合价从-1 价升高到 0 价,失去 1 个电子,氮元素化合价从+5 价降低到+2 价,得到 3 个电子,根据电
子得失守恒、原子守恒以及电荷守恒可知配平后的离子方程式为 6I-+2NO+8H+===3I2 +
2NO↑+4H2O 。(3)打开烧杯 B,NO 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故 A 中液体上方又出 现淡红棕色。 (4)由于常温时铁在浓硝酸中钝化,不会产生二氧化氮,因此换为铁片后不应出 现红棕色气体,淀粉-KI 溶液不会变为蓝色。(5)由于硝酸易挥发,硝酸挥发到淀粉-KI 溶液中,
将 KI 氧化为 I2 ,因此仍然变为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