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千米》说课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千米》说课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4-15 16:0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认识千米》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
目录
CONTENTS
01
说教材分析
05
说教学过程
03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02
说学情分析
06
说板书设计
04
说教法、学法
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
教材编排
《认识千米》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的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千米,了解它的实际应用,掌握千米与其它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千米单位计算。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提高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培养量感,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长度单位,如米、厘米等,但对于较长的距离,如1千米,还没有清晰的概念。此外,学生可能对换算不同长度单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距离感知,并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千米单位的认识和运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认知水平分析
教 学 目 标、重难点
2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教学目标
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故事激趣
启发引导
情境创设
学习方法
观察体会法
动手操作法
分析总结法
教学准备
老师:课件
学生:学习卡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探究新知
练习巩固
研讨归纳
激趣导入
从北京到杭州的铁
路长约1650千米。
亚马逊河的长度约是6440千米。
从路标处到中山的距离是4千米,到广州的距离是92千米。
探究新知
1
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1千米有多长?
先到操场看看100米的跑道有多长。
10个100米是1000米,就是1千米。
1千米=1000米
成人每小时可步行5千米。
自行车1小时可行15千米。
公共汽车1小时可行驶40千米。
火车1小时可行驶80千米。
飞机1小时可飞行700千米。
3.课堂总结
4.布置作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设置梯度练习,分层作业
板书设计
1千米=1000米
“千米”是长度单位。
数学与游戏相结合
从生活中提取源泉,在玩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体验和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设计理念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