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八)历史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八)历史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15 16:22:21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八)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用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 湖南出土了较多商代时期的青铜器,其造型大都是按中原地区青铜器来构思的,如鼎、爵等;有一部分则在中原地区器物形制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如四羊方尊,把动物的形体和器物的造型紧密结合起来。除羊尊外,湖南还出土了较多动物造型的青铜器。其中商代的牛尊与豕尊仅在湖南地区出土。据此可知,商代( )
A. 湖南农业经济较早使用牛耕技术 B. 青铜器文化明显的多元一体特征
C. 以动物为器物的造型方法始于湖南 D. 湖南青铜器制作工艺领先中原地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代(中国)。根据材料,“湖南青铜器造型大都是按中原地区青铜器来构思的”及所学知识可知,湖南地区的青铜器与中原地区的青铜器有很大的相似性,同时又有自己的创新发展,体现了商代青铜器文化多元一体的特征,B项正确;中国使用牛耕技术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湖南出土了较多动物造型的青铜器,但不代表以动物为器物的造型方法始于湖南,例如安阳妇好墓中出土的鸮尊也是动物造型,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湖南青铜器的造型特征,没有涉及制作工艺,且“领先中原”较为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2. 春秋后期,谷禄制在各诸侯国兴起。孔子在鲁国为司寇时,即“奉粟六万”,其学生原宪曾向孔子问耻,孔子回答:“邦有道,谷(食禄);邦无道,谷,耻也。”这些现象反映当时( )
A. 儒家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B. 士阶层以道德为做官标准
C. 政治呈现出转型的迹象 D. 选官不再受血缘因素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春秋后期出现了谷禄制,这与之前的世禄制有很大差别,这是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表现,反映了当时政治上出现了转型的迹象,C项正确;“邦有道,谷(食禄);邦无道,谷,耻也”,说明儒家并不反对社会变革,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选官标准,排除B项;春秋时期,官员选拔依然受到血缘因素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3. 刘宋孝武帝颁布“占山格”的律文,规定官僚贵族及百姓可按品秩高低占有山泽的最高限额,一、二品官占山三顷,至九品及百姓一顷;已经占足者,不得再占;先前不足者,可以补足。据此可推知,这一规定( )
A. 抑制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 B. 客观上利于南方经济的开发
C. 大大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D. 稳定了均田制下的小农经济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南朝宋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官僚贵族百姓占有山泽的限额,事实上是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山林川泽的私人占有,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南方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从材料可知,刘宋试图以此限制豪强士族封山占水的现象,但是标志着山泽私人占有的合法性,且在执行上存在较大困难,事实上,士族豪强多逾限占据山泽,因此无法抑制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农民对国家赋役承担情况,无法得出农民经济负担大大减轻的结论,排除C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均田制是北魏推行的土地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4. 《唐律疏义》对“老小及有疾犯”有如下规定:“诸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犯流罪以下,收赎(缴纳银钱以赎罪)。年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犯反、逆、杀人应死者,上请(奏请皇帝裁决)……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这反映唐代律法( )
A. 礼法结合较为宽松 B. 地方缺乏司法权限
C. 初衷在于预防犯罪 D. 包含人文主义色彩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唐代(中国)。由表格信息可知,未成年人或者年长者在触犯刑律时,唐朝政府往往实行宽大处理,这说明唐朝政府治国包含人文关怀,体现人文色彩,D项正确;材料主要是法的规定,没涉及礼的相关内容,礼法结合的力度并未在材料中体现,排除A项;材料主旨中没有提及地方的司法权限,排除B项;唐代律法对于未成年人和年长者的宽大处理是针对犯罪后的举措,而非预防犯罪,排除C项。故选D项。
5. 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官方基层组织先后有里甲制、保甲制、粮长制等,半官方基层组织有乡约、社学、社仓等,民间组织有义庄、善会、善堂等。这些官民组织同时并存,在社会功能上相互补充,且吏胥职役至清代也成为士绅的一大出路。这些现象说明明清时期( )
A. 江南士绅权力和影响力扩张 B. 国家对基层的控制逐步减弱
C. 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民间组织 D. 乡里成为最基层的行政机构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官方基层组织先后有里甲制、保甲制、粮长制等,半官方基层组织有乡约、社学、社仓等,民间组织有义庄、善会、善堂等。这些官民组织同时并存”及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的基层组织既有官方的‘也有半官方和民间的,在半官方组织和民间组织中士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且根据材料“吏胥职役至清代也成为士绅的一大出路”可知,士绅在向官方基层组织渗透,这都体现了士绅权力和影响力的扩张,A项正确;明清时期,国家对基层的控制逐步加强,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中国历代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政府,民间组织处于辅助地位,排除C项;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排除D项。故选A项。
6. 据巴县档案记载,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庆有当铺5家,光绪十一年(1885年)11家,宣统二年(1910年)达到166家。重庆典当业的发展反映了( )
A. 新式金融机构盛行 B. 经济汇兑业务发展
C. 人民生活日益贫困 D. 商业契约应用广泛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近代重庆典当业发展较快,而典当建立在商业契约基础之上,当铺数量的增加,说明商业契约应用广泛,D项正确;当铺不属于新式金融机构,在清之前就已经存在,排除A项;当铺从事的行业不属于汇兑范畴,它只是典当业务的机构,排除B项;当铺增多不意味着人民生活必然贫困,排除C项。故选D项。
7. 1907年,四川省劝业道周善培在商业讲习所开学典礼上说:“竞争者,进步之原因也。对外言,与他国竞争;对内与他省竞争;近而言之,成都当与重庆竞争。”“今观东西各国日趋富强,所以能致富强者,非徒战胜于疆场,因能战胜于商埠,欲求战胜于商埠,必先战胜于学堂。”这反映了( )
A. 新政鼓励发展工商业 B. 早期维新思想影响深远
C. 近代教育改革的迫切 D. 西方进化思想广泛传播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竞争者,进步之原因也。对外言,与他国竞争;对内与他省竞争;近而言之,成都当与重庆竞争”及所学知识可知,周善培作为四川地方官绅在商业讲习所的讲话主要反映了在竞争中求发展,对内、对外的竞争观念,深受西方进化思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周善培的主张,没有涉及政府的政策,仅据材料不能得知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周善培的主张受到了进化论的影响,而非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清末新政,此时期的选官制度和教育制度已经发生改革,排除C项。故选D项。
8. 下列是关于中国共产党开展政权建设的两则史料,对其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村和县的议会出现了,村选是整个制度的基础,由边区参议会选举政府,这真正代表了中国的一种革命,农民第一次走进了政府机构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选举常驻参议员和政府委员时,候选人中中共党员超过了三分之一,著名共产党人谢觉哉、王维舟等18人立即要求退出竞选结果中共党员仍然多一名,徐特立立即声明退出,让给了党外人士。
A.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受到广大农民欢迎
B. 抗日民主政权团结抗日力量,激发了民众参政热情
C. 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候选人中中共党员超过了三分之一,著名共产党人谢觉哉、王维舟等 18 人立即要求退出竞选。结果中共党员仍然多一名,徐特立立即声明退出,让给了党外人士”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原则,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在边区建立了“三三制”民主政权;根据材料信息“村和县的议会出现了,村选是整个制度的基础,由边区参议会选举政府,这真正代表了中国的一种革命,农民第一次走进了政府机构”可见在陕甘宁边区实行村选制度,提高了农民参政的可能性和积极性。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力量,激发了民众参政热情,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项正确;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告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排除A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担负着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1954年宪法确立的,排除D项。故选B项。
9. `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人民币,由于通货膨胀,票面以万元为单位,且票面种类多,版式多,大小尺寸没统一。1954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发行新币的指示:确定为新币1元等于现行人民币1万元,新币名称仍然叫作“人民币”,根据流通需要发行58.395亿无新币。这次货币调整( )
A. 旨在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B. 使得国民经济得到全面的恢复
C. 缘子国内通货膨胀严重的问题 D. 体现了人民币的经济发行原则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新币发行是基于新中国统一财经工作的完成,国内物价趋于稳定,经济活动大大增多,货币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故这次货币调整体现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货币流通规律的要求,D项正确;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以及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在1952年就已经完成,排除A、B项;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通货膨胀严重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排除C项。故选D项。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资源纷纷向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流动、汇聚。20世纪末21世纪初,党和国家相继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下图所示为1978年、2002年和2012年四大区域生产总值对比情况。这些数据有助于我们认识( )
A. 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和基础 B. 改革开放取得的开创性成就
C. 对外开放对发展的引领作用 D. 脱贫攻坚与实现小康的关联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据材料1978年、2002年和2012年四大区域生产总值对比情况和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使中国的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但中国存在发达的东部地区和经济落后的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之间差距很大,地区不平衡问题突出,急需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A项正确。材料数据主要反映地区差距,并非强调改革开放取得的开创性成就,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外开放,排除C项;脱贫攻坚从2015年开始,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1. 中亚地区阿伊哈努姆遗址(约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出土了丰富的文物,包括希腊人物和神像雕塑、太阳神阿波罗神像的鎏金银盘、大夏和印度古钱,甚至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手稿。据此推断,该遗址是( )
A. 波斯帝国劫虏希腊的重要表现 B. 罗马帝国宽广疆域的重要象征
C. 亚历山大远征交流碰撞的产物 D. 古希腊人建立海外城邦的例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亚)。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伊哈努姆遗址出土了希腊人物和神像雕塑、太阳神阿波罗神像的鎏金银盘,还有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手稿,这些都是古希腊文化的代表,显示了强烈的希腊文化痕迹,是亚历山大远征交流碰撞的产物,C项正确;波斯帝国公元前4世纪就灭亡了,排除A项;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才出现,排除B项;古希腊人沿地中海北岸和黑海地区建立数量众多的城邦,中亚地区阿伊哈努姆遗址不在其范围,排除D项。故选C项。
12.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在那里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不久,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B 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西欧民族国家已经形成
C 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 津巴布韦是当时非洲最强的国家
D 玛雅人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印加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 古代美洲文明呈现多元面貌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世界)。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是古代美洲文明的杰出代表,各自创造出了独特的文明成果,表明古代美洲文明呈现多元面貌,D项正确;7世纪上半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排除A项;10--11世纪起,西欧城市的兴起与自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王的统一事业,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基础,而不是“已经形成”,排除B项;14—15世 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是南部非洲最强的国家,但不是整个非洲最强的国家,排除C项。故选D项。
13. 中世纪的欧洲,如果对国王或对自己的上级领主不服从,那将看作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是不忠。1628年,英国《权利请愿书》指出,对国王的不忠,并不是对公共事业的不忠。1649年,国王查理一世被判处死刑,罪名是“暴君、叛徒、杀人犯和我国善良人民的公敌”。这些变化反映出英国( )
A. 共和国体制的建立 B. 忠诚观念日益沦丧 C. 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D. 民族国家意识强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28年至1649年(英国)。根据材料“对国王的不忠,并不是对公共事业的不忠”、“国王查理一世被判处死刑”可知,英国人从认为对国王不忠就是对国家不忠,到认为对国王不忠就是对公共事业的不忠,再到国王查理一世以“暴君、叛徒、杀人犯和我国善良人民的公敌”的罪名被判处死刑,这说明英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在不断强化,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英国建立共和国体制,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英国人民族国家意识的强化,没有体现忠诚观念日益沧丧,排除B项;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于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排除C项。故选D项。
14. 18世纪前,西班牙帝国曾长期对美洲殖民地实行特有“纵向主义”行政管理,规定每个殖民地的省份直接与西班牙联系,禁止殖民地之间任何的横向交往。这( )
A. 源于西班牙落后的经济生产方式 B. 影响了西属拉美的政治格局
C. 反映了欧洲列强激烈的殖民竞争 D. 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西班牙、美洲)。根据材料“规定每个殖民地的省份直接与西班牙联系,禁止殖民地之间任何的横向交往”可知,西班牙的“纵向主义”行政管理使西属拉美殖民地的经济联系较少,易导致西属拉丁美洲的矛盾、分裂,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政治管理,与经济生产方式无关,排除A项;材料是西班牙管理其殖民地,与欧洲其他列强无关,排除C项;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5. 苏俄中央消费总社计划于1921年8月15日前拨出8105亿金卢布的工业品给地方合作社,而实际只拨出1133亿金卢布。同期,政府计划用工业品交换3200万普特粮食,但只得到218万普特粮食。为了克服这种困境,苏俄政府( )
A. 实行余粮征集制 B.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C. 扩大农村租佃关系 D. 统一进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中央消费总社缺乏工业品和粮食,工业生产和粮食生产不足,为克服这种困境,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工业生产和粮食生产,B项正确;余粮征集制是1918年开始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排除A项;扩大农村租佃关系不能解决材料反映的工业生产和粮食生产不足的问题,排除C项;统一进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也不能解决工业生产和粮食生产不足的问题,新经济政策甚至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排除D项。故选B项。
16. 下图黑色圆点标注区域为某国际组织的成员国,据此判断该组织是( )
A. 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 B. 1949年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 2001年的亚太经合组织 D. 2017年的上海合作组织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二战后(世界)。据材料及所学可知,A项是二战后建立的,该组织是世界性的,A项正确;B项二战后建立的世界贸易组织,排除B项;C项是区域集团化组织,亚太地区的,没有西欧国家,排除C项;D项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组建的,没有欧洲、美国等,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其中17题18分,18题16分,19题18分)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宋税收情况比较
时间 数额 岁入粟 岁入布绢帛 税钱 (万贯) 间接税 (万贯) 估算总值 (万贯)
实物(万石) 折算额(万贯) 实物(万石) 折算额(万贯)
唐天宝年间 (742—756年) 2500 800 2700 1350 20 0 2170
北宋熙宁十年 (1077年) 17887 1252.1 267 133.6 564.6 4248.4 6198.7
注:间接税包括消费税、通过税、坑冶矿课等。
—据刘光临、关棨匀《唐宋变革与宋代财政国家》
材料二据杜佑《通典·食货二》估算,唐天宝年间计账户数约890金万,以平均每户所垦田数不超过70亩估算,天宝年间垦田数合计约6.2亿余亩。根据照宁五年(1072年)土地清文所得,当时垦田数约4.62亿亩;熙宁十年(1077年)户数约1788.7万。
—据刘光临、关桑匀《唐宋变革与宋代财政国家》
材料三北宋东京城各类城市用地的分布
材料四 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1)结合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唐宋税收的差异作出含理解释。
(2)根据材料二、三、四,指出其反映的宋朝时代特征,并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
【答案】(1)差异:①税收总额增加;②实物税下降;③税收货币化;④间接税增长。
解释:从人口的角度作答,如宋代人口增加为税收增加奠定了基础;从农业发展的角度作答,如宋代耕地面积减少,但耕作技术进步,如稻麦复种制的普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从工商业发展的角度作答,如宋代放松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发展与城市繁荣,间接税收增加,税收货币化程度增加;从对外贸易的角度作答,宋代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国库的重要财源;从税收政策的角度谈,如宋承唐制,征收两税;王安石变法期间推行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等,税收货币化程度增加;从政治的角度作答,如宋初强化中央集权,设三司掌管中央财政,地方上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2)材料二反映了宋朝农业发展(人口增加、人地矛盾突出);材料三反映了宋朝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职能增强);材料四反映了宋朝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关系:宋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有利于社会的相对稳定,为农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农业的发展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差异:根据材料“唐天宝年间税收总值是2170万贯,而北宋熙宁十年是6198.7万贯”可知是税收总额增加;根据材料“唐朝是食物是2500万石,北宋是1788.7万石,唐朝税钱是20万贯,北宋税钱是564.6万贯”可知唐以实物为主到宋以钱为主,税收货币化;根据材料“唐朝间接税是0万贯而北宋是4248.4万贯”可知间接税增长。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税收的差异是唐宋社会不同的反映,可以从人口数量、农业发展、工商业发展、对外贸易发展、税收政策、政治制度等角度进行说明。从人口数量角度分析如宋代人口增加为税收增加奠定了基础;从耕地角度分析如宋代耕地面积减少,实物税下降;从经济角度分析如宋代工商业发展与城市繁荣,间接税收增加,税收货币化程度增加;结合北宋的政治时事作答如宋初强化中央集权,设三司掌管中央财政,地方上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天宝年间垦田数合计约6.2亿余亩。根据照宁五年(1072年)土地清文所得,当时垦田数约4.62亿亩;熙宁十年(1077年)户数约1788.7万”可知,材料二反映了宋朝农业发展(人口增加、人地矛盾突出);据材料三北宋东京各类城市用地分布中商业用地、瓦肆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了宋朝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职能增强);据材料四中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度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反映了宋朝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关系:三则材料分别从政治、农业、商业角度体现了宋朝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有利于社会的相对稳定,为农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推动了农业和商业的发展,同时农业的发展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18. 茶馆作为公共空间,国家政权在此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茶馆作为成都最常使用的公共空间,经常代表这个城市的形象。晚清以来,政府以维持公共秩序为借口,颁发各种禁令和规章,加强对茶馆的控制,限制对茶馆这种公共空间的使用,或把这些空间置于国家的监视下。出现以下情境:
情境一;1903年,制定《茶馆规则》,要求所有茶馆必须向警察登记,不得涉赌、斗雀,不允许秘密会社摆码头;说书人应向警察禀告,不得“演说淫邪妄诞之事”:茶馆桌椅不得摆放太密,不得放在檐外,以侵占官街。1911年5月底,茶馆不再只是人们闲聊的地方,而且充满着政治辩论和政治活动,“来碗茶”的吆喝,既是激动人心演讲的开始,吸引了三教九流,一小撮变成了一大群,一些人甚至站着听人们辩论,人们关心铁略国有化和对外贷款的问题。这场散了,他们又到另一个茶馆听辩论。
情境二1922年某天,两个老人在茶馆闲聊,一个说:`近来世界新、潮流新、学说新、名词新,我们不会跟倒新。又有笑无旧可守,只好听他罢!”另一个回答:“我看近来说得天花乱坠,足以迷人眼睛,眩人目,惑一些血气未定的青年。稍明事体的,都知道壳子话,骗人术,你这么大的岁数,还不了然吗 辛亥年耳内的幸福,到而今你享足没有 又有种种自由,你乡下大屋不住,搬到省末,就不敢回去,究竟自由不 热闹话我听伤了,如今再说得莲花现,我都不听”。
情境三国民党四川党部制定了《茶馆宣传实施计划》,把茶馆作为重要宣传阵地。令各茶馆悬挂孙中山和其他国民党领袖画像,设置讲台,配备黑板、国民党党旗、国旗等。针对在茶馆黑板上所写的内容.,设立了“省动员委员会”,每周发布“时事简述”。1941年6月20日的,实简述有三条新闻:第十条只有两行,关于欧洲战事;第二条稍长,关于在两湖战场中国的胜利,报告多少日军死伤;最后一条关于外交,中国与英国签订了500万英镑贷款协议,以及美国拒绝与日本签署互不侵犯条约。
情景四.抗战结束后不久,成都地方政府发表五条命令‘一、严禁军人及非法团体在旅店茶社聚众开会。二、严禁不孝之徒在旅店茶社聚众赌博。三、严禁非法分子聚众讲理吃茶,扰吼公共秩序。四、凡有损毁旅店茶社深物者,应照价赔偿。五、凡违犯上列各项者,决予以从俨究办。’茶馆成为普通人发泄对现实不满的地方,当人们变得愤怒,声音越来越高时,茶馆老板会赶紧过来,“小心!墙壁有耳”。休谈国事的告白贴在每个茶馆处。
—摘编自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20世纪初以来近代成都茶馆与政治之间关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答案】示例:20世纪初以来近代成都茶馆的发展是时代政治的缩影。
20 世纪初,在清政府倡导、地方政府推动积极参与的清末新政运动中,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茶馆被视为各种社会弊病的萌生地,设赌、斗雀、散布流言蜚语,清政府加强对茶馆的管控,限制茶馆这种公共空间的使用,使国家权力介入城市生活,引起了民众的抵制,加剧民众与政府之间的矛盾。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发展,茶馆成为政治宣传中心,人们聚集讨论运动的最新进展,推动传播新思想,促进民众启蒙。新文化运动期间,新思想新文化流行,新旧思想交织,西化保守并存,茶馆中两个老人的谈话表明其思想的保守,辛亥革命后的动荡和艰辛,使得部分民众丧失对新思想的希望,革命的许诺没有成为现实,人们日益缺乏安全感,这也反映了革命的曲折以及新思想推广的艰难性。抗日战争时期,因茶馆自身的宣传功能,成为政府进行战时宣传教育的阵地。1941年茶馆的设备布置,体现了政府的管控,利用国家话语霸权将茶馆与国家命运相联系,黑板上统一的时事简述,通报筛选过的战况新闻,保持人民对抗日战争的积极乐观态度,增强抗日胜利的信心。随着内战的爆发、经济状况的恶化以及争民主反专制运动的兴起,政府对茶馆的控制日渐升级,以存在潜在威胁,禁止茶馆任何公共聚会,压制挑战当局的思想和活动,政府的过度反应是其专制统治的表现,同时也加剧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危机。
综上,近代成都茶馆呈现出多元、多层次的复杂政治表现。在茶馆里民众力图表达他们的政治声音,是平民政治的表现,又被国家的话语霸权和国家机器暴力压制。当时的清政府和国民政府代表国家政治,因时局需要利用并压制平民政治。以成都茶馆为代表的公共空间,是地域文化的代表,也是大众文化的缩影,也代表了平民政治的需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立足于人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设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20世纪初以来近代成都茶馆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据材料“晚清以来,政府以维持公共秩序为借口,颁发各种禁令和规章,加强对茶馆的控制”“1903年,制定《茶馆规则》”“要求所有茶馆必须向警察登记,不得涉赌、斗雀,不允许秘密会社摆码头”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处于清末新证时期,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茶馆被看做社会弊病的萌生地,清政府加强了对茶馆的控制和管理。据材料“1911年5月底,茶馆不再只是人们闲聊的地方,而且充满着政治辩论和政治活动”“人们关心铁路国有化和对外贷款的问题。这场散了,他们又到另一个茶馆听辩论”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的茶馆成为政治宣传的中心,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据材料“1922年某天,两个老人在茶馆闲聊”“究竟自由不 ”及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们在茶馆中对自由的讨论,反映了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思想的解放,以及人们对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但没有从根本上实现民主共和的认识。据材料“《茶馆宣传实施计划》”“1941年6月20日的,实简述有三条新闻:第十条只有两行,关于欧洲战事;第二条稍长,关于在两湖战场中国的胜利,报告多少日军死伤;最后一条关于外交”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处于抗战时期,茶馆成为国家增强抗日战争胜利信心,鼓舞民族精神的阵地。据材料“抗战结束后不久”“严禁军人及非法团体在旅店茶社聚众开会”“茶馆成为普通人发泄对现实不满的地方,当人们变得愤怒,声音越来越高时,茶馆老板会赶紧过来”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内战的爆发,人民反专制运动兴起,国民党政府加强了对茶馆的限制。综合不同时期茶馆的发展与时代背景可知,茶馆的发展是时代政治的缩影。在进行论述时,主要从不同时期茶馆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与时代政治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最后可进行升华提高:近代成都茶馆呈现出多元、多层次的复杂政治表现。在茶馆里民众力图表达他们的政治声音,是平民政治的表现,又被国家的话语霸权和国家机器暴力压制。当时的清政府和国民政府代表国家政治,因时局需要利用并压制平民政治。以成都茶馆为代表的公共空间,是地域文化的代表,也是大众文化的缩影,也代表了平民政治的需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立足于人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伦敦居民死于天花的比例从1771——1780年的每年5‰以上,下降到1801—1810年的2‰,到1831—1835年,则下降到0.83‰。
—摘编自T.H.马歇尔《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口问题:争议现状评述》
材料二
白喉、淋巴结核与霍乱:泰晤士老爹引荐给伦敦美女城的子女,1858年
材料三 英国人口死亡率的变化
年份 1751—1760 1761—1770 1771一 1780 1781— 1790 1791— 1800 1801—1810 1811—1820 1821—1831- 18301840
死亡率(‰) 30.3 30.0 31.1 28.6 26.9 23.9 21.1 22.6 23.4
——摘编自D.V.格拉斯《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人口和人口运动》
材料四 下图是历次工业革命驱动因素的一种解读模型。该模型意味着驱动工业革命的六大类、诸多项因素之间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推进工业文明的演化。
—摘编自余东华《工业革命的驱动因素—对人类工业文明演化的多维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要求:明确指出历史现象,解读时要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工业革命的开展,从图中任选其中两项因果联系的驱动因素,自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1)历史现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人口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工业革命后期有所上升。
解读:近代医学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如18世纪,英国医生詹纳发明了牛痘接种法,使天花的发病率大大降低。工业革命带来的农业机械化,使食物供应更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美洲高产作物马铃薯、玉米等在欧洲的推广种植,也改善了人们的饮食。这些都有利于降低人口死亡率,促进人口增长。但同时,工业革命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工人的健康,这些问题导致英国工业革命后期人口死亡率有所上升。综上,人口死亡率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注重环境保护与改善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建立现代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们的健康状况。
(2)论题:市场需求推动生产技术革新,是英国工业革命开展的重要条件。阐述: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不断对外殖民扩张,建立世界性殖民帝国,殖民地的商品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英国的棉纺织品供不应求,推动了棉纺织生产技术革新。1776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1785年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带动交通、运输等行业的革新,工业革命蓬勃开展。综上,市场需求的扩大引发了英国一系列新的技术发明,使得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因此我们要扩大国内外市场,推动技术创新,从而引领时代。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英国)。设问要求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首先,据材料三中的英国人口死亡率的数据变化可归纳其历史现象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人口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工业革命后期有所上升。然后,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据材料一“死于天花的比例从1771—1780年的每年5‰以上,下降到1801—1810年的2‰,到1831—1835年,则下降到0.83‰”和所学可知,近代医学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如18世纪,英国医生詹纳发明了牛痘接种法,使天花的发病率大大降低。联系新航路开辟对食物的影响,特别是据材料二中所体现的工业革命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及疾病的传播,进一步分析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人口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从工业革命带来社会问题、环境污染、传染病与职业病等消极性方面,解析工业革命后期人口死亡率有所上升。可进行解读如下:近代医学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如18世纪,英国医生詹纳发明了牛痘接种法,使天花的发病率大大降低。工业革命带来的农业机械化,使食物供应更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美洲高产作物马铃薯、玉米等在欧洲的推广种植,也改善了人们的饮食。这些都有利于降低人口死亡率,促进人口增长。但同时,工业革命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工人的健康,这些问题导致英国工业革命后期人口死亡率有所上升。综上,人口死亡率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注重环境保护与改善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建立现代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们的健康状况。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代(英国)。设问要求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工业革命的开展,从图中任选其中两项因果联系的驱动因素,自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首先,仔细阅读问题“结合世界近现代史”“围绕工业革命的开展”“任取两项‘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驱动因素”的要素,即选择材料中两个因素要体现相互促进的关系。例如:选择市场需求、生产技术两个因素。论题要体现两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可以确定论题为市场需求推动生产技术革新,是英国工业革命开展的重要条件。然后,结合所学从英国早期殖民扩张时期海外市场的扩张、棉纺织业技术的革新、工业革命的开展等角度阐释。要做到史实正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最后归纳总结。可进行阐释如下: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不断对外殖民扩张,建立世界性殖民帝国,殖民地的商品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英国的棉纺织品供不应求,推动了棉纺织生产技术革新。1776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1785年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带动交通、运输等行业的革新,工业革命蓬勃开展。综上,市场需求的扩大引发了英国一系列新的技术发明,使得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因此我们要扩大国内外市场,推动技术创新,从而引领时代。绝密★启用前
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八)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用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 湖南出土了较多商代时期的青铜器,其造型大都是按中原地区青铜器来构思的,如鼎、爵等;有一部分则在中原地区器物形制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如四羊方尊,把动物的形体和器物的造型紧密结合起来。除羊尊外,湖南还出土了较多动物造型的青铜器。其中商代的牛尊与豕尊仅在湖南地区出土。据此可知,商代( )
A. 湖南农业经济较早使用牛耕技术 B. 青铜器文化明显的多元一体特征
C. 以动物为器物的造型方法始于湖南 D. 湖南青铜器制作工艺领先中原地区
2. 春秋后期,谷禄制在各诸侯国兴起。孔子在鲁国为司寇时,即“奉粟六万”,其学生原宪曾向孔子问耻,孔子回答:“邦有道,谷(食禄);邦无道,谷,耻也。”这些现象反映当时( )
A. 儒家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B. 士阶层以道德为做官标准
C. 政治呈现出转型的迹象 D. 选官不再受血缘因素影响
3. 刘宋孝武帝颁布“占山格”的律文,规定官僚贵族及百姓可按品秩高低占有山泽的最高限额,一、二品官占山三顷,至九品及百姓一顷;已经占足者,不得再占;先前不足者,可以补足。据此可推知,这一规定( )
A. 抑制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B. 客观上利于南方经济的开发
C. 大大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D. 稳定了均田制下的小农经济
4. 《唐律疏义》对“老小及有疾犯”有如下规定:“诸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犯流罪以下,收赎(缴纳银钱以赎罪)。年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犯反、逆、杀人应死者,上请(奏请皇帝裁决)……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这反映唐代律法( )
A. 礼法结合较为宽松 B. 地方缺乏司法权限
C. 初衷在于预防犯罪 D. 包含人文主义色彩
5. 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官方基层组织先后有里甲制、保甲制、粮长制等,半官方基层组织有乡约、社学、社仓等,民间组织有义庄、善会、善堂等。这些官民组织同时并存,在社会功能上相互补充,且吏胥职役至清代也成为士绅的一大出路。这些现象说明明清时期( )
A. 江南士绅权力和影响力扩张 B. 国家对基层的控制逐步减弱
C. 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民间组织 D. 乡里成为最基层的行政机构
6. 据巴县档案记载,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庆有当铺5家,光绪十一年(1885年)11家,宣统二年(1910年)达到166家。重庆典当业的发展反映了( )
A. 新式金融机构盛行 B. 经济汇兑业务发展
C 人民生活日益贫困 D. 商业契约应用广泛
7. 1907年,四川省劝业道周善培在商业讲习所开学典礼上说:“竞争者,进步之原因也。对外言,与他国竞争;对内与他省竞争;近而言之,成都当与重庆竞争。”“今观东西各国日趋富强,所以能致富强者,非徒战胜于疆场,因能战胜于商埠,欲求战胜于商埠,必先战胜于学堂。”这反映了( )
A. 新政鼓励发展工商业 B. 早期维新思想影响深远
C. 近代教育改革的迫切 D. 西方进化思想广泛传播
8. 下列是关于中国共产党开展政权建设的两则史料,对其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村和县的议会出现了,村选是整个制度的基础,由边区参议会选举政府,这真正代表了中国的一种革命,农民第一次走进了政府机构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选举常驻参议员和政府委员时,候选人中中共党员超过了三分之一,著名共产党人谢觉哉、王维舟等18人立即要求退出竞选。结果中共党员仍然多一名,徐特立立即声明退出,让给了党外人士。
A.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受到广大农民欢迎
B. 抗日民主政权团结抗日力量,激发了民众参政热情
C. 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9. `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人民币,由于通货膨胀,票面以万元为单位,且票面种类多,版式多,大小尺寸没统一。1954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发行新币的指示:确定为新币1元等于现行人民币1万元,新币名称仍然叫作“人民币”,根据流通需要发行58.395亿无新币。这次货币调整( )
A. 旨在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B. 使得国民经济得到全面的恢复
C. 缘子国内通货膨胀严重的问题 D. 体现了人民币的经济发行原则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资源纷纷向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流动、汇聚。20世纪末21世纪初,党和国家相继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下图所示为1978年、2002年和2012年四大区域生产总值对比情况。这些数据有助于我们认识( )
A. 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和基础 B. 改革开放取得的开创性成就
C. 对外开放对发展的引领作用 D. 脱贫攻坚与实现小康的关联
11. 中亚地区阿伊哈努姆遗址(约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出土了丰富的文物,包括希腊人物和神像雕塑、太阳神阿波罗神像的鎏金银盘、大夏和印度古钱,甚至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手稿。据此推断,该遗址是( )
A. 波斯帝国劫虏希腊的重要表现 B. 罗马帝国宽广疆域的重要象征
C. 亚历山大远征交流碰撞的产物 D. 古希腊人建立海外城邦的例证
12.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在那里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不久,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大帝国
B 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西欧民族国家已经形成
C 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 津巴布韦是当时非洲最强的国家
D 玛雅人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印加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 古代美洲文明呈现多元面貌
A. A B. B C. C D. D
13. 中世纪的欧洲,如果对国王或对自己的上级领主不服从,那将看作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是不忠。1628年,英国《权利请愿书》指出,对国王的不忠,并不是对公共事业的不忠。1649年,国王查理一世被判处死刑,罪名是“暴君、叛徒、杀人犯和我国善良人民的公敌”。这些变化反映出英国( )
A. 共和国体制的建立 B. 忠诚观念日益沦丧 C. 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D. 民族国家意识强化
14. 18世纪前,西班牙帝国曾长期对美洲殖民地实行特有的“纵向主义”行政管理,规定每个殖民地的省份直接与西班牙联系,禁止殖民地之间任何的横向交往。这( )
A. 源于西班牙落后经济生产方式 B. 影响了西属拉美的政治格局
C. 反映了欧洲列强激烈的殖民竞争 D. 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5. 苏俄中央消费总社计划于1921年8月15日前拨出8105亿金卢布的工业品给地方合作社,而实际只拨出1133亿金卢布。同期,政府计划用工业品交换3200万普特粮食,但只得到218万普特粮食。为了克服这种困境,苏俄政府( )
A. 实行余粮征集制 B.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C. 扩大农村租佃关系 D. 统一进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
16. 下图黑色圆点标注区域为某国际组织的成员国,据此判断该组织是( )
A. 1947年关贸总协定 B. 1949年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 2001年的亚太经合组织 D. 2017年的上海合作组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其中17题18分,18题16分,19题18分)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宋税收情况比较
时间 数额 岁入粟 岁入布绢帛 税钱 (万贯) 间接税 (万贯) 估算总值 (万贯)
实物(万石) 折算额(万贯) 实物(万石) 折算额(万贯)
唐天宝年间 (742—756年) 2500 800 2700 1350 20 0 2170
北宋熙宁十年 (1077年) 17887 1252.1 267 133.6 564.6 4248.4 6198.7
注:间接税包括消费税、通过税、坑冶矿课等。
—据刘光临、关棨匀《唐宋变革与宋代财政国家》
材料二据杜佑《通典·食货二》估算,唐天宝年间计账户数约890金万,以平均每户所垦田数不超过70亩估算,天宝年间垦田数合计约6.2亿余亩。根据照宁五年(1072年)土地清文所得,当时垦田数约4.62亿亩;熙宁十年(1077年)户数约1788.7万。
—据刘光临、关桑匀《唐宋变革与宋代财政国家》
材料三北宋东京城各类城市用地的分布
材料四 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1)结合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唐宋税收的差异作出含理解释。
(2)根据材料二、三、四,指出其反映宋朝时代特征,并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
18. 茶馆作为公共空间,国家政权在此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茶馆作为成都最常使用的公共空间,经常代表这个城市的形象。晚清以来,政府以维持公共秩序为借口,颁发各种禁令和规章,加强对茶馆的控制,限制对茶馆这种公共空间的使用,或把这些空间置于国家的监视下。出现以下情境:
情境一;1903年,制定《茶馆规则》,要求所有茶馆必须向警察登记,不得涉赌、斗雀,不允许秘密会社摆码头;说书人应向警察禀告,不得“演说淫邪妄诞之事”:茶馆桌椅不得摆放太密,不得放在檐外,以侵占官街。1911年5月底,茶馆不再只是人们闲聊的地方,而且充满着政治辩论和政治活动,“来碗茶”的吆喝,既是激动人心演讲的开始,吸引了三教九流,一小撮变成了一大群,一些人甚至站着听人们辩论,人们关心铁略国有化和对外贷款的问题。这场散了,他们又到另一个茶馆听辩论。
情境二1922年某天,两个老人在茶馆闲聊,一个说:`近来世界新、潮流新、学说新、名词新,我们不会跟倒新。又有笑无旧可守,只好听他罢!”另一个回答:“我看近来说得天花乱坠,足以迷人眼睛,眩人目,惑一些血气未定的青年。稍明事体的,都知道壳子话,骗人术,你这么大的岁数,还不了然吗 辛亥年耳内的幸福,到而今你享足没有 又有种种自由,你乡下大屋不住,搬到省末,就不敢回去,究竟自由不 热闹话我听伤了,如今再说得莲花现,我都不听”。
情境三国民党四川党部制定了《茶馆宣传实施计划》,把茶馆作为重要宣传阵地。令各茶馆悬挂孙中山和其他国民党领袖画像,设置讲台,配备黑板、国民党党旗、国旗等。针对在茶馆黑板上所写的内容.,设立了“省动员委员会”,每周发布“时事简述”。1941年6月20日的,实简述有三条新闻:第十条只有两行,关于欧洲战事;第二条稍长,关于在两湖战场中国的胜利,报告多少日军死伤;最后一条关于外交,中国与英国签订了500万英镑贷款协议,以及美国拒绝与日本签署互不侵犯条约。
情景四.抗战结束后不久,成都地方政府发表五条命令‘一、严禁军人及非法团体在旅店茶社聚众开会。二、严禁不孝之徒在旅店茶社聚众赌博。三、严禁非法分子聚众讲理吃茶,扰吼公共秩序。四、凡有损毁旅店茶社深物者,应照价赔偿。五、凡违犯上列各项者,决予以从俨究办。’茶馆成为普通人发泄对现实不满的地方,当人们变得愤怒,声音越来越高时,茶馆老板会赶紧过来,“小心!墙壁有耳”。休谈国事的告白贴在每个茶馆处。
—摘编自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20世纪初以来近代成都茶馆与政治之间的关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伦敦居民死于天花的比例从1771——1780年的每年5‰以上,下降到1801—1810年的2‰,到1831—1835年,则下降到0.83‰。
—摘编自T.H.马歇尔《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口问题:争议现状评述》
材料二
白喉、淋巴结核与霍乱:泰晤士老爹引荐给伦敦美女城的子女,1858年
材料三 英国人口死亡率的变化
年份 1751—1760 1761—1770 1771一 1780 1781— 1790 1791— 1800 1801—1810 1811—1820 1821—1831- 18301840
死亡率(‰) 30.3 30.0 31.1 28.6 26.9 23.9 21.1 22.6 23.4
——摘编自D.V.格拉斯《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人口和人口运动》
材料四 下图是历次工业革命驱动因素的一种解读模型。该模型意味着驱动工业革命的六大类、诸多项因素之间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推进工业文明的演化。
—摘编自余东华《工业革命的驱动因素—对人类工业文明演化的多维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要求:明确指出历史现象,解读时要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工业革命的开展,从图中任选其中两项因果联系的驱动因素,自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