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课 汉字与书法
【课标要求】 1.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2.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教学重点】: 汉字的发展、书艺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 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史特征的历关系
【自主学习】:中国古代书艺历程演变表
时代
艺术特色
时代风貌(成因)
书法名家
新石器时代
刻画符号
商代
甲骨文
春秋战国
文字不统一
秦朝
小篆 隶书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代
明代
【课堂探究】
探究点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1、如何理解秦朝“书同文字”措施的主观目的和积极意义?
2、简述汉字演变的过程和趋势
探究点二、书艺历程
1、书法艺术从自发阶段向自觉阶段过渡在什么时候?有何有利条件?
探究点三:理论升华
举例说明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重难点精讲]
1、为什么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能够达到新的高峰?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安定,一派盛世气象。当王朝鼎盛、社会走上正轨之时,法度和规范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需要。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正是适应了这种需要,达到了新的艺术水准。
2、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1)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2)隋唐大一统,国家繁盛,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书法也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或意绪狂放,极尽张扬个性之能事;或雍容大度,力求建立新法度。
(3)宋代时重文,市民阶层兴起,通俗文化逐步繁荣,文风很盛,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也是重视个性而忽略法度。
(4)明代时期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市民生活丰富;另一方面思想控制严密,所以书法更世俗化、平民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走向高考:(2015·江苏单科·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知识体系自我构建】
高考演练场:
1.下列关于汉字的发展历程不正确的是 ( )
A.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与后来成熟文字有一定渊源关系的刻画符号
B.夏朝时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
C.文字的改革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春秋战国时期汉字出现了一字多形的混乱状况
2.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 ( )
A.甲骨文的形成 B.秦始皇统一文字
C.楷书的形成 D.汉字演变为书法
3.魏晋时期,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他的书法被人用重金收买,不仅仅表明他的字写得好,还说明了 ( )
A.魏晋时期的文人爱好书法
B.王羲之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
C.王羲之以卖字为生
D.魏晋时期,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这一观念已成为当时人的共识
4.下列书法作品中,能够体现“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书体特色的是 ( )
5.关于古代书法,有以下一些说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明人尚姿,清人尚变。据此标准,宋人 ( )
A.尚意 B.尚态C.尚志 D.尚理14.阅读下列材料: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字“马”的演变过程
材料二 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象形文字书写系统(也称中文)。汉字亦名列世上最古老、并是惟一流传至今的象形文字,可追溯到4 000年以上,汉字也被日文与朝鲜文,以及古代越南文等亚洲多国语言使用。
根据2005年世界主要语言实力调查报告,汉语排名世界第二。如今,中国在国外推广汉语的“孔子学院”发展很快。简体中文全面取代繁体中文作为惟一的中文交流文字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繁体中文将定位于传统文化或艺术的层面保留下来。如今,简繁之争成为文化界的一个热点,民众反应也不一而同,但持简体中文这一进步观点的占绝大多数。
材料三
《兰亭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并指出其演变的特点。
(2)材料三作品的作者有何地位?概括其书法的特点,并分析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学案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中国古代书艺历程演变表
朝代
艺术特色
时代风貌(成因)
书法名家
备注
魏晋南北朝
虚玄灵动
政治黑暗,士人群体形成
王羲之
书法艺术的定型时期
隋唐
狂放不羁
王朝鼎盛,政治、
经济繁荣
张旭、怀素
书法艺术的高峰
注重规范法度
颜真卿、柳公权
宋代
追求个性而
忽略法度;
有意无法
重文国策、市民阶层兴起
理学的影响
宋四家
明代
强调个性化
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
祝枝山、文徵明
【课堂探究】
探究一
1、目的:秦统一后,面对国内文字混乱、政令不一的局面,为了有效加强对各地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必须要以统一的文字形式在全国广阔的范围内推行政令。
积极意义:恢复和加强了汉字的交流功能,规范了汉字的书写形式,促进了各地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发展,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历程:①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可能是中国汉字的起源。②商朝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成熟汉字。③商周时期,文字铸在青铜器上,被称为“金文”,西周晚期,通过整理金文,形成“籀文”。④秦统一后,用小篆统一全国的文字。⑤后来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出现隶书、楷书。
特点:①汉字演变的基本脉络经历了由商周的甲骨文发展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过程。②汉字的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③隶书盛行于汉代;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楷书盛行于隋唐。
探究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1、单体汉字的字型丰富、数量庞大,准备了材料
2、社会危机,政治黑暗,形成了一个独立特行士人群体,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追求的理想形式。
3、文具改进
探究三:1、魏晋时期发展到自觉阶段:对汉末社会动乱的深刻反思,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2、隋唐时期达到新高峰:一统盛世,书法既有狂放不羁的草书,也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3、宋元时期书法的市民化趋势: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4、明代书法的市民化趋势加强: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走向高考:【解析】西汉司马相如是汉赋的代表人物,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与“武帝时”相符,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表明为统治者服务,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已改变道家的无为思想为积极有为,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赋多用铺陈叙事的手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C
高考演练场:
1.下列关于汉字的发展历程不正确的是 ( )
A.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与后来成熟文字有一定渊源关系的刻画符号
B.夏朝时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
C.文字的改革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春秋战国时期汉字出现了一字多形的混乱状况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历史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掌握汉字字体演变的顺序。汉字的发展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我们目前所知道的最早的成熟的汉字是商代甲骨文,夏代的文字现在还没有发现。
2.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 ( )
A.甲骨文的形成 B.秦始皇统一文字
C.楷书的形成 D.汉字演变为书法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商朝时期仍然盛行甲骨文,因此A项正确。B、C、D三项都是汉字形成完整体系后的事情。
3.魏晋时期,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他的书法被人用重金收买,不仅仅表明他的字写得好,还说明了 ( )
A.魏晋时期的文人爱好书法
B.王羲之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
C.王羲之以卖字为生
D.魏晋时期,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这一观念已成为当时人的共识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魏晋书法艺术的特点。魏晋时期,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这一观念已成为当时人的共识。
4.下列书法作品中,能够体现“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书体特色的是 ( )
答案 A
解析 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的书体是行书。A为行书,B为篆书,C为草书,D为楷书,故选A。
5.关于古代书法,有以下一些说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明人尚姿,清人尚变。据此标准,宋人 ( )
A.尚意 B.尚态
C.尚志 D.尚理
答案 A
解析 晋人书法有着丰富的内涵、潇洒自然的风韵;唐人书法讲究规范和法度;宋人书法强调有意无法;明代书法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清人尚变,即追求变化。
6、答案 (1)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演变特点:由繁到简,保留象形文字的特点。
(2)“书圣”。反映了东晋书法的虚玄灵动,飘逸潇洒。
原因:①对社会危机的深刻反省;②士人群体的形成;
③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教学目标
基本知识:掌握文字发明的作用及其发展历程;掌握汉字发展为书法的条件和书艺的发展历程;掌握篆该艺术的发展历程。
能力与方法:学会欣赏汉字的独特的特征,能辨认中国各种书体,识别中国名家的主要作品,,并说出中国书艺的主要历程,从历史角度赏析名人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体会祖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书法艺术的演变历程。
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请你猜一猜仓颉卖字 ——打一成语
谜底 “自作自受(售)”
相传上古黄帝时,史官仓颉根据日月星辰、鸟兽足迹等自然景物创造了汉字。仓颉造字虽只是传说,但据考证,仓颉可能是对汉字进行整理和规范的第一人。
讲授新课:
一、指导学生填写学案上的下表:中国古代书艺历程演变表
时代
艺术特色
时代风貌(成因)
书法名家
新石器时代
刻画符号
商代
甲骨文
春秋战国
文字不统一
秦朝
小篆 隶书
魏晋南北朝
虚玄灵动
社会分裂动荡
士人群体形成
王羲之“书圣”;
《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隋唐
草书狂放不羁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开放
科举制确立
张旭、怀素
楷书注重规范法度
颜真卿、柳公权
宋代
追求个性而
忽略法度;
有意无法
重文国策、市民阶层兴起
理学的影响(与文人画背景一样)
黄庭坚、米芾、
蔡襄、苏轼;宋徽宗赵佶
明代
强调个性化
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
祝枝山、文徵明
二、王明穿越时空的经历:中学生王明在书法方面很有造诣,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他决定穿越时空,到历史的长河领略一下中国汉字与书法的奥妙无穷的魅力。
第一站 新石器时代
追寻原始汉字何处是?
展示:马家窑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4000--5000年)中发现的陶器刻符
提问:图画是人类文字的共同起源。看看世界上几种最古老的文字,你会发现它们的原始字形都是图画性的。我们现在见到的这些符号就是原始汉字吗?
第二站:晚清时期
王明听说有人在中药里的有了惊世发现,发现了一种文字,你知道这种文字是什么吗?
相传1899年,中国学者王懿荣在他吃的中药“龙骨”里发现了距今3千多年前的汉字-甲骨文。距今约3000多年的商代甲骨文(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面的文字),是迄今所知最古老的成熟汉字
第三站:商周时期
王明听说有一种文字被称为“铸造出来的文字”,这是什么文字?
展示西周时期的铭文即“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其形式要求庄严、稳重、端肃、有序、精美,以符合“藏礼于器”的礼仪文化的特点。和甲骨文相比, 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
第四站 春秋战国时期 王明发现这个时期文化繁荣,但文字也繁杂, 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就像古老的密码,很难破译。如今天的马字就出现了以下情况。这是为什么呢?
提示: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文字不统一,削弱了文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发展和生产进步
第五站 秦朝
王明发现有两种文字得以流行,一是官方使用一种文字,二是 民间使用一种文字。这两种文字是什么文字?
1、小篆是大篆的对称,也叫秦篆,在大篆的基础上省改而成,是秦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政策,在全国推行的标准字体。小篆的主要特点是:笔画比大篆简化,以柔婉、圆转的线条构形;形体呈竖长方形,整齐、匀称;偏旁写法、部位安排有定;象形符号的相形性更差
监狱里造出的汉字:隶书
2、隶书,是小篆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 “隶”本是隶人的意思,也就是管罪犯的官吏。秦始皇统一中国初始,严法酷刑,犯法的人很多,因此每天要抄写的报告文件也就很多,于是管件的官吏就用这种早已在民间流行的俗体来写,人们说它是隶人们用的字体,所以把它叫作隶书。秦朝的书叫做秦隶或古隶,到汉代叫汉隶也叫今隶。
王明决定的把以上见到的汉字同当今的楷书相比,哪些字体能有书法的美感?
秦篆汉隶 书法,是借助文字的书写来陶冶性灵、抒发情感的艺术,是汉字独有的艺术,也是深受中国和世界人民喜爱的艺术。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秦朝“书同文字”措施的主观目的和积极意义?
目的:秦统一后,面对国内文字混乱、政令不一的局面,为了有效加强对各地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必须要以统一的文字形式在全国广阔的范围内推行政令。
积极意义:恢复和加强了汉字的交流功能,规范了汉字的书写形式,促进了各地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发展,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明想知道:汉字何时转变为书法何艺术的?
第六站 魏晋南北朝时期 王明认为这一时期中国分裂、政治上黑暗,这一时期不会产生中国的书法艺术,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
1、单体汉字的字型丰富、数量庞大,准备了材料
2、社会危机,政治黑暗,形成了一个独立特行士人群体,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追求的理想形式。
3、文具改进
王明喜欢书法,但不知师从哪位书法名家,请你以列表的形式把不同时代背景和书法名家以及其作品特征列出,以供王明选择
朝代
时代风貌
书法名家
艺术特色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
明
王明也拿不准师从何家,王明决定把历史上的名家作品拿出来让你欣赏一下,以帮他参考一下。
展示名家作品(课件)
综合探究:简述汉字演变的过程和趋势。(交流合作)
历程:①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可能是中国汉字的起源。②商朝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成熟汉字。③商周时期,文字铸在青铜器上,被称为“金文”,西周晚期,通过整理金文,形成“籀文”。④秦统一后,用小篆统一全国的文字。⑤后来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出现隶书、楷书。
特点:①汉字演变的基本脉络经历了由商周的甲骨文发展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过程。②汉字的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③隶书盛行于汉代;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楷书盛行于隋唐。
考考你:王明自己认为对书法方面和知识已经有很大了解了,他想考考你。他出了两道题?
1、你能举例说明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吗?
2、你赞同以下的那种观点?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1)、政治不稳定,经济欠发展,文化繁荣。
2)、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3)、政治不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结论: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总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1、魏晋时期发展到自觉阶段:对汉末社会动乱的深刻反思,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2、隋唐时期达到新高峰:一统盛世,书法既有狂放不羁的草书,也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3、宋元时期书法的市民化趋势: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4、明代书法的市民化趋势加强: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艺多不压身,王明研究书法之后,他决定学一种新的艺术,这种艺术被称为书法的姊妹艺术。它是什么?
展示名家篆刻艺术
思考:中国古代的印章与古代一项科技发明的关系?
印刷术: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术
北宋毕升的活字印刷术
启发:艺术创作对科技发明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学以致用:王明思考:当今世界正处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时期,世界各国各地区文化相互融合加强。如何让中国汉字和书法走向世界?请你给出招。
三、小结:王明根据自己穿越时空的经历,决定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历程的总结,你认为这篇报告会包括我们今天学的哪些内容?
朝代
艺术特色
时代风貌(成因)
书法名家
魏晋南北朝
虚玄灵动
社会分裂动荡
士人群体形成
王羲之“书圣”;
《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隋唐
草书狂放不羁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开放
科举制确立
张旭、怀素
楷书注重规范法度
颜真卿、柳公权
宋代
追求个性而
忽略法度;
有意无法
重文国策、市民阶层兴起
理学的影响(与文人画背景一样)
黄庭坚、米芾、
蔡襄、苏轼;宋徽宗赵佶
明代
强调个性化
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
祝枝山、文徵明
练习和作业见学案
课件41张PPT。请你猜一猜仓颉卖字 ——打一成语谜底
“自作自受(售)”。 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上古黄帝时,史官仓颉根据日月星辰、鸟兽足迹等自然景物创造了汉字。图为仓颉像。仓颉造字虽只是传说,但据考证,仓颉可能是对汉字进行整理和规范的第一人。图为传说中的仓颉造字台。 “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汉字与书法第7课1、重点:书法艺术的演变历程
2、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 王明穿越时空的经历 中学生王明在书法方面很有造诣,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他决定穿越时空,到历史的长河领略一下中国汉字与书法的奥妙无穷的魅力。 第一站 新石器时代
原始汉字何处是?
马家窑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4000--5000年)中发现的陶器刻符丁公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4000多年)中发现的陶器刻符图画是人类文字的共同起源。看看世界上几种最古老的文字,你会发现它们的原始字形都是图画性的。我们现在见到的这些符号就是原始汉字吗? 相传1899年,中国学者王懿荣在他吃的中药“龙骨”里发现了距今3千多年前的汉字-甲骨文。图为王懿荣。距今约3000多年的商代甲骨文(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面的文字),是迄今所知最古老的成熟汉字。 第二站:晚清时期
(中药里发现的文字)
王明听说有人在中药里的有了惊世发现,发现了一种文字,你知道这种文字是什么吗?
被王懿荣,刘鄂于1899年秋发现的殷墟甲骨文其总数已达十五万之多,文字总量已超过百万,可识读一千多字。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军事、天文、历法、地理气候、礼仪民俗、医学、文法等。甲骨文已超越原始图画文字阶段,而能以极简单的线条符号创作文字。甲骨文对书法及文字发生意义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性。 第三站:商周时期
王明听说有一种文字被称为“铸造出来的文字”,这是什么文字? “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其形式要求庄严、稳重、端肃、有序、精美,以符合“藏礼于器”的礼仪文化的特点。和甲骨文相比, 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铭、《大盂鼎》铭、《散氏盘》铭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大篆起于西周晚年,同周末铜器上的文字很接近,是春秋战国时期通行于秦国的汉字形体。大篆也称籀文,因见于《史籀篇》得名。大篆的主要特点是:象形符号进一步失去象形性;笔画线条化,匀称、柔婉;构形较复杂,字形趋于方块形,比金文工整。 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大篆) 第四站 春秋战国时期 王明发现这个时期文化繁荣,但文字也繁杂, 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就像古老的密码,很难破译。如今天的马字就出现了以下情况。削弱了文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发展和生产进步。 第五站 秦朝
王明发现有两种文字得以流行,一是官方使用一种文字,二是 民间使用一种文字。这两种文字是什么文字? 小篆是大篆的对称,也叫秦篆,在大篆的基础上省改而成,是秦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政策,在全国推行的标准字体。小篆的主要特点是:笔画比大篆简化,以柔婉、圆转的线条构形;形体呈竖长方形,整齐、匀称;偏旁写法、部位安排有定;象形符号的相形性更差。 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监狱里造出的汉字:隶书 隶书,是小篆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
“隶”本是隶人的意思,也就是管罪犯的官吏。秦始皇统一中国初始,严法酷刑,犯法的人很多,因此每天要抄写的报告文件也就很多,于是管件的官吏就用这种早已在民间流行的俗体来写,人们说它是隶人们用的字体,所以把它叫作隶书。秦朝的书叫做秦隶或古隶,到汉代叫汉隶也叫今隶。 王明决定的把以上见到的汉字同当今的楷书相比,哪些字体能有书法的美感? 汉字的书写艺术:书法书法,是借助文字的书写来陶冶性灵、抒发情感的艺术,是汉字独有的艺术,也是深受中国和世界人民喜爱的艺术。 王明想知道:汉字何时转变为书法何艺术的?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秦朝“书同文字”措施的主观目的和积极意义? 目的:秦统一后,面对国内文字混乱、政令不一的局面,为了有效加强对各地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必须要以统一的文字形式在全国广阔的范围内推行政令。
积极意义:恢复和加强了汉字的交流功能,规范了汉字的书写形式,促进了各地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发展,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五站 魏晋南北朝时期 王明认为这一时期中国分裂、政治上黑暗,这一时期不会产生中国的书法艺术,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1、单体汉字的字型丰富、数量庞大,准备了材料
2、社会危机,政治黑暗,形成了一个独立特行士人群体,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追求的理想形式。
3、文具改进
王明喜欢书法,但不知师从哪位书法名家,请你以列表的形式把不同时代背景和书法名家以及其作品特征列出,以供王明选择。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社会危机
士人群体形成
文具改进曲尽其妙,虚玄灵动国家统一; 经济文化繁荣张旭、怀素
欧阳/颜/柳狂放不羁 草规范法度 楷重文;市民阶层;社会生活丰富四大家(苏、黄、米、蔡)追求个性
忽略法度
有意无法商品经济
生活丰富祝枝山、文徵明平民化世俗化
强调个性化隋
唐王羲之王明的烦恼王明也拿不准师从何家,王明决定把历史上的名家作品拿出来让你欣赏一下,以帮他参考一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在楷书和草书产生之际,楷草之间还有一种字体也在流行,就是“行书”。行书的字体既不象楷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呆立着,又不象草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在奔跑,而是象云、象水那样慢悠悠地不停地流动着,所以,叫“行书”。行书易写、易认、易于流行,实用性很高。最擅长写行书的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称“书圣”。王羲之(303-361) 草书是隶书快写而简便的结果。“草”是潦草、快捷的意思。
到唐朝以后的“狂草”,则更是难以辨认。“狂”就是漫无章法,
随心所欲。这种几乎无法辨识的“狂草”实际上不再是一种实用
的书写字体了,而只是一种艺术观赏形式罢了。“颠 张 狂 素” “楷”是楷模的意思,“楷书”就是可以作为楷模的字体。楷书把扁形、方形的隶书变成竖长方形,并且把波折的笔法变为平直。写楷书时得一笔一笔、整整齐齐地写。欧阳询(初唐)颜真卿(中唐)柳公权(晚唐)秀雅精准豪迈雄壮挺拔瘦硬颜筋柳骨2、你赞同以下的那种观点?
1)、政治不稳定,经济欠发展,文化繁荣。
2)、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3)、政治不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结论: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总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1、你能举例说明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吗?考考你王明自己认为对书法方面和知识已经有很大了解了,他想考考你。他出了两道题?1、魏晋时期发展到自觉阶段:对汉末社会动乱的深刻反思,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2、隋唐时期达到新高峰:一统盛世,书法既有狂放不羁的草书,也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3、宋元时期书法的市民化趋势: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4、明代书法的市民化趋势加强: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强调个性化的创造。对古代著名书法家的赞语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控如泉流”
“惊蛇走虺,骤雨狂风”
“颜筋柳骨”
上述赞语分别具体指谁的什么书体?王羲之 行书张旭 草书怀素 草书颜真卿柳公权 楷书什么字体?小篆、楷书右边书法作品的艺术风格?1、什么字体?草书、行书2、左图是 的代表作,右图被誉为 。 3、哪些是实用文字,哪些是自觉书法艺术?考考你:你知道天下三大行书吗?1、《兰亭序》
王羲之(晋)
2、《祭侄文稿》
颜真卿(唐)
3、《黄州寒食帖》
苏轼(宋)考考你:你知道楷书四大家吗?欧阳询(唐) 柳公权(唐) 颜真卿(唐) 赵孟睿ㄔ??
《九成宫醴泉铭》 《玄秘塔碑》 《颜勤礼碑》 《三门记》
(局部) (局部) (局部) (局部) 艺多不压身,王明,他决定学一种新的艺术,这种艺术被称为书法的姊妹艺术。它是什么? 篆刻艺术西汉皇后之玺 汉殿中都尉印(官印) 秦少府封泥秦郎中令丞封泥1、秦汉——标志性的时期马充私印殿中司马淮阳王玺雍容大度
方正质朴
? 传统认为,篆刻必先篆后刻,甚至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说。篆刻本身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艺术。篆刻家的作品与刻字铺师傅刻出的印章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写”的,讲究章法篆法,后者是“描的”,并不计较章法篆法。不研究篆刻不讲究章法刻出的印必然十分僵板。故学习篆刻的同时一定要十分认真地选择篆书碑贴临写,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便会明显觉得篆印时的便利,不少初学者重刻轻写,往往事倍功半。篆刻 思考:中国古代的印章与古代一项科技发明的关系?印刷术: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术
北宋毕升的活字印刷术启发:艺术创作对科技发明也有一定促进作用。2、宋元入画体现了实用性,尚未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3、明代中叶后,篆刻成为与书法、绘画并立的艺术门类.邓石如吴昌硕文彭学以致用王明思考:当今世界正处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时期,世界各国各地区文化相互融合加强。如何让中国汉字和书法走向世界,请你给出招。 王明根据自己穿越时空的经历,决定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历程的总结,你认为这篇报告会包括我们今天学的哪些内容?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自发阶段
国家统一,
文字统一 小篆 圆润纤细,布局均匀 隶书 雄放洒脱,浑厚深沉 社会危机,士人群体形成,工具的改进。王羲之行书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国家统一,
经济繁荣 张旭
怀素草书楷书狂放不羁注重规范法度、理论成熟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苏黄米蔡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经济繁荣,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强调个性化的创造自觉阶段虚玄灵动欧阳询、颜真卿
柳公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