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课内阅读过关练习-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春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由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毒亲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老苗作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顿客招来。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她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炒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的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嚣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目子。
1.选文主要写了
2.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元宵节的热闹景象,请用“——”勾出来。
3.选文第一自然段是如何详写元宵节的场景的?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重点写街上的灯的种类、样式等 B.重点写干果店做的冰灯
C.重点写孩子们燃放花炮的情景 D.重点写元宵节吃元宵的情景
4.对于老舍着力描写元宵节的灯的目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突出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B.突出元宵节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C.说明他小时候家庭条件优越 D.烘托出元育节的欢乐气氛
5.北京的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
6.文中加点字表示 的意思。“处处悬灯结彩”中的“处处”说明灯的 多:“各形各色的纸灯”中“各形各色”说明灯的 多。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①“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②“是啊!孥孥说得对。”
③“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④“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⑤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地把他抱了起来。
1.文段选自课文《腊八粥》,作者是 ,课文围绕“腊八粥”主要写了 和 两部分内容,其中详写的内容是 。
2.文段画“ ”的句子是对八儿的 描写,(A.心理描写B.外貌描写 C.语言描写),给我们展示了一个 的八儿,(A.顽皮、淘气B.天真、狡黠C.聪明、勇敢)
3.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意思递进 B.表示意思转折 C.表示解释说明
4.作者通过八儿的猜想,对腊八粥进行了细腻的描写。你印象中喝过的粥又是什么样子的?试着用一两句话描写一下吧。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首先,我感到目前居住的地方不太合适。一则因离海太近,地势低湿,不大卫生,二则附近没有淡水。我得找一个比较卫生、比较方便的地方建造自己的住所。
我根据自己的情况,拟定了选择住所的几个条件:第一,必须如我上面所说的,要卫生,要有淡水;第二,要能遮阴;第三,要能避免猛兽或人类的突然袭击;第四,要能看到大海,万一老天爷让什么船只经过,我就不至于失去脱险的机会,因为我始终存有一线希望,迟早能摆脱目前的困境。
我按上述条件去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发现在一个小山坡旁,有一片平地。小山靠平地的一边又陡又直,像一堵墙,不论人或野兽都无法从上面下来袭击我。在山岩上,有一块凹进去的地方,看上去好像是一个山洞的进口,但实际上里面并没有山洞。在这山岩凹进去的地方,前面是一片平坦的草地,我决定就在此搭个帐篷。这块平地宽不过一百码,长不到二百码。
若把住所搭好,这块平坦的草地犹如一块草皮,从门前起伏连绵向外伸展形成一个缓坡,直至海边的那块低地。这儿正处小山西北偏北处,日间小山正好挡住阳光,当太阳转向西南方向照到这儿时,也就快要落下去了。
搭帐篷前,我先在石壁前面画了一个半圆形,半径约十码,直径有二十码。沿这个半圆形,我插了两排结实的木桩:木桩打入泥土,仿佛像木概子,大头朝下,高约五尺半,顶上都削得尖尖的。
两排木桩之间的距离不到六英寸。然后,我用从船上载下来的那些缆索,沿着半圆形,一层一层地堆放在两排木桩之间,一直堆到顶上,再用一些两英尺半高的木桩插进去支撑住缆索,仿佛柱子上的横木。这个篱笆十分结实牢固,不管是人还是野兽,都无法冲进来或攀越篱笆爬进来。这项工程,花了我不少时间和劳力,尤其是我得从树林里砍下粗枝做木桩,再运到草地上,又把它们打入泥土,这工作尤其费力费时。
至于住所的进出口,我没有在篱笆上做门,而是用一个短梯从篱笆顶上翻进来,进入里面后再收好梯子。这样,我四面都受保护,完全与外界隔绝,夜里就可高枕无忧了。不过,我后来发现,对我所担心的敌人,根本不必如此戒备森严。
我又花了极大的力气,把前面讲到的我的全部财产,全部粮食,、弹药武器和补给品一一搬到篱笆里面,或者可以说搬到这个堡垒里来。我又给自己搭了一个大的帐篷用来遮雨,因为这儿一年中有一个时期常下倾盆大雨。我把帐篷做成双层的,也就是说,里面一个小的,外面再罩一个大的,大帐篷上面又盖上一大块油布。那油布当然也是我在船上搜集帆布时一起拿下来的。
现在我不再睡在搬上岸的那张床上了,而是睡在一张吊床上,这吊床原是船大副所有,质地很好。
我把粮食和一切可能受潮损坏的东西都搬进了帐篷。完成这项工作后,就把篱笆的出入口堵起来。此后,我就像上面所说,用一个短梯翻越篱笆进出。
做完这些工作后,我又开始在岩壁上打洞,把挖出来的土石从帐篷里运到外面,沿篱笆堆成一个平台,约一英尺高。这样,帐篷算是我的住房,房后的山洞就成了我的地窖。
1.下列对短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选择搭帐篷的场地。 B.在草地上搭建帐篷。
C.制作短梯翻越篱笆。 D.把粮食等东西都搬进帐篷。
2.把鲁滨逊搭建帐篷的过程补充完整。
( )—插木桩—( ) —( )
3.阅读短文,对比鲁滨逊的临时栖身处和理想居住地的优劣。
临时栖身处的不足 理想居住地的优势
4.结合短文中的两处故事情节,分析鲁滨逊的性格特点。
阅读理解。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头了。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觉得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不记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选段出自课文《 》,作者是
2.仔细品味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盼着什么?这里是怎样写出“盼”的心情的?)
(2)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这个片段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不直接写心情,而是写“那个星期天”的光线的声音?)
3.结合选段说说作者在表达真情实感上的特点。
课内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①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②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③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④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⑤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从选文中找出与下面句子相照应的语句抄写在横线上。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2.从选文的 , , 这三件事情中,可以体会到局势越来越严峻。
3.平时对“我们”非常慈爱的父亲,这一次却含糊地回答“我”的原因是什么?
4.文中画线句子表现了李大钊怎样的革命精神?
课内阅读。
①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
②“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③父亲没有回答。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④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1.在选文方框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用“~~”在选文中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
3.根据选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吓了一跳”写出了“我”的意外和困惑,因为“我”实在想象不出,神秘美丽的表的世界里,会有一个小蝎子。 ( )
(2)我并没有把父亲说的表里面有个小蝎子当真。 ( )
(3)“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这一句与课文第1自然段末句形成呼应。( )
(4)“我”是一个对自然现象充满了好奇,喜欢不断探索的孩子。( )
4.“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为什么“我”不说了?( )
A.因为这样的话说了很多遍,让“我”觉得很厌烦。
B.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事物的认识也更加全面,明白了以前自己的猜测是不正确的,所以“我”不再说了。
C.因为父亲和母亲教育了“我”,所以“我”不再说了。
D.因为这件事情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不再说了。
参考答案:
1.老北京元宵节的热闹景象。 2.元宵(汤圆) 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3.A 4.C 5. 吃元宵 看花灯 6. 多 数量 种类
1. 沈从文 等粥 喝粥 等粥 2. C B 3.A 4.我印象中吃过的粥里放红枣、白莲、大米,经过熬煮红枣香甜软糯、白莲粉粉的,味道好极了!
1.B 2. 画半圆 堆缆索 支撑缆索 3. 第一,离海太近,地势低湿,不大卫生;第二,附近没有淡水。 第一,卫生、有淡水;第二能遮阴;第三,能避免猛兽或人类的突然袭击;第四,能看到大海。 4.鲁滨逊充分利用船上的材料搭建住所,说明他富有创造力;鲁滨逊没有在篱笆上做门,而是用一个短梯从篱笆顶上翻进来,进入里面后再收好梯子。由此可见鲁滨逊考虑问题全面而又周到,充满智慧。
1. 那个星期天 史铁生 2. 我盼着母亲快点儿洗完衣服好带我出去。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现我“盼”的心情。 失望、沮丧的心情。作者不直接写心情,而是写“那个星期天”的光线和声音,这是借助环境描写来衬托“我”希望落空后的孤独、悲伤的心情。 3.①通过神态、动作心里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真情实感。②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作者的心情。
1.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2. 父亲早出晚归 父亲烧掉书籍文件 阎振三被捕 3.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4.李大钊明知处境危险,但他把革命事业看得比自己还重要,绝不肯离开工作岗位,表现出他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1., , ? , : 。 2.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3. √ × √ √ 4.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