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他 了》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
——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例文分析
教材分析: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习作:他__了》是一篇富有启发性的半命题作文。这个题目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理解和描述一个人的情绪或状态变化,从而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这个题目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它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自行补充题目中的空白部分,如“他生气了”、“他陶醉了”等。这种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感受来构思文章,从而更容易产生真实、生动的作品。
其次,这个题目也体现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要求。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通过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等多种方法来表现人物的内心状态。这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还需要他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此外,这个题目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构思、组织语言,并通过自评自改、小组合作赏评互改等方式来完善自己的作品。这种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最后,这个题目还体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通过观察和描述一个人的情绪或状态变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增强他们的同情心和同理心。同时,这个过程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生活中的情绪变化是正常的,应该学会正确面对和处理这些情绪。
综上所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习作:他__了》是一篇富有启发性和实用性的作文题目,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习作:他__了》教学设计方案
一、核心素养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
学生能够准确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式,生动地描述人物的情绪或状态变化。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使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
2. 思维发展与提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细致入微地捕捉人物的情绪变化。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用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展现人物特点。
3. 审美鉴赏与创造:
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学习如何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表现人物情感。
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鼓励他们创作出富有个性和情感的作品。
4. 文化传承与理解:
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情感表达方式,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对人物情感的描写,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情感表达差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如何通过观察和想象,准确捕捉人物的情绪变化。
如何运用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手法,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情感状态。
教学难点:
如何使描写具有个性和创意,避免内容的空洞和雷同。
如何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表达真实情感,增强文章感染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些表现人物情绪变化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人物的情感状态。
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当时的人物是怎样的状态?”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的经历。
师生互动及话语示例:
教师:“大家看这张图片,图片中的人物看起来怎么样?”
学生:“他看起来很生气。”
教师:“那么,你们能描述一下他生气的样子吗?他的动作、神态、语言是怎样的?”
学生:(描述)
2. 讲解写作技巧
教师讲解如何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手法表现人物的情感状态,并举例说明。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写作中运用这些技巧,使描写更加生动和真实。
师生互动及话语示例:
教师:“当我们描写一个人生气时,我们可以从他的哪些方面入手呢?”
学生:“动作、神态、语言。”
教师:“很好!那么,动作方面我们可以怎么写?神态和语言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3. 学生实践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构思一个表现人物情绪变化的场景,并尝试用所学技巧进行描写。
教师巡视指导,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师生互动及话语示例:
教师:“现在请大家开始构思自己的文章,记住要运用我们刚才学习的描写技巧哦!”
学生:(开始写作)
教师:(走到学生身边)“这里你可以试着加入一些神态描写,让人物更生动。”
学生:(修改)
4. 作品展示与互评
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互评。
学生互相交流作品,提出修改建议,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师生互动及话语示例:
教师:“现在请大家互相交换作品,看看对方的描写是否生动真实,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学生:(互相交换作品,阅读并提出建议)
学生A:“我觉得你在这里可以再加一些动作描写,这样会更生动。”
学生B:“谢谢你的建议,我会修改的。”
5. 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描写人物情感的重要性。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师生互动及话语示例: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通过描写动作、神态、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情感状态。希望大家能够继续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学生:“好的,老师!”
四、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并尝试运用更多的描写手法。
鼓励学生将作品分享给家长或朋友,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例文:《他生气了》
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房间的每一个角落。这本应是一个宁静而美好的早晨,但此刻,家里的气氛却异常紧张。我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父亲的脸色,他的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愤怒。
事情发生得如此突然。就在昨天,我因为贪玩而忘记了做父亲交代给我的家务活。当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已经为时已晚。父亲回家后,发现家里一片狼藉,他的脸色立刻变得阴沉起来。
“你为什么没有做家务?”父亲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着我。我支支吾吾地解释着,但越是解释,越显得苍白无力。父亲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的胸膛起伏着,仿佛有一团怒火在胸中燃烧。
他猛地站起来,双手紧握成拳,似乎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他的眼睛瞪得溜圆,仿佛要将我看穿。我从未见过父亲如此生气,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恐惧。
“我告诉过你多少次,要学会承担责任!”父亲的声音突然提高,吓得我一哆嗦。他指着乱七八糟的房间,语气中充满了失望和愤怒。“你看看这个家,像个什么样子!你知道我每天工作有多辛苦吗?回来还要面对这样的局面!”
我低下头,不敢直视父亲的眼睛。我知道自己错了,但我却不知道该如何弥补。父亲的怒火似乎还没有平息,他继续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嘴里不停地嘟囔着。
过了好一会儿,父亲似乎冷静了一些。他坐在沙发上,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地说:“孩子,我不是在责怪你,我是在教你。你要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虽然父亲的话语柔和了一些,但我知道他的内心依然充满了失望。我默默地收拾着房间,心中充满了懊悔。我知道,这次的事情给了我一个深刻的教训,也让我更加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忘记过做家务。每当我看到家里整洁有序的样子,我都会想起那个早晨,父亲生气的样子。那是一次痛苦的经历,但也是一次成长的契机。
写作方法分析:
1. 情感渲染:文章通过描绘阳光和房间的细节,为后续的冲突营造了平静而美好的背景,使父亲的生气显得更加突兀和强烈。同时,通过描绘父亲的神态、动作和语言,将他的愤怒情绪渲染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2. 细节描写:文章在描写父亲生气的过程中,注重了细节的刻画。比如,“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愤怒”、“双手紧握成拳”等,这些细节的描写使得父亲的生气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3. 情节推进:文章通过“我”忘记做家务、父亲发现后的愤怒、以及“我”的懊悔和补救等情节,层层推进,使得故事发展自然流畅,同时也展示了“我”的成长过程。
4. 语言运用:文章的语言简洁明了,既符合小学生的表达水平,又能够准确地传达出人物的情感和故事的情节。同时,通过运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5. 主题升华:文章不仅仅停留在描述父亲生气的表面现象上,还通过“我”的反思和成长,升华了文章的主题。让读者明白,生气背后往往隐藏着更深层的教育意义和成长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