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重难点检测卷-数学三年级下册苏教版
一、选择题
1.比5千米长50米的是( )
A.5500米 B.550米 C.5050米
2.一顶帽子36元,一条围巾68元,买6套帽子和围巾共用多少元?正确列式是( )。
A.36+68×6 B.36×6+68 C.(36+68)×6
3.下面算式中,积小于2000的是( )。
A.41×38 B.47×50 C.49×51
4.小芳比姐姐小12岁,今年姐姐的岁数正好是小芳的3倍,姐姐今年多少岁?( )
A.12 B.18 C.24
5.二十几和五十几相乘,积是( ).
A.三位数 B.四位数 C.三位数或四位数都有可能
6.要使□7×25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 ).
A.3 B.4 C.5
二、填空题
7.“小马虎”在计算“”时,不小心先算了减法,再算了除法,算出的结果是12,这道题正确的结果是( )。
8.王老师要买28个排球,超市里有两种价格的排球可供选择,一种是每个45元,另一种是每个54元,王老师买排球最少要花( )元,最多要花( )元。
9.一桶油重200千克,10桶油重( )吨。
10.把一根木头锯成5段,共用40分钟,每锯一次要( )分钟。
11.张大伯家果园里的梨树比桃树的3倍多15棵。如果梨树有75棵,桃树有( )棵;如果桃树有75棵,则梨树有( )棵。
12.妈妈买了15袋饼干,每袋24元。根据下面的竖式,在括号填合适的数。
三、判断题
13.40×50的积的末尾有两个0。( )
14.一袋大米25千克,买40袋大米共1000克。( )
15.450克+550克=1000克=1吨。( )
16.(36-20)÷2去掉括号后并没有改变计算结果。( )
17.张大妈家有12只公鸡,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母鸡比公鸡多36只。( )
四、计算题
18.直接写得数。
14×10= 640÷8= 5×8+6= 52×41≈ 5=( )÷5
27×11= 24×26= 20-3×6= 29×58≈ ( )×20=60
19.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69×38= 60×35= ★470÷3=
20.递等式计算。
639-25×18 927÷3+257 47×(428-228) (503-278)÷5
五、解答题
21.张老师到文具店买了4支钢笔,每支21元,他付给营业员100元,应找回多少元? (列综合算式)
22.张老师和王老师买同样的足球,张老师买3个,王老师买9个,张老师比王老师少付252元。每个足球多少元?
23.每个茶杯售价12元,买14盒这样的茶杯一共要多少元?
24.蔬菜基地把收获的大白菜运往外地,已经装满了13车,每车28筐,还剩下16筐没装,一天共收获了多少筐大白菜?
25.粮店七月份卖出大米和面粉各18袋。
(1)卖出的大米和面粉共多少千克?
(2)卖出的大米比面粉多多少千克?
26.看图回答问题。
(1)小力从家向北走,他每分钟走80米,走了25分钟他现在在科技馆的( )面,先算一算,再在图中用“A”表示出来。
(2)小力从书店出发向东走,他每分钟走75米,走了20分钟,他现在在家的( )面,先算一算,再在图中用“☆”表示出来。
参考答案:
1.C
【分析】1千米=1000米,把5千米换算成米,然后再加上50米即可求出比5千米长50米的长度.
【详解】5千米=5000米,5000+50=5050(米).
故答案为C.
2.C
【分析】先计算出一顶帽子和一条围巾的总费用,再乘6即可解答。
【详解】(36+68)×6
=104×6
=624(元)
买6套帽子和围巾共用624元。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A
【详解】略
4.B
【详解】略
5.B
【详解】略
6.B
【详解】略
7.68
【分析】先算减法,再算除法,就变成,先用12乘上3求出的结果,再用用84减去求出的积,求出的值,再按照先算除法,再算减法的计算方法求解。
【详解】应该是:
84-12×3
=84-36
=48
正确的结果是:
84-48÷3
=84-16
=68
【点睛】解决本题根据乘除法以及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求出的值,再按照正确的计算顺序求解。
8. 1260 1512
【分析】全部买成45元一个的排球,花的钱最少;全部买成54元一个的排球,花的钱最多。
【详解】28×45=1260(元)
28×54=1512(元)
答:王老师买排球最少要花1260元,最多要花1512元。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实际问题,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分别计算出全部买45元一个的排球,需要的钱和全部买54元一个的排球,需要的钱。
9.2
【分析】一桶油重200千克,用200×10计算出10桶油的重量,再根据1吨=1000千克,把单位换算成吨。
【详解】200×10=2000(千克)
2000÷1000=2(吨)
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吨和千克之间换算,把千克换算成吨时,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1000;把吨换算成千克时,要乘它们之间的进率1000。
10.10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把一根木头锯成5段,只需要锯4次,用40分钟,那么一次的时间可以求出来。
【详解】40÷(5-1)
=40÷4
=10(分钟)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次数比段数少1。
11. 20 240
【分析】由题意知:梨树有75棵,梨树比桃树的3倍多15棵,是以桃树为一倍量,梨树去掉15棵后,正好是桃树的3倍;则桃树的:(75-15)÷3;桃树有75棵,则75×3+15。据此解答。
【详解】(75-15)÷3
=60÷3
=20(棵)
75×3+15
=225+15
=240(棵)
【点睛】找准以谁为一倍的量,理清数值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比如梨树比桃树的3倍多15棵,就是以桃树为一倍量,梨树是桃树的3倍还多15棵。
12.5;120;
10;240;
15;360
【分析】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可知,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5乘第一个因数24,表示5个一乘24,得到120个一。即买5袋饼干花费120元。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乘第一个因数24,表示1个十乘24,得到24个十,也就是240。即买10袋饼干花费240元。用120加上240,得到360,表示买15袋饼干花费360元。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点睛】本题考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应用,应明确竖式中各个数字表示的意义。
13.×
【分析】本题根据末尾有0的整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在计算40×50时,可先计算4×5,然后在乘得的结果后加上原来因数40后面的一个0和因数50后面的一个0,即加上2个0,计算出结果后即可判断。
【详解】40×50=2000,所以40×50的积的末尾有三个0;
故答案为:×
【点睛】计算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在判断积的末尾零的个数时不光要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还要注意除零以外的数字相乘的结果是否有零。
14.×
【分析】先用每袋大米的质量乘上40袋,求出40袋大米的重量,再根据题意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25×40=1000(千克)
所以一袋大米25千克,买40袋大米共1000千克。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乘法的应用和质量单位的认识,根据乘法的意义计算出40袋大米的重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
【分析】先计算出450克+550克是多少克,再根据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进行单位换算后判断即可。
【详解】450克+550克=1000克,1000克=1千克,1吨=1000千克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单位间的进率,要看清单位,熟练掌握单位间的换算。
16.×
【分析】分别算出原式子的结果、去掉括号后的式子的结果,比较得数可得结论。
【详解】(36-20)÷2
=16÷2
=8
36-20÷2
=36-10
=26
结果不相等。
故答案为:×
【点睛】解答此题注意运算顺序: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括号里,再算括号外。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按照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17.√
【分析】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即母鸡比公鸡多(4-1)倍,乘公鸡的只数,就是养的母鸡比公鸡多的只数,据此解答。
【详解】12×(4-1)
=12×3
=36(只)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差倍知识的掌握情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得出母鸡比公鸡多的倍数。
18.140;80;46;2000;25
297;624;2;1800;3
【解析】略
19.2622;2100;156……2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分别与两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结果要与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分别与两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结果要与十位对齐,然后两个结果相加就得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结果。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时,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除法验算时用商乘除数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数;有余数时,用商乘除数加上余数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详解】69×38=2622 60×35=2100 ★470÷3=156……2
验算:
20.189;566;9400;45
【分析】(1)有乘有减,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减法;
(2)有加有除,先计算除法再计算加法;
(3)有小括号先计算小括号里的减法,再计算小括号外面的乘法;
(4)有小括号先计算小括号里的减法,再计算小括号外面的除法;据此计算。
【详解】(1)639-25×18
=639-450
=189
(2)927÷3+257
=309+257
=566
(3)47×(428-228)
=47×200
=9400
(4)(503-278)÷5
=225÷5
=45
21.16元
【分析】在商店买了4支钢笔,每支钢笔21元,根据乘法的意义可知,张老师共花21×4元钱,他付给营业员100元,根据减法的意义可知,用所付钱数减去所花钱数即是应找回多少钱:100-21×4。
【详解】100-21×4
=100-84
=16(元)
答:应找回16元。
【点睛】首先根据一支钢笔的钱×购买数量求出所花钱数是完成本题的关键。
22.42元
【分析】张老师比王老师少买了9-3=6(个),所以张老师比王老师少付252元,即6个足球的价钱是252元,再用252除以6就是一个足球的价钱。
【详解】252÷(9-3)
=252÷6
=42(元)
答:每个足球42元。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理解到252元是6个足球的钱,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3.1008元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一盒茶杯有6个,先用每个茶杯的价格乘一盒茶杯的数量,计算出这样一盒茶杯需要多少钱,再乘14,即可算出买14盒这样的茶杯需要多少钱。据此解答。
【详解】12×6=72(元)
72×14=1008(元)
答:买14盒这样的茶杯一共要1008元。
24.380筐
【分析】先用每车筐数乘装满车的数量,求出已经运的筐数,再加上剩下的筐数,求出大白菜总筐数。
【详解】28×13+16
=364+16
=380(筐)
答:一天共获了380筐大白菜。
【点睛】本题关键是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式求出已经运的筐数。
25.(1)1170千克;(2)630千克;
【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每袋大米的重量×卖出大米的袋数=卖出大米的重量,每袋面粉的重量×卖出面粉的袋数=卖出面粉的重量,卖出大米的重量+卖出面粉的重量=卖出大米和面粉的总重量,依此计算。
(2)用卖出大米的总重量减卖出面粉的总重量即可,依此列式并计算。
【详解】(1)50×18=900(千克)
15×18=270(千克)
900+270=1170(千克)
答:卖出的大米和面粉共1170千克。
(2)900-270=630(千克)
答:卖出的大米比面粉多630千克。
【点睛】熟练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6.(1)南;图见详解(2)西;图见详解
【分析】(1)80乘25求出25分钟走的路程,再与2500比较,据此解答。
(2)75乘20求出20分钟走的路程,再与1800比较,小于1800时在家的西面,大于1800时在家的东面,据此解答。
【详解】(1)80×25=2000(米)
2000<2500
走了25分钟他现在在科技馆的南面。
(2)75×20=1500(米)
1500<1800
走了20分钟,他现在在家的西面。
【点睛】路程=速度×时间,此题主要考查此公式的应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