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10-22 22:0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在前面我们学过很多反应,如: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变短了;铁丝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后变重了。
大家猜想一下:这些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间存在哪些质量关系呢?探究实验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⑴在锥形瓶中放一小块白磷
⑵称量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⑶点燃白磷,观察产生现象 ⑷冷却后称量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1.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产生大量白烟,天平仍然平衡M⑴= M⑵反应表示探究实验2:铁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⑴在烧杯中放入蓝色硫酸铜溶液,放在托盘上,取几颗小铁钉也放在托盘上。
⑵称量托盘上物质的总质量。
⑶将铁钉放入烧杯中,使二者反应。观察产生的现象⑷称量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铁钉表面覆盖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M⑴= M⑵反应表示现象描述硫酸铜与铁反应的质量变化演示视频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 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对比思考反应前物质(或物体)反应后物质(或物体)锥形瓶细砂橡皮塞气球(空气)氧气氮气白磷锥形瓶细砂橡皮塞气球五氧化二磷(剩余气体)氮气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白磷质量+氧气质量=五氧化二磷质量稀有气体等稀有气体等白磷五氧化二磷氧气以水电解反应为例,用分子原子观点说明化学反应的本质?提示:
如果弹出询问
窗口,请选择
“允许播放”,
然后点击:
“继续”;
通过画面中的
按纽控制。根据水分子分解动画分析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 2.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3.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1.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元素种类变了吗?元素质量变了吗?物质的总质量呢?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呢?分子种类呢?动动脑不变改变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原子种类物质的总质量元素质量元素种类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分子的数目探究实验3、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实验表明,反应后质量比反应前质量减轻了。这一实验事实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为什么?答:符合。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去了。探究实验4、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实验表明,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这一实验事实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为什么?答:符合.因为有氧气参加了该反应.答:在密闭容器(或装置)中进行 如何改进探究实验三与探究实验四,使之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思考后回答?典例剖析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最确切的是( )
A.10g冰受热融化后生成10g的水
B.参加反应的H2和O2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C.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D.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3.某化合物在空气完全燃烧后 ,生成CO2和H2O,则该化合物的组成一定含有 元素 ,可能含有 元素C、HO2.现有一反应A+B→C,有10gA和5gB反应,结束后还剩余3gA,B没有剩余,则反应生成C的质量为:
g。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请你谈一谈。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知道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物质总和;知道了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作业
板书设计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3.应用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思考]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又能反映质量守恒定律的特点呢?
[总结]为了交流方便,国际上采用通用的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阅读]阅读课本,找出什么叫化学方程式?
[问答]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化学方程式?
是化学方程式吗?“+”表示“和”、“与”等“=”表示“反应生成”及“六不变”认识化学方程式反应条件[思考]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有哪些优点呢?
[交流讨论]
⑴表示出了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
⑵表示出了反应进行所需要的条件;
⑶表示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阅读总结]阅读课本P96,然后总结。
[板书]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或提供的信息)表示反应物、生成物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表示反应条件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的粒子数比 12: (16×2):(12+16×2)
12: 32 : 44①宏观: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③微观:每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②质量: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怎样
读?[思考]
对于反应:
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如何计算? 4×31∶(5×16×2)∶[2×(31×2+16×5)]
124 ∶ 160 ∶ 284动脑筋[交流讨论]课本P97讨论题
[提示]答案合理均可
[总结]可见化学方程式能给我们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可以进行物质的制备、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算等......
[练习]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B 例1 (多选)将3g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据此可判断该物质的组成中( )
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可能含有氧元素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D.一定含有氧元素 例2 目前有关部门作出决定,司机酒后驾车会受到严惩。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X+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化合物X,则X的化学式为( )
A.Cr2O3; B.CrSO3;C.Cr2(SO4)3;D.Cr2S3A C C34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利用它既可以知道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又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使人一目了然。而且我们还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提供给我们的信息,选择适当的物质与条件进行反应,生成我们所需要的物质。课堂导练1+5本课时对应练习作业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
⑴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⑵意义:
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
②表示反应条件;
③表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④表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粒子个数比。
⑶读法:“+”读“和”,“=”读“反应生成”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