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中考考点】
课题 内容 要求
识记 理解 应用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 √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
改革开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 √ √ √
国有企业改革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 √ √ √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人民日报的一位老编辑动情地说:“35年前我参与编辑的这张报纸,把改革开放的春雷送到了共和国希望的田野上。”这张报纸应是
粮食高产 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毛主席会见尼克松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A B C D
2.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和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
4.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首歌谣反映的是1978年以来在我国农村逐步实行的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运动
5.《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
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6.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就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就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就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就开放区
7. 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为核心,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同年,上海电声总厂发起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在本公司职工中发行股票。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改制提供有力支持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关系四次调整的先后顺序是
① 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三大改造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①③②④ D.③④②①
9.1985年,我国部分国有企业试行工资改革,办法是企业上缴利润增长1%,职工工资总额可相应增长0.3%~0.7%。材料表明我国国有企业工资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实行国有企业政企分开 B.要求企业提高职工福利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实行国有企业资产重组
10.以下是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工业基地)示意图和对外开放初期示意图,对这两幅图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图二以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为主
B.图一重工业基地集中在东北地区,图二对外开放始于东南沿海地区
C.图一所示各项建设遭受重大挫折,图二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D.图一所示各项成就为图二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右图是小明整理的历史信息,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祖国的和平统一
C.经济体制改革
D.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12.原苏联某总理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B.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人民公社化道路
13.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曲中的这位“老人”指的是
A.孙中山 B.毛泽东 C.邓小平 D.江泽民
14.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他(指邓小平)把
市场经济称做‘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
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材料中邓小平“打破禁忌”的论断
A.促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促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推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D.引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5.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将其写入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历史性会议是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二)材料题
16.(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玉渊潭人民公社的公共食堂 图二 韩家湾村农民领取包产剑户合同书
材料二 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材料三 1979-1997年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比较表
国家 美国 英国 德国 日本 印度 中国
增长率 2.5 2.1 2.2 3.1 5.2 9.8
(1)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史实分别处于什么历史时期
(2)依据材料二概述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有哪些
(3)从材料三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如何 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7.(10分)历史长河中,时间的刻度因其记载的重大事件而具有特殊意义。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踏着时间的脚步,聚集每一个重大事件,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总体认识。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选择题 1-5 DBACB 6-10 ACCCB 11-15 DCCDC
(二)材料题
16.(1)图一: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或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大跃进”时期,十年探索时期)。 图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或改革开放时期)。
(2)引进技术,引进管理经验,学习外国知识,扩大对外交流和联系。
(3)高速增长;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17.(1)①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②农村(安徽凤阳小岗村);③中美(中国和美国);④四(4);⑤国有企业;⑥十三大;⑦南方谈话;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⑨1997年。
(2)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一届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①的开端。
1978年,经济改革从②开始。1979年1月,③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80年,建立④个经济特区。
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⑤改革。
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⑥,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路线。
1992年,邓小平发表“⑦”,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
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⑧体制。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78年 1982年 1987年 1992年 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