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学案 鲁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学案 鲁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0-22 13:0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
2、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道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学习重点】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学习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学习流程】
一、知识链接: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巩 ( http: / / www.21cnjy.com )固政权,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完成祖国大陆的统一;1950年—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保卫了祖国的和平与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为我国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二、新课导学
【自主梳理】(5分钟)
请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
1、为了有计划地进行 ,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 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 ,建立国家 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 、 和 ;相应的培养 。
2、“一五”计划从 年开始执行,到 年完成。“一五”计划在 和 取得最突出的成就。
3、在“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以 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础得到加强, 和 也建立起一批新的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 迈进。
4、 年9月,第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的新中国第一步宪法是 ,这是一部 类型的宪法。此后, 作为临时宪法不再发挥作用。
三、【合作探究】(20分钟)
1、重点探究:“一五”计划为什么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
资料一:1949年解放前夕:我国国民人均收入66元;人均粮食209公斤;人均钢产量0.29公斤。
问题1:请你根据材料中的数据,用一句话概括解放前夕国民经济的现状?
问题2:结合教材介绍,分析国民经济为什么会如此惨败?
问题3:建国初期实施的哪项措施使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发展?
问题4:根据问题3总结“一五”计划重点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原因。
资料二:中国与苏联、美国、英国比较表,结合教材P18表格探究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问题5:根据表格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生产的状况?
问题6: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构成以工业为主还是以农业为主?
问题7:由问题5、6概括“一五”计划重点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原因。
资料三:从1949年10月3日到1950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10月28日,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只有苏联、罗马尼亚、朝鲜、匈牙利、瑞士、芬兰等17个国家,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大国对中国采取孤立、包围、封锁的外交政策。
问题8:根据材料分析,建国初期中国面临怎样的国际形势?
问题9:列举建国初期西方大国挑衅中国的一个典型事件。
问题10:根据问题7、8概括“一五”计划重点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原因
(参考答案:问题1:国民经济濒临崩溃;问题2:帝国主义的掠夺、国民党政府的搜刮、长期战争的破坏等;问题3:土地改革;问题4:土地改革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问题5:工业水平与大国相差甚远,与发展中国家也有较大差距;问题6:以农业为主,我国还是农业国;7: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局面,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问题8:帝国主义国家敌视中国,甚至以战争威胁中国;问题9:抗美援朝;问题10:为了巩固国家政权,打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
2、学生探究:“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
资料一:建国初期毛泽东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还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问题1::毛泽东的感慨在“一五”计划完成后基本上都实现了,请你用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
资料二:“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毛泽东《水调歌头 游泳》节选
问题2:“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描述的是“一五”计划的哪项重大成就?长江上这样的“桥”你还知道哪些?
问题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哪一项重大工程实现了毛泽东“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愿望?
(参考答案:问题1:195 ( http: / / www.21cnjy.com )6年长春一汽生产出中国第一辆汽车、1954年南昌飞机制造厂生产出中国第一架飞机,此后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出中国第一架战斗飞机、1959年新中国第一辆59式坦克成功制造、1958年洛阳拖拉机厂生产出中国第一台拖拉机;问题2: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这样的“桥”还有南京长江大桥、润扬大桥、苏中大桥等;问题3:三峡工程)
学生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学生根据教材介绍,解答下列问题
问题1:这部宪法能否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请用数据说明你的观点
问题2:请用宪法中的原话解答我国的国家权力属于什么人?
问题3:结合政治所学解释人民行使权力的机构是什么?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
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部分内容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六条 国营经济是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力量和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国家保证优先发展国营经济。
问题:4:根据宪法内容分析新中国追求的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什么?希望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
问题5:根据上述4个问题你能判断出中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吗?
(参考答案:问题1:能,宪法制定前1. ( http: / / www.21cnjy.com )5亿人参加讨论,提出118条修改和补充意见;问题2:人民;问题3: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问题4: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道路;问题5: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四、【延伸拓展】(10分钟)
走访身边的老人,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你的家乡有哪些重要建设成就
五、知识网络建构速记(5分钟)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六、【智能跟踪训练】(5分钟)
1、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提出要集中主要力量( )
A、发展重工业 B、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C、培养建设人才 D、把生产合作社合并为人民公社
2、1956年,一座宏伟的汽车城——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建立。下列与其相关的事件是( )
A、实行土地改革 B、实行农业合作化
C、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中共八大的召开
3、“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史实中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开展了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③长春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等重工业企业投产
④新藏、青藏、川藏公路及宝成铁路修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立了东北工业基地,其中心是( )
A、鞍山钢铁公司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沈阳第一机床厂 D、宝山钢铁公司
5、1957年,一座连接了南北交通的长江大桥在什么地方建成?( )
A、武汉 B、沈阳 C、长春 D、鞍山
6、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中国人民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
A、颁布了《共同纲领》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7、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智能跟踪训练答案:
1、A 2、C 3、C 4、A 5、A 6、B 7、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