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到新被吞并的波黑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这次演习是以塞尔维亚做为假想敌人的,引起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极大愤怒,他们组织暗杀小组,在6月28日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刺客普林西普冲出人群射杀了斐迪南夫妇。
一、世界大战的酝酿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世界形势动荡: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20世纪初世界已被列强基本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一、世界大战的酝酿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根本原因)
国家 占有的殖民地数/个 殖民地人口/人
英国 55 3.9亿
法国 29 6235万
德国 10 1307万
比利时 1 1500万
葡萄牙 8 968万
荷兰 8 3741万
意大利 4 139万
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统计表
各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1870年 31.8% 23% 13.2% 10%
1913年 14% 38% 16% 6%
巴尔干问题
贸易摩擦
殖民地\霸权
普法战争后果
北非殖民地问题
一、世界大战的酝酿
矛盾重重
欧洲各国之间矛盾重重。(具体原因)
“如果三个盟国中任何一方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强国的攻击时,其他两国保证给予援助。”
—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
“两国中如有一方遭受德国的单独攻击或德国与意大利或奥匈帝国的联合攻击时,将互相提供军事援助。”
—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
同 盟 国(1882)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协 约 国(1892)
(英国、法国、俄国)
一、世界大战的酝酿
两大军事集团竞相扩军备战,国际局势日益紧张。(具体原因)
木头是深层原因,干柴和纸张是中层原因,划火柴是突发原因。
——小约瑟夫·奈
一、世界大战的酝酿
(3)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点燃一战的导火索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2)推动因素:帝国主义之间矛盾重重;20世纪初,成立的两大军事集团竞相扩军备战,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 2 )全面爆发: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日、美、中等33国先后参战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德国啃食世界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德国士兵在火车上。
火车上涂抹着“打到巴黎去!”
地区性战争
欧洲战争
世界大战
( 3 )一战的性质:
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英法——德
俄——德奥
俄——奥
马恩河战役(德国“速决战”破产)
对德宣战的日本占领中国山东,次年提出“二十一条”
意大利倒戈;德奥取得胜利但未能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
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飞机、毒气。)
索姆河战役(索姆河地狱”、首现坦克)
日德兰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美国和中国(北洋政府)参战
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1918同盟国投降。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核心素养落实
时间 1914.08-1918.11 战线及交战双方 西线
东线
南线
战争阶段 时间 战线 主要事件
第一阶段 1914年 西线
其它
第二阶段 1915年 东线 南线
1916年 西线
第三阶段 1917年 1918年 自我检测
2009年7月25日,英国最后一名一战老兵哈里 帕奇去世,终年111岁。他在晚年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战争是不值得的,不值得为之付出一个人的生命,更别说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了。”
马恩河50万人
凡尔登70万人
索姆河110万人
一战共造成1000万人死亡,2000万人受伤
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
巴黎和会
1921年11月——1922年2月
华盛顿会议
三、世界大战的余音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核心素养落实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 建立
一战结束
巴黎和会(1919年)
凡尔赛体系
调整欧洲中东政治格局
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
《四国条约》
《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
华盛顿体系
调整了亚太地区的利益
体系性质:帝国主义的国家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凡尔赛条约》
为了遏制日本的扩张,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
时空观念
实质:是战胜国重新瓜分欧洲和争夺世界霸权而建立的以欧洲为主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实质:在宰割中国、抑制英日基础上确立的以美国主导的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2、国际联盟的建立(1920年1月10日)
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是凡—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战后国际政治秩序。
(1)地位:
(2)性质:
(3)宗旨:
控制国联 抗衡英法 称霸世界
思考:美国倡导建立国联的根本目的?
美国未参加,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体系
主要内容
学习任务:阅读教材,归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内容。
①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
②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
③裁减军备
④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⑤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①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的海军军备;
②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特权;
③“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体现了巴黎和会分赃的实质。
思考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包括国家联盟)怎样体现强权政治的特征?
④英法操纵国际联盟
①将世界战争的责任推给德国及其盟国
②对战败国过度惩处和掠夺
③无视弱小民族利益
英法控制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材料1:国际联盟与其说是国际裁决的一种制度,不如说是维持有利于英国和法国的新的现状的工具。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6)作用:
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
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思考:举例说明,国际联盟能否带来持久的和平?
材料2:盟约规定: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或间接涉及联盟任何会员国,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
——《国际联盟盟约》
(5)实质:
李顿调查团(九一八事变后来到中国)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核心素养落实
2、国际联盟的建立(1920年1月10日)
史料实证
①一战给世界造成深重灾难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核心素养落实
3、一战的影响
第 次世界规模的大战
直接或间接卷入战争的国家达 个
1
33
造成 人死亡, 人受伤
1000万
2000万
战火影响的人口达 之多,
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
15亿
2/3
直接经济损失达 美元
2700亿
战争中被摧毁的房子
战争中战死的士兵
史料实证
材料 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40%在美国手中。 日本趁火打劫……基本上由农业国变为资本主义工业国,由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 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 法国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 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 德国战败,削弱比英法更甚,陷入经济困境。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一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核心素养落实
3、一战的影响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②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中国五四运动
列宁宣布苏维埃政权成立
③国际格局:美国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形成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史料实证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核心素养落实
3、一战的影响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雷马克小说《西线无战事》
海明威小说《永别了武器》
1916年英国宣布征兵后,有16500人拒绝服兵役……前线士兵中也有高昂的反战情绪。1917年5月底,法国西线士兵的哗变扩大,3万多名法国士兵离开战壕,回到后方,……尽管哗变被残酷镇压,但还是不断扩大。
——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④人类观念: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史料实证
本课小结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
西线:英法对德
东线:德奥对俄
南线:奥匈对俄
结果及影响
战后国际秩序
国际力量对比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帝国主义力量削弱
殖民地半殖民地觉醒
反战和平运动高涨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战场:血溅尸飞
和会:唇枪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