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 3.1-3.3综合练习(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七下 3.1-3.3综合练习(二)(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6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4-16 09:3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下运动和力3.1-3.3(二)(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人坐在小船上,在用力向前推另一艘小船时,人和自己坐的小船却向后移动。由上述现象,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
C.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
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3.下列情况不是受重力作用直接导致的现象是(  )
A.图甲中国空间站绕地球运行 B.图乙抛出后的篮球做曲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
C.图丙电线向下弯曲 D.图丁橡皮泥被铁块压扁
4.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时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
A.在第一个10s内以10m/s做匀速运动
B.在第二个10s内速度大小不变
C.在第三个10s内前进了300m
D.在前30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
5.如图,白鹭掠过平静的湖面,在水中形成了清晰的倒影。下列关于其相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静止的
B.以其倒影为参照物,白鹭是向前运动的
C.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是静止的
D.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其倒影相对白鹭向下运动
6.2022年11月29日,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关于火箭、飞船的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火箭和飞船升空的施力物体是地面
B.火箭从地面加速发射升空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不断改变
C.运载火箭升空“穿破云雾”,是以飞船作为参照物
D.飞船进入太空后所受重力和地球上是一样的
7.在学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时,老师做了如图的实验:具有一定速度的钢珠在水平面上能沿直线AB运动;如果在它的运动路径近旁放一磁铁,钢珠的运动路径将变成曲线AC.对该实验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用玻璃球代替钢珠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B.钢珠沿直线AB运动时不受任何外力作用
C.钢珠沿曲线AC运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D.实验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8.下列哪个物体的重力最接近3N(  )
A.一头小牛 B.一名中学生
C.一本七年级科学课本 D.一枚1元硬币
9.图中的A、B、C、D分别是用照相机拍摄(每0.1s拍摄一次)的小球在四种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照片,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10.如图是奥运会比赛时的一个场景,运动员用桨向后划水时艇向前运动,如果他们改为用桨向前划,艇会向后退,并且用力越大,艇运动的越快,在这一过程中不能说明的问题是(  )
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力的大小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D.因为桨对水的力大于水对桨的力,所以艇才会前进
11.甲、乙两位同学跑1200m,甲同学前半程速度为6m/s,后半程速度为3m/s;乙同学前面一半时间内速度为6m/s,后面一半的时间速度为3m/s,请问谁先到终点?(  )
A..甲先到 B.乙先到
C.甲、乙一起到 D.不确定
13.如图所示,大力士通过绳子拉汽车向前运动,使人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汽车 B.地面 C.绳子 D.双脚
14.2011年5月,法国科学家发现行星“葛利斯581d”较适合地球生命居住,且同一物体在“葛利斯581d”行星表面所受重力大小是在地球表面的两倍。设想宇航员从地球携带标有“100克”字样的方便面、天平和弹簧测力计飞至行星“葛利斯581d”,测得方便面的示数是(g取10牛/千克)(  )
A.天平示数为100克,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牛
B.天平示数为100克,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牛
C.天平示数为200克,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牛
D.天平示数为200克,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牛
15.如图所示的几种现象中,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其它三个不一样的是(  )
A.手拉开弓 B.运动员罚点球
C.小明压弯跳板 D.熊猫拉弯竹子
二、填空题
16.2022年10月31日,梦天实验舱搭载“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升空。火箭升空时,向下喷射高速气流,获得向上的推力,说明力的作用是    的;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后,一起绕地球飞行,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梦天实验舱是    的;梦天实验舱从地球到达到太空后,它的质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与甲车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车;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   (选填“静止”、“向前运动”或“向后运动”)。
18.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5,则它们所受的重力之比为   ;若甲的质量为6kg,则乙物体重   N(取g=10N/kg)。
19.如甲图是2022卡塔尔世界杯比赛场景,运动员用头将迎面飞来的足球顶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同时运动员的头部会有疼痛感,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以滚动的足球为参照物,球门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如图所示为进球后球与球网接触的情景。其中球网网眼变大,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
20.小辉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弹簧片弯曲时末端的形变量x与弹簧测力计对它的拉力F大小的关系”。在一定弹性限度范围内,用弹簧测力计对同一弹簧片施加竖直向上大小不同的拉力F,实验数据如下表
试验次数 1 2 3 4 5 6
形变量x/cm 0.6 1.2 1.8 2.4 3.0
拉力F/N 1 2 3 4 5
(1)实验次数4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    N
(2)分析可知,实验次数4时,弹簧片弯曲时末端的形变量x大约是    cm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弹簧片弯曲时末端的形变量x与所受拉力F成    关系
(4)请你猜想弹簧片弯曲时末端的形变量x可能还与    、   等有关。
三、探究题
21.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根据生活中的经验,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Ⅰ: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重力越大。
假设Ⅱ:重力跟物体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重力越大。
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弹簧测力计、托盘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质量相同的铜块和木块。该同学根据提供的器材,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分别放在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比较其质量大小,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得两金属块受到的重力大小。
方案二:质量相同的铜块和木块,比较两木块的体积大小,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质量相同的铜块和木块的重力,比较两者重力大小。
若选择上述方案一,能检验    (选填“假设Ⅰ”或“假设Ⅱ”),理由是    。
22.小金同学为了制作弹簧测力计,对一根弹簧进行了探究: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记录弹簧的长度与它受到的拉力之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拉力(N) 0 0.5 1.0 1.5 2.0 3.0 4.0
弹簧长度(cm) 6.5 7.5 8.5 9.5 11.0 14.2 18.0
若用此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从表格信息可得,它的最大称量是    N。(在所给拉力值进行选择)
(2)若该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0.1N,则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    cm。
(3)当该弹簧测力计悬挂80g的重物时,弹簧将伸长    cm。
四、解答题
23.如图是金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频闪间隔时间t=0.1s)拍摄了三张质量为5g的羽毛球从空中匀速下落时的照片。
小知识:频闪照相,是让照相机对某一个运动物体每间隔相同时间曝光一次,将物体在不同时刻所处位置记录下来,由于曝光间隔时间固定,因此,频闪照片除记录下物体的位置外,还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1)已知一块砖的厚度是10cm,求该物体匀速下落过程中的速度。
(2)试求一只羽毛球所受的重力大小。
24.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在某次实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
(1)请计算经过多少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
(2)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多少秒?
(3)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    。(选填“变快”“变慢”或“不变”)
25.2022年1月8日,杭绍台高铁部分路段开通运营。玉环站作为杭绍台高铁的延伸终点站,计划于三年后通车运营。
(1)动车内靠背椅垫增大了人与座椅的接触面积,这是为了    (选填“增人”或“减小”)压强,使人感到更舒服。
(2)甲、乙两人分别乘坐汽车和动车同时从濮阳前往郑州,两人运动时s—t、v—t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判断,   在做匀速运动(选填“甲”或“乙”或“甲和乙”)。
(3)结合上小题分析,将来从玉环到杭州(两地距离约为300千米),坐动车会比坐汽车节省多少时间?
26.如图(a)所示,将一根原长为L0的弹簧一端固定在墙面上,分别用大小或方向不同的力作用在弹簧的另一端,实验现象如图(b)、(c)、(d)、(e)所示;
(1)实验过程中,弹簧因受到拉力的作用形状发生了改变,力除了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外,还有一个作用效果是    。
(2)分析比较图    可知,当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时,力的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3)分析比较图(b)和(c)可知:   。
27.图甲为利用距离传感器发出和接受超声波信号检测汽车速度的示意图。距离传感器发出的超声波遇到物体后反射回传感器,传感器收到信号后自动计算出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并显示物体的距离(s)一时间(t)图象。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1)某次检测车速时,从传感器发出到接受超声波信号用了0.4s,求超声波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2)如果将距离传感器与计算机连接,可以将物体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利用传感器测得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如图乙所示,请分析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求出汽车运动的速度?并在丙图中画出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
(3)若汽车总质量为2t,运动中所受阻力大小为车重的0.02倍,根据第(2)问题中汽车运动的信息,求汽车发动机在这段时间内的牵引力。(g=10N/kg)。
答案
1.解:A、用力向前推另一艘小船时,人和自己坐的小船却向后移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力的作用,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故B正确;
C、用力向前推另一艘小船时,小船向前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人坐在小船上,在用力向前推另一艘小船时,人和自己坐的小船却向后移动,不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故D错误。
故选:D。
2.解:由题意可知:乙比甲运动的速度大。
AB、两图的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AB错误;
C、在横轴上找一点,表示时间相等,做纵轴的平行线,可以发现甲的运动路程长,说明了甲运动快,故C错误;
D、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乙的运动路程长,速度大,故D正确。
故选:D。
3.解:在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重力,抛出后的篮球做曲线运动、电线向下弯曲都是因为受重力作用而直接导致的;中国空间站绕地球运行时,也受到重力的作用,是重力不断改变它的运动方向而做圆周运动;橡皮泥被铁块压扁,虽然橡皮泥受重力的作用,但橡皮泥被压扁的直接原因是受到压力的作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由图象可知,
A、在第一个 内汽车的。﹣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斜
线,表示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为
,故A正确;
B、在第二个 内汽车的s﹣t图象是一条曲线,表示
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在第三个10s内汽车的。﹣t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直
线,说明汽车静止,故c错误;
D、在前3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故D错误。
故选:A。
5.解:A、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以其倒影为参照物,白鹭与其倒影相对于水面对称,若飞的高度变高,是向上运动的;若是水平飞行,是相对静止的,故B错误;
C、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C错误;
D、当白鹭向上飞行时,白鹭与其倒影相对于水面对称,其倒影相对白鹭向下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6.解:A、火箭升空时向地面喷出了高温高压的燃气,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高温高压的燃气会对火箭施加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使火箭升空,所以使火箭和飞船升空的施力物体是高温高压的燃气,故A错误;
B、火箭在上升过程中,其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火箭的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故B正确;
C、火箭上升过程中“穿破云雾”,说明火箭相对于云层是运动的,所以是以云层作为参照物的,故C错误;
D、在太空中飞船处于失重状态,所以飞船进入太空后所受重力和地球上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7.解:钢珠做曲线运动是因为钢珠收到了磁铁的吸引力,力改变了钢珠球的运动状态而导致的,
A、磁体不能吸引玻璃球,因此用玻璃球代替钢球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此A选项错误;
B、钢珠沿直线运动时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水平面阻力的作用,因此B选项错误;
C、当钢珠做曲线运动时,运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运动状态也就发生了改变,因此C选项错误;
D、本实验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因此D选项正确;
故选:D。
8.解:A、一头小牛的质量100kg,重力为1000N,故A错误;
B、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重力约为500N,故B错误;
C、一本七年级科学课本质量为为300g,重力约为3N,故C正确;
D、一枚1元硬币约为5g,重力远小于3N,故D错误。
故选:C。
9.解:A.图中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运动距离越来越大,不是匀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距离相同,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
C.图中物体下落速度在加快,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物体运动方向不断发生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解:运动员用桨向后划水时艇向前运动,如果他们改为用桨向前划,艇会向后退。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并且用力越大,艇运动的越快,说明力的大小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桨对水的力和水对桨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其大小相等。
故选项ABC都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印证,而只有D选项的问题不能得到说明,故只有D符合题意。
故选:D。
11.解:已知甲同学前半程的速度v前=6m/s,则甲前半程所用的时间t前===100s;后半程的速度v后=3m/s,则后半程所用的时间t后===200s,则甲同学全程所用的时间t甲=t前+t后=100s+200s=300s;
已知乙同学前面一半时间内速度v乙前=6m/s,后面一半的时间速度v乙后=3m/s,
设乙同学运动的总时间为t乙,前、后一半的时间均为t乙,则v乙前×t乙+v乙后×t乙=1200m,得:6m/s×t乙+3m/s×t乙=1200m,t乙≈266.7s,
因为t甲>t乙,所以乙先到终点。
故选:B。
12.解:已知甲同学前半程的速度v前=6m/s,则甲前半程所用的时间t前===100s;后半程的速度v后=3m/s,则后半程所用的时间t后===200s,则甲同学全程所用的时间t甲=t前+t后=100s+200s=300s;
已知乙同学前面一半时间内速度v乙前=6m/s,后面一半的时间速度v乙后=3m/s,
设乙同学运动的总时间为t乙,前、后一半的时间均为t乙,则v乙前×t乙+v乙后×t乙=1200m,得:6m/s×t乙+3m/s×t乙=1200m,t乙≈266.7s,
因为t甲>t乙,所以乙先到终点。
故选:B。
13解:大力士通过绳子拉汽车向前运动,使人向前运动的力是地面的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面。
故选:B。
14.解:因为物体的质量与其空间位置无关,所以在“葛利斯581d”行星上方便面的质量仍然为100g;
物体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G=mg=0.1kg×10N/kg=1N,
由于“葛利斯581d”行星的重力是地球的2倍,
所以在“葛利斯581d”行星受到的重力:2×1N=2N。
故选:B。
15.解:A、运动员对弓弦的拉力,使弓发生了形变;
B、运动员罚点球时,把足球踢出,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
C、小明对跳板的压力,使跳板发生了形变;
D、熊猫拉弯竹子,是力改变了竹子的形状;
由此可知,B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
故选:B。
16.解:火箭升空时,通过向下喷射高速气流,获得向上的推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后,一起绕地球飞行,它们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梦天实验舱是静止的;梦天实验舱从地球到达到太空后,它的质量不变,因为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
故答案为:相互;静止;不变。
17.解:甲车的图像是v﹣t图像,其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甲车的运动速度v甲=4m/s;
乙车的图像是s﹣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说明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则由图可知v乙===4m/s;
丙车的图像也是s﹣t图像,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则由图可知v丙===1m/s;
所以,与甲车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乙车。
由于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甲、乙的速度相同且大于丙的速度,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向后运动。
故答案为:乙;向后运动。
18.解:已知m甲:m乙=3:5,
因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所以它们所受的重力之比为G甲:G乙=m甲:m乙=3:5。
甲的重力:G甲=m甲g=6kg×10N/kg=60N,
因为G甲:G乙=3:5,
所以乙的重力:G乙=G甲=×60N=100N。
故答案为 3:5;100。
19.解:运动员用头将迎面飞来的足球顶回,同时运动员的头部会有疼痛感,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滚动的足球和球门的位置发生变化,以滚动的足球为参照物,球门是运动的;进球后球与球网接触时,球网网眼变大,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相互的;运动;形状。
20.解:(1)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示数为3.5N;
(2)由图表可知,1N=k×0.6cm,3.5N=k×x,
解得,x=2.1cm,
当拉力为3.5N时,弹簧片弯曲时末端的形变量x是2.1cm;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弹簧片弯曲时末端的形变量x与所受拉力F成正比;
(4)根据生活经验知弹簧片弯曲时末端的形变量x可能还与弹簧片的长度、厚度、宽度、材料等有关。
故答案为:(1)3.5;(2)2.1;(3)正比;(4)长度;厚度。
21.解:方案一中,铁块和铜块的体积相同,质量不同,探究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有关,故能检验假设Ⅰ,理由是控制物体体积相同,观察质量大小对重力影响。
故答案为:假设Ⅰ;控制物体体积相同,观察质量大小对重力影响。
22.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当拉力为0时,弹簧原长为6.5cm,拉力在0~1.5N以内,弹簧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故弹簧测力计的最大称量是1.5N;
(2)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在0~1.5N内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0.5N弹簧伸长1cm,即拉力与伸长量之比为0.5N/cm,若该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0.1N,
则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0.2cm;
(3)当悬挂80g的重物时,弹簧受到的拉力F=G=mg=0.080kg×10N/kg=0.8N,此时弹簧的伸长量ΔL==1.6cm。
故答案为:(1)1.5;(2)0.2;(3)1.6。
23.解:根据一块砖的厚度是10cm,图中下落6个砖块的距离s=6h=6×10cm=60cm=0.6m;
下落时间为2个间隔,即t=2×0.1s=0.2s;
下落的速度v===3m/s;
(2)羽毛球质量为5g=0.005kg;受到的重力G=mg=0.005kg×10N/kg=0.05N;
答:(1)已知一块砖的厚度是10cm,该物体匀速下落过程中的速度3m/s;
(2)试求一只羽毛球所受的重力是0.05N。
24.解:(1)汽车行驶的速度:
v=72km/h=20m/s,
由速度公式可得,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减速的距离:
s1=vt1=20m/s×0.4s=8m;
(2)汽车开始减速到停下来的距离:
s2=s﹣s1=33m﹣8m=25m;
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且汽车速度不变时,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减速的距离:
s3=s′﹣s2=39m﹣25m=14m,
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
t2===0.7s;
(3)因为t2>t1,所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变慢。
故答案为:(1)经过8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
(2)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0.7s;
(3)变慢。
25.解:(1)动车组设计的靠背椅垫增大了人与座椅的接触面积,在压力一定时,使人受到的压强减小,所以感到更舒服;
(2)由图甲可知,表示其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匀速运动,速度是v1==80km/h;由图乙可知,随时间的增大,速度不变,速度是300km/h;
(3)从玉环到杭州汽车的时间t1==3.75h,
坐动车的时间t2==1h,
坐动车会比坐汽车节省3.75h﹣1h=2.75h。
故答案为:(1)减小;(2)甲和乙;(3)坐动车会比坐汽车节省2.75h。
26.解:(1)力除了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外,还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图c、e,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力的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3)分析比较图(b)和(c)可知:当力的作用点和方向相同时,力的大小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故答案为:(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c、e;(3)当力的作用点和方向相同时,力的大小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27.解:(1)根据速度公式,可得
s=vt=340m/s×0.4s=136m
由于声音发生了反射,所以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
s1===68m
(2)在乙图中,物体运动3s时,通过路程为90m.根据速度公式,可得
v===30m/s
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如图所示:
(3)∵m=,
∴汽车的重力为G=mg=2000kg×10N/kg=20000N。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阻力与牵引力相等,又知所受阻力大小为车重的0.02倍
所以汽车发动机在这段时间内的牵引力F=f=0.02G=0.02×20000N=400N。
答:(1)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68m。
(2)汽车运动的速度为30m/s;
(3)汽车发动机在这段时间内的牵引力为400N。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