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1课《女娲造人》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1课《女娲造人》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5 21:31:1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0张PPT)
女娲造人
袁珂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成都东部新区三岔湖初级中学 鄢敏安
1.积累字词,熟悉课文,能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本文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
2.感受我们祖先大胆奇特的想象力,认识文中女娲的伟大形象。
3.发挥自己的联想、想象来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运用联想、想象创编神话故事。
学习目标
神话
神话是表现远古先民对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变化,而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神话的主要特点是:①把自然加以形象化,进行了不自觉的艺术加工;②创作的基础是现实生活,创作方法则是浪漫主义表现手法;③表现了远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信念。
文体知识介绍
盘古开天地
精卫填海
揉 荒凉 寂寞
莽莽榛榛 蓬勃 澄澈
掺和 非凡 气概
疲倦不堪 泥潭 绵延
神通广大:
兴高采烈:
眉开眼笑:
莽莽榛榛:
力不暇供:
字词梳理
róu
huāng liáng
jì mò
mǎng zhēn
péng bó
chéng chè
chān huo
fēi fán
qì gài
ní tán
mián yán
kān
本是宗教用语,称神道法力无边,无所不能。文中指本领极大。
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完成这项工作。
兴致高,情绪热烈。
xiá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准备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这个故事。(3分钟)
复述包含: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整体感知
给文章标上自然段,并说说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交代女娲造人的目的——消除世间的荒凉寂寞,让天地生气蓬勃起来。
第二部分(第3-16自然段):写女娲造人的方法与过程。
第三部分(第17-18自然段):女娲想出让男女配合的方法,使人类得以繁衍生息。
课文探究
1.阅读第4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要写女娲在池子边的情景?
这里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塑造了一个活泼、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女神形象,她同样有着和人一样的情感,而不是高高在上、冷冰冰的一尊神像。而在池子边看到自己的倒影也正好给了女娲造人的一点灵光。
2.女娲是怎样造人的?造人的结果如何?
课文探究
掘起黄泥→掺和水→揉团成娃娃样,放到地上,“人”就活了。
人一活,就开口喊“妈妈!”,并且“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充满欢乐之情的举动,体现了人类自身对生命的的渴望和认同;而女娲看着自己的孩子,“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这样的描写将女娲的人性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出来,给人以亲切温柔之感,并为后文她辛而不知疲倦地造人奠定了感情基础。
3.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想象?
课文探究
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象的。因为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而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释这个问题,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
这种想象体现了远古时代的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自然和生命奥秘的欲望。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象力和创造意识,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4.第12自然段描绘了女娲怎样的形象?
课文探究
“满意”“高兴”“安慰”等词表现了女娲在造人的过程中感到自豪和欣慰,刻画了一位充满母爱的伟大的女神形象。
课文探究
5.你怎样理解女娲身上融合的神性与人性?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体会。
女娲是本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
传说中女娲是我国远古时代母系氏族的著名首领之一,被奉为大神,具有非凡的能力。
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还会假装生气。她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到世间呢?”就是她的这种想法与创造力,让人类诞生了。
她揉泥、洒泥造人的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与智慧。
课文探究
同时,她又是人,有着孤独、喜怒、满足、欣慰等人类特有的情感体验;她夜以继日地工作,也会因忙碌而感到劳累、疲倦,也需要思考和休息,这些无不体现出人类母性的慈爱与伟大,而她造人的目的和过程也正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
在造人的过程中,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快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慈爱。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实际生活的情理的。
想象大胆奇特,
也有现实基础
探究想象
读了本文,你觉得哪些地方极具想象力?
女娲:神通广大,每日变化七十次;用黄土就能捏成人;挥洒泥浆就能创造出人。
人:由黄土造成;一到地面就活了,还能叫“妈妈”。
拓展探究
除了本文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盘古开天
嫦娥奔月
大禹治水
思考:为什么古代人民会创造这些神话故事?
拓展探究
“人类童年时期,对自然界许多现象还缺乏科学的认识,就想象出各种解释,由此便产生了神话。”(阅读提示)
拓展延伸
诗歌当中也有借用或化用神话故事的例子,请朗读下面这首诗,并简单进行赏析。
读山海经(其十)
(晋)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
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
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
良辰讵可待。
本诗前四句简略叙述了精卫填海和刑天争帝的传说,歌颂了两个英雄共有的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后四句陈述自己坚持着像精卫、刑天那样的雄心壮志,至死不悔,因为死后既然不会思虑,也就没什么后悔可言。遗憾的是,时不我待,满腔志愿无法实现。
精卫填海的神话反映了人与大自然的斗争精神,刑天争帝的神话则反映了古人反抗统治者的行为,全诗以神话故事起兴,抨击了刘裕代晋,表达了诗人的愤慨之情和反抗情绪,展示了陶渊明恬淡闲适背后的猛士风骨。
总结
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对人类自身起源的好奇与探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对此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本文把女娲塑造成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母性的大神形象,想象丰富、奇特,让人读了仿佛置身于生命初创的原始世界,感受着人类诞生的喜悦。女娲造人,又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Thank you!
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