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 诗 人 谈 诗
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一个深夜的回忆
学 习 目 标1、能初步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深入
体味诗歌的意境。
2、学会品析诗歌,在尊重原诗的前
提下能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认识。
3、能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述自己阅读诗
歌的感受及认识。走进概念 (1)意象:
所谓意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
(2)意境: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是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 交流展示《伴你学》
1、中国新诗特点及其鉴赏方法。 中国新诗特点:
用白话写作,表现新的时代内容,
打破旧体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
活自由。
鉴赏方法:
1、准确破解诗歌中的意象。
2、明确诗中所运用的修辞、象征
及典故的内涵。
3、提炼诗歌背后的深层意蕴。交流展示《伴你学》
2、诗人鲁藜、曾卓。鲁藜 鲁藜(1914-1999)原名徐图地,笔名流痕、怒隶、鲁加、许怀榕等。他的诗富于哲理,诗风纯真清丽,是我国“七月诗派”的卓越代表。因所谓“胡风反革命案”而蒙难二十多年,平反后,历任天津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从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醒来的时候》、《儿时的歌》、《鹅毛集》、《鲁藜诗选》等。曾卓 曾卓(1922-2002 ),原名曾庆冠,当代诗人,其诗富于感情,有较深的内涵,诗风朴实、醇厚,虽然长期遭受不公正待遇,但热情却未因生活的艰辛而退却。出版的诗集有《门》(1944) 、《悬崖边的树》(1981)、《老水手的歌》(1983)。 体 情 悟 理 月光流进门槛/ 我以为是阳光 诗人看到月光,以为是阳光,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写出这种“错觉”,更显示他对光明的殷切期待的心情。这充分看出诗人内心对光明的追求;看出了诗人对黎明的渴望。 河岸被山影压着 “压”字,给人一种很沉重的感觉,让人喘不过气来。既写出了现实的黑暗,又表现出诗人盼望黎明不到的压抑心情。 我感觉到,万物还在沉睡 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 这两行诗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强烈地盼望黎明以后发现夜还正深(河岸被山影压着/ 有星流过旷野去)以后的失望,但只是失望而不是绝望,这是看清现实以后的一种冷静和成熟,从“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也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执着。交流展示《伴你学》
3、感情诵读,结合背景说说
此诗的主旨。交流展示《伴你学》
5、如何理解诗中的我? 1、诗人自己 2、代表对时代最敏感、对黎明盼望最迫切的人们。交流展示《伴你学》
6、全诗是按照什么思路写的?现实——想象——回归现实语言特点 1.精练:
第一节的十八个字里,诗人却蕴藏着多么丰富的内涵。这就是语言精练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2.准确:
第二节中的 “仿佛”,就是把想象合情合理的表现出来了。可见准确的使用词语对增强使诗的艺术表现力之重要。
3.寄寓深刻:
这首诗的寄寓也是非常丰富而深刻,诗歌通过精练准确的语言,营造了特定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丰富而敏感的内心世界,难以言述的思想内涵。 交流展示《伴你学》
4、曾卓《宁静而深远的意境》的基本观点。 对时代最敏感的诗人用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表现了内心对黎明的期待。学习曾卓的评论方法 开头一段表达自己对这首诗的“偏爱”
表现了眼光、感受和理解的独特。
中间四段则都是对诗歌的意境进行阐
发,对诗人内在的情感世界进行探索,合
理的想像和分析,为最后结论的得出打下
坚实的基础。
最后一段表达了对这首诗的总体评价,
“宁静而深沉”的概括,简练而准确。 评论结构境静以动衬静意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盼望黎明最迫切的人深沉宁静 1、篇幅短小、结构严谨。
文章的开头,表达出自己对《一个深夜的记忆》这首诗的“偏爱。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对这首诗的总体评价,简练而准确地概括出这首诗的特点,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的见解“宁静而深沉的意境”。文章的中间几段,都对诗歌的意境进行了阐发,探索了诗文内在的情感世界,同时又进行了合理的想像和分析,为最后得出结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赏 析 写 法 2、见解独到、新颖。
首先,他指出“划破夜的流星,被风吹响的月亮的弓弦,既反衬了夜的沉静,又使夜有了动态感”,这里对“夜的沉静”和“动态感”的评说,就是他的独到见解。流星和风声,一有形无声,一有声无形,但是曾卓用自己的联想丰富了诗的意境,使动者成了反衬夜的沉静的参照物,而夜则因它们的存在而变得有动态感。
其次,在曾卓笔下,“夜在沉静中行进,黎明即将到来”,这是原诗在字面上没有出现的意蕴,是曾卓对它的发挥。这个发挥可以说恰到好处,使诗的主题意蕴进一步深化了。
最后,他特别指出了诗中“感觉到”这个词的双重含义。一方面指诗人生理上的感觉,即对黎明到来的“光感”;另一方面则是暗示诗人是“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而这个诗人“不仅是指他自己。”这就把诗人个人的感受同时代的脉搏跳动,同广大人民的殷切期待融合在一起了。 鉴赏现代诗歌 (1)诗歌的语言
(2)诗歌的形象
(3)诗歌的情感
(4)诗歌的艺术特色诗歌的语言 诗歌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诗歌语言富有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所以,鉴赏诗歌要反复朗诵,尽力揣摩,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来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 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加以想象,构成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并非实指,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来挖掘形象的内涵。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 诗歌的情感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可以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一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准确把握形象的内涵,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感情的理解,要避免形象把握上的实指性。理解诗歌的感情还要顾及诗歌的体裁、风格、流派等因素。 诗歌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主要指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现代诗歌赏析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雨巷?? (戴望舒)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的ㄔ亍着的彷徨者。“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这种心态,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
七里香? (席慕容)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的二十年后?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微风拂过时?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学 子窗外 ——
月光洒满大地
窗内 ——
灯光格外清晰
墙上 ——
日子正在倒记
床上 ——
别人已然休息 我想诗的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就是“形”和“质”。诗的定义可以是“用一种美的文字……音律的绘画的文字,表写人的情绪中的意境。这是能表写的、适当的文字就是诗的“形”,那所表写的“意境”就是诗的“质”。
——《美学散步》宗白华尝试赏析,学写评论 自读P164鲁藜的《泥土》,从自己独特阅读感受出发,试写一篇评论。作 业 1、读《泥土》,写评论。
2、自学《综合学习与探究》。
3、预习《诵读欣赏:乡愁》。
4、完成《伴你学》之“达标导测”、
“迁移运用”。
5、《名师阅读》之《帆》。
5、《初中古诗文》之《五柳先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