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课时基础练 19 怀疑与学问(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课时基础练 19 怀疑与学问(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5 22:0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怀疑与学问
【课时衔接】
1.将下面的复句改成一个单句并回答问题。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1)单句:
(2)鲁迅先生一向主张将可有可无的字删去,为什么这里不用单句这种更简练的句式呢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三年时光匆匆过去,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
B.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眼里,“青海地大物博,是祖国的一个十分可爱的地方”。
C.美国一边自欺欺人标榜自己是所谓的“人权楷模”,一边在人权问题上玩弄双重标准。
D.缅怀英雄,不忘来时路、不惧新征程,是激励我们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不竭动力。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犹太人有一句名言:借别人的鞋子比打赤脚跑得快!
②因为他们懂得: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仅靠自己单打独斗,也许自食其力不成问题,但若想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恐怕就力不从心了。
③怎样才能利用有涯的人生,在无疆的事业中纵横驰骋成为英雄呢
④他们在世界多个领域都是领跑者,抢占了先机和风流。
⑤人生有涯,事业无疆。
⑥所以,唯有善借者,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从贫穷走向富贵,从卑微走向伟大。
A.①⑥②④③⑤   B.⑤①④③②⑥
C.⑤③①④②⑥ D.①④②③⑤⑥
【基础通关】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程颐(yí)   启迪(dí)   譬如(bì)
B.塾师(sú) 墨守(mò) 盲从(máng)
C.愚昧(mèi) 异端(duān) 虚妄(wàng)
D.大儒(rú) 停滞(dài) 折扣(zhé)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2)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3)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6.填空。
(1)我们常说的“四书”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大学》《孟子》,还有《  》《  》两部。(2)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①  ;②  。
【素养提升】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7.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头引用北宋两位哲学家的名言,提出自己的观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语言精简有力,点明了怀疑与学问的关系。
B.“怀疑精神”指的是对于传说的话,都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这样就不会盲从和迷信,这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C.文章对“怀疑精神”的重要性论述从“消极”和“积极”两个层面展开,充分论证了“怀疑精神”的价值和意义,结构完整,论证严密。
D.文章第⑥段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做论据,是为了证明“怀疑精神”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8.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
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C.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巴尔扎克
D.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9.围绕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 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10.“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中的“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 为什么
11.“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12.最后一句“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中的“学术”和“文化”两个词能否互换位置 为什么
参考答案
1.(1)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
(2)把并列成分拆开,把句中一个相同成分分开叙述,将“有……的人”重复了四次,抒发了作者由衷的赞叹之情。
2.A 【解析】A.“怀古伤今”指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用在“回首往事”的情境中不恰当。
3.C 【解析】这是一段议论性文字,阐述的是“善借”对于成功的作用。由“人生有涯,事业无疆”总起,提出总观点,⑤句居首位;③句中的“有涯”承接⑤句,再用问号引出下文,提出怎样成为英雄的问题,因此③句居第二位;①句为引证,引用名言“借别人的鞋子比打赤脚跑得快”,排第三位;“领跑者”承接上文,并指出这样才能“抢占了先机和风流”,④句排第四位;②句解释上句“抢占了先机和风流”的原因,排第五位;“所以”得出结论,⑥句居末尾。
4.C 【解析】A.“譬”应读pì;B.“塾”应读shú;D.“滞”应读zhì。
5.(1)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2)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3)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论或学说)。
6.(1)中庸 论语
(2)①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②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7.D 【解析】D.文章第⑥段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说明“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从而证明“怀疑精神”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不是“为了证明‘怀疑精神’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8.A 【解析】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阐述的是按时温习的重要性,与“怀疑精神”无关,不能论证“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一观点。
9.提出了“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与“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两个分论点,二者之间是递进关系。
10.不能。这些词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都要善于经常怀疑、评判、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这是建立新学说的基本条件。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11.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通过正反对比,突出“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12.不能。“文化”这个概念比“学术”大,它们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