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立____,次年定都______________
2.1276年,元军攻破南宋都城_____,南宋灭亡。
3._ ___年,元朝灭___________,_________。
元朝统一全国的意义: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于____ 年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蒙古国)
1206
成吉思汗(铁木真)
元朝
忽必烈(元世祖)
1271
临安
大都
一、蒙古族的兴起
意义:结束了长期混战局面,为后来元朝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1279
南宋残部
统一全国
(今北京)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与统一全国
1.______年,忽必烈承汗位,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施行___________ 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2.南宋灭亡后,大臣________、_______继续展开抗元斗争。
3._______不是民族英雄,是抗元英雄。精神:__________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陆秀夫
文天祥
1260
“行汉法”
坚贞不屈
“行仁政”
“不嗜杀”
“治国安民”
文天祥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课前提问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了解元朝疆域和民族融合的概况。
掌握元朝行省制度。【重点】
2.认识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难点】
学习目标(1分钟)
自学指导一(1分钟)
认真阅读课本P51-P53,找出答案: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3分钟)
1.元朝的政权性质是什么?
2.元朝的疆域四至和特点
3.元朝民族交融的表现和影响
一、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
1.地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 由 为主建立的 的统一王朝。
2.元朝的疆域四至: 。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 。
3.民族交融的表现: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
影响:促进了各族 、 的发展和交融。
二、行省制度
1.中央:忽必烈逐步确立了 。
(1)由 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六部;
(2)设 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
(3)设 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开创 (制度)
(1)元朝把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 ,直属于中书省;
(2)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10个 ;
(3)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 。
第一个
少数民族贵族
全国性
“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最大的
回族
经济
文化
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中书省
枢密院
御史台
行省制度
“腹里”
行省
路、府、州、县
知识梳理
自学检测一(1分钟)
1.它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期,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它对边疆的管理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材料描述的是(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2.元朝时,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这反映了元朝的统一( )
A.推动了经济发展 B.形成了国家认同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维护了国家统一
D
C
地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朝代 建立者姓名 统治民族
秦 嬴政 汉族
汉 刘邦、刘秀 汉族
唐 李渊 汉族
宋 赵匡胤 汉族
元 忽必烈 蒙古族
对比秦、汉、唐、宋、元各朝代建立者信息,
概括元代有何特殊性?
点拨运用一(4分钟)
“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宋濂《元史》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元史·地理志》
1.元朝的疆域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辽宁东部)
西极 流沙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西沙群岛)
南越海表
北逾阴山
共1300多万平方千米
东尽 辽左
中国历代疆域面积数据表(单位:KM2)
夏朝 50万 商朝 100万 周朝 250万
秦朝 330万 西汉 550万 东汉 540万
隋朝 511.40万 唐朝 1251.19万 北宋 286.3万
元朝 2122.74万 明朝 1030万 清朝 1400万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夏朝
秦朝
元朝
【笔记】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回
波斯人
阿拉伯人
汉人
畏兀儿
蒙古人
元朝民族交融的表现
①边疆各族内迁,同汉族杂居相处
②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③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各民族间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2.元朝的民族交融
民族歧视政策——四等人制
目 的
原南宋统治区的汉族和其他各族人
南 人
第四等
原金统治区的汉人和契丹人、女真人等
汉 人
第三等
包括原西夏人、回人和畏兀儿人等
色目人
第二等
蒙古族
蒙古人
第一等
影响
民 族
名 称
等 级
知识拓展
按征服的先后排等级
为了巩固蒙古贵族的统治地位
引发社会动荡,成为元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地盘这么大,
民族这么多,
我该怎么办?
3.元朝的行政制度
材料: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他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
-----(元)许衡(河南儒士)《鲁斋遗书》
忽必烈在中原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1)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机构
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
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
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皇帝
枢密院
(军事)
中书省
(行政)
御史台
(监察)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邢部
工部
宋
唐
秦
行省
全国共设置10个行省
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
找一找:地图中有几个行政区划?
腹里
今山东、山西、河北,
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
阅读相关史事,找出“行省”的全称和职能的变化。
材料:中书省是中央的中枢机构,地方上遇有重大事务,就派高级官员到地方处理,这些官员带有“行中书省事”头衔,简称“行省”。到忽必烈在位的后期,这些行省不再带有中书省的官衔,行省逐渐由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转变为常设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制度在元朝以后的明清时期继续沿用。
——P52相关史事
行(中书)省:从中央派出机构转变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地方机构--行省制度
设立行(中书)省
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
被称为“行省制度”。
行中书省官印
行中书省
中书省
设置路、府、州、县
腹里
(山东、山西和河北)
全国其他地区
(除吐蕃、畏兀儿外)
观看视频,找出行省制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1.“犬牙交错”局面
2.行省事无大小,须向中央报告,才能实行。
3.官吏任命由中央决定
有效防止地方权力过大和叛乱的出现。
材料:它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
——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探究:行省的历史意义
1.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2.调节中央和地方关系: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
3.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我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作用:①行省制度的实施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边远地区设立行省,大大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和管理,不仅有利于国家的政治统一,同时也便利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影响:行省制度奠定了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基础。
二、行省制度
元朝自混一以来,大抵皆
内北国而外中国,
内北人而外南人。
——叶子奇
元朝行政制度总览(简图)
皇帝
中央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
枢密院(最高军事管理机关)
御史台(最高监察机关)
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
地方
行中书省
路、府、州、县
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由于征服而面临的比较高的“经济状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多半甚至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德]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反杜林论》
落后的征服民族必然被征服的先进民族的较高文明征服。
【即时演练】
1.如图为元代六体文夜巡牌,它双面铸纹饰及文字,牌内分别铸有梵文、汉文、乌金体藏文、古畏兀尔体蒙文、八思巴文和波斯文,该夜巡牌可以用于研究( )
A.元朝的疆域划定
B.古代汉字的变迁
C.中西文化的交融
D.统一国家的发展
2.《元可刺马丁塞志铭》介绍了元朝一名地方官可刺马丁的出身:“公世居大都。公之父讳雅哈赛思,系波斯人也……公之母苏图氏,乃蒙古人也。”据此推断,可刺马丁是( )
A.波斯人 B.汉族人 C.回族人 D.蒙古人
D
C
自学指导二(1分钟)
认真阅读课本P53,完成问题: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3分钟)
元朝管辖边疆地区的方式:
在台湾设置了什么机构进行管辖?
在西藏设置了什么机构进行管辖?
在西域设置了什么机构进行管辖?
知识梳理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目的: 。
2.特点(原则):采取 的方式。
3.澎湖和琉球(东南):设置 ,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 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4.西域(西北):元朝设置 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5.西藏(西南):元朝建立后,对西藏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 ,由 直接统辖。
意义:从此,中央政府对 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管理
因地制宜
澎湖巡检司
台湾
北庭都元帅府
宣政院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西藏
自学检测二(1分钟)
1.元朝统治者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在东南地区为加强今台湾地区的管理设置的机构是( )
A.宣政院 B.枢密院
C.澎湖巡检司 D.北庭都元帅府
2.自古以来,西藏与中原王朝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元朝时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元朝统辖西藏的机构是( )
A.安西都护府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伊犁将军
C
C
台湾地区(东南)
澎湖巡检司
管辖澎湖列岛和琉球(今台湾)
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澎湖巡检司
点拨运用二(4分钟)
4.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材料:元廷对吐蕃地区的治理最为特殊,主要借助喇嘛教(藏传佛教)势力,设帝师和宣政院总理其事。帝师既是全国佛教领袖和皇帝的宗教顾问,又是宣政院长官和吐蕃僧俗最高首领。宣政院以下分设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等,宣慰使司等僧俗官员要由朝廷直接任命并颁发印信。
——李治安《中国五千年中央与地方关系》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思考:为什么说元朝对于西藏的治理最为特殊?
利用佛教、西藏本族人管理西藏,
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
意义: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西域(西北)
北庭都元帅府
管理西域军政事务,
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北庭都元帅府
西南地区
土司
管理少数民族地区地方事务
土司
北庭都元帅府
澎湖巡检司
土司
宣政院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有何特点?
因地制宜
西藏 台湾
元朝前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 唐中宗时,吐蕃赞普赤德祖赞迎娶金城公主,他上书唐中宗说,唐蕃“和同为一家”; 唐穆宗时,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隋朝,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加强了与流求的联系。
元朝 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思考:元朝上述因地制宜的举措有何意义呢?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历史证明:西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学以致用
根据本课学习的历史知识,我们如何看待台独、藏独?
素养提升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重新实现统一,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元朝的疆域大大扩展,奠定了明清乃至现代中国的版图。
创立行省制度,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形成了回族,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民族交融
边疆管理
设立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加强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
元朝
政治格局
制度创新
思考:元朝在中国历史上有怎样的贡献?
【即时演练】
1.13世纪末,元政府在澎湖设立巡检司,隶属于福建行省泉州府晋江县,主要负责巡逻和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它的设置有利于(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B.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
C.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D.行省制度在全国范围推行
2.吐蕃作为元代一个单独的大行政区,未设行省,由中央宣政院直接统辖,宣政院下属的低级地方官员可由当地僧侣首领按本地习惯自相传袭。这体现了古代边疆治理的智慧为( )
A.订立盟约 B.因地制宜 C.武力征服 D.和亲联姻
A
B
疆域辽阔 民族交融
元朝的统治
制度创新 传承后世
边疆管辖 因地制宜
地位:
民族交融:
中央机构:
地方上: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军民事务
设北庭都元帅府
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形成新民族——回族
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
(行政)(军事)(监察)
行省制度
台湾:
西域:
西藏:
课堂小结
1.地位: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__________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疆域:北逾 ,西极 ,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3.在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
1.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容:在_____,设_______负责_____,中书省下设六部;
_______负责_____,______负责_____。
在_____,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
3.作用: 。
注:①_____、____和_____称作“腹里”,直属中书省。
②在行省之下设置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设___________
______设_____________
_____设_______( 时,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元朝
加强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统治
少数民族
中央
中书省
西域
宣政院
西藏
澎湖巡检司
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北庭都元帅府
元朝
枢密院
御史台
行政
军事
监察
【吏户礼兵刑工】
地方
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加强了对全国各地的管辖,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山东
山西
河北
路 府 州 县
元朝
边疆管理
行省制度
元朝
元朝
回族
阴山
流沙
当堂训练(15分钟) 一、当堂背诵
二、必做题
1.据《岛夷志略》记载,澎湖“地隶晋江县,至元年间,立巡检司,以周岁额办盐课中统钱钞十一锭二十五两,别无差科”。由此可知( )
A.中央政府首次在西域建立行政机构 B.巡检司主要职能是税收
C.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台湾地区的管辖 D.巡检司相对行省较独立
2.《元史》中提道:“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据材料可知元朝( )
A.由蒙古贵族建立 B.实行行省制度
C.对西藏正式管辖 D.疆域空前辽阔
C
D
3.为实现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历代统治者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对材料解读最合理的是( )
A.专制集权高度强化 B.十分注重拉拢少数民族上层人士
C.国家治理呈现原则性与灵活性 D.对边疆地区有较长时间的稳定统治
4.忽必烈说:“中书朕左手,枢密朕右手,御史台是朕医两手的。”由此可见,御史台的职责是( )
A.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 B.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
C.负责全国的监察事务 D.承担全国的医疗事务
C
C
4.阅读材料: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封建变为郡县”是什么意思?
(2)“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反映出“元”实行的是什么制度?
(3)材料中的哪一句说明了“元”实行这一制度的背景因素?
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改分封制为郡县制
行省制度
三、选做题
元朝的国家治理方式
地方行政:
内地:行省制度
台湾:澎湖巡检司
西域:北庭都元帅府
西藏: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西南:土司制度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枢密院、中书省、御史台)
中央政权:
元朝疆域与民族交融
元朝疆域:中国版图之最
民族交融:诸族交融,形成回族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