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区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生物试题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分数:100分
一、单选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
1.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种群的性别比例可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B. 某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的地域和季节中有较大差异
C. “五一”期间北京人口数量明显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
D. 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
2. 某同学将一小瓶酵母菌母液平分成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各组进行不同的处理,丙组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酵母菌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甲组可能放在低温条件下培养,酵母菌新陈代谢弱、繁殖能力低
B. 乙组在培养过程中可能更换了培养液,再继续培养
C. 利用台盼蓝只能进入活细胞的特性,统计被台盼蓝染色的酵母菌数,使数据更加准确
D. 和本实验设计不一样,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只需要实验组
3. 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个种群的资源利用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曲线表明M、N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 b越大表明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C. M、N两个种群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
D. d越大,M、N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大
4.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 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一定能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C. 肉食性动物都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
D. 食物网中某生物位置不能被其它生物代替
5. 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0→a,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适宜条件下物种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B. a→b,物种①和②发生激烈的种间竞争,物种③的出现是初生演替
C. 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弱光
D. 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乔木
6. 含铅汽油的燃烧、对铅的开采及提取等人类活动都可以增加大气和土壤中的铅含量。植物能吸收含铅物质,动物通过取食植物而在体内累积铅。铅在人体内聚集和浓缩可引发智力障碍、神经麻痹,甚至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植物可以通过根系和叶片吸收非生物环境中的铅
B. 非生物环境中的铅均通过生产者进入生物群落,通过分解者回归非生物环境
C. 铅能沿食物链富集的原因是铅在生物体内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不易被排出
D. 利用清洁能源可减少大气中铅的来源,采用生物吸收等方法可对铅进行集中处理
7. 某同学根据某湖泊的能量流动图解,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金字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Ⅰ→Ⅱ→Ⅲ构成一条食物链
B. 图中未体现出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 由图可知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D. 该金字塔若表示生物量金字塔,则不会出现倒置情况
8. 下列关于生态学实验和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制作生态缸应密闭,放于室内通风、阳光直射的地方
B. 可通过构建概念模型研究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C. 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实验组土壤应不做处理,保持自然状态
D. 利用土壤小动物趋湿、趋光的特点,用诱虫器采集
9. 如图表示某地区的玉米生态工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就图示而言,遵循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有循环原理
B. 在玉米田中合理引种大豆并引入食虫鸟,可提高该地区的抵抗力稳定性
C. 此地区的玉米生态工程实现了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
D. 遵循自然规律,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是整体原理的体现
10. 泡菜是我国的传统美食,早在《诗经》中就有“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的诗句,其中“庐”和“瓜”是蔬菜,“剥”和“菹”是腌制加工的意思。下列关于泡菜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盐水浓度不宜过低,应没过“庐”“瓜”
B. “庐”“瓜”切成小块和加入陈泡菜汁,都可以缩短发酵时间
C. 若从泡菜汁中筛选出单一菌种腌制泡菜,风味更佳
D. 用于腌制泡菜的容器既要方便取放蔬菜,又要能够密封
11. 哺乳动物细胞可以根据其培养条件分为附着于容器表面上生长型(贴壁依赖型)或自由悬浮生长型,悬浮生长的能力经常与细胞展现出的“永生”或者无限增殖特性相关,悬浮培养系统适合于大多数工业条件。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胃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以获得单个细胞
B. 贴壁依赖型培养的动物细胞无接触抑制现象
C. 贴壁依赖型和自由悬浮生长型细胞都可用离心法收集
D. 不可以用体外培养的人体细胞培养病毒
12. 豆科植物苦参能产生苦参碱,苦参碱具有调节免疫、抗癌等作用。科研人员利用苦参下胚轴进行育苗和生物碱提取,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下胚轴切段需用无水乙醇和次氯酸钠进行消毒处理
B. 过程①和过程②分别发生了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
C. 过程③所得苦参无毒幼苗具有抗病毒的遗传特性
D. 通过植物细胞培养获得苦参碱的过程不需要实现细胞的全能性
13. 在一段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乙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t1~t2,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乙种群
B. t2时,甲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C. t2~t3,甲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 t4之后,乙种群的数量将无限增长
14. 下表是研究人员对某陆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表中甲、乙、丙、丁为不同营养级,单位:×102kJ/( m2·a)]。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营养级 同化量 X Y
甲 12.3 2.8 9.5
乙 835.5 165 670.5
丙 0.8 0.3 0.5
丁 101.5 35.5 66.0
分解者 184 23.5 160.5
A. 甲、乙、丙、丁构成一条食物链
B. 表中的X表示的是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C. 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之间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
D. 任何生态系统只有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才能维持自身的正常功能
15. 卡铂为广谱抗肿瘤药,通过抑制DNA复制而起效。卡铂微溶于水,其水溶液在光下不稳定,溶液中的Cl 也会促进其分解。临床上用5%葡萄糖溶液与卡铂制成卡铂试剂后注射治疗,口服无效。相关实验的设计思路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卡铂试剂和DNA复制抑制剂的有无
B. 本实验可用生理盐水代替5%葡萄糖溶液来配制卡铂试剂
C. 本实验预期结果为①与④组数据接近,②与③组数据接近
D. 宫颈癌细胞培养时的气体环境是95%的氧气和5%二氧化碳
16. 桑葚玫瑰酒既融合了桑葚和玫瑰的果香、花香,又使其营养价值和功能活性增加,极大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图1为制作桑葚玫瑰酒的装置图;图2为不同桑葚汁与玫瑰质量比对花色苷含量、酒精度和感官评分(感官评分越高,品质越好)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桑葚玫瑰酒发酵所用菌种的代谢类型与醋酸菌相同
B. 图1中排气口连接长而弯曲的胶管可避免其他微生物进入装置
C. 由图2可知,桑葚汁与玫瑰质量比对酒精度影响不大
D. 花色苷含量随桑葚汁与玫瑰质量比增大而降低,质量比为4:1时酒的感官评分最高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60分。)
17. 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a表示___。
(2)分析图2,第8年时,种群的年龄结构是___型。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最可能呈___形曲线增长。
(3)传入我国的三裂叶豚草短时间内能大量疯长,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可用图3中的曲线___表示。调查某区域中三裂叶豚草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___。
(4)在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___(填“多”或“少”)。
18. 牛奶是适合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培养基。牛奶在饮用前都要用巴氏消毒法消毒,以杀死有害微生物。某小组为检测自制酸奶是否被杂菌污染,进行了如图所示操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方法为_______________,若取最终的牛奶稀释液0.1mL 在培养基上进行涂布,应选择的工具是图2中的_________。
(2)理想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菌落。若用该方法培养设置了 3个培养皿,菌落数分别为65、63、64,则可以推测每毫升酸奶中所含细菌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3)要进一步分离纯化菌种,应采用图3 中___________(填字母)所示的划线分离操作。
(4)某同学在学习了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后,进行了酸奶制作的实践,制作步骤如下:
①将瓶子(连同盖子)、勺子放在电饭锅中加热煮沸10 分钟。
②瓶子稍冷却后,向瓶子中倒入牛奶,再放入电饭锅中沸水浴加热 10 分钟。
③待牛奶冷却至40℃左右(不烫手)时倒入牛奶量 1/5的酸奶作“引子”,用勺子搅拌均匀,拧紧瓶盖。
④将电饭锅温度调至 40℃,继续保温7~8h。酸奶中(作“引子”)的有益菌主要是_______________,待牛奶冷却后才能倒入酸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抗癌药物紫杉醇是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出来的生物活性物质,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由于红豆杉生长缓慢,资源短缺,使紫杉醇的提取受到了极大限制,科研人员正试图通过多种方法提高紫杉醇的产量。
(1)紫杉醇属于红豆杉产生的___代谢物(填“初生”或“次生”)。紫杉醇能与细胞内的微管蛋白结合,推测其可通过影响___的形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达到抗癌效果。
(2)研究人员利用离体培养的红豆杉细胞生产紫杉醇。如图所示:
为了筛选出高产紫杉醇细胞,研究者常用诱变的方法处理愈伤组织,选择愈伤组织作为处理材料的原因是___。
(3)研究人员还尝试运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将红豆杉与柴胡培育获得可产生紫杉醇的柴胡植株。实验过程中可用___酶处理可获得原生质体,再用化学法,如___融合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融合后得到的杂种细胞再经脱分化、再分化等进而发育成完整植株,其中启动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植物激素是___。
20. 新安江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享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因人为原因,水质一度严重恶化,生物种类大幅减少。随着皖浙两省开展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以来,新安江流域又逐渐恢复了水清岸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四大家鱼是新安江流域的重要鱼种,其混合放养是利用了它们在水域中占据着不同的_________,包括不同的栖息空间、食物等。
(2)微量的生活污水流入新安江,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污染迅速消除,没有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稳定性。污水净化过程中,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
(3)新安江两岸的果园中,果农在果树开花时期,放置产生与蜜蜂跳舞相同频率的振动或声音的电子仪器,吸引蜜蜂前来采蜜传粉,这利用了_________信息的作用,说明信息传递对果树的作用是_________。
(4)新安江周边的高山上大范围种植茶树,茶叶害虫大规模爆发会对茶树造成极大危害,有人建议该茶园可适当放养一定数量的鸡。构建“茶园养鸡”的生态农业模式,其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
21.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女性怀孕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一种糖蛋白,制备抗HCG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早孕的诊断。如图是抗HCG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要用到___和___技术。
(2)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给小鼠注射的HCG相当于___,使小鼠产生能分泌相应___的B淋巴细胞。
(3)最终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___。
(4)此过程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与___特异性结合,从而诊断早孕。盐田区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生物试题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分数:100分
一、单选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
1.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种群的性别比例可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B. 某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的地域和季节中有较大差异
C. “五一”期间北京人口数量明显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
D. 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可用于预测种群数量变化,性别比例可影响种群密度变化。
【详解】A、种群的性别比例往往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而间接影响种群的密度,A错误;
B、某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的地域和季节中有较大差异,如鸟类的季节性迁徙会影响种群密度,B正确;
C、“五一”期间人口流动较大,故北京人口数量明显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C正确;
D、年龄组成可用于预测种群数量变化,主要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D正确。
故选A。
2. 某同学将一小瓶酵母菌母液平分成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各组进行不同的处理,丙组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酵母菌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甲组可能放在低温条件下培养,酵母菌新陈代谢弱、繁殖能力低
B. 乙组在培养过程中可能更换了培养液,再继续培养
C. 利用台盼蓝只能进入活细胞的特性,统计被台盼蓝染色的酵母菌数,使数据更加准确
D. 和本实验设计不一样,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只需要实验组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实验自变量为时间和组别,因变量为细胞数。
【详解】A、甲组酵母菌数目增长缓慢,可能放在低温条件下培养,酵母菌新陈代谢弱、繁殖能力低,A正确;
B、乙组和丙组前段时间酵母菌数目增长同步,后段时间乙组酵母菌增长比丙组快,可能在培养中乙组更换了培养液,新的培养液中比培养一段时间的培养液营养物质更丰富,且无代谢废物,因此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能力会增强,B正确;
C、台盼蓝是细胞活性染料,常用于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检测细胞是否存活。活细胞不会被染成蓝色,而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若用台盼蓝染料统计酵母菌数目,只统计到死的酵母菌数目,反而使数据更不准确,C错误;
D、本实验的对照组是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的丙组,而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只需要实验组,不需要对照组,D正确。
故选C。
3. 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个种群的资源利用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曲线表明M、N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 b越大表明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C. M、N两个种群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
D. d越大,M、N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b表示生物摄取的食物种类,数据越多,表明该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d表示两种生物摄取重叠的食物种类,数据越大,说明M、N的竞争越激烈。
【详解】A、根据曲线图分析,M、N两种生物摄取食物的种类有重叠,则为竞争关系,A正确;
B、b越大说明生物摄取的食物种类越多,表明该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B错误;
C、M、N两个种群食物种类存在重叠,两个种群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C正确;
D、d越大说明M、N两种生物摄取食物的种类重叠越多,表明M与N的竞争越激烈,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大,D正确。
故选B。
4.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 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一定能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C. 肉食性动物都是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
D. 食物网中某生物的位置不能被其它生物代替
【答案】B
【解析】
【分析】每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会处于不同的营养级,动物多数是消费者,但像屎壳郎等属于分解者。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自养生物都能合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详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
B、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一定能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正确;
C、肉食性动物可能是次级消费者,也可能是更高级别的消费者,C错误;
D、某种生物灭绝后,其在食物网中的位置会被其他生物替代,D错误。
故选B。
【点睛】
5. 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0→a,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适宜条件下物种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B. a→b,物种①和②发生激烈的种间竞争,物种③的出现是初生演替
C. 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弱光
D. 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乔木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为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图。物种①在生长一段时间后很快消失了,属于一年生的草本;物种②是多年生的草本;物种③是灌木。
【详解】A、0→a,由于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山区坡地进行了治理,所以在适宜条件下,物种①的出生率>死亡率,导致物种①密度上升,A正确;
B、a→b,由于存在原有的植被和土壤条件,物种③的出现是次生演替,B错误;
C、b→c,灌木增多,草本植物接受的光照减少,由于物种②能耐受弱光,而物种①不耐受弱光,所以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C正确;
D、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将是乔木,D正确。
故选B。
6. 含铅汽油的燃烧、对铅的开采及提取等人类活动都可以增加大气和土壤中的铅含量。植物能吸收含铅物质,动物通过取食植物而在体内累积铅。铅在人体内聚集和浓缩可引发智力障碍、神经麻痹,甚至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植物可以通过根系和叶片吸收非生物环境中的铅
B. 非生物环境中的铅均通过生产者进入生物群落,通过分解者回归非生物环境
C. 铅能沿食物链富集的原因是铅在生物体内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不易被排出
D. 利用清洁能源可减少大气中铅的来源,采用生物吸收等方法可对铅进行集中处理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因为环境中有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
【详解】A、溶液中的铅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也可以被叶片直接吸收,吸收量与环境中的铅浓度成正比,A正确;
B、植物体和动物都可以吸收环境中的铅,即铅可以通过生产者、消费者进入生物群落,通过分解者分解遗体残骸等回归非生物环境,B错误;
C、生物富集指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植物不断吸收、积蓄铅,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可称作生物富集,C正确;
D、加大清洁能源利用可减少含铅汽油的利用,进而减少大气中铅的来源,可采用生物吸收等方法对铅进行集中处理,D正确。
故选B。
7. 某同学根据某湖泊的能量流动图解,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金字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Ⅰ→Ⅱ→Ⅲ构成一条食物链
B. 图中未体现出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 由图可知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D. 该金字塔若表示生物量金字塔,则不会出现倒置情况
【答案】C
【解析】
【分析】将单位时间内格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转换为相应面积(或体积)的图形,并将图形按照营养级的次序排列,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做能量金字塔。
如果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转换为相应面积(或体积)的图形,并将图形按照营养级的次序排列,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做生物量金字塔。
【详解】A、图中能量金字塔中的Ⅰ、Ⅱ、Ⅲ分别代表三个营养级,在每个营养级中都包含多种生物,因此图中Ⅰ→Ⅱ→Ⅲ不构成一条食物链,A错误;
B、能量金字塔是根据各营养级的能量绘制的,各营养级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错误;
C、由图可知,随着营养级升高,其得到的能量越来越少,因此能量是逐级递减的,C正确;
D、一般情况下,生物量金字塔是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但是有时候会出现倒置的金字塔形。例如,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由于生产者(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短,又会不断地被浮游动物吃掉,所以某一时刻调查到的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D错误。
故选C。
8. 下列关于生态学实验和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制作生态缸应密闭,放于室内通风、阳光直射的地方
B. 可通过构建概念模型研究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C. 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实验组土壤应不做处理,保持自然状态
D. 利用土壤小动物趋湿、趋光的特点,用诱虫器采集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态缸应放置在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射,以免温度过高杀死生态瓶内的生物;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机制可通过构建概念模型研究;“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实验中,以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土壤不做处理(自然状态),实验组的土壤要进行处理(将土壤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恒温箱中1h灭菌),以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利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利用了昆虫趋光性特点,取样器取样法利用了土壤小动物避光、趋湿的特性。
【详解】A. 制作的生态缸应避免阳光直射,A错误;
B. 研究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可以采用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B正确;
C. 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对照组土壤应不做处理,保持自然状态,C错误;
D. 利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利用了昆虫趋光性特点,取样器取样法利用了土壤小动物避光、趋湿的特性,D错误。
9. 如图表示某地区的玉米生态工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就图示而言,遵循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有循环原理
B. 在玉米田中合理引种大豆并引入食虫鸟,可提高该地区的抵抗力稳定性
C. 此地区的玉米生态工程实现了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
D. 遵循自然规律,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是整体原理的体现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态工程是人类学习自然生态系统"智慧"的结晶,是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学科交叉而产生的应用学科。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详解】A、就图示而言,实现了物质的不断循环、减少了“废物”的产生,因而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A正确;
B、在玉米田中合理引种大豆并引入食虫鸟,可增加物种丰富度,提高该地区的抵抗力稳定性,B正确;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不可能循环进行的,因为能量流动表现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征,C错误;
D、遵循自然规律,获得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是整体原理的体现,D正确。
故选C。
10. 泡菜是我国的传统美食,早在《诗经》中就有“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的诗句,其中“庐”和“瓜”是蔬菜,“剥”和“菹”是腌制加工的意思。下列关于泡菜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盐水浓度不宜过低,应没过“庐”“瓜”
B. “庐”“瓜”切成小块和加入陈泡菜汁,都可以缩短发酵时间
C. 若从泡菜汁中筛选出单一菌种腌制泡菜,风味更佳
D. 用于腌制泡菜的容器既要方便取放蔬菜,又要能够密封
【答案】C
【解析】
【分析】泡菜(酸菜)的制作原理: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先增加,后下降至相对稳定。
【详解】A、用盐水短时间处理“庐”、“瓜”,较高浓度的盐水可破坏微生物产生果胶酶,保证植物细胞壁的结构,可使泡菜口感更脆,A正确;
B、将“庐”“瓜”切成小块可以扩大白萝卜与腌料的接触面积,陈泡菜汁中含有乳酸菌,坛中加一些陈泡菜汁可以加入乳酸菌菌种,缩短腌制时间,B正确;
C、采用复合菌种腌制泡菜,风味更佳,C错误;
D、乳酸菌是厌氧菌,所以要密封菜坛子,以避免氧对其发酵作用的抑制,因此用于腌制泡菜的容器既要方便取放蔬菜,又要能够密封,D正确。
故选C。
11. 哺乳动物细胞可以根据其培养条件分为附着于容器表面上生长型(贴壁依赖型)或自由悬浮生长型,悬浮生长的能力经常与细胞展现出的“永生”或者无限增殖特性相关,悬浮培养系统适合于大多数工业条件。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胃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以获得单个细胞
B. 贴壁依赖型培养的动物细胞无接触抑制现象
C. 贴壁依赖型和自由悬浮生长型细胞都可用离心法收集
D. 不可以用体外培养的人体细胞培养病毒
【答案】C
【解析】
【分析】动物细胞培养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温度和pH:哺乳动物多以36.5℃为宜,最适pH为7.2-7.4。(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
【详解】A、由于酶活性的发挥需要适宜的pH,获取单个动物细胞时可采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处理,不能用胃蛋白酶,A错误;
B、贴壁依赖型培养的动物细胞有接触抑制现象,B错误;
C、悬浮培养细胞可直接用离心法收集,贴壁细胞需要重新用胰蛋白酶等处理,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再用离心法收集,C正确;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因此可以用体外培养的人体细胞培养病毒,D错误。
故选C。
12. 豆科植物苦参能产生苦参碱,苦参碱具有调节免疫、抗癌等作用。科研人员利用苦参下胚轴进行育苗和生物碱提取,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下胚轴切段需用无水乙醇和次氯酸钠进行消毒处理
B. 过程①和过程②分别发生了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
C. 过程③所得苦参无毒幼苗具有抗病毒的遗传特性
D. 通过植物细胞培养获得苦参碱的过程不需要实现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包括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等)、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详解】A、下胚轴切段需用75%的酒精和次氯酸钠进行消毒处理,A错误;
B、过程①发生的是细胞的脱分化,过程②是愈伤组织的扩大培养,不是再分化过程,B错误;
C、由无毒下胚轴经组织培养获得的苦参无毒幼苗只是不带病毒,并不是能抵抗病毒的侵染,C错误;
D、由工厂化细胞培养提取苦参碱的过程不需要完整的苦参植株,只需要进行在苦参细胞提取就可以了,因此不需要实现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故选D。
13. 在一段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乙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t1~t2,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乙种群
B. t2时,甲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C. t2~t3,甲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 t4之后,乙种群的数量将无限增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并且在t2时达到最大的种群增长速率,符合“S”型增长;乙种群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因此乙种群的数量不会无限增长。
【详解】A、图示为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和乙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无法比较二者的增长速率大小,A错误;
B、t2时, 甲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处于环境容纳量的一半,B错误;
C、t2~t3,甲种群的数量仍在增多,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正确;
D、由于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数量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D错误。
故选C。
14. 下表是研究人员对某陆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表中甲、乙、丙、丁为不同营养级,单位:×102kJ/( m2·a)]。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营养级 同化量 X Y
甲 12.3 2.8 9.5
乙 835.5 165 670.5
丙 0.8 0.3 0.5
丁 101.5 35.5 66.0
分解者 184 23.5 160.5
A. 甲、乙、丙、丁构成一条食物链
B. 表中的X表示的是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C. 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
D. 任何生态系统只有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才能维持自身的正常功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一部分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也就是储存在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中;在后一部分能量中,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还有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一部分暂时未利用。
【详解】A、甲、乙、丙、丁为不同营养级,一个营养级有多种生物,因此会构成多条食物链,A错误;
B、某一营养级的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而同化量大多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所以据表中数据分析,X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Y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B错误;
C、由于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据表分析丁为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甲为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因此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2.3÷101.5×100%≈12%,C错误;
D、如果一个生态系统在一段较长时期内没有能量(太阳能或化学能)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D正确。
故选D。
15. 卡铂为广谱抗肿瘤药,通过抑制DNA复制而起效。卡铂微溶于水,其水溶液在光下不稳定,溶液中的Cl 也会促进其分解。临床上用5%葡萄糖溶液与卡铂制成卡铂试剂后注射治疗,口服无效。相关实验的设计思路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卡铂试剂和DNA复制抑制剂的有无
B. 本实验可用生理盐水代替5%葡萄糖溶液来配制卡铂试剂
C. 本实验预期结果①与④组数据接近,②与③组数据接近
D. 宫颈癌细胞培养时气体环境是95%的氧气和5%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卡铂引发癌细胞数量减少的具体机理;在实验思路中,用DNA复制抑制剂和卡铂甘露醇溶液添加到宫颈癌细胞悬液中,研究它们单独和共同作用下宫颈癌细胞数量变化,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卡铂试剂和DNA复制抑制剂的有无,因变量是宫颈癌细胞数量变化,药剂浓度、Cl-和其他影响细胞代谢的因素为无关变量。
【详解】A、由分析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卡铂、DNA复制抑制剂的有无,A正确;
B、由题意可知,溶液中的Cl-会促进卡铂分解,而生理盐水中的含Cl-,会促进卡铂的分解,失去疗效,因此不可用生理盐水代替5%葡萄糖溶液来配制卡铂试剂,B错误;
C、①组不会抑制DNA的复制,④组会抑制DNA的复制,所以预期实验结果不相近,C错误;
D、宫颈癌细胞培养时的气体环境是95%的空气和5%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A。
16. 桑葚玫瑰酒既融合了桑葚和玫瑰的果香、花香,又使其营养价值和功能活性增加,极大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图1为制作桑葚玫瑰酒的装置图;图2为不同桑葚汁与玫瑰质量比对花色苷含量、酒精度和感官评分(感官评分越高,品质越好)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桑葚玫瑰酒发酵所用菌种的代谢类型与醋酸菌相同
B. 图1中排气口连接长而弯曲的胶管可避免其他微生物进入装置
C. 由图2可知,桑葚汁与玫瑰质量比对酒精度影响不大
D. 花色苷含量随桑葚汁与玫瑰质量比的增大而降低,质量比为4:1时酒的感官评分最高
【答案】A
【解析】
【分析】果酒制作所需微生物是酵母菌,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醋制作所需微生物是醋酸菌,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
【详解】A、桑葚玫瑰酒发酵利用的菌种是酵母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醋酸菌是异养好氧型细菌,A错误;
B、图1中排气口连接长而弯曲的胶管可避免空气中其他微生物进入装置,避免污染,B正确;
C、由图2可知,桑葚汁与玫瑰质量比对酒精度影响不大,C正确;
D、由图2可知,花色苷含量随着桑葚汁与玫瑰质量比的增大而降低,桑葚汁和玫瑰最佳质量比为4:1,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60分。)
17. 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a表示___。
(2)分析图2,第8年时,种群的年龄结构是___型。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最可能呈___形曲线增长。
(3)传入我国的三裂叶豚草短时间内能大量疯长,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可用图3中的曲线___表示。调查某区域中三裂叶豚草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___。
(4)在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___(填“多”或“少”)。
【答案】(1)性别比例
(2) ①. 衰退 ②. J
(3) ①. Ⅰ ②. 随机取样
(4)多
【解析】
【分析】1.S形曲线表示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S形曲线实现的条件是: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有限,存在天敌,种群数量增长受种群密度制约。
2、J形曲线表示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J形曲线需要的条件是: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3、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衡量种群大小的数量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特征,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
4、题图分析,图1中a表示性别比例,b表示年龄组成,c表示种群密度;图2中,0~4年时λ=1,种群数量不变;4~10年时λ<1,种群数量减少;在10~20年时λ>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图3中曲线Ⅰ表示J形曲线,曲线Ⅱ表示S形增长曲线。
【小问1详解】
图1中c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表示性别比例,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不影响死亡率。
【小问2详解】
第 8年时λ<1,说明此时的种群数量处于下降状态,故此时种群的年龄结构是衰退型。第16~20年间,λ>1且数值稳定,此时松鼠种群数量变化类似“J”形曲线增长。
【小问3详解】
传入我国的三裂叶豚草由于适应环境,且空间、资源充足,没有天敌,因而 短时间内能大量疯长,呈J形增长,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可用图3中的曲线Ⅰ表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小问4详解】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其计算公式为: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会导致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带标记的个体数比实际要小,因此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多。
18. 牛奶是适合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培养基。牛奶在饮用前都要用巴氏消毒法消毒,以杀死有害微生物。某小组为检测自制酸奶是否被杂菌污染,进行了如图所示操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方法为_______________,若取最终的牛奶稀释液0.1mL 在培养基上进行涂布,应选择的工具是图2中的_________。
(2)理想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菌落。若用该方法培养设置了 3个培养皿,菌落数分别为65、63、64,则可以推测每毫升酸奶中所含细菌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3)要进一步分离纯化菌种,应采用图3 中___________(填字母)所示的划线分离操作。
(4)某同学在学习了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后,进行了酸奶制作的实践,制作步骤如下:
①将瓶子(连同盖子)、勺子放在电饭锅中加热煮沸10 分钟。
②瓶子稍冷却后,向瓶子中倒入牛奶,再放入电饭锅中沸水浴加热 10 分钟。
③待牛奶冷却至40℃左右(不烫手)时倒入牛奶量 1/5的酸奶作“引子”,用勺子搅拌均匀,拧紧瓶盖。
④将电饭锅温度调至 40℃,继续保温7~8h。酸奶中(作“引子”)的有益菌主要是_______________,待牛奶冷却后才能倒入酸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稀释涂布平板法 ②. B
(2)6.4×107 (3)B
(4) ①. 乳酸菌 ②. 防止温度过高而将菌种杀死
【解析】
【分析】稀释涂布平板计数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单个菌落,即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这一培养特征设计的计数方法,即一个菌落代表一个单细胞。 计数时,首先将待测样品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使成单个细胞存在(否则一个菌落就不只是代表 一个细胞),再取一定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经培养后,由单个细胞生长繁殖形成菌落,统计菌落数目,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小问1详解】
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测样品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使成单个细胞存在,再取一定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图1所示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应选择的工具是图2中的B,即涂布器。
【小问2详解】
3个培养皿中菌落数分别为65、63、64,因此培养皿中菌落数平均为64个,即0.1mL中含有细菌64个,而这0.1mL是稀释了105后的,因此1mL酸奶中所含细菌数为64×106个,每毫升酸奶中所含细菌数为6.4×107个。
【小问3详解】
要进一步分离纯化菌种,应采用图3中B所示的划线分离操作,即平板划线操作。
【小问4详解】
将电饭锅温度调至 40℃,继续保温7~8h。酸奶中(作“引子”)的有益菌主要是乳酸菌,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牛奶变酸的主要原因,该操作中待牛奶冷却后才能倒入酸奶的原因是避免温度过高而将菌种杀死,保证酸奶制作过程中的菌种使用。
19. 抗癌药物紫杉醇是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出来的生物活性物质,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由于红豆杉生长缓慢,资源短缺,使紫杉醇的提取受到了极大限制,科研人员正试图通过多种方法提高紫杉醇的产量。
(1)紫杉醇属于红豆杉产生的___代谢物(填“初生”或“次生”)。紫杉醇能与细胞内的微管蛋白结合,推测其可通过影响___的形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达到抗癌效果。
(2)研究人员利用离体培养的红豆杉细胞生产紫杉醇。如图所示:
为了筛选出高产紫杉醇细胞,研究者常用诱变的方法处理愈伤组织,选择愈伤组织作为处理材料的原因是___。
(3)研究人员还尝试运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将红豆杉与柴胡培育获得可产生紫杉醇的柴胡植株。实验过程中可用___酶处理可获得原生质体,再用化学法,如___融合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融合后得到的杂种细胞再经脱分化、再分化等进而发育成完整植株,其中启动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植物激素是___。
【答案】(1) ①. 次生 ②. 纺锤体
(2)愈伤组织细胞一直处于不断增殖状态,在诱变因素下容易产生突变
(3) ①. 纤维素酶和果胶 ②. PEG融合法、高Ca2+—高pH ③.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植株(新植体);(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3)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小问1详解】
次生代谢产物是生物体产生的一大类并非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紫杉醇是红豆杉属植物产生的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抗癌药物紫杉醇是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出来的生物活性物质,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紫杉醇能与细胞内的微管蛋白结合,推测其可通过影响纺锤体的形成,从而阻碍肿瘤细胞的分裂,达到抗癌效果。
【小问2详解】
选择愈伤组织作为处理材料的原因是愈伤组织细胞未分化,一直处于不断增殖状态,在诱变因素下容易产生突变,可以提高诱变的频率。
【小问3详解】
原生质体是去除细胞壁的植物细胞,而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可以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化学法有PEG融合法、高Ca2+—高pH融合法;融合后得到的杂种细胞再经脱分化、再分化等进而发育成完整植株,其中启动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植物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20. 新安江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享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因人为原因,水质一度严重恶化,生物种类大幅减少。随着皖浙两省开展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以来,新安江流域又逐渐恢复了水清岸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四大家鱼是新安江流域的重要鱼种,其混合放养是利用了它们在水域中占据着不同的_________,包括不同的栖息空间、食物等。
(2)微量的生活污水流入新安江,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污染迅速消除,没有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稳定性。污水净化过程中,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
(3)新安江两岸的果园中,果农在果树开花时期,放置产生与蜜蜂跳舞相同频率的振动或声音的电子仪器,吸引蜜蜂前来采蜜传粉,这利用了_________信息的作用,说明信息传递对果树的作用是_________。
(4)新安江周边的高山上大范围种植茶树,茶叶害虫大规模爆发会对茶树造成极大危害,有人建议该茶园可适当放养一定数量的鸡。构建“茶园养鸡”的生态农业模式,其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
【答案】(1)生态位 (2) ①. 抵抗力 ②. 污水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和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3) ①. 物理 ②.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4)调整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鸡取食病虫杂草,能有效地控制了病虫杂草的危害,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既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又减轻了化肥、农药的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具有良好的生态学意义
【解析】
【分析】1、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实例很多。例如,当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2、研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主要意义是实现生态系统内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减少环境污染。
【小问1详解】
生态位是指物种利用各种资源的幅度以及该物种与种群中其他物种关系的总和,则采取鳙鱼、鲢鱼、鱼、青鱼四大家鱼为主的多鱼种混养模式利用的是它们在池塘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混养可以更好的利用池塘中的食物和空间。
【小问2详解】
适量的生活污水流入新安江不会造成结构和功能的损害,还能被净化,这体现了生态系统抵抗力的稳定性,净化污水过程中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含有的化学能。
【小问3详解】
该电子仪器能够产生振动或声音,从而吸引蜜蜂前来采蜜传粉,提高产量,这属于物理信息的作用,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体现了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小问4详解】
“茶园养鸡”调整了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而且鸡群在园内活动取食,较为有效地控制了病虫杂草的危害,减少了防治用药,不仅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更是减轻了因化肥、农药的使用对环境污染的负荷,具有良好的生态学意义。
21.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女性怀孕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制备抗HCG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早孕的诊断。如图是抗HCG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要用到___和___技术
(2)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给小鼠注射的HCG相当于___,使小鼠产生能分泌相应___的B淋巴细胞。
(3)最终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___。
(4)此过程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与___特异性结合,从而诊断早孕。
【答案】(1) ①. 动物细胞培养 ②. 动物细胞融合
(2) ①. 抗原 ②. 抗体
(3)能无限增殖并分泌所需抗体
(4)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HCG)
【解析】
【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第一次筛选的目的: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 方法: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第二次筛选的目的:获得能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方法: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
【小问1详解】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诱导过程有:正常小鼠免疫处理、动物细胞的融合、杂交瘤细胞的筛选与培养、专一抗体检验阳性细胞培养、单克隆抗体的提纯。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小问2详解】
如图是抗HCG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给小鼠注射的HCG相当于注射抗原,使小鼠产生分泌抗HCG抗体的B淋巴细胞
【小问3详解】
最终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同时具有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的特点,因此特点是能无限增殖并分泌特异性抗体。
【小问4详解】
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HCG”)是抗原,可以与抗HCG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