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任丘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任丘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15 20:3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任丘一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模拟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4月15日考试范围:纲要下1—6单元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第1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分析表中人类早期区域文明的成就,可以得出( )
古代中国 古代埃及 古代西亚 古代印度 古代希腊
青铜器都江堰 太阳历金字塔 《吉尔伽美什》60进位制 种姓制度创造从1到9的数字 城邦民主政治帕特农神庙
A.城邦国家形成,各国文字出现 B.文化多样,折射人类社会生活
C.各地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 D.早期各区域文明是同时产生的
2.种姓制度是一种以血缘为基础的社会体系,普遍存在于南亚次大陆,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该制度( )
A.源于印度特殊的自然环境 B.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
C.有利于缓和印度阶级矛盾 D.推动了佛教的产生发展
3.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秩序具有两大根本特征:一是名义上存在于“大一统”基督教会中的教会体系(亦称教会帝国);另一个是事实上支离破碎的封建体系,即领主与附庸关系的契约观念: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 )
A.契约理念的萌发 B.世俗权力的加强
C.“民族情感”的缺乏 D.新生产方式的孕育
4.12世纪西欧许多城市开始实行自治,并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据此可知,西欧自治( )
A.体现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B.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C.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 D.实现了西欧统治模式的全面转变
5.表1为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成就。据此可知,阿拉伯文化( )
数学 改进印度数字,传入欧洲
医学 阿拉伯人伊本·西那的医学著作《医典》传入欧洲,在12—17世纪一直是西方大学的医学教科书
天文 花拉子密天文表成为东西方天文表蓝本
哲学 通过阿拉伯人翻译保存的希腊古典著作在中古后期传入欧洲,使欧洲人重新关注研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著作
文学 《一千零一夜》融汇各地民间故事,被译成多国语言
A.传播体现扩张性 B.成果缺少创新性
C.内容呈现民族性 D.影响具有广泛性
6.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政府推行改革,在中央设二官(管辖并监督八省)八省一台(监督官吏“弹正台”),各地则设国(司)、郡(司)、里(长)三级行政单位,地方官的任免权均属中央。日本政府的这些举措( )
A.实现了日本的首次统一 B.削弱了幕府的政治力量
C.消除了武士集团的特权 D.利于推动政权的封建化
7.马丘比丘遗址的主要建筑分为农业区、手工业区、皇家区、宗教区等。这里有沿着陡峭山坡层层开凿建造的房屋、各种形状的庙宇、庄严的皇家墓葬,还有日晷、采石地点等。这反映了( )
A.该时期存在有效的组织动员机制 B.印加文明程度超越了其他地区
C.印加帝国城市化发展水平非常高 D.马丘比丘是拉丁美洲政治中心
8.15—16世纪,从欧洲出发的一支船队在一片海洋上航行3个多月,没有遇到一次风浪,饱受先前滔天巨浪之苦的船员们高兴的说:“这真是个太平洋啊!”此后人们把这片大洋称之为“太平洋”。与“太平洋”来历相关的航海家最有可能是( )
A.哥伦布 B.达伽马 C.迪亚士 D.麦哲伦
9.对下图中1540年以后英国麦价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大量金银流入西欧引发了物价上涨 B.资本主义农场经营增加了粮食产量
C.近代工厂的兴起导致原料需求增加 D.工业革命造成英国的人口大量增长
10.1463年,寻找通往东方道路的葡萄牙人抵达利比里亚的蒙罗维亚一带。在这里,葡萄牙人发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胡椒,于是把这里命名为胡椒海岸。从胡椒海岸往东,葡萄牙人相继发现了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和奴隶海岸。这次航行( )
A.源于西欧对非洲胡椒等香料的需求 B.促使葡萄牙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具有浓厚的早期殖民色彩 D.推动列强对非洲进行全面殖民入侵
11.1492年,哲学家费奇诺写道:“这个世纪是金色的,它照亮了之前被扑灭的‘自由艺术’之光:语法、诗歌、修辞、绘画、雕塑、建筑、音乐 在佛罗伦萨它也把柏拉图的律条从黑暗引入了光明。”材料中“这个世纪”( )
A.形成了较完整的力学体系 B.理性主义成为社会思潮
C.人们更多的关注现世世界 D.挑战了教皇的至上权威
12.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家加尔文宣称,任何人的命运在其出生之前就已由上帝决定,人们可根据个人在世上的具体情况加以揣摩。如果一个人在对社会有益的事业中(如:经商办企业、发家致富、积蓄资产等)取得成功,这就证明他是上帝的“选民”。由此可知,该思想( )
A.将人的宗教信仰与世俗生活对立起来 B.迎合了近代早期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C.有利于新教获得当时西欧各国的认可 D.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追求财富的正当性
13.英国议会于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凡非出生在英国者不得担任议员和政府官员,非经议会两院的奏请,国王不得免除终身任职的法官的职务;国家的一切法律与条例非经议会通过,均属无效。这反映出( )
A.英国议会权力开始高于王权 B.资产阶级通过立法维护民主
C.国王仅扮演仪式性政治角色 D.体现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诉求
14.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的主席席位属于普鲁士国王,皇帝委派并接受使节……。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这表明德国( )
A.分裂局面阻碍经济发展 B.议会没有实际的立法权
C.国家结构形式没有改变 D.民主道路仍然任重道远
15.马克思在研究巴黎公社运动时指出:“工人阶级一旦取得统治权,为了不致失去刚刚争得的统治,应当保证本身能够防范自己的代表和官吏,即宣布他们毫无例外地可以随时撤换。”这一论断是肯定巴黎公社( )
A.推翻了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 B.废除旧军队旧警察等国家机器
C.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规定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16.19世纪末,提拉克指出,农民是印度的基本要素和脊骨,“印度就意味着这些工人和农民”:早期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奥罗宾多·高士也说:“印度无产阶级还在沉睡中……谁认识和发动了这支力量,谁就能掌握国家未来的命运”。这表明他们( )
A.重视发动工农群众参加斗争 B.致力推动印度的自治
C.提倡采用非暴力的斗争方式 D.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极端民主政治催生出了雅典某些特殊的美德——“自由、平等、友爱”,这些美德最直接地表现了对弱者的同情。与奴隶均为国家所有的斯巴达不同,雅典除少数国有制外,绝大部分奴隶属于家庭个人所有,奴隶主与奴隶并肩工作、共同生活,他们的关系甚至要比夫妻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还要亲密。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有人杀死了一名并没有犯罪的奴隶;倘若他的杀人动机只是由于担心那名奴隶会揭发自己的可耻丑行,或出于其他类似的动力,那么这个人要被当作杀人犯受审,就好像死者是公民一样”。法律还规定奴隶可以在主人和具有雅典公民身份的第三方陪同下,向施虐者提起控诉。当奴隶受到暴力虐待而忍无可忍时,奴隶有摆脱现任主人并寻求新主人的权利。
——摘编自周芸《论古代雅典“温和”的奴隶制》
材料二罗马共和国末期,部分聪明的奴隶主为避免奴隶逃亡或吸引逃亡的奴隶,逐步改变对奴隶的剥削方式,他们把大范围的土地划分成许多小块,交给赎身的奴隶耕种,由此就变成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隶农。进入帝国时代,隶农制获得较大发展,遍布于意大利本土和地中海沿岸各行省。许多贫困农民因不堪政府重税的盘剥和官吏的欺压,也被迫将自己的小块土地“献给”大土地占有者,以求获得“保护”,充当其隶农。恩格斯认为“隶农制是罗马奴隶制占有制生产危机的产物”“是孕育于奴隶社会中的一种新的封建因素”。
——摘编自任宪宝主编《全球通史:人类共同体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雅典“温和”奴隶制在法律上的表现。(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古罗马隶农制形成与发展的时代背景,并简析古罗马隶农制对生产关系的影响。(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这场起于哥白尼、迄于牛顿的革命,兴许对思想界影响最深。据称,这是人类迄今做出的最伟大的精神调整。旧的天堂被打破了,《希伯来书》和基督教圣经上描述的上帝创造的东西,看来是属于无稽之谈。他们希望使社会也能履行自然规律的法则。人是名符其实具有伟大智能的生物,居住在一个既可理解又可驾驭的世界里。这些思想对欧洲社会的世俗化作出重大的贡献,从而逐渐把宗教和教会撇在一旁,为欧洲政治权力和这个时代许多新的智力争论开道。
——整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我们所讲的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围绕民族理念,以民族国家独立为核心的思潮和实践。马克思恩格斯亲历的1848年革命,波兰、爱尔兰的民族解放运动以及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等都是典型的民族主义运动,与美国独立战争和紧随其后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性质相同。而当时的中国和印度,尚未产生现代意义上的民族理念,他们的斗争只是被压迫民族对侵略者的自发性反抗,和进入20世纪以后在中国同盟会(国民党)、印度国大党领导下的两国真正的民族主义运动是有区别的。但就其反对民族压迫的性质以及与欧洲民族运动同时代的背景来说,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些民族反压迫斗争的论述也可视为他们民族主义认识的一部分。
——摘编自王希恩《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主义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哥白尼和牛顿“对思想界影响最深”的科学成就,并分析这场“革命”在打破“旧的天堂”方面所做出的贡献。(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亚洲民族主义运动和欧美民族主义运动的不同点,并说明造成不同的因素。(8分)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下图是有关英国17-19世纪人口变化的统计情况(单位:万人)。
——根据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制图
材料二近代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促进了世界的整合与裂变。发生于世界近代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统治的建立,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较长时间里保持着较为旺盛的活力。只有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据了优势之后,才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摧毁一切封建堡垒,踢开一切封建羁绊,组成资本主义基础上的世界整合。工业革命为人类指明了走向工业社会的目标,造成了人类相互依赖的物质基础,但也造成了工业化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对抗;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先进和富饶工业社会的同时,也造成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大裂变;工业革命改变了国际格局,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主导地位,但也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社会基础。人类社会必然在这种对抗和裂变中发展并逐渐融合,走向更高层次的一体化。
——摘编自赵秀玲《工业革命——世界整合与裂变的双刃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17—19世纪英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工业革命所引发的“整合”与“裂变”的表现。(不得照抄材料)(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总结历史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有位学者在总结19世纪以来的人类历史时,得出如下特征:
19世纪的世界是一个革命的时代:一个解放的时代:一个流动性增大的时代。这些特征上与18世纪相比较,下与20世纪相衔接,无疑是从21世纪的视角观察19世纪的结果。
请从上述19世纪世界历史特征中任选一个,拟定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