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自相矛盾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5自相矛盾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5 20:5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 自相矛盾
一、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及作品的情感态度. 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本案主要通过学生白由读,教师范读、领 读,配乐朗讪等不同形式的明读,指导学生读通,读顺文言文,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套,在读的过程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在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故事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表格分析人物的思维过程,明白道理,知道“自相矛盾”这一成语来白寓言故事,体现学习的延展性。
二、教学目标
I.会认“若、弗” 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誉、吾” 4个字,理解文言文内容(重点)
2 .了解路人的思维过程,明白“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懂得故事传达给我们的道理。(难点)
三、教学过程
如果组织户外生存活动,需要你独自在户外生存三天,除了水和食物只能带三样东西,你会带什么?理由又是什么?
同学们,其实我们刚才交流的过程就是一次思维的过程,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六单元品《自相矛盾》观《田忌赛马》,读远洋船上那一次惊心动魄的跳水)出示单元主题,开启我们的思维之旅,大家准备好了吗?上课
一.读
首先,我们走进《自相矛盾》,课前,我们已经读过了,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出示自相矛盾课文
1.(1)读字音 (带拼音出示)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真了不起,字正腔圆,而且把难读的字读的很准确。
(2)去掉拼音,把难度的字标红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3)把难读的字放到句子中
读的真是入情入境,同学们,把这几个难度的字放在句子中,谁再来读一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读停顿
师:同学们,读文言文不仅要读准字音,我们还要读好停顿,看,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文言文,自由读一读,看看可以在那个地方停顿.(方法)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守株待兔》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王戎不取道旁李》
(宋人)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人物后面做停顿; 真是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田中)我们可以在地点后面做停顿
(看)动词后面做停顿。
小结:我们可以在事物、地点、动作后面做停顿,有了这样的发现,谁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这个句子有些长,谁愿意来挑战一下。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师 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在他的后面也要有停顿。
与连接盾和矛,在他的后面也要有停顿。 再读
3.读韵味
同学们,读文言文不仅要读出他的停顿,还要读出他的韵味来,看,我们可以在停顿的地方把音拉长一些,文言文的韵味就更浓了。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4.理解文言文意思,再读
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你发现了吗?有两个字都读yu,他们的意思一样吗?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第一个鬻是卖东西的意思 师:你是如何知道的? 生:在注释上看到的
看,借助注释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办法。
第二个鬻是什么意思?夸赞的意思。理由是,他在集市上卖东西,肯定会夸自己的东西。 联系上下文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文言文。
同学们能不能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说说“弗”和“立”的意思。 同桌交流
“弗” 不 “ 立 ”存在
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同桌之间说一说
出示课本页及注释。一个读原文,一个读译文
一个读的好,一个说的好。此处应该有掌声。
谁能连起来说一说呢? 看来你已经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了。
同学们理解了故事内容再来读文章,相信大家一定能够读的更好,我们一起合作者读。配乐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二.思 思维过程
同学们,理解了意思,只能是初步理解,要想加深理解,还要抓住人物的语言(板书语言),多媒体出示:默读课文,用“——”标出楚人说的话,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楚人可是在夸耀啊,谁再来读一读? 这是在夸耀啊,少了一点得意和夸耀啊。
谁再来夸一夸,可以加上你的表情和动作。
师:楚人,我来问你,你为何要夸耀你的矛和盾啊?
因为这样可以让我的生意更好。
师:原来是为鬻而夸耀!同学们让我们以笔为矛以书为盾,一起和他夸一夸吧!
同学们,作为一个生意人,楚人这样夸耀着他的矛和盾有错吗? 这是人之常情
再来和他夸一夸
接下里我请同学们以笔为矛,以书为盾,再来读一读。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发现读得精彩的同学,请学生上台演示读。
正当楚人卖力地夸着他的矛和盾时,一个小朋友探出脑袋这样问道?多媒体出示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一个小伙子满脸疑惑的问着? 血气方刚,快言快语的人啊
一位长者语重心长的这样问道:
我们一起来问一问:
当时楚人的反应如何? 其人弗能应也。
小组合作:“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究竟会出现几种可能?又能得出什么结论?走进路人的内心,了解他的思维过程。 合作
可能 盾 矛 结论
1
2
3
路人发现,不管出现那种结果,都和楚人说的话相冲突。
路人不仅发现了楚人语言上的漏洞,他还发现了最锋利的矛和最坚固的盾之间的对立,所以他这样问“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三、悟 悟道理
同学们,事情发展到这样的情况,楚人的生意还能做得下去吗?
那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做事情要多思考,不能前后矛盾
凡事三思而后行
四、尝试复述
教师出示简单提示,学生尝试背诵
不给提示,直接背诵
根据提示卡,可两人相互合作,情景再现,尝试讲故事。
五、结课
同学们,太宗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希望这节课,我们可以以楚人为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思考,三思而后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