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统编版语文6《将相和》教案
教学目标:
1. 借助预习课文,运用“渑池之会、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词语,简述课文内容。
2. 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品质。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难点:在朗读中体会“秦王虽然一时占了上风,但最后还是放了赵王,没占到便宜。”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历史故事《将相和》(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有的可能会说“将”和“相”分别指的是谁?有的可能会说“将”和“相”之间有什么故事?还有的可能会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简介故事背景。师: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秦国总是欺侮赵国,因为赵国弱,但是在这时,一个名叫蔺相如的人来了。他不仅是一位勇敢、机智的大臣,而且是一位胸怀宽广、顾全大局的人。当时赵国的赵惠文王时,有一个职位叫“蔺”,他担任要职。后来,他又被封为上卿,地位比旧有的将领要高。可是,他的官位比廉颇高。这时,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蔺相如是否敢和廉颇比试比试?如果我们把课文读一读的话,就可以知道,蔺相如并没有这种想法。他是怎样顾全大局的呢?现在我们就来读这个故事。
3. 老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生字词以及人物的语气。
二、读文,整体感知
1. 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地朗读了课文,并且努力地读准了字音,读通顺了句子。他们一边读,一边体会着课文的情感和内涵。
2.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们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简单地写在了笔记本上。渑池之会中,他们感受到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他巧妙地与秦王周旋,最终保住了和氏璧。在完璧归赵的过程中,学生们被蔺相如的智慧和勇气所折服,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地让和氏璧回到了赵国。而在负荆请罪之后,学生们感受到了蔺相如的大度和宽容,以及他与廉颇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3. 学生们也把自己读不懂的内容画了下来,并且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他们对于一些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感到困惑,希望能够通过讨论得到解答。
通过这次阅读,学生们对《将相和》这个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于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交流讨论(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展开教学)
(一)渑池之会。
1. 生汇报交流。
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蔺相如为什么会上殿请罪?”、“蔺相如怎样争回了面子”、“蔺相如这一举动表现了他什么品质?”、“从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等问题。
师小结: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不与廉将军争斗,采用智斗的方法保住了璧。这时蔺相如的过人胆识和智谋表现出来了。我们在感受蔺相如勇敢和机智的同时,也为他顾全大局的人格所折服。在文中还有一个词也表现了蔺相如的特点,那就是——果敢。你找到有关句子了吗?再读读有关句子。(指导朗读)师:同学们,你们体会到蔺相如的这种品质了吗?再读好这句话。(学生再读)师:蔺相如这种勇敢机智、顾全大局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再读这个词。(板书:果敢)
2. 汇报“完璧归赵”部分。师:廉颇对蔺相如很是敬佩,(板书:敬佩)但也有不服气,“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看来,廉将军对蔺大人真是了解太不够了。那么从另一个故事中你看出蔺相如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同学们阅读“完璧归赵”的故事。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小组交流)
汇报:(预设:学生会提出“你为什么认为蔺相如是英雄?”“蔺相如是不是有勇有谋?”等。)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已经读懂了蔺相如的为人处事。那么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板书:有勇有谋)从哪里看出来的?(理解词语“智勇并用”)指导朗读。(板书:宁玉碎,不伤人)再读这个词。(板书:知错就改)同学们,“知错就改”这种精神在我们的身上有没有?(板书:做人要知错就改)这个词很重要,我们要记在心里。再读课文。“完璧归赵”最后,蔺相如凭着自己的勇和谋,(板书:智慧和勇气)顺利完成了使命。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个故事?(把这件事讲给别人听)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讲得很精彩!齐读最后一段。过渡语:蔺相如凭着勇敢、机智、灵活、果敢、有勇有谋、顾全大局等高尚品质,“渑池之会”上斗争胜利,“完璧归赵”立了功,被封为上卿,官位比廉颇高。这点点滴滴,看在廉将军的眼里,真是——(生答:火冒三丈、怒气冲天),结果会怎样呢?请看……(出示课件)自由读第八段,谈谈自己的理解。(读后评议)师小结过渡:在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后,廉颇深感惭愧,于是……(出示课件)指名读第九段,说说自己的理解。(评议)
(二)总结。
廉颇知错就改,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他因为自己的傲慢和嫉妒,对蔺相如有了一些误会和矛盾,甚至扬言要为难蔺相如。但是,当他明白了真相后,他立即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且负荆请罪,表现出了他勇于改过的一面。
蔺相如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廉将军,这让我们不禁想起了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情况,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一些误会和矛盾而产生矛盾,甚至争吵。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多一些换位思考,也许就能够化解矛盾,增进友谊。
请你们大胆去想像一下,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和事,我们应该如何去处理和应对呢?
四、作业
1. 复述课文。请同学们把这篇课文完整地复述一遍,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以及情节的连贯性和紧凑性。
2. 搜集有关蔺相如的资料。为了更好地理解蔺相如这个人物形象,同学们可以搜集一些关于蔺相如的历史资料和故事,了解他的生平事迹、性格特点和贡献。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中蔺相如的形象,并拓展我们的历史知识。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1. 指名让学生上台来复述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然后给予评价和建议。
2. 导入:廉颇知错就改,蔺相如顾全大局,他们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课文中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情节,再读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以便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得到解决。
在学生复述课文和提出疑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抓重点词句,品读感悟,体会品质
(一)渑池之会部分
1. 让学生找出渑池之会中蔺相如的言行,并说明这些言行表现了他哪些品质。例如,他让秦王为赵王击缶,表现了他的勇敢和机智;他以大局为重,不肯对秦王发怒,表现了他的冷静和智慧。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注意蔺相如的语气和态度,以及他的言行举止所产生的影响。随机指导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蔺相如的形象和品质。
2. 渑池之会的结果是怎样的?教师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句子或段落,并让学生分析秦王虽然一时占了上风,但最后还是放了赵王,没占到便宜。可以说,渑池之会的结果是蔺相如的勇敢和机智换来的。
(二)完璧归赵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最能表现蔺相如品质的句子或词语,并说明理由。例如,“蔺相如知道后,他让门客扮成老百姓去献玉,而且要玉完好无损地献给秦王”。这句话表现了蔺相如的机智和勇敢。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注意蔺相如的态度和语气,以及他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蔺相如的形象和品质。
(三)深入理解“将相和”的重要性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理解“将相和”不仅是指将领和臣子的和睦相处,更是指国家安定、强盛的基石。正是因为将相和,才使得赵国在当时强敌环伺的情况下能够安定、强盛。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国家危难之时,像蔺相如这样的英雄能够挺身而出;在国家安定、强盛之时,他们又能顾全大局。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最后,教师再读课题——将相和(教师读题目),并让学生齐读这句话:让我们将这种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来体会蔺相如和廉颇的高尚品质,并深入理解“将相和”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蔺相如和廉颇的形象和品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三、作业
1. 让学生把《将相和》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这个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蔺相如和廉颇的高尚品质,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
2. 搜集更多有关民族英雄故事,与同学交流。这个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搜集和交流更多的民族英雄故事,了解更多的历史人物和事迹,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这个作业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加深对民族英雄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