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实验9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 实验9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4-15 23:59:51

文档简介

实验活动课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第13课时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加深对乙醇、乙酸主要性质的认识。 2.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3.提高实验设计能力,体会实验设计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实验活动】
实验任务 实验现象记录
【实验用品】 器材:试管、试管夹、量筒、胶头滴管、玻璃导管、乳胶管、橡胶塞、铁架台、试管架、酒精灯、火柴、碎瓷片。 试剂:乙醇、乙酸、饱和Na2CO3溶液、浓硫酸、铜丝、澄清石灰水、镁条、紫色石蕊试液。 【实验步骤】 1.乙醇的性质 (1)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乙醇,观察其状态,闻其气味。 (2)设计实验,验证乙醇的燃烧产物。 (3)在试管中加入少量乙醇,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使铜丝表面生成一薄层黑色的CuO,立即将其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这样反复操作几次。注意小心地闻生成物的气味,并观察铜丝表面的变化。 A.探究乙醇的燃烧产物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点燃酒精灯 将一个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 将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
B.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将铜丝置于酒精灯外焰上灼烧 将表面变黑的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后插入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 将上述操作反复几次后,闻试管中液体的气味
乙酸的性质 (1)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乙酸,观察其状态,小心地闻其气味。 (2)设计实验,证明乙酸具有酸的通性,并比较乙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 (3)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0.5 mL浓硫酸和2mL乙酸,再加入几片碎瓷片。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3mL饱和Na2CO3,溶液,按图所示把装置连接好。用小火加热试管里的混合物,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Na2CO3溶液的上方约0.5 cm处,注意观察该试管内的变化。取下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试管,并停止加热。振荡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试管,静置,待溶液分层后,观察上层的油状液体,并注意闻气味。 A.探究乙酸的酸性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及化学方程式取少量乙酸,加入2滴石蕊溶液 取少量乙酸,加入一小段镁条 向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加入足量乙酸 向碳酸钠固体中加入乙酸
B.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操作现象解释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mL乙醇,然后沿试管内壁慢慢加入0.5mL浓硫酸,振荡试管使液体混合均匀,用手接触试管外壁 稍冷却后再加入2mL乙酸 在试管中放入几片碎瓷片,安装好仪器后开始加热。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再固定加热位置,使用酒精灯小心加热 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两滴酚酞溶液,注意导管口要保持在液面上 待收集到约2mL油状液体时,停止加热。振荡收集乙酸乙酯的试管,静置 用滴管取少量上层液体加入培养皿中,问气味
【问题和讨论】 1.在乙醇氧化生成乙醛的实验中,加热钢丝及将它插入乙醇里的操作为什么要反复进行几次? 2.在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中,浓硫酸和饱和Na2CO3溶液各起什么作用?在实验过程中,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试管内发生了哪些变化?请解释相关现象。 3.写出实验过程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活动课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第13课时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加深对乙醇、乙酸主要性质的认识。 2.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3.提高实验设计能力,体会实验设计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实验活动】
实验任务 实验现象记录
【实验用品】 器材:试管、试管夹、量筒、胶头滴管、玻璃导管、乳胶管、橡胶塞、铁架台、试管架、酒精灯、火柴、碎瓷片。 试剂:乙醇、乙酸、饱和Na2CO3溶液、浓硫酸、铜丝、澄清石灰水、镁条、紫色石蕊试液。 【实验步骤】 1.乙醇的性质 (1)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乙醇,观察其状态,闻其气味。 (2)设计实验,验证乙醇的燃烧产物。 (3)在试管中加入少量乙醇,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使铜丝表面生成一薄层黑色的CuO,立即将其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这样反复操作几次。注意小心地闻生成物的气味,并观察铜丝表面的变化。 A.探究乙醇的燃烧产物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点燃酒精灯燃烧,火焰呈黄色乙醇能在空气中燃烧将一个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有水珠乙醇的燃烧产物中有水将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附着的石灰水变浑浊乙醇完全燃烧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B.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将铜丝置于酒精灯外焰上灼烧铜丝表面出现黑色物质铜在加热条件下被氧化成氧化铜将表面变黑的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后插入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铜丝表面恢复光亮的红色,乙醇出现沸腾状态,并且持续一段时间氧化铜被乙醇还原为铜,反应放热将上述操作反复几次后,闻试管中液体的气味气味刺激难闻,与乙醇的气味不同乙醇被氧化成乙醛
乙酸的性质 (1)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乙酸,观察其状态,小心地闻其气味。 (2)设计实验,证明乙酸具有酸的通性,并比较乙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 (3)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0.5 mL浓硫酸和2mL乙酸,再加入几片碎瓷片。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3mL饱和Na2CO3,溶液,按图所示把装置连接好。用小火加热试管里的混合物,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Na2CO3溶液的上方约0.5 cm处,注意观察该试管内的变化。取下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试管,并停止加热。振荡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试管,静置,待溶液分层后,观察上层的油状液体,并注意闻气味。 A.探究乙酸的酸性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及化学方程式取少量乙酸,加入2滴石蕊溶液溶液呈红色乙酸具有酸性 CH3COOH CH3COO-+H+取少量乙酸,加入一小段镁条立即放出大量无色气体Mg+2CH3COOH=(CH3COO)2Mg+H2↑向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加入足量乙酸蓝色沉淀溶解2CH3COOH+Cu(OH)2=(CH3COO)2Cu+2H2O向碳酸钠固体中加入乙酸固体溶解,有无色气体放出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B.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操作现象解释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mL乙醇,然后沿试管内壁慢慢加入0.5mL浓硫酸,振荡试管使液体混合均匀,用手接触试管外壁浓硫酸溶于乙醇时明显放热类似于稀释浓硫酸时“注酸入水”的安全操作稍冷却后再加入2mL乙酸无明显现象防止因温度过高在没有安装好仪器之前就发生酯化反应,导致乙酸乙酯挥发在试管中放入几片碎瓷片,安装好仪器后开始加热。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再固定加热位置,使用酒精灯小心加热液体沸腾,导管中逐渐有油状液体流出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发生暴沸;小心加热使温度不致过高,防止浓硫酸使有机物炭化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两滴酚酞溶液,注意导管口要保持在液面上红色的液面上逐渐出现一层无色液体产物是不与水混溶、密度小于水的液体。导管口保持在液面上是为了防止倒吸。待收集到约2mL油状液体时,停止加热。振荡收集乙酸乙酯的试管,静置有气泡放出,静置后分层,下层碳酸钠溶液的红色变浅,上层为无色透明液体有气泡说明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杂质。振荡后静置,液面重新分层,说明乙酸乙酯不与水混溶,密度比水的小用滴管取少量上层液体加入培养皿中,问气味有特色香味乙酸乙酯是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问题和讨论】 1.在乙醇氧化生成乙醛的实验中,加热钢丝及将它插入乙醇里的操作为什么要反复进行几次? 【参考答案】乙醇的气味可以掩盖少量乙醛的气味。反复操作几次,可以生成较多的乙醛,便于闻到乙醛的刺激性气味。 2.在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中,浓硫酸和饱和Na2CO3溶液各起什么作用?在实验过程中,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试管内发生了哪些变化?请解释相关现象。 【参考答案】浓硫酸的作用:作吸水剂和催化剂。 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 ①与挥发出来的乙酸发生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乙酸钠,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 ②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 ③减小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使液体分层,便于得到酯。 试管内的变化:Na2CO3溶液上方有一层无色油状液体生成(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变成蒸气经导管导出,冷凝在Na2CO3溶液中);振荡试管时有气泡产生(少量随乙酸乙酯一起被蒸出的乙酸与Na2CO3反应生成CO2);振荡后静置,Na2CO3溶液上方有无色油状液体,能闻到果香味(乙酸乙酯是不溶于水、比水轻、有果香味的无色油状液体)。 3.写出实验过程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乙醇燃烧:CH3CH2OH+3O22CO2+3H2O 乙醇的催化氧化:2C2H5OH+O22CH3CHO+2H2O 乙酸比碳酸的酸性强: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乙酸乙酯的制备: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