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跳水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7.跳水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5 22:3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跳水
[教材分析]
《跳水》是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文章记叙了在-艘帆船上发生的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跳水》中船长表现出的沉着、果断、机智,源自丰富的经验、超人的智慧,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展现了极大的人格魅力。课文按事情的起因、发展、经过、结局划分为四段,整个故事始终在事物的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作为五年级学生阅读习惯已经初步形成,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结合课文内容了解故事中人物的思维过程。
2、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在危急时刻沉着机智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
[重点难点]
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在危急时刻沉着机智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
一、检查预习情况,学习字词。
1、了解预习情况。
2、请生完成学习单1、2两题,用时三分钟。(预习了一定要检测一下自己有没有掌握生字、词语。如果不会写的,可以悄悄看一下书)
3、揭示课题,齐读。介绍作者,揭示文体。
这是俄国的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小说。
4、学习字词。
(1)了解船的各个部分。
这篇小说的故事发生在一艘远洋的船上,(ppt出示船)
这是一艘——帆船
白色的是——船帆
这里是—— 船舱
船舱的前面——甲板
上面挂着的是——帆布
中间竖着的是——桅杆
挂船帆的是——横木
桅杆最顶端的是——顶端
(2)学习“桅杆”
请生读,关注偏旁,请写错的学生修改。
请生根据图片猜猜这样的远洋的帆船的桅杆大概是多高。
——3、4米。
太短了,请生看桅杆和人的比例。
——大约30米
一般二三十米,大的帆船有三四十米,有十层楼那么高。
(3)学习“放肆”
桅杆的顶端有一只猴子,不是一只普通的猴子,(出示“放si”)这是一只放肆的猴子,请生看“肆”的第一笔是横,请生订正。
说说放肆的意思。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约束。
——肆无忌惮。
课文中说猴子放肆,在文中有具体表现,ppt出示句子,出示一句请生读一句,并说说猴子怎样放肆。校对相应的生字。
感受猴子的越来越放肆,请生齐读。
二、读课文,用短语概括小故事,梳理文本,了解小说情节。
1、教:读第一自然段,用短语概括事件的方法。
(1)猴子放肆是有原因的,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猴子知道水手们拿它取乐,所以放肆起来。
请生圈出“显然”,点拨:读小说要注意,任何一个人物的表现都是有原因的。
(2)请生用短语概括第一自然段
——水手拿猴子取乐(一生板书,其余学生在自己书上笔记)师强调:故事开始是水手和猴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2、学:默读课文2-6自然段,用短语概括事件。
3、生交流
——猴子摘孩子的帽子
——猴子逗孩子生气
师:两个都可以,请一个学生写在黑板上。
——孩子追猴子取帽子
——孩子爬上桅杆取帽子
——孩子追猴子取帽子遇险(师请生删除取帽子)板书:孩子追猴子遇险
——船长逼孩子跳水
(以上已完成前面学习的交流,请生自己修改)
继续思考:逼孩子跳水后,水手又做了什么?
——水手救孩子(请生根据前面的遇险思考,可以加上什么)
——水手救孩子脱险(请生板书)
4、说主要内容,对比明白小说的情节由构成因果关系的故事组成。
(1)请生读板书上的五个小故事,并借助小故事说说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2)师说主要内容,请生听和大家说的由什么不一样(老师用四个因为......所以......把五个小故事串联起来)
(3)生发现老师用因为......所以......串联
(4)师生共同用因果关系梳理黑板上的五个小故事。师点拨:事件和事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这就是小说的情节(板书)。小说的情节就是故事和故事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如果故事和故事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故事就只是故事,而不是小说的情节。今后读小说,一定要去发现故事与故事的因果关系。
三、从小说家写小说制造危机的角度,聚焦矛盾。
(过渡)这个小说由五个小故事构成,比较复杂。把复杂的情节读简单,就读懂小说了。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写这个小说其实只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制造危机(板书)
1、请生在黑板上的五个故事中看看哪里是集中的危机,聚焦到“遇险”,请生在文中找一找,哪里写了孩子遇险,险到什么程度。
(生读句子,句子包括摔到甲板上后果不堪设想,和拿到帽子也会因为下不来而必死无疑,从而感受孩子处境的危险)
2、请生读文思考:是谁把孩子一步步“推向”险境的?
师点拨:在找“谁”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依据,读小说就要像侦探一样,有依有据地弄清楚师谁,再看看他开始怎么做,后来怎么做。(学生开始自己思考,完成学习单)
——我认为是水手,水手不拿猴子取乐的话,猴子就不会放肆地摘下孩子的帽子。
——(补充)水手哈哈大笑让猴子更放肆,水手们的笑让孩子生气,水手们还是笑让孩子更生气。
师点拨:看来是水手们把孩子笑上去的,让孩子陷入了险境。(板书:水手 笑)
——我认为是猴子,猴子不模仿水手就不会笑,孩子就不会陷入险境。
——(补充)猴子不摘帽子,孩子也不会爬上横木。(师:你是说因为猴子逗孩子,一共逗了几次)
——第一次摘帽子,第二次撕咬帽子,第三次把帽子放在横木上。孩子气极了。
师:气极了 是什么意思?
——很生气,气到失去了理智。
师小结:对,很生气就会失去理智,会冲动,所以说冲动是魔鬼。(板书:猴子 逗)
——我认为还在孩子身上,孩子把自己气了三次,爬山桅杆去横木取帽子。第一次水手笑,孩子哭笑不得,猴子二逗的时候,孩子生气了,猴子三逗的时候,孩子气极了。
师点拨:孩子自己把自己气上去的,所以任何时候不要生气,冲动是魔鬼。(板书:孩子 气)
师小结:这个故事好玩了,一开始看的时候认为是猴子,因为猴子逗了三次,后来发现水手也脱不了干系,他们哈哈大笑让猴子放肆,笑也能把人笑死的。再往下走,发现孩子自己也有责任,是孩子把自己气上去的。这个故事精彩就精彩在这里,孩子陷入险境的时候,有猴子的责任,有水手的责任,还有孩子的责任,三者之间产生了矛盾冲突,这就让让故事一步一步发展了。所以我们读小说的时候第一定要找到谁,读明白是谁,就把小说读透了。
小说家做的第一件事是——制造危机,这个危机是由三个人共同制造的,当然还有一个道具——帽子。
四、从小说家写小说解决危机的角度,感受人物形象。
(过渡)危机发生后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危机变成事实,造成悲剧,一个是危机被化解,当所有人物都没有办法解决这个危机的时候,一定要制造一个英雄,板书:解决危机,这是小说家要做的第二件事情。
1、说说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
(1)这里的英雄是——船长
(2)船长做了一件什么事——逼孩子跳水
(3)自读5、6自然段,想一想“逼孩子跳水”的办法好在哪里。
——好在让孩子得救了。
师:说明这是唯一的办法了。往海里跳也有可能会死,但是摔在甲板上是一定死了,所以哪一种可能性更大一点,这是唯一的生机。
学生没有新的想法了,师请生读船长的话,小结出船长的办法:快(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实施救援)、狠(开枪射击的是自己的儿子)
2、感受船长的人物品质
小说家解决危机就会设置这样一个英雄人物,他用的方法一定会是准、快、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船长?
——沉着冷静(请生板书)
——机智勇敢(师:机智是认同的,勇敢可以换一个词语)——果断(请生板书:机智果断)
师点拨:小说家解决危机,制造了一个英雄,英雄的办法是准、快、狠,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物的形象是沉着冷静,机智果断。
3、感受英雄人物的写法。
读完《跳水》,留在脑海中的形象一定是船长的,可是课文写船长只写了两句话,齐读写船长的段落(第五自然段)
这么长的小说,写船长只用了一个小节,但是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英雄的形象,所以写小说写英雄的时候,有时候不用从头写到尾,可以是关键的时候用来解决危机,危机越重,人物形象就越高大。
五、提出疑问,阅读不止
出示两个问题,鼓励学生继续阅读,甚至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交流有没有新的发现。
六、总结课堂
(师结合板书,把整堂课的内容汇总)
1、总结内容:
今天学的是《跳水》,由五个有因果关系的故事构成了小说的情节。这个情节是发展的,由水手、猴子、孩子相互之间发生 了矛盾、冲突,一步步发生了危机,让孩子陷入险境。陷入危机之后,作者写了解决危机的英雄——船长,怎样的船长——机智果断,沉着冷静的船长。
2、总结写法:
小说家如何写小说——制造危机,解决危机。你能不能像小说家一样写小说,先制造危机,再解决危机。如果复杂一点,就可以制造一个危机,解决一个危机,制造一个危机,再解决一个危机,再制造一个危机,再解决一个危机,于是就变成了长篇小说,最典型的就是《西游记》。
3、鼓励阅读:
读小说很有意思,希望同学们借一双小说家的眼睛读小说,让自己变得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