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后附答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积累“累赘”“拖沓”“颠沛流离”“以身作则”等词语。
2.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3.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4.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学习重点
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学习难点
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积累“累赘”“拖沓”“颠沛流离”“以身作则”等词语。
2.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自主突破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
哉( ) 生疏( ) 譬如( ) 累赘( ) 妥帖( )
商zhuó( ) kěn( )切 méng lóng( ) 拖tà( )
2.下列句子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普通话他生梳,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B.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硺性的意见。
C.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侮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D.这表现为冗长,扭曲,修饰,晦涩,不像话。
3.下列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B.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
C.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D.这也要靠慢慢学(多念像话的文),多多比较,细心体会。
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1)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
商酌:
(2)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
修润:
(3)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以身作则:
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颠沛流离: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和他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叶圣陶,本名 ,江苏苏州人,作家、 、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 ,童话集 等。本文作者 ,河北香河人,学者、 家,代表作品有《负暄琐话》等。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 的记述,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 ,同时也赞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合作探究
6.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
7.本文记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品德 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8.叶先生“写话”主张的内容是什么
当堂测试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习题。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9.本语段写了哪几件事来说明叶圣陶先生待人深厚而感动的?
10.对叶圣陶先生的刻画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11.写吕叔湘先生说自己以后写文章不敢再草率,有何用意?
12.文中画线句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什么品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自主突破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丁卯(mǎo) 商酌(zhuó) 鞠躬(gōng) 譬如(bì)
B.公寓(yù) 累赘(lěi) 朦胧(méng) 拖沓(tà)
C.草率(shuài) 妥帖(tiě) 打拱(gǒng) 繁简(fán)
D.生疏(shū) 业绩( jì) 颠沛(pèi) 教诲( huǐ)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躬行 伏案 修润 以身做则
B.宽厚 儒家 垦切 付之一笑
C.监督 体例 西郊 不耻下问
D.鞭炮 伦为 告辞 鞠躬尽瘁
下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小林学习很虚心,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书本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B.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C.身为一位班长,他处处能以身作则,所以得到同学们的爱戴。
D.过去两周,市场经历了剧烈动荡,我们中的许多人或许希望也能像沃尔顿那样对自己的损失付之一笑。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学习《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使我明白了写作文要明白如话,避免累赘拖沓。
B.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C.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没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D.青年人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而贡献力量。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 , , , 。[来源:Z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①②⑤④③B.③⑤④①②C.④①⑤②③D.④①③②⑤
合作探究
6.本文是记人散文,为什么用很多篇幅记述叶圣陶先生语文方面的主张
7.作者写叶先生语文方面的主张,对刻画叶先生的形象有何好处
8.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文学主张应该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
9.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有何作用
拓展延伸
10.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 拿出自己最近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些修改。
当堂测试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习题。
那一片绿绿的爬山虎
——怀念叶圣陶先生
肖复兴
一次偶然的机遇,能够改变一个人终生的命运。
小时候,捏着可怜巴巴的一角七分钱,踮着脚尖从家门口对面的邮局里买来一本《少年文艺》时,我开始迷上文学。我渐渐沉浸在我国现代文学之中。鲁迅、冰心、叶圣陶、许地山……一位位相继闯入我的心中。他们的作品令我爱不释手。冥冥幻想里,我像今天的青少年朋友一样,想入非非地想像着他们的模样、为人及性格。但是,我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结识他们当中的一位,并且能够聆听他的教诲。二十余年弹指飞去,当他白发如银时,我竟如他一样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在我的人生旅途中,他起的作用举足轻重。
他就是叶圣陶先生。
一九六三年,我正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一张画像》,是写教我平面几何的一位老师。这位老师教课很有趣,为人也很有趣,致使这篇作文写得也自以为很有趣。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这篇作文竟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自然,我挺高兴。一天,语文老师拿来厚厚一个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眼睛,有些莫名其妙。“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先生修改得相当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二十篇作文。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一下子愣住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那篇作文简直像是动过大手术鲜血淋漓继而又绑上绷带的人一样。
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即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地方修改得很多,倒装句改得很多,长句子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 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也规范多了。而“书皮”改成了“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我真的从中受益匪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这不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创作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那时,我才15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鸟儿抖着翅膀。那是只有那种年龄的孩子才会拥有的心思。
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
我感到很意外。因为我一直觉得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一定是深居简出,凡人不见的。见这样的作家如同国家元首一样难哩。现在叶圣陶先生居然要见见我这样一个初中学生,这自然成了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那天,天气很好。下午,我来到东四北大街一条并不宽敞却很安静的胡同。叶老先生的孙女叶小沫在先门口迎接了我。院子是典型的四合院,小巧而典雅。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使得夏日的燥热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似乎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叶小沫引我到客厅,叶老先生已在门口等候了。见了我,他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落座之后,他用浓重的苏州口音问了问我的年龄,笑着讲了句:“你和小沫同龄呀!”那样随便、和蔼,作家头顶上神秘的光环消失了,我的拘束感也随之消失了。越是大作家越平易近人,原来,他就如一位平常的老爷爷一样,让人感到亲切。
想来有趣,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和指南之类。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他说道:“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他又让我背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他又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我知道这是对我的批评,也是对我的期望。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所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所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致不知黄昏什么时候到来,落日的余晖悄悄染红了窗棂。我一眼又望见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黄昏中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那时候,我刚刚读过叶老先生写的一篇散文《爬山虎》,便问:“那篇《爬山虎》是不是就写的它们呀?”他笑着点点头:“是的,那是前几年写的呢!”说着,他眯起眼睛,若有所思地望望窗外那爬山虎。
我应该庆幸,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大作家,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他对于一个孩子平等真诚又宽厚期待的谈话,让我十五岁的那个夏天富有了生命和活力。我仿佛觉得那个夏天变长了,总有回味的嚼头。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地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在我的眼中,那一片爬山虎永远都那么绿着。
(选自《肖复兴散文》,有删改)
11.全文写了“我”回忆和怀念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请概括回答。
12.请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一眼又望见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黄昏中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13.请根据文意,完成下面的题目。
第⒀段写到“他眯起眼睛,若有所思地望望窗外那爬山虎。”请你想象“若有所思地望望窗外那爬山虎”的叶老会想些什么呢?
(2)在作者的眼里,叶老是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叶老具有怎样的人品和文品。
14.在文中,叶老说到这样一句话:“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请结合你的写作体验谈谈看法。
15.请简要分析文章以“那一片绿绿的爬山虎”为标题的作用。
答案:
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积累“累赘”“拖沓”“颠沛流离”“以身作则”等词语。
2.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3.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4.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学习重点
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学习难点
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积累“累赘”“拖沓”“颠沛流离”“以身作则”等词语。
2.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自主突破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
哉( ) 生疏( ) 譬如( ) 累赘( ) 妥帖( )
商zhuó( ) kěn( )切 méng lóng( ) 拖tà( )
答案:1.zāi shū pì zhuì tiē 酌 恳 朦胧 沓
2.下列句子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普通话他生梳,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B.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硺性的意见。
C.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侮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D.这表现为冗长,扭曲,修饰,晦涩,不像话。
答案:2.D 解析:A.梳—疏 B.硺—酌 C.侮—诲
3.下列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B.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
C.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D.这也要靠慢慢学(多念像话的文),多多比较,细心体会。
B 解析:句号应放在引号外边。
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1)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
商酌:
(2)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
修润:
(3)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以身作则:
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颠沛流离:
答案:4.(1)商量斟酌 (2)修改润色 (3)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4)指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和他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叶圣陶,本名 ,江苏苏州人,作家、 、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 ,童话集 等。本文作者 ,河北香河人,学者、 家,代表作品有《负暄琐话》等。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 的记述,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 ,同时也赞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答案:5.叶绍钧 编辑家 教育家 《倪焕之》 《稻草人》 张中行 言行 高尚品德
合作探究
6.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
答案:6.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
选材: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7.本文记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品德 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答案:7.待人宽:修改文章、送客、复信、会上发言。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8.叶先生“写话”主张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8.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当堂测试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习题。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本语段写了哪几件事来说明叶圣陶先生待人深厚而感动的?
答案:9. 亲自描标点、请“我” 润色
对叶圣陶先生的刻画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答案:10.语言、动作描写
写吕叔湘先生说自己以后写文章不敢再草率,有何用意?
答案:11.使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吕叔湘先生以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不敢草率了事,是为了反衬叶圣陶先生待人厚而感动。
12.文中画线句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什么品质?
答案:12.通过“我”与先生的对话,生动具体地表现了先生待人厚的品质。
总结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自主突破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丁卯(mǎo) 商酌(zhuó) 鞠躬(gōng) 譬如(bì)
B.公寓(yù) 累赘(lěi) 朦胧(méng) 拖沓(tà)
C.草率(shuài) 妥帖(tiě) 打拱(gǒng) 繁简(fán)
D.生疏(shū) 业绩( jì) 颠沛(pèi) 教诲( huǐ)
答案:1.B 解析:A项“譬”应读:pì;C项“帖”应读:tiě;D项“诲”应读:huì。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躬行 伏案 修润 以身做则
B.宽厚 儒家 垦切 付之一笑
C.监督 体例 西郊 不耻下问
D.鞭炮 伦为 告辞 鞠躬尽瘁
答案:2.C 解析:A项“以身做则”应改为“以身作则”;B项“垦切”应改为“恳切”;D项“伦为”应改为“沦为”。
下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小林学习很虚心,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书本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B.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C.身为一位班长,他处处能以身作则,所以得到同学们的爱戴。
D.过去两周,市场经历了剧烈动荡,我们中的许多人或许希望也能像沃尔顿那样对自己的损失付之一笑。
答案:3.A 解析:“不耻下问”指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此项中用于老师不恰当。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学习《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使我明白了写作文要明白如话,避免累赘拖沓。
B.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C.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没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D.青年人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而贡献力量。
答案:4.D 解析:A项:“通过”和“使”连用,句子缺主语,应删去其中一个;B项语序不当,“广泛”一词应放在“关注”前面;C项“无不”和“没”语义重复,应删去“没”。
5.(2016.河南中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 , , , 。[来源:Z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①②⑤④③B.③⑤④①②C.④①⑤②③D.④①③②⑤
答案:5.C 解析: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
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
衔接语。本题根据衣、食、住、行来排列句子即可。
合作探究
6.本文是记人散文,为什么用很多篇幅记述叶圣陶先生语文方面的主张
答案:6.表现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7.作者写叶先生语文方面的主张,对刻画叶先生的形象有何好处
答案:7.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优秀品格。
8.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文学主张应该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
答案:8.(1)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有了
答案的,“所以是不成问题”。(2)从现实看,叶先生的主张是切中时症的。
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有何作用
答案:9.抒情和议论。一方面表达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哀痛,另一方面表现叶圣陶先生语文主
张的深远影响。
拓展延伸
10.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 拿出自己最近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些修改。
答案:10.略。
当堂测试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习题。
那一片绿绿的爬山虎
——怀念叶圣陶先生
肖复兴
一次偶然的机遇,能够改变一个人终生的命运。
小时候,捏着可怜巴巴的一角七分钱,踮着脚尖从家门口对面的邮局里买来一本《少年文艺》时,我开始迷上文学。我渐渐沉浸在我国现代文学之中。鲁迅、冰心、叶圣陶、许地山……一位位相继闯入我的心中。他们的作品令我爱不释手。冥冥幻想里,我像今天的青少年朋友一样,想入非非地想像着他们的模样、为人及性格。但是,我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结识他们当中的一位,并且能够聆听他的教诲。二十余年弹指飞去,当他白发如银时,我竟如他一样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在我的人生旅途中,他起的作用举足轻重。
他就是叶圣陶先生。
一九六三年,我正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一张画像》,是写教我平面几何的一位老师。这位老师教课很有趣,为人也很有趣,致使这篇作文写得也自以为很有趣。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这篇作文竟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自然,我挺高兴。一天,语文老师拿来厚厚一个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眼睛,有些莫名其妙。“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先生修改得相当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二十篇作文。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一下子愣住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那篇作文简直像是动过大手术鲜血淋漓继而又绑上绷带的人一样。
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即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地方修改得很多,倒装句改得很多,长句子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 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也规范多了。而“书皮”改成了“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我真的从中受益匪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这不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创作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那时,我才15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鸟儿抖着翅膀。那是只有那种年龄的孩子才会拥有的心思。
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
我感到很意外。因为我一直觉得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一定是深居简出,凡人不见的。见这样的作家如同国家元首一样难哩。现在叶圣陶先生居然要见见我这样一个初中学生,这自然成了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那天,天气很好。下午,我来到东四北大街一条并不宽敞却很安静的胡同。叶老先生的孙女叶小沫在先门口迎接了我。院子是典型的四合院,小巧而典雅。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使得夏日的燥热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似乎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叶小沫引我到客厅,叶老先生已在门口等候了。见了我,他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落座之后,他用浓重的苏州口音问了问我的年龄,笑着讲了句:“你和小沫同龄呀!”那样随便、和蔼,作家头顶上神秘的光环消失了,我的拘束感也随之消失了。越是大作家越平易近人,原来,他就如一位平常的老爷爷一样,让人感到亲切。
想来有趣,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和指南之类。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他说道:“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他又让我背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他又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我知道这是对我的批评,也是对我的期望。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所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所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致不知黄昏什么时候到来,落日的余晖悄悄染红了窗棂。我一眼又望见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黄昏中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那时候,我刚刚读过叶老先生写的一篇散文《爬山虎》,便问:“那篇《爬山虎》是不是就写的它们呀?”他笑着点点头:“是的,那是前几年写的呢!”说着,他眯起眼睛,若有所思地望望窗外那爬山虎。
我应该庆幸,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大作家,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他对于一个孩子平等真诚又宽厚期待的谈话,让我十五岁的那个夏天富有了生命和活力。我仿佛觉得那个夏天变长了,总有回味的嚼头。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地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在我的眼中,那一片爬山虎永远都那么绿着。
(选自《肖复兴散文》,有删改)
11.全文写了“我”回忆和怀念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请概括回答。
答案11. 叶老给“我”修改作文;叶老邀请“我”到他家作客。
12.请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一眼又望见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黄昏中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答案:12.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一墙绿得沉郁的爬山虎”比作“一片浓浓的湖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浓浓的绿意、具有生机勃勃的特点,隐含着作者对叶老关怀“我”成长的感激(或赞美)之情。
13.请根据文意,完成下面的题目。
第⒀段写到“他眯起眼睛,若有所思地望望窗外那爬山虎。”请你想象“若有所思地望望窗外那爬山虎”的叶老会想些什么呢?
(2)在作者的眼里,叶老是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叶老具有怎样的人品和文品。
答案:13. (1)(1)可以回想自己创作《爬山虎》时的情景。或者回想与“爬山虎”有关的往事。 (2)①“我”到叶老家时,他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可以看出叶老具有平易近人的人品。②给“我”修改的作文,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可以看出叶老具有一丝不苟(或认真)的文品
14.在文中,叶老说到这样一句话:“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请结合你的写作体验谈谈看法。
答案:14.我赞同叶老的看法。广泛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多读各科的书,使自己知识渊博;眼界得以开阔;写作的想象空间得以拓展;可以激发写作的灵感;丰富写作的素材。
15.请简要分析文章以“那一片绿绿的爬山虎”为标题的作用。
答案:15.标题借物喻人,借爬山虎来比喻充满活力(或质朴真诚)的叶老,表达了“我”对叶老的赞美、崇敬(或感激、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