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江苏专用)
第I卷(选择题)
—易混易错·全盘掌握—
一、选择题
(22-23高一下·江苏南京·期中)建设城市空中步行系统可以缓解城市中心空间容量不足的问题。空中步行系统大量使用坡道、连廊、天桥、平台和屋顶等转换高差的场所使城市各区间的联系向空中发展。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的步行天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城市中心城区发展城市空步行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
A.实现人车分流 B.鼓励徒步出行 C.拓展城市面积 D.提升交通效率
2.城市空中步行系统促进了城市( )
①用地效益的提升 ②低碳出行的增多 ③景观环境的美化 ④功能分区的转换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D 2.B
【解析】1.城市中心城区为人流、车流最大的区域,空中步行系统实现了人车分流,达到提高了中心城区交通效率的目的,不可能绝对的人车分流,鼓励徒步出行不是主要目的只是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不可能拓展城市面积;D正确。故选D。
2.城市空中步行系统大量使用坡道、连廊、天桥、平台和屋顶,提升城市的用地效益,①正确;步行系统的建设,方便了市民的步行出行,实现了低碳出行,②正确;城市空中步行系统设计和建设往往别出心裁,甚至成为城市地标性景观,美化了城市环境,③正确;而城市的空中步行系统只是作为城市主要道路和轨
道交通的补充,是根据城市各功能分区的需要,进行因地制宜建设,以满足城市近距离交通的需求。因此,城市功能分区是影响城市的空中步行系统因素,其建设不会导致城市功能分区的变化和转换,④错误。故选B。
(22-23高一下·江苏盐城·期中)分布在云南元江河谷的土掌房,是中国最具生态价值的传统民居。土掌房内、外墙均 为厚厚的土坯墙,窗小或无窗,屋顶铺设木条和黏土,夯打严实形成平台屋顶。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使土掌房的主要功能发生了转变,部分土掌房被修缮为民宿。下图为元江河谷土掌房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土掌房聚落选址的特点是( )
A.平缓的高原上 B.元江河谷底部
C.海拔适宜的山坡 D.高山的山麓地带
4.夯打严实形成的平台屋顶的主要功能有( )
① 截留雨水 ②防晒保温 ③村民活动的场所 ④ 晾晒粮食的平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3.C 4.D
【解析】3.云南元江河谷属于干热河谷,全年气候炎热,降水明显少于周边地区。读图可知,土掌房依山势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分布于山坡上,反映其聚落选址的特点是海拔适宜的山坡,这里地势较高,气候凉爽,C正确;该处位于元江河谷,周围是高山,没有高原,A错误;元江河谷底部,海拔较低,靠近河流,易受水灾,不适合建聚落,B错误;高山的山麓地带海拔低,气候炎热,不适宜建聚落,D错误。故选C。
4.云南元江河谷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受下沉气流影响形成干热河谷,全年气温较高,降水稀少,不需要平台屋顶截留雨水,①错误;平台屋顶受太阳辐射面积较大,不能防晒,②错误;该地地势起伏大,平原面积小,大面积的平台屋顶既是村民活动的场所,也便于晾晒粮食,③④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2-23高一下·江苏盐城·期中)读“苹果种植的纬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5.苹果特殊产地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水分 B.地形 C.技术 D.劳动力
6.与四川盆地相比,陕西黄土高原种植苹果的自然条件优势主要有( )
①日照充足 ②水源充足 ③土壤肥沃 ④昼夜温差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5.B 6.A
【分析】本题以苹果种植的纬度为情境,涉及农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于某种特殊经济作物的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的素养。
5.苹果性喜冷凉干燥、日照充足、降水不宜过多的气候条件,平均气温12度~18度最适于苹果的生长,温带是主要产区,低纬地区能种植苹果是因为特殊区域地势高,比较凉爽且降水相对较少,B正确;低纬度地区水分条件不能确定是降水多还是降水少,A错误;低纬度地区技术和劳动力没有和中高纬度的区别,CD错误。故此选择B选项。
6.黄土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①正确;黄土高原地处西北内陆区域,水分条件交叉,②错误;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土壤都较为肥沃,没有明显差别,③错误;黄土高原地势较高,气候大陆性明显,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糖分的积累,④正确。故此选择A项。
(22-23高一下·江苏徐州·期中)站城融合是以综合客运枢纽为中心,通过空间的合理构建与功能的协调整合,在确保交通功能运行良好的同时,形成以综合客运枢纽为主体的城市活力区。下图示意站点客流—城市功能空间促生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可以最先实现站城融合的客运中心站点为( )
A.高铁站 B.汽车站 C.地铁站 D.航空港
8.站城融合发展促生城市功能空间,图中L示意的功能空间是( )
A.居住生活空间 B.交通换乘空间
C.工业生产空间 D.娱乐休闲空间
9.站城融合发展的目的有( )
①完善综合交通②调整产业结构③扩大城市规模④优化城市空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7.A 8.B 9.D
【解析】7.众所周知,铁路是城市的“腾飞路”,车站是城市的“加油站”。所谓“站城融合”,是指铁路车站与城市空间紧密融合,依托铁路客运站点及周边区域快速发展,将交通功能与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有机衔接,形成铁路建设与城市发展联动效应,A正确;地铁站主要分布在城市内部,商业发达,很难形成以综合客运枢纽为主体的城市活力区,C错误;汽车站没有高铁站效果好,B错误;航空港离市中心远,需要广阔的土地,占地面积大,连接两端的地点比较远,不易于城市融合,D错误。故选A。
8.根据图示可知,中转客流促生交通换乘空间,B正确,其他选项与中转客流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9.站城融合是通过空间的合理构建与功能的协调整合,在确保交通功能运行良好的同时,形成以综合客运枢纽为主体的城市活力区,所以站城融合可以进一步促进交通发展,完善综合交通,①正确;站城融合后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改变传统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城市空间,②④正确;盲目扩大城市规模会带来新的城市问题,不是主要目的,③错误。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2-23高一下·江苏扬州·期中)白陉古道是位于太行山区的一段“之”字形原始古道(“七十二拐”),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存在,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白陉古道一直是贯通山西、河南及江南诸省的咽喉要道,20世纪70年代才逐渐被废弃,成了户外爱好者的天堂。白陉古道的路面不是阶梯石阶,而是缓坡方式石砌路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七十二拐”的路面采用缓坡方式石砌路面的主要原因是( )
A.降低建造难度 B.建造技术落后
C.便于积雪滑落 D.方便车辆通行
11.白陉古道逐渐被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
A.沿线运输的需求量减少 B.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
C.地质灾害频繁损毁道路 D.沿古道通行危险系数较高
【答案】10.D 11.B
【解析】10.“七十二拐”位于太行山区,地势起伏大,为了方便车辆通行,采用缓坡方式,D正确;缓坡方式会增加建造难度,A错误;缓坡方式与建造技术无关,B错误;缓坡方式不利于积雪滑落,C错误。所以选D。
1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运输技术水平的进步,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对白陉古道形成巨大冲击,白陉古道逐渐被废弃,B正确;随着经济发展,沿线运输的需求量增加,A错误;太行山区地质灾害较少,C错误;白陉古道为缓坡,通行危险系数较低,D错误。所以选B。
(22-23高一下·江苏扬州·期中)花椒喜湿润气候,根系发达,高度可达3~7米。贵州某地石漠化严重,近年来该地采用矮化密拉法种植花椒,下图为该地农业生产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地种植花椒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为( )
A.地形 B.水分 C.交通 D.技术
13.采用矮化密植法种植花椒,影响有( )
①增加采摘成本②增加花椒产量③减少水分需求④减少水土流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2.B 13.D
【解析】12.贵州当地虽然气候湿润,但多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容易渗漏,水分是当地种植花椒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图中显示,当地建立了多个蓄水池,这也是判断水分是当地种植花椒的主要限制性因素的依据,B符合题意;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技术水平不高,也是当地种植花椒的限制性因素,但不是主要限制性因素,排除ACD。故选B。
13.采用矮化密植法种植花椒,花椒植株较低,使得采摘花椒便利,不会增加采摘成本,①错误;密植的花椒使得花椒树数量增加,从而增加花椒产量,②正确;密植的花椒提高植被覆盖度,蒸腾作用加强,水源需求不会减少,但可以明显减少水土流失,③错误,④正确。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2-23高一下·江苏扬州·期中)下图反映国内某城市群15个城市1990-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排序的变动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由图可判断,该城市群呈现( )
A.单核模式发展 B.双核模式发展 C.多核模式发展 D.金字塔式发展
15.影响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①人口规模②产业发展③建城历史④生态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4.B 15.A
【解析】14.由图可知: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排名前两名的城市,从1990年到2018年城市用地规模增长迅速,且建成区的面积远远超过其它13个城市,由此可以判断:该城市群为典型的双核发展模式,头部的两个城市发展迅速,成为该城市群的核心城市,B正确;单核模式是城市群中只有一个中心城市,A错误;多
核模式是城市群中有两个以上的中心城市,C错误;金字塔式发展模式无法判断中心城市的数量,D错误。故选B。
15.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会导致住宅区的面积增大,导致城市扩张,①符合题意;产业发展会导致工业区等的用地规模扩大,带来城市建成区的扩展,②正确;建城历史与生态环境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变化影响不大,③和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23高一下·江苏淮安·期中)21世纪前20年中国人口迁移的地理格局稳中有变,但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中部地区人口迁出强度长期领先,东北地区人口迁出强度不断增强。下图为2000~2020年中国四大地区人口净迁移率(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统计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为( )
A.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B.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中部地区 东北地区
C.东北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D.东北地区 西部地区 中部地区 东部地区
17.乙地区人 口迁出率长期高于丙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总量大 B.经济水平高 C.迁移距离近 D.生态环境差
18.外来流动人口增加,对迁入地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
①促进产业升级 ②促进经济发展 ③延缓老龄化进程
④扩大人口容量 ⑤加大环境压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答案】16.A 17.C 18.D
【解析】16.甲地区人口一直是净迁入,甲是东部地区,CD错误;中部地区人口迁出强度长期领先,乙是
中部地区,B错误;东北地区人口迁出强度不断增强,丁是东北地区;丙则是西部地区,A正确。故选A。
17.乙是中部地区,丙是西部地区。乙地区人口迁出率长期高于丙地区与人口总量大无关,A错误;经济水平高,迁出率低,B错误;中部地区距离东部地区较西部地区近,迁入东部的人口多,迁出率高,C正确;中部的生态环境较西部好,D错误。故选C。
18.外来流动人口增加,可为迁入地带来年轻劳动力,延缓老龄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②③正确;人口增多,对环境的影响加大,环境压力大,可能会降低迁入地的人口容量,④错误,⑤正确;对产业升级的影响不大,①错误;排除ABC,故选D。
(22-23高一下·江苏连云港·期中)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判断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统计方法,洛伦兹曲线图中曲线越接近绝对均衡线说明分布越均衡。图为山东省1953~2010年面积—人口洛伦兹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与山东省相比,全国人口分布很不均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政策因素 B.文化因素 C.自然因素 D.经济因素
20.1953-2010年间山东省人口分布集中程度表现为( )
A.向极度集中方向发展 B.分布不均衡程度增强
C.向趋于均衡方向发展 D.60%土地集中全部人口
【答案】19.C 20.B
【解析】19.由图可知,1953—2010年间,全国的洛伦兹曲线距离均衡线最远,人口分布最不均衡。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适宜的平原区。山东范围小,省内自然条件差异小;全国范围大,全国范围的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大,人口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因素,C正确;政策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不是影响人口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
20.读图可知,山东省近年来曲线逐渐远离绝对均衡线,说明人口分布趋于不均衡,地区差异越来越大,B正确,AC错误;结合图片可知,60%土地集中约40%人口,D错误。故选B。
(22-23高一下·江苏姜堰·期中)兰州市位于陇西黄土高原的西部,市区南北群山对峙,东西黄河穿城而过,蜿蜒百余里,是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区。下表为兰州市人口容量(单位:万人)表。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测算方法 适宜人口容量 最大人口容量
基于国内生产总值 311 338
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207 344
基于生态环境标准 227 345
21.兰州市的适宜人口容量是( )
A.345万 B.227万 C.311万 D.207万
22.由上表可知,制约兰州市适宜人口容量的关键因素是( )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经济因素 D.生态环境
23.下列可能导致兰州市人口容量下降的是( )
A.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 B.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
C.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 D.丰富的自然资源
【答案】21.D 22.A 23.C
【解析】21.根据人口容量的“短板”原理,兰州市适宜人口容量基于国内生产总值测算为311万人,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测算为207万人,基地生态环境标准指标测算为227万人,最小的是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测算的207万人,因此兰州市的适宜人口容量是207万人,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2.由上表可知,兰州市适宜人口容量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测算为207万人,基于国内生产总值测算的适宜人口容量为311万人,基于生态环境标准测算的为227万人,其中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最少,因此制约兰州市适宜人口容量的关键因素是土地资源,A正确,CD错误;兰州市东西有黄河穿城而过,且没有给出水资源为指标测算的适宜人口容量,因此水资源不是制约兰州市适宜人口容量的关键因素,B错误。故选A。
23.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中资源丰富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ABD错误;消费水平和人口容量呈负相关,消费水平提高会使人口容量下降,C正确。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混错综合·理清脉络—
二、综合题
24.(22-23高一下·江苏扬州·期中)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是棉花生产大国,也是棉花进口大国。下图分别为“某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棉田分布和两省区1980—2019年棉田面积变化图”。据此回答问题。
(1)说出新疆种植棉花的限制性区位因素。
(2)简述江苏省较新疆发展棉花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3)简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苏棉田面积萎缩的原因。
(4)近年来,我国棉花进口量大幅增加,有人建议新疆应大幅增加棉花种植面积,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请阐述你的观点及理由。
【答案】(1)水源
(2)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且雨热同期;降水量较多,水源充足。
(3)土地租金高;劳动力成本提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病虫害多;品质较低;生产规模小,经济效益低。
(4)支持:土地资源丰富;有灌溉水源;光热充足;市场需求量大;增加收入;增加就业。
反对:灌溉水源有限,易导致土地沙漠化;距市场远,运输成本高;劳动力不足。
【详解】(1)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深居内陆、山岭阻隔,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不适宜发展种植业,水源成为发展种植业的限制性区位因素。
(2)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深居内陆、山岭阻隔,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水源成为发展种植业的限制性区位因素。与新疆相比,江苏纬度较低且位于沿海地区,受来自太平洋的夏季风影响大,故江苏形成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3)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苏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苏南地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土地租金高;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提高;城市化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东部地区病虫害多;降水多,光照弱,棉花品质较低;可用棉田面积较小,生产规模小,经济效益低,造成棉田面积萎缩。
(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两种观点都是正确的,但需说清楚理由。选择支持增加棉花种植面积,理由是,
新疆面积大,土地资源丰富;绿洲水资源丰富,有灌溉水源;位于内陆地区,降水少,光热充足,生产条件好,棉花品质高;我国棉花进口量大幅增加,市场需求量大,增加种植面积扩大生产可以减少进口;扩大生产可增加收入;扩大棉花种植,需要增加劳动力,故可以增加就业。
反对扩大种植面积的理由是,新疆位于内陆地区,水资源紧张,灌溉水源有限,种植棉花耗水量大,生态用水减少易导致土地沙漠化;棉花市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新疆深居西北内陆,距市场远,运输成本高,竞争力下降;扩大棉花种植,需要增加劳动力,新疆人口较少,劳动力不足。
25.(22-23高一下·江苏宿迁·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20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1)归纳尼日利亚现有铁路路网特点及作用。
(2)指出尼日利亚拟建沿海铁路的布局特点。
(3)指出因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而可能获益的我国主要工业部门。
(4)简述尼日利亚铁路修建的意义。
【答案】(1)路网特点:①路网稀疏,密度小;②主要为东北-西南走向;作用:连接内陆和港口,方便农矿产品的出口和进口商品的运输。
(2)①几乎与海岸线平行,横贯沿海地区,连接港口城市;②连接现有两条铁路,构建铁路网。
(3)钢铁、机械、机车制造、电子通信、管线、建材等。
(4)一、对尼:①完善交通网,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③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④带动沿线经济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二、对中:①增加出口,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②促进就业;③增加中国在非洲的战略影响力;三、对中、尼:利于加
强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利于中非一家亲。
【详解】(1)通过图示观察,可以看到两条铁路从内陆到沿海港口,之间连接很少,并没有形成运输网络。这样的铁路布局主要是为了从内陆向沿海港口(也可以反过来)运输货物,考虑到本国长期受殖民统治,工业以采矿业为主,向国外运输矿产品的作用更为明显。可以归纳出尼日利亚现有铁路路网主要联系沿海和内地,线路少,密度较小,缺少沿海地区的横向联系;其作用主要是将内地初级农产品运到港口,供出口,同时方便进口商品运往内地。
(2)从图上看此铁路线呈东西向延伸,与海岸线基本平行,这只是体现布局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该铁路连接了两大港口、两大南北延伸方向的铁路,使交通运输网络化(与其他交通的关系是布局中的又一个体现),使本国铁路成网,大大加强了铁路运输的能力和作用。
(3)此题行为动词为“指出”,中心词为“工业部门”,限定词有“因尼日利亚铁路项目”、“可能获益”、“我国的”。可知这些工业部门一是我国的,二是与该铁路项目建设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从工业联系(生产联系、空间联系、信息联系)可以尽可能多的列举一些符合上述要求的工业部门,如常见的有钢铁、机械、机车制造、电子通信、管线、建材等。
(4)铁路线路修建的意义可以从对中国、尼日利亚及对两国之间的影响来进行叙述,同时意义包括了经济、社会及战略等方面。首先,对于尼日利亚而言,由第2题结论可知,沿海铁路的布局可以完善交通网,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发挥铁路对沿线地区经济辐射的作用,带动沿线经济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对中国而言,内需不足,产能过剩,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强大,需要通过扩大外需来拉动出口,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有利于增强我国与尼日利亚之间的政治互信,增加中国在非洲的战略影响力。对中国和尼日利亚两国之间而言,增加我国和尼日利亚之间的接触和交往,有利于尼日利亚人民更加了解中国,利于加强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利于中非一家亲。
26.(22-23高一下·江苏淮安·期中)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于2022年11月~12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卡塔尔(图)国土狭小,95%以上是沙漠戈壁,但拥有550千米的海岸线。以石油、天然气生产和出口为经济支柱。常住人口约302万,人均收入居世界第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描述卡塔尔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图右是卡塔尔常住人口构示意图(截至2022年10月)。
(2)读图,概括卡塔尔常住人口结构特征,指出主要影响因素.
为了容纳2022年世界杯期间的数万球迷游客,卡塔尔在多哈海边修建了一座大型的“羚羊人工岛”,这是多哈海边的第14个人工岛。
(3)说明卡塔尔营造人工岛的有利条件。
【答案】(1)多沿半岛海岸分布。便于出口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工农业产品,发展渔业和水产养殖业。
(2)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外籍人口(成年男性/劳工)占大多数。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3)三面临海,海岸线长;浅海大陆架,利于填海造陆;波斯湾海域较封闭,风浪较小;国家富裕,资金雄厚。
【详解】(1)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从海陆位置来看,卡塔尔主要城市在沿海地区相对较多,内陆地区分布较少;这是因为卡塔尔位于热带地区,太阳辐射强烈,气候相对较为炎热,降水稀少,而沿海地区受海洋水汽影响显著,降水比内陆更为丰富,城市分布较多,其次卡塔尔主要出口石油来赚取外汇,因此沿海地区港口众多,经济发达,利于出口石油和天然气,卡塔尔国内的自然环境恶劣,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粮食和工农业产品,因此沿海地区城市较多,最后沿海地区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2)由图可知,卡塔尔常住人口结构是以20-60岁的劳动年龄为主,20岁以下人口和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较小,外籍人口占比大,且人口性别比失调,男性数目远大于女性;结合材料内容“卡塔尔以石油、天然气生产和出口为经济支柱,常住人口约302万,人均收入居世界第一”这反映出卡塔尔人均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且卡塔尔石油工业和建筑业发达,对男性劳动力需求量大;由于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高,吸引了大量的国际男性劳动力人口迁入。
(3)本题考查营造人工岛的有利条件;可以从海岸线长度、浅滩的面积、资金、技术、海域条件等方面分析;卡塔尔位于沿海地带,国土狭长,海岸线长,浅滩面积大,利于填海扩土,建立人工岛;卡塔尔国家富裕,国家财力充足,能够支持人工岛建设;卡塔尔濒临波斯湾,海域较封闭,风浪较小,利于人工岛的建设。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江苏专用)
第I卷(选择题)
—易混易错·全盘掌握—
一、选择题
(22-23高一下·江苏南京·期中)建设城市空中步行系统可以缓解城市中心空间容量不足的问题。空中步行系统大量使用坡道、连廊、天桥、平台和屋顶等转换高差的场所使城市各区间的联系向空中发展。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的步行天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城市中心城区发展城市空步行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
A.实现人车分流 B.鼓励徒步出行 C.拓展城市面积 D.提升交通效率
2.城市空中步行系统促进了城市( )
①用地效益的提升 ②低碳出行的增多 ③景观环境的美化 ④功能分区的转换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23高一下·江苏盐城·期中)分布在云南元江河谷的土掌房,是中国最具生态价值的传统民居。土掌房内、外墙均 为厚厚的土坯墙,窗小或无窗,屋顶铺设木条和黏土,夯打严实形成平台屋顶。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使土掌房的主要功能发生了转变,部分土掌房被修缮为民宿。下图为元江河谷土掌房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土掌房聚落选址的特点是( )
A.平缓的高原上 B.元江河谷底部
C.海拔适宜的山坡 D.高山的山麓地带
4.夯打严实形成的平台屋顶的主要功能有( )
① 截留雨水 ②防晒保温 ③村民活动的场所 ④ 晾晒粮食的平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2-23高一下·江苏盐城·期中)读“苹果种植的纬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5.苹果特殊产地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水分 B.地形 C.技术 D.劳动力
6.与四川盆地相比,陕西黄土高原种植苹果的自然条件优势主要有( )
①日照充足 ②水源充足 ③土壤肥沃 ④昼夜温差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2-23高一下·江苏徐州·期中)站城融合是以综合客运枢纽为中心,通过空间的合理构建与功能的协调整合,在确保交通功能运行良好的同时,形成以综合客运枢纽为主体的城市活力区。下图示意站点客流—城市功能空间促生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可以最先实现站城融合的客运中心站点为( )
A.高铁站 B.汽车站 C.地铁站 D.航空港
8.站城融合发展促生城市功能空间,图中L示意的功能空间是( )
A.居住生活空间 B.交通换乘空间
C.工业生产空间 D.娱乐休闲空间
9.站城融合发展的目的有( )
①完善综合交通②调整产业结构③扩大城市规模④优化城市空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23高一下·江苏扬州·期中)白陉古道是位于太行山区的一段“之”字形原始古道(“七十二拐”),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存在,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白陉古道一直是贯通山西、河南及江南诸省的咽喉要道,20世纪70年代才逐渐被废弃,成了户外爱好者的天堂。白陉古道的路面不是阶梯石阶,而是缓坡方式石砌路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七十二拐”的路面采用缓坡方式石砌路面的主要原因是( )
A.降低建造难度 B.建造技术落后
C.便于积雪滑落 D.方便车辆通行
11.白陉古道逐渐被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
A.沿线运输的需求量减少 B.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
C.地质灾害频繁损毁道路 D.沿古道通行危险系数较高
(22-23高一下·江苏扬州·期中)花椒喜湿润气候,根系发达,高度可达3~7米。贵州某地石漠化严重,近年来该地采用矮化密拉法种植花椒,下图为该地农业生产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地种植花椒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为( )
A.地形 B.水分 C.交通 D.技术
13.采用矮化密植法种植花椒,影响有( )
①增加采摘成本②增加花椒产量③减少水分需求④减少水土流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23高一下·江苏扬州·期中)下图反映国内某城市群15个城市1990-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排序的变动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由图可判断,该城市群呈现( )
A.单核模式发展 B.双核模式发展 C.多核模式发展 D.金字塔式发展
15.影响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①人口规模②产业发展③建城历史④生态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23高一下·江苏淮安·期中)21世纪前20年中国人口迁移的地理格局稳中有变,但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中部地区人口迁出强度长期领先,东北地区人口迁出强度不断增强。下图为2000~2020年中国四大地
区人口净迁移率(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统计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为( )
A.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B.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中部地区 东北地区
C.东北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D.东北地区 西部地区 中部地区 东部地区
17.乙地区人 口迁出率长期高于丙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总量大 B.经济水平高 C.迁移距离近 D.生态环境差
18.外来流动人口增加,对迁入地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
①促进产业升级 ②促进经济发展 ③延缓老龄化进程
④扩大人口容量 ⑤加大环境压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22-23高一下·江苏连云港·期中)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判断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统计方法,洛伦兹曲线图中曲线越接近绝对均衡线说明分布越均衡。图为山东省1953~2010年面积—人口洛伦兹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与山东省相比,全国人口分布很不均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政策因素 B.文化因素 C.自然因素 D.经济因素
20.1953-2010年间山东省人口分布集中程度表现为( )
A.向极度集中方向发展 B.分布不均衡程度增强
C.向趋于均衡方向发展 D.60%土地集中全部人口
(22-23高一下·江苏姜堰·期中)兰州市位于陇西黄土高原的西部,市区南北群山对峙,东西黄河穿城而过,蜿蜒百余里,是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区。下表为兰州市人口容量(单位:万人)表。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测算方法 适宜人口容量 最大人口容量
基于国内生产总值 311 338
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207 344
基于生态环境标准 227 345
21.兰州市的适宜人口容量是( )
A.345万 B.227万 C.311万 D.207万
22.由上表可知,制约兰州市适宜人口容量的关键因素是( )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经济因素 D.生态环境
23.下列可能导致兰州市人口容量下降的是( )
A.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 B.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
C.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 D.丰富的自然资源
第II卷(非选择题)
—混错综合·理清脉络—
二、综合题
24.(22-23高一下·江苏扬州·期中)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是棉花生产大国,也是棉花进口大国。下图分别为“某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棉田分布和两省区1980—2019年棉田面积变化图”。据此回答问题。
(1)说出新疆种植棉花的限制性区位因素。
(2)简述江苏省较新疆发展棉花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3)简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苏棉田面积萎缩的原因。
(4)近年来,我国棉花进口量大幅增加,有人建议新疆应大幅增加棉花种植面积,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请阐述你的观点及理由。
25.(22-23高一下·江苏宿迁·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20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1)归纳尼日利亚现有铁路路网特点及作用。
(2)指出尼日利亚拟建沿海铁路的布局特点。
(3)指出因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而可能获益的我国主要工业部门。
(4)简述尼日利亚铁路修建的意义。
26.(22-23高一下·江苏淮安·期中)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于2022年11月~12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卡塔尔(图)国土狭小,95%以上是沙漠戈壁,但拥有550千米的海岸线。以石油、天然气生产和出口为经济支柱。常住人口约302万,人均收入居世界第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描述卡塔尔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图右是卡塔尔常住人口构示意图(截至2022年10月)。
(2)读图,概括卡塔尔常住人口结构特征,指出主要影响因素.
为了容纳2022年世界杯期间的数万球迷游客,卡塔尔在多哈海边修建了一座大型的“羚羊人工岛”,这是多哈海边的第14个人工岛。
(3)说明卡塔尔营造人工岛的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