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4 秋天》同步练习(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4 秋天》同步练习(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22 20:14:00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4、秋天
一、填写字词字音并解释字词意思。
1、肥shuò( ) 2、栖息( )
3、liáo廓( ) 4、枯涸( ) 21世纪教育网
5、清liè( ) 6、梦mèi( )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诗歌所描绘的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教育网
2、诗中刻画了哪几幅生动鲜明的画面?试为它们各拟一个小标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cn·jy·com
3、诗歌写出了秋天什么样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ww.21-cn-jy.com
4、“秋天栖息在农家里”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果把“栖息”字换成“停留”或其他的动词,好不好?为什么?2·1·c·n·j·y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上下文,体会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cnjy.com
6、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幅秋日图景并加以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秋天》[典题例析]例题:思考诗歌第一节“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中的“饱食”一词,如果换成“割过”一词好吗?为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细腻、精美语言的理解,也考查对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掌握。在解题时要注意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另外,还要注意两个词的比较辨析,不可只谈其中一个,这样的答案不完整、不全面。参考答案:不好。因为“饱食”二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丰收之景,也反映了收获者愉快的心情。而“割过”却显得平常化,没有上述这些表达效果。[课时训练]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1、肥硕( ) 2、栖息( ) 3、寥阔( ) 4、枯涸( ) 5、清洌( ) 6、梦寐( ) 二、填空、简答。1、本诗作者 ,四川万县人。现代 、 ,代表诗集 等。2、为什么说诗歌所描绘的是一幅乡村秋景图?答: 3、诗中刻画了哪几幅生动鲜明的画面?试为它们各拟一个小标题。答:⑴ ⑵ ⑶ 4、诗歌写出了秋天什么样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 三、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2、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四、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一节诗,想像其中的意境,及其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把诗歌扩写成一个优美的散文片段。 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这节诗,完成以下问题。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1、给诗中加点字注音。青鳊鱼( ) 乌桕叶( ) 满载( ) 归泊( ) 2、这节诗描绘了这些秋天特有的景物: 。3、诗中“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此句有双层含义:一是 ,一是江岸上乌桕树树影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这里,用倒装句体现渔人 的心情。4、本节诗以 为主,诗中收束性的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5、品味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问题。我常爱作秋天的思索。我想,秋天是 A 的,秋水长天,明月清风,它让人们舒怀畅神,心旷神怡。秋天是 B 的,人们付出多少汗水和智慧,它就给人们多少收获。秋天是 C 的,它充盈的笑声让人们久久萦怀。秋天是 D 的,它把一切枯枝败叶,虚浮矫饰清理得干干净净。秋天更是 E 的,它让人们从一次的收获想到永久的收获,从而不懈地在秋光秋色中忙碌着耕耘春天,播种未来!秋天,给予我太多的思索。6、“严峻,丰盛,勤勉,忠实,明净”这五个词是从文中空白处A、B、C、D、E抽取出来的,你能否根据语段内容,将它们一一归位? A B C D E 7、同为写秋,本语段与课文《秋天》所蕴含的情感却不同,课文《秋天》是 ;本语段是 。8、本语段开头和结尾的句子大致相同,这种写法叫做 ,其作用是 。9、试为本语段拟一个小标题: 。10、有的同学认为,如果把文中加点的“更”字去掉,会使文章更顺畅,你认为呢?请谈谈你的看法。答: 11、对于秋天,有人看到的是它的萧瑟,有人看到的是它的明净,有人看到的是它的收获,就如作者一样,你见到的又是什么?对于秋天,你是否有更多自己的思索呢?请谈一谈。答: 参考答案一.1.shuò 这里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2.qī 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3.liāo高远空旷。 4.hé 干涸,没有水了。 5. liè 水清。 6.mèi 睡梦。 二.1.何其芳 诗人  评论家 《预言》 2.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了秋天的天气特征;稻香、镰刀则体现农家特色;还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枯涸、更清冽,也暗示这是秋天。 3.⑴农家丰收图 ⑵霜晨归渔图 ⑶少女思恋图 4.松弛闲静、宁静悠远。 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1.“飘”字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2.“梦寐”有“朦胧”之意,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四.(略) 五.1.biān jiù zài bó 2.冷雾、白霜 3.比喻 收起青鳊鱼 悠闲 4.写景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5.“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自得的心情。 “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 6.A、明净 B、忠实 C、丰盛 D、严峻 E、勤勉 7.赞美秋天之美 对秋天展开思考,并赞美秋天的勤勉精神。 8.首尾呼应(或:前后照应)  使结构完整,内容浑然一体,突出文章中心。 9.《秋思》 10.去掉不好。因为“更”字在此起强调作用,强调在对秋天的思索中,其“勤勉”精神是最重要的。 11.(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4 秋天一、本课重点 《秋天》这首诗以“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三幅优美的图画创造了一个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凡尘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充满诗意的“秋天”。本诗直陈其事,语言简单、直白、精粹、意味深长。要注意有感情的反复诵读品味诗中的语言美、意境美。基础训练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丁丁( ) (2)肥硕( ) (3)鳊鱼( )(4)乌桕( ) (5)栖息( ) (6)寥阔( )(7)枯涸( ) (8)清冽( ) (9)芦篷( )(10)梦寐( )2.填空: 本诗作者 ,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现代 、 ,代表诗集 等,本诗表达了作者对 的 。3.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写出其在句中的含义。(1)放下 过稻香的镰刀( )(2)秋天 在农家里。( )(3)秋天 在渔船上。( )(4)秋天 在牧羊女的眼里。( )4.课文感知,想象延伸。(1)《秋天》中对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仿照课文以《春天》为题写一首小诗。 拓展训练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的门。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驱散夏季的酷热。它是那高远澄静的天空,它是那纤尘不染的池水 ,它是那缠绵悱测的雨丝,它是那皎洁无比的满月……
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玖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地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阳光照在蜷缩起来的枯草上,倦倦的,添了几分秋的寒意。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早晨起来,屋顶上,草地上,到处白花花的一片,窗户上蒙着一层白气,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一展画技的地方。时不时地落些秋雨,细细的,绵绵的,那缥缈的游丝蒙着游子的心。“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清淡疏朗,仪态万方……,它们各展其貌,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似乎离秋最远的是春了。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参加秋的盛会。瞧,春天播种下的希望如今都已成为收获。那沉甸甸的金穗,那饱满硕大的果实,无一不在向人们炫耀着这个流光溢彩的季节。在秋风里,丰收是金色的,喜悦也是金色的。
秋天,对于充满热情的人来说,是个美丽可爱的时节。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它深沉中透露着成熟,冷峻中洋溢着热情。
随着落叶飘逝的每一个秋天,都为热爱它的人们留下了一份金色的礼物。
我祝福秋天……
1.本文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绘,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2分)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6分)
(1) 这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

(3) 那缥缈的游丝迷蒙着游子的心。

3.“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和“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两句中加点词语能否调换,为什么?(2分)


4.文中说“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请找出文中原句来具体阐释。(4分)
“兼容四季”

“自己的个性” 四、火眼金睛找出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1)向江面的冷雾撤下园园的网。(2)轻轻摇着归舶的小浆。(3)草野在悉蟀声中更辽阔了。(4)溪水因枯竭见石更清冽了。下列关于课文的理解正确吗?如果不正确请改正。“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三句互相对比,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笔下秋天的沉积,荒凉的特点。                                                                                五、学习预报预习《古代诗歌五首》熟读课文。搜集关于课文的背景资料。参考答案:基础训练:1.(1)丁丁(zhēng zhēng) (2)肥硕( shuò ) (3)鳊鱼( biān )(4)乌桕(jiù ) (5)栖息( qī ) (6)寥阔( liáo )(7)枯涸( hé ) (8)清冽( liè ) (9)芦篷( péng )(10)梦寐( mèi )何其芳,诗人、评论家,《预言》,秋天,热爱与赞美。3.(1)饱食;用拟人的手法写丰收之景。(2)栖息;停留,休息。(3)游戏;虚实相生,写出了秋天的活泼和渔人收获的喜悦。(4)梦寐;睡梦。4.(1)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拓展阅读1.秋天美好景物 热爱秋天、赞美秋天 2.(1)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悄悄地、不知不觉来到的情状。(2)形象地写出雁儿南飞时的思乡之情。 3.不能。从内容上看,“霜花”落下就不动了,故形成的过程用“走进”表示;“秋向深处走去”是指秋意一天天浓起来,用“走去”可准确地写出发展变化的情态。 4.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天的余韵;(秋略);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它深沉中透露着成熟,冷峻中洋溢着热情。:火眼金睛:1.(1)“撤”改为“撒”,“园园”改为“圆圆”。(2)“舶”改为“泊”,“浆”改为“桨”。(3)“悉”改为“蟋”,“辽”改为“寥”。(4)“竭”改为“涸”,“冽”改为“洌”。2.“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三句互相呼应,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笔下秋天的宁静、悠远的特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