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6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导学目标:
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4.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导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导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导学时间:1课时
导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竺可桢(1890—1974),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并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 拓性的研究。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成为当时培养地学英才的摇篮。以求实精神领导浙江大学工作,培育了多方面的人才。长期领导中国科学院工作 ,积极倡导 并组织和参加中国地学、生物学、天文学、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及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多方面工作,主编了《中国自然 区划》、《中国自然 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21教育网
2、说明文常识:
(1)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 ( 21世纪教育网 )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21·cn·jy·com
(2)分类:
①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②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3)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 4)说明方法:① 举例子②作比较③下定义④列图表⑤作诠释⑥打比方⑦摹状貌⑧引资料 ⑨分类别⑩列数字等。2·1·c·n·j·y
(5)说明文的语言
①说明文语言的根本要求是科学性、准确性,简练明确;文学性说明文还要求生动性、形象性。
②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其对说明事物特征、性质的作用,其次是说明的严密性、科学性,第三是形象性、生动性。21·世纪*教育网
二、自主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翩然( ) 孕育( ) 炎热( ) 簌簌( ) 销声匿迹( )
物候( ) 农谚( ) 连翘( ) 悬殊( ) 风雪载途( )
2、解释下列词语。
翩然:
簌簌:
销声匿迹: 21*cnjy*com
载途:
孕育:
物候:
农谚:
物候学: 【来源:21cnj*y.co*m】
萌发:
次第:
呈现:
周而复始:
花香鸟语: 【出处:21教育名师】
物候;
观测:
悬殊:
三、合作探究: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学生默读这两段,然后总结段意。
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1、本段以什么为例来说明何为“大自然的语言”?
2、第三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呢?
(三)指名朗读第四、五两个自然段并思考: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四)默读第六到十自然段。思考:
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2.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 ( 21世纪教育网 )能否换顺序说?为什么?
3.这几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五)齐读第十一、十二段。
思考: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将问题的答案在书上标记。)
四、试从加点词语品析下列语句:
1.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3.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二、
1、给加点字注音。
翩然(piān) 孕育(yùn) 炎热(yán) 簌簌(sù) 销声匿迹(nì)
物候(hòu) 农谚(yàn) 连翘(qiáo) 悬殊(shū) 风雪载途(zài)
2、解释下列词语。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行迹。
载途:满路,遍地都是。
孕育:这里用来比喻酝酿新事物。
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萌发:种子、草木发芽。
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呈现:显出、露出。
周而复始:形容不断地循环往复。
花香鸟语: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
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观测:本课指观察并测验。
悬殊:相差很远。
三、
(一)
1.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接春——夏——一秋——冬的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二)
第二自然段: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三自然段: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1、草木荣枯 杏花传语耕地 桃花暗示种谷子 候鸟去来 布谷鸟唱歌 割麦插禾
本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例,按时间安排农事的顺序来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浅显易懂。21cnjy.com
2、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
( http: / / www.21cnjy.com )四、
1.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
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融化”、“萌发”、“次第”,用词典雅,富有形象性。“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www.21-cn-jy.com
3.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孕育”一词,用词典雅,如果 ( http: / / www.21cnjy.com )改为“结果”则显得口语化。“簌簌”是纷纷落下的样子,用词形象、典雅。“销声匿迹”指消失了 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用词形象、典雅。如果改为“消失了”则显得口语化。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6《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字注意正确的一项是( )
A.冰雪融化(róng) 孕育(yùn) 翩然归来(piān) 农谚(yán)
B.簌簌落下(shù) 了解(jiě) 销声匿迹(nì) 纬度(wěi)
C.衰草连天(shuāi) 连翘(qiáo)层峦叠嶂(zhàng) 弋阳(yì)
D.风雪载途(zhài) 隧道(suì) 头晕目眩(xuàn) 窥见(kuī)
2.找出下列各组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两项,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
⑴A.百感交急 B.斤斤计校 C.满院狼藉 D.昂首阔步( )( )
⑵A.得心应手 B.迫不急待 C.原形必露 D.令人喷饭( )( )
⑶A.在所不昔 B.谈笑风声 C.难能可贵 D.记忆犹新( )( )
⑷A.哭笑不得 B.以物谕人 C.入木三分 D.花团锦族( )( )
3.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是( )21cnjy.com
A.说明 拟人 比喻
B.叙述 拟人 比喻
C.描写 对偶 拟人
D.抒情 比喻 拟人
4. 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开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21·cn·jy·com
C.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5.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家院子里的第一朵桃花次第开放,给小院带来了春天的消息。
B.春天,小燕子从南方翩然归来,忙着寻找它们的旧居。
C.没有春天的播种,没有夏天的孕育,哪里会有秋天的收获。
D.他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一定要在这个山村办一所学校,让所有孩子都能实现上学的愿望——这将是他一生的追求。21教育网
6.选择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素:首先是纬度;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本文安排这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 )
A.由时间到空间顺序。
B.由空间到时间顺序。
C.由主要到次要、由空间到时间的顺序。
D.由空间到时间、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
7.下列各句中说明纬度差异的一项是( )
A.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B.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C.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 ( http: / / www.21cnjy.com ),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D.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应。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C.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D.“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二、课内阅读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www.21-cn-jy.com
1、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
4、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5、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A.能,因为这三句都是拟人句式,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 )
B.不能。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 )2·1·c·n·j·y
C.不能。因为前者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者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现象。( )
D.能。因为三句都是在说明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鸟又是同一类事物。( )
6、本段说明的对象是( )
A.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
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C.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
D.要注意观察气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
7、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了哪三个例子说明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段的说明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9、本段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扣住了什么来举例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阿公阿婆,割麦插禾”的“禾”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段说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画出关键的词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段语言有什么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段举的三个例子按照什么顺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类文阅读
动物的有声语言
①动物也有着自己的语言。人们发现,每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敌害来到白蚁的巢穴时,整群白蚁常常已逃得无影无踪,只留下空“城”一座。为了揭开这个奥秘,昆虫学家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原来,担任哨兵的白蚁能从很远的地方,就发出敌情“报告”,用自己的头叩击洞壁,通知巢中的蚁群立即撤退。【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②在大自然中,用声音作为通信工具的动物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很多的。许多鸟都有着清甜多变的歌喉,它们是出色的歌唱家。据说,全世界的鸟类语言共有两三千种之多,和人类语言的种类不相上下。有些动物学家对鸟类的各种语言进行了研究,并编成了一本《鸟类语言辞典》。这本辞典是很有用处的。举个例说,空中的飞鸟对飞机是个很大的威胁,因为飞鸟虽小,却能像子弹一样击穿飞机,使飞机坠毁。现在有的机场已设立了鸟语广播站,播送鸟类的惊恐叫声,以便驱散它们,使飞机安全起飞和降落。21·世纪*教育网
③动物的声音语言千变万化,含义各不相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尾鼠在发现地面上的强敌——狐狸和狼时,会发出一连串的声音;( )威胁来自空中,它的声音( )单调而冗长;( )空中飞贼已降临地面,它( )每隔八秒钟发一次警报。母鸡可以用七种不同的声音发警报,它的同伴一听便知:来犯者是谁,它们来自何方,离这儿有多远。www-2-1-cnjy-com
④心有灵犀一点通。有些动物的警报声,不仅本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的成员十分熟悉,就连其他动物也都心领神会。例如,当猎人走进森林时,喜鹊居高临下,叽叽喳喳地发出了警报,野鹿、野猪和其他飞禽走兽顿时便明白了:此地危险。于是它们不约而同地四处逃窜了。
⑤目前,分类学家正在研究,把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声音信号,作为动物分类的一种指标;生态学家正在探索,如何通过声音信号,来揭开动物行为的奥秘。更引人注目的,则是利用动物的声音语言来指挥动物,使之按人类的吩咐行事,不得越出雷池半步。2-1-c-n-j-y
1、文章开头举白蚁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2、第二段中加点的词“据说”能否去掉?为什么?
3、找出第⑶段的中心句。
4、在第段空白处应填入的关联词是( )
A.如果 便 一旦 就
B.一旦 便 一旦 就
C.由于 便 一旦 就
D.如果 就 如果 就
5、第⑷段中“心有灵犀一点通”在文中该怎样理解?
16 大自然的语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
1.白蚁能用声音传达信息,生动有趣,引起读者好奇心;也说明动物的声音语言是多种多样的;扣题并引起下文。 21*cnjy*com
2.不能去掉。因为有了这个词,说明它所统领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容是听说的,是没有科学根据的。若去掉,那些内容就成了确凿可信的了,易引起读者的误解,也不符合事实。
3.动物的声音语言,千变万化,含义各不相同。
4.A
5.原意是说两心相通,互相了解。在这里借指某一动物发出了信号,其他动物也领会到是什么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6《大自然的语言》教学案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3.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文字”的比喻含义;了解全文的说明结构,准确清楚地把握大自然中有哪些种类的“文字”。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德育目标: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作者简介:
竺可桢是我国 ( 21世纪教育网 )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物候学是他作出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预习检测:
1、 读准下列字音:
竺可桢 萌发 融化
翩然 孕育 簌簌
呈现 风雪载途 谚语
酝酿 纬度 连翘
草长莺飞 销声匿迹
2、给加点字注音。
记载 衰草连天 连翘 观测 播种 落叶 差异 差劲
风雪载途 鬓毛衰 翘尾巴 道观 耕种 丢三落四 差遣 参差
3、理解词语
次 第:一个挨一个地。
孕 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簌 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销声匿迹:躲藏起来不露面。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行迹。匿,隐藏。
风雪载途:风雪遍地。载,充满。
年年如是:每年都这样。是,这。
周而复始:形容循环往复,转了一周又一周。
翩 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农 谚: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三、知识链接:
1,说明的对象
2,说明对象的特点
3,说明文的分类:(1)内容: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2)语言:生动说明文 平实说明文
4,说明方法常见的有:举例子 分类别 列数字 作比较 :画图表 下定义 作诠释 打比方
5,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6,说明的语言:准确
四、听读课文:
划分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 1----3 ) 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 4----5 )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 6---10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 11---12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五、整体感知: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果,落叶动物的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草木枯荣 ( 21世纪教育网 )、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地运用在农业生产上。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①纬度的差异; ②经度的差异;③高下的差异;④古今的差异
4、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重点研习第一部分)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明确: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明确:本段是按春——夏——秋——冬的时
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
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到了
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3、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请同学们仔细揣摩,品味,并谈谈你的理解。
写春:大地苏醒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次第
“苏醒”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色。
“融化”写出了冰雪的动态,暗示着春暖花开的美景,透露着暖暖的春意。
“萌发”描写小草、树芽生长的情态,显示出草木的生机和活力。
“次第”写出百花竟相开放、争着报春的热闹情景。
写夏:燕子翩然归来 植物“孕育”果实
“翩然”写出了小燕子轻盈飞舞,活泼伶俐的情态,透露出喜爱之情。
“孕育”将植物写活了,形象的写出了夏季植物的茂盛、茁壮之态。
写秋冬:销声匿迹,衰草连天,准备迎接,簌簌
“销声匿迹”描写昆虫为过冬作好了一切准备,写得有情有感,十分形象。
“衰草连天”,描写秋天萧条冷落的情景。
“迎接”将秋天写得很有情趣,好象是位知冷知热、善解人意的天使。
“簌簌”写出秋天的肃杀气氛。
“风雪载途”写寒冬,传神表现出冬天风狂雪大,寒气逼人。
课堂小结:(略)
(二)齐读第二自然段。
1、归纳第二自然段段意。
明确: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时间顺序:草木枯荣;候鸟归来
3、第一、二 段文字好在哪里?
⑴ 课文开头一句“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采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春天到了,很形象。为下文的描写定了基调。 21教育网
下文“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燕子翩然归来------布谷鸟也来了”这些自然现象展现了“苏醒”的具体内涵。21cnjy.com
⑵.描写生动形象,用词典雅、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
如“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
如“繁花次第开放”,“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
如“叶子渐渐变黄”,“渐渐”确切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 如“簌簌地落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21·cn·jy·com
如“风雪载途”,“载”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⑶.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
如: “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 赶快耕地 ;
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 始唱歌------”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然后总结段意。
明确: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2、第3段和上文有什么关系?写出了什么内容?
第3段,在前两段的基础上,直接点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候和物候学的内涵。首先点明“物候”就是上文所介绍的种种自然现象,然后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介绍了“物候学”的形成及其功用。www.21-cn-jy.com
二、课堂小结:
课文第一部分从一年四季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然现象说起,有如展示一幅四季风景图,精彩动人,使人对物候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运用描写,拟人的笔法,生动形象深入浅出说明科学知识,是科普说明文常用的手法。2·1·c·n·j·y
三、合作探究:
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文章标题用“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好处?
将大自然拟人化,把物侯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切合读者 ( 21世纪教育网 )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能吸引读者。
四、课堂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农业谚语?
“清明前,开秧田”
“柳毛开花,点豆种瓜”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燕子低飞要落雨。
龟背潮,下雨兆。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馒头云,天气晴。
五、板书设计:(见课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1张PPT)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竺可桢是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物候学是他作出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竺可桢 萌发 融化
翩然 孕育 簌簌
呈现 风雪载途 谚语
酝酿 纬度 连翘
草长莺飞 销声匿迹
wěi
zhú zhēn
ménɡ
rónɡ
piān
yùn
sù
nì
chénɡ
zài
yàn
zhǎnɡ yīnɡ
yùn niànɡ
qiáo
1、读准下列字注音。
2、给加点字注音。
记载
风雪载途
衰草连天
鬓毛衰
连翘
翘尾巴
观测
道观
落叶
丢三落四
播种
耕种
差异
差遣
差劲
参差
(zài)
(z i)
(shuāi)
(cuī)
(qiáo)
(qiào)
(guān)
(guàn)
(zh ng)
(zhòng)
(luò)
(là)
(chā)
(chāi)
(chà)
(cī)
次 第:
孕 育:
簌 簌: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年年如是:
周而复始:
翩 然:
农 谚:
一个挨一个地。
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纷纷落下的样子。
躲藏起来不露面。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行迹。匿,隐藏。
风雪遍地。载,充满。
每年都这样。是,这。
形容循环往复,转了一周又一周。
动作轻快的样子。
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
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3、理解词语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2,说明对象的特点
3,说明文的分类{
1,说明的对象
内容: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语言:生动说明文 平实说明文
4,说明方法常见的有{
举例子 分类别 列数字 作比较
画图表 下定义 作诠释 打比方
5,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6,说明的语言:
准确性
1---3
4---5
6---10
11---12
划分段落层次,理清说明顺序:
第一部分( ) 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 )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果,落叶动物的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地运用在农业生产上。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①纬度的差异
②经度的差异
③高下的差异
④古今的差异
由主到次
空间顺序
时间顺序
逻辑顺序
三月的内蒙古草原
三月的海南
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四月的内蒙古草原
四月的大连
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天山山顶和山腰的差异
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古代三月的长城
现代三月的长城
古今的差异
原因
人类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CO2
导致
全球变暖(温室效应)
造成
物候现象差异
返回教程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4、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明确: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明确:本段是按春——夏——秋——冬的时
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
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到了
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重点研习第一部分
写春:
大地苏醒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次第
“苏醒”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色。
“融化”写出了冰雪的动态,暗示着春暖花开的美景,透露着暖暖的春意。
“萌发”描写小草、树芽生长的情态,显示出草木的生机和活力。
“次第”写出百花竟相开放、争着报春的热闹情景。
3、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请同学们仔细揣摩,品味,并谈谈你的理解。
燕子翩然归来
植物“孕育”果实,
“翩然”写出了小燕子轻盈飞舞,活泼伶
俐的情态,透露出喜爱之情。
“孕育”将植物写活了,形象的写出了夏
季植物的茂盛、茁壮之态。
写夏:
写秋冬:销声匿迹,衰草连天,准备迎接,簌簌
“簌簌”写出秋天的肃杀气氛。
“风雪载途”写寒冬,传神表现出冬天风狂雪大,寒气逼人。
“销声匿迹”描写昆虫为过冬作好了一切准备,写得有情有感,十分形象。
“衰草连天”,描写秋天萧条冷落的情景。
“迎接”将秋天写得很有情趣,好象是位知冷知热、善解人意的天使。
果实成熟
叶子变黄
北雁南飞
昆虫匿迹
衰草连天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花次第开
燕子归来
布谷鸟来
孕育果实
描写
拟人
生动
大自然的语言
冬
春
夏
秋
(二)齐读第二自然段。
1、归纳第二自然段段意。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明确: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草木荣枯
杏花
传语
耕地
桃花
暗示
种谷子
候鸟归来
布谷鸟
唱歌
割麦插禾
时间顺序
⑴ 课文开头一句“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采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春天到了,很形象。为下文的描写定了基调。
下文“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燕子翩然归来------布谷鸟也来了”这些自然现象展现了“苏醒”的具体内涵。
3、第一、二 段文字好在哪里?
⑵.描写生动形象,用词典雅、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
如“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
如“繁花次第开放”,“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
如“叶子渐渐变黄”,“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 如“簌簌地落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
如“风雪载途”,“载”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⑶.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
如: “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 赶快耕地 ;
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 始唱歌------”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然后总结段意。
明确: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2、第3段和上文有什么关系?写出了什么内容?
第3段,在前两段的基础上,直接点明物候和物候学的内涵。首先点明“物候”就是上文所介绍的种种自然现象,然后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介绍了“物候学”的形成及其功用。
课文第一部分从一年四季的自然现象说起,有如展示一幅四季风景图,精彩动人,使人对物候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 运用描写,拟人的笔法,生动形象深入浅出说明科学知识,是科普说明文常用的手法。
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文章标题用“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好处?
将大自然拟人化,把物侯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切合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能吸引读者。
“清明前,开秧田”
“柳毛开花,点豆种瓜”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燕子低飞要落雨。
龟背潮,下雨兆。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馒头云,天气晴。
你还知道哪些农业谚语?
课文思路图:
大自然告诉我们季节 据以安排农
事 物候、物候学 物候对于
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决定物候现
象来临的因素
首先,纬度
第二,经度
第三,高下的差异
此外,古今的差异
研究物候学
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