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 第1单元 课型 精读课文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课题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目标 确定 依据 课标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中的一首。范成大是南宋时期的“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他擅长写田园诗,这首诗便是其田园诗中的代表作。本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等景象,展现了夏季南方乡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形有色,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此外,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他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 本诗在教材中作为四年级下册的古诗教学内容,其语言平实易懂,意境优美,适合小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田园诗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同时,通过品读诗句,学生也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能够借助注音和工具书将古诗词读通顺,并且能够通过注释简单地理解古诗词的意思。然而,对于《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中的深层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中的田园世界,感受其中的美好与宁静。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讨论、品读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人的情感。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绘画等方式,将诗中的景象转化为具体的画面,从而加深对诗的理解和记忆。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在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
2.自主识字,会读“杂、篱”两个字,会写“杂、稀、蜻、蜓、蝶”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杂兴”“菜花稀”“蜻蜓”等词语。 ★★★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
核心知识 核心能力
重点:自主识字,会读“杂、篱”两个字,会写“杂、稀、蜻、蜓、蝶”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杂兴”“菜花稀”“蜻蜓”等词语。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核心问题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微能力点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材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学习评价
一、导入 生答:一年之中有四个季节,分别是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生答:这首诗以田园为背景,以四季为线索,展现出一幅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思考。 1、揭题。一年之中有哪几个季节?你能用一首诗来告诉同学们你喜欢哪个季节吗? 板书课题:《四时田园杂兴》注意“杂”字,下面的部分,不是“木”。 2、读诗题,解题意。请同学来读诗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3、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整个教学环节层次分明,逻辑清晰,既注重了知识的传递,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体现了高效且深入的诗歌教学方法。
二、研读文本 1.学生认读生字。 2.学生练写生字。 4.学生自由朗读。 5.读了《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梅子已经变得金黄,杏子更是肥硕诱人,田野里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却已变得稀疏。在这宁静的夏日,日头长,篱笆旁没有人影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为这田园风光增添了几分生动与趣味。 6.生答:它明显描写的是初夏时节的田园景色,那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 生答:诗中提及的景物丰富多彩,有梅子、杏子、麦花、菜花、蜻蜓和蛱蝶等。它们各自呈现出的状态也各具特色:梅子已经黄透,杏子长得肥硕诱人;田间的麦花洁白如雪,而油菜花却已经变得稀疏;蜻蜓与蛱蝶在篱笆间轻盈飞舞,为这宁静的田园增添了几分生机与灵动。 7.生答:在初夏这个时节,金黄的梅子挂满了枝头,杏子也变得格外鲜亮饱满,看起来十分诱人。田野里,麦穗上的花已经变得雪白,而油菜花却已经凋谢,只剩下稀疏的花朵结着籽。白天变得越来越长,农民们都在田间忙碌地劳作,因此篱笆旁很少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在篱笆间自由自在地飞舞,为这宁静的田园增添了几分生机。 8.学生自由讨论。 9.生答: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10.生答: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生答:从诗中的“梅子金黄”可以看出,梅子已经成熟变黄,这是初夏时节特有的景象。同时,“杏子肥”也表明杏子已经长大,变得饱满,这同样是初夏的标志。 生答:“麦花雪白”描绘了麦田中麦花盛开的景象,而麦花通常在初夏时节盛开,为大地披上了一层银白。而“菜花稀”则暗示了油菜花已经开始凋谢,变得稀疏,这也是初夏时节的典型特征。 11.生答:整首诗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它描绘了一幅初夏田园的宁静而生动画面,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诗人通过对梅子、杏子、麦花、菜花等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初夏时节的独特风情。 生答:我最喜欢的是“惟有蜻蜓蛱蝶飞”这一句。这句诗不仅生动地描绘了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舞的场景,还通过它们的飞舞,为整首诗增添了几分灵动与趣味。蜻蜓和蝴蝶是初夏时节常见的昆虫,它们的出现让诗歌更加贴近自然,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学生齐读课文。 13.同学之间象湖尝试背诵。 1、认识生字:杂、稀、蜻、蜓、蝶。注意读准平舌音“杂”,后鼻音“蜻、蜓”。 2、指导书写:“蜻、蜓、稀、蝶”都是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特别是“蜓”字,右边不要写成“延”。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4.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个人自由朗读。 (2)指名试读,评议。 5、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地说说诗歌写的什么情景吗? 6、小声自读,边想画: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他们分别怎么样? 7.学生自学,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同桌说,指名说) (1)刚才,你读懂了哪句? (2)知道了这些词在古诗中的意思,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再来说说? (3)教师随机点拨,注意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照刚才他的说法,你觉得还缺少些什么? 8、质疑: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 9.赏析“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10.赏析“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诗歌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3)读诗思考:诗人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物?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11、整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12、指导朗读:用轻柔、舒缓的语气朗读这首诗,体会意境。 13、尝试背诵:自由背——同桌背——全班背 1.这个教学环节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生字的发音特点,教师可以创造出有趣、生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这种积极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在书写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画和结构,并认真练习,这需要他们保持专注和耐心。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能够提高书写水平,还能够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和学习能力。 3.检查学习效果并相机指导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当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肯定时,他们会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教师的指导和鼓励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4.这个环节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诗歌的发音和节奏,还能够通过互动和评议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和鉴赏能力。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还能够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更好地传达出诗歌的韵味和美感。 5.这个教学环节的好处在于,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还能够通过具体的情景描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学生在阅读和理解诗歌的过程中,可以想象自己置身于那宁静而美丽的田园之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这样的教学环节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够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6.这一环节的好处在于让学生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诗歌的表面意思,更深入地感受到了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通过边想边画的方式,学生将文字转化为图像,进一步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同时,这样的学习方式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7.在这个自学环节中,学生通过同桌交流和指名发言的方式,共同探讨并理解诗句的含义。学生们首先分享了自己读懂的诗句,通过互相启发和补充,逐渐构建出对整首诗的理解。接着,学生们尝试将各个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形成对整首诗意的完整阐述。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锻炼了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还学会了如何流畅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8.质疑环节在教学中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诗句的理解,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学生在赏析过程中,不仅欣赏到了诗歌的美,还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和表达这种美。同时,交流环节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分享,让他们在互相启发中共同进步。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10.学生们在赏析过程中,不仅欣赏到了诗歌的美,还学会了如何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去想象和描绘画面。同时,交流环节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分享,让他们在互相启发中共同进步。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11.通过讨论和分享最喜欢的诗句及其原因,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魅力,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此外,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形成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12.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歌的美,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喜爱。此外,轻柔、舒缓的朗读方式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静心思考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提升。 13.尝试背诵这一教学环节通过自由背诵、同桌背诵和全班背诵的递进方式,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诗歌的记忆,还提升了他们的合作学习和竞争意识,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反馈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对于提高诗歌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三、总结 生答:我体会到了回归自然的乐趣。诗中所描绘的田园生活,远离了尘世的喧嚣与纷扰,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在这片田园之中,我们可以暂时放下生活的重担,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呼吸。这种与大自然亲近的体验,让人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放松。 总结诗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乐趣?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深入阅读和体会诗篇,不仅能够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图,还能够从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同时,通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和乐趣,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学习。
作业设计 1.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2.抄写古诗2遍。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初夏江南景色: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清新、田园、宁静、 安逸、闲适
教学反思 教完《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后,我仿佛还沉浸在那一片金黄的梅子、肥硕的杏子、雪白的麦花与稀疏的菜花所构成的初夏田园画卷中。课堂上,孩子们那专注的眼神、热烈的讨论以及最后那悠扬而舒缓的背诵声,都让我感到深深的满足与欣慰。 我认为这次教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我成功引导孩子们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通过对诗中景物的描绘和解读,孩子们不仅理解了诗的表面意思,更感受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当我看到他们闭上眼睛,仿佛置身于那片田园之中,与诗人一同感受那份宁静与和谐时,我深知,这次的教学是成功的。 然而,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引导孩子们体会劳动的乐趣时,我可能过于强调了劳动的辛苦,而忽略了劳动本身所带来的成就感与满足感。这导致部分孩子对劳动持有一种畏惧或排斥的态度,而非欣赏与尊重。这是我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我也意识到,每个孩子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都是不同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感受,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样,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这次《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的教学让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引导孩子们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意境,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努力打造一个更加生动、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