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杨氏之子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杨氏之子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6 15:1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初步认识文言文;二是理解句子的意思;三是让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设计思路: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在教学中重视朗读训练。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重难点也是读,保证足够的朗读。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熟读成诵,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增强理解。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诣、禽”,会写“梁、诣”等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 背诵课文。
3.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大意,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超越课本注释,深入挖掘“聪惠”的意义,感受杨氏之子的回答之巧妙。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拓展学习材料
教学进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世说新语》,介绍:它是一部经典的古典名著,你看,这么多的现代版本足以说明它是一部经久不衰的畅销书,也证明了它重要的历史文学地位。同学们,你对这本书有哪些了解?教师适时表扬能运用注释来解决问题的同学,鼓励学生划出注释中有关《世说新语》的介绍。
教师补充:《世说新语》中的第二篇言语是专门记录精妙语言的篇章,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出自这里。
二、课题探究、激发兴趣。
《杨氏之子》,这里的“之”是“的”的意思,那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生答)
教师:你是谁家的孩子?你能用这种方式介绍一下自己吗?出示:吾乃 ,分别找男生和女生来回答。
教师介绍:古人写文章和我们现在的语文特点不一样,不能一下子看懂它的意思,因为他采用的是文言,所以我们把这样的文章叫做文言文或者古文,这篇小古文只用55个字,弄懂它需要几把钥匙,今天我就带大家寻找打开文言文大门的几把钥匙。
三、初读文本,感受文言文的节奏美。
(一)检查预习
1、指名读字音。互相纠正错误,齐读。
2、指名读《杨氏之子》全文,请学生点评,教师提示。
3、教师范读:师:其实古人读文章可不是这样读,他们强调音断气不断,我来读一读,你试着在我停顿的地方划出竖线,这叫断句。
4、出示范例,让学生比对自己断的句子,改正错误。
5、学着用老师的方法齐读一遍。
6、再次指名读、学生点评。
7、配乐朗读。教师:古人写文还有一个重要特点,你看,没有标点符号。难度再次加大,谁能再读一读?(配乐)找两名学生朗读后,教师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8、全体齐诵。鼓励有能力的同学不看课本和课件,达到背诵。
9、总结方法:师小结:你看我们刚才通过反复读,读出了古韵,读出了音韵,这就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把钥匙:反复读,初感知。
四、理解文意
1、师:古文可以说是最早的压缩格式,里面的人物情节高度简练。刚才,同学们读了这么多遍,这篇小古文说了件什么事呢?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尝试弄懂课文的大概意思。
课件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 谁 的)父,(谁的)父不在,(谁)乃呼儿出。(谁)为(谁)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什么)以示儿曰:“此是君(谁)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同桌相互学习,教师巡回倾听指导。
3、交流:把这个小故事翻译给大家听。要求回答问题的同学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
4、交流重要的几个单字的意思。 “甚”。鼓励学生用“吾乃( ),甚( )来介绍出自己的特点或爱好。接着说说“诣”、“禽”、“夫子”的意思,引导学生说出答案后标记在书上,做批注阅读。
5.自由朗读课文,试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6、小结:师:刚才大家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弄懂了古文的意思,这样我们又找到了两把钥匙,我把它概括为“借注释,解文意;上下文,巧联系”。
五、体会杨氏之子回答之巧妙
1、出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这句话是在应答孔君平的话“此是君家果”。此是君家果,意思是这是你家的果子。为什么单单指着杨梅说这是你家的果子,有什么弦外之音吗?
生畅所欲言。
教师小结: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说杨氏子和杨梅是一家。小孩子听出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了吗?我们研究一下他的回答是不是有礼貌的。
2、出示三组句子。
孔:此是君家果。子:此是君家禽。
孔:此是君家果。子:此是夫子家禽。
孔:此是君家果。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师生分角色朗读这三组句子。
4、学生从比较三句话的不同来体会杨氏之子的回答之机智巧妙。
引导学生说出,前面的要么有顶撞之意、要么太直接、不巧妙,缺少教养,只有第三组的回答既委婉、又巧妙,用否定的回答,告诉孔君平,既然孔雀不是你家的鸟,那么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子。表现出对长辈的尊敬,堪称绝妙之答,令人拍案叫绝!
六、说一说、写一写
1、师:孔君平会说些什么呢?生畅所欲言。
2、我们试着用文言文的语言来夸夸杨氏子,请大家在结尾处续写一个结尾。
交流。(孔大笑:孺子可教也)(孔连连颔首:前途不可估量也)(如此聪慧之子,必有大成)
(耳闻杨氏之子甚聪慧,今日一谈,果然名不虚传哪!真是可喜可贺!)(孔君平一愣,继而笑曰:汝多智乎!)(妙哉,此乃可造之才)
3、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之子一定思考了很长时间吧?(不假思索)
4、你觉得他是怎样的孩子呢?勾出有关的句子。(思维敏捷、机智、说话有礼貌.
5、你能用下面这些成语夸夸杨氏之子吗?
能说会( ) 出口成( ) 对答如( )伶牙俐( )
6、想想还有哪些表示善于言辞的成语。(口若悬河 滔滔不绝 能言善辩 头头是道)
7、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8、小结:刚才我们查找了资料、借助工具书对聪惠有了更深的认识,所以第四把钥匙我也送给大家,那就是工具书,通古今。
9、出示四句话:反复读,初感知;借注释,解文意;上下文,巧联系;工具书,通古今。
背一背,记住这四句话。
八、课堂总结:
巧妙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交流、沟通,机智的语言能使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语言魅力所散发出来的光彩,希望大家善于运用语言艺术,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十、作业设计:
必做:
1、、把这篇小古文背诵给父母听。
2、搜集精妙语言,如: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广告词、对联、歇后语等;还可以积累相声、评书、影视剧中的精彩对白,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选作:有兴趣的同学,读一读现代版的《世说新语》。
十一:板书设计
杨 概述 —— 甚聪慧
对答巧妙
氏 孔君平 ;“ 此是君家果。” 幽默机智
之 事例 杨氏之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结束语:今天我们结识了文言文,还掌握了学习古文的方法,衷心希望大家爱上古文,在古文化的路上渐行渐远,这对于我们自己、我们的国家,乃至世界都是非常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