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1《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8 09:5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1张PPT)
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这是中华民族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
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举国欢腾。
情境导入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
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
活动一
回到历史现场
历史回顾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与英国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其中有一条是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再经过1860年的《北京条约》、1898年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九龙、新界也都相继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历史回顾
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了会谈。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主权。
观看《1997年香港回归中英防务交接仪式 》纪录片
此文曾获得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别了,“不列颠尼亚”》为何能在众多的报道中脱颖而出?
作为历史的见证人,新华社的数位记者不辱使命,不负众望,真实、准确地记下了这难忘时刻,写下《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
请走进文本,一起重温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探究其获奖理由。
任务情境
别了,
“不列颠尼亚”
周婷 杨兴
了解新闻的特点和基本要素,梳理文章结构。
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思考本文是如何将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有机融合的。
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
培养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文化传承与理解:
审美鉴赏与创造:
思维发展与提升:
语言建构与运用: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
《别了,“不列颠尼亚”》选自《1949-1999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选集·对外新闻选》。作者署名为周婷、杨兴,实际上它是由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四人的名字各取一部分组成的。其中周树春是新华社副总编辑,《参考消息》报社社长。
新闻
新闻要报道最新的消息,也真实地记载着历史。好的新闻作品,往往具有跨越时空的史料价值。
活动二
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新闻
“新闻”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各种新闻体裁的总称,包括 、
、特写、调查报告等。狭义的“新闻”指的是 。《别了,“不列颠尼亚”》就是一则消息。
消息是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及时报道新近发生发现的有价值的实事的一种新闻文体。消息是报纸、广播、电视中最广泛、最经常使用的新闻体裁,它是是新闻报道数量最大、最常见的新闻形式。
消息
通讯
消息
基本特征
思想性强,指导性强。
内容新鲜,有价值性。
迅速及时,有时效性。
简明扼要,篇幅短小。
内容真实,事实准确。
强:
快:
真:
短:
新:
六要素
(Where)
何地
(When)
何时
(Who)
何人
(What)
何事
(Why)
何故
(How)
如何
倒金字塔式
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
其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
文体知识
新闻的
五部分结构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标明作品的核心内容。
概括文章的主要事实,点明主题。
说明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
作最后的总结或某些内容的补充。
具体介绍要报道的事实。
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活动三
梳理新闻结构
标题
导语(第1段)
主体(第2—10段)
背景
结语(第11段)
梳理脉络
《别了,“不列颠尼亚”》
按照新闻的基本构成对本文进行层次划分
香港末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叙述了中央关于香港政权交接的一系列仪式
港督府变迁(在第4段插叙)、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港岛、英国对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
叙述英国对香港管治的开始与结束
在香港回归这一重大时刻,许多记者都写了这一历史事件,而本文却独胜一筹,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原因何在?
据统计,现场至少有778家媒体,8423人登记对此进行采访。 一时之间,好文章、好标题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英国《泰晤士报》头版标题:再见,香港!
日本《读卖新闻》封面报道:香港回归祖国。
德国《世界报》头版标题:156年后,香港回到中国怀抱。
美国《纽约时报》头版报道:香港回归中国,结束英国156年
的殖民统治。
《解放日报》:香港,今回祖国怀抱。
《羊城晚报》:今天,香港回到祖国怀抱。
《工人日报》:十万人歌舞欢庆,天安门火树银花。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新华社香港7月1日凌晨电 (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
  历史的时钟指在1997年7月1日零点那一刻,大会堂全场肃立,几千双眼睛向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行注目礼。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
  零时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这里庄严宣告: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 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这一庄严宣告在大会堂 4000多位中外嘉宾中激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一宣告通过电波传向祖国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澳门和台湾,传向世界的四面八方。
阅读下面的新闻,和课文比一比,两篇新闻的视角有什么不一样。
独特视角
报道角度: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选取的角度是中方收回香港。
《别了,不列颠尼亚》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的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的人们多么激动,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香港的角度,新颖且具有象征意义。
香港156年的异族统治,我们有权表示愤怒,因此,有人认为新闻标题应该改为“英国对香港长达156年的殖民统治终结了!”,请说一说你的想法。
新闻报道必须遵循理性和客观的原则,表达要得体,既要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况,又不能对英方一味的冷嘲热讽。
“不列颠尼亚”号:标志着大英帝国昔日的雄风和王室的尊荣。
标题解读
这是一艘英国皇家游轮,被吉尼斯评为世界上最大的游艇,是英国女王或王室成员到国外访问或在国内航行时的正式私人寓所,从1953年下水到1997年退役,40多年间它曾经作过696次外访及272次英国水域内的探访,还曾经在战争中承担过救援的角色。(1981年,查尔斯王子与黛安娜王妃大婚时,乘坐不列颠尼亚号开始了蜜月之旅;1986年,也门发生暴乱冲突,并爆发大规模内战。不列颠尼亚号一共从也门的亚丁救出了10687名外国难民和外交人员;1997年7月1日不列颠尼亚号参加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标题采用主谓倒装的句式,突出了“别了”这一内容,能更好地表达情感,突出文章主题。
1
运用借代,“不列颠尼亚”指代英国,妥帖生动。
2
巧用双关,
表面含义是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这是写实的一面,是现实场景。
深层含义是象征着英国管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被洗刷。
3
“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标题的含义:
活动四
强烈的现场感
【新华社1997年7月1日电】6月30晚中英双方在香港举行交接仪式,7月1日早查尔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维多利亚港湾。
【新华社1997年7月1日电】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动态变化的场景
导语结束在时间上,为全文的时序奠定了基础。
新闻特写
特写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聚焦特写镜头
找一找,本文具体选取了哪些场景,作为典型的特写镜头来进行描写的?请按时间顺序进行概括。
①4时30分:末任港督降旗仪式;
②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
③7时45分:英国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④0时左右: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⑤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第一场景:
6月30日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2—4段)第一次降旗
标志:今后香港再也不会由港督来统治
第二场景:
下午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查尔斯宣读女王赠言;
7时45分,第二次降旗仪式。
(5——7段)第二次降旗
象征着英国150多年的管治即将告终。
第三场景:
七月一日子夜时分,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
(8——9段)第三次降旗
标志:英国对香港的统治彻底结束,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第四场景:
7月1日零点40分,
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第10自然段)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不列颠尼亚”的离开,意味着英国在香港的撤离。
一条时间线索贯穿全文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着英国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五星红旗的升起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三次降旗、一次升旗
课文中把现实场景的时间写得特别准确,精确到几时几分,且衔接非常紧密,就像照相机连拍一样。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①增强所记录的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可信度。
②体现了盼望回归的激动和急切心情。
③体现了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的来之不易和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活动五
镜头交错展现主旨
——历史与现实镜头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这篇报道在写新闻事实时,还适当的运用了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本文融合在现实场景中的背景材料,总结这样写的好处。
活动:
现实与历史的不断交织
2-4段
5-7段
8-9段
10-11段
段落
现实场景(新闻事件)
历史材料(新闻背景)
现实与历史的不断交织
2-4段
5-7段
8-9段
10-11段
段落
现实场景(新闻事件)
历史材料(新闻背景)
4时30分,港督府告别仪式(第一次降旗),表明港督将永远成为历史
港督府建成时间,其后的扩建、发展
晚6时15分至7时45分,添马舰东面广场告别仪式(第二次降旗),象征英国长达150多年的管治结束
子夜时分,最庄严的政权交接仪式,米字旗落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0时40分,查尔斯王子及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156年前,英国士兵占领港岛,升起英国国旗,英国管治开始
英国对香港殖民统治长达一个半世纪
米字旗插上港岛的时间,英国管制香港的精确时间,大英帝国从海上来
新闻事实融合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对事件做了必要的补充,使得每一项仪式都显示出历史的跨度,使人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也让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仪式本身的现实意义。
活动六
聚焦情感表达
请以“《别了,“不列颠尼亚”》通过 来抒情”为起句,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是如何抒情的。
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
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
这一背景知识,用精确的数据,交代英国殖民统治的时间,说明那段历史刻骨铭心,永世难忘。心中无限感慨,溢于言表。
《别了,“不列颠尼亚”》通过介绍背景抒情
这是对末任港督彭定康面部表情的特写,生动地写出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前黯然神伤的神态。通过这一神态,我们能揣摩出彭定康当时复杂的心情,但是不论他如何“面色凝重”,历史的脚步不会为任何人停止,香港终将回归祖国。
《别了,“不列颠尼亚”》通过细节描写来抒情。
“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通过对雨的描写,衬托了英国人失落无奈的心情,也有暗示雨过天晴、香港回归后会有灿烂的明天。
第二段“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
第六段“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
《别了,“不列颠尼亚”》通过写景来抒情。
“不列颠尼亚”号和巨幅紫荆花图案构成形成鲜明对比,说明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即将结束,而作为特别行政区象征的紫荆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香港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别了,“不列颠尼亚”》通过对比来抒情。
v
s
现实已为陈迹
又从海上去
今日英国7时45分降旗
子夜时分易帜,7月1日第一分钟,五星红旗升起
子夜时分易帜,6月30日最后一分钟,米字旗最后一次降下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
156年前英国在添马舰东面升旗
港督府建筑历史扩建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来。
《别了,“不列颠尼亚”》通过对比来抒情。
《别了,“不列颠尼亚”》通过对比来抒情。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短短13个字,用了对比手法,却有无穷的意蕴:当年耀武扬威地来,而现在黯然落寞离去。这其中有现实场景——1841年,大英帝国横跨印度洋而来;1997年,“不列颠尼亚”号黯然从海上离去。
有历史的轮回——“从海上来”标志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正式开始;“从海上去”标志着香港脱离英统,回归祖国。中国人民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这篇新闻在众多新闻稿中独胜一筹,曾获第8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你认为它获奖的原因有哪些?
选材角度新颖。标题一语双关,独具匠心。
1
挑选富有象征意义的关键场景。
2
新闻现场与历史交织的纵深感。
3
客观陈述中隐含着丰富的情感。
4
恰到好处运用对比手法,国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5
全文总结
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迈出了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香港回归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
今天的我们,更应该秉承先辈遗志,为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领土完整而不懈奋斗!
对接高考,
考点训练
①拟写标题。
④概括压缩新闻要点。
③拟写一句话新闻。
②拟写导语。
近几年,高考新闻报道题一般的设题类型:
“概括压缩新闻要点题型”
对接高考,考点训练
概括压缩新闻要点“三步骤”
步骤3:
通读材料,划出每句的陈述对象、事件、时间、地点等要素。
分析句间关系,划分层次,逐层概括要点信息。
根据题干要求,组成答案。
技法点拨
步骤1:
步骤2:
【2019全国Ⅱ卷】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2019年的永定河补水工程于3月13日启动。本次补水工程加大了补水力度,到4月2日,已累计输水3100万立方米。另外,拦截在河道上的官厅水库发电站、珠窝水库下马岭发电站、落坡岭水库的下苇甸发电站全都停用,以保证补水全部灌入河道。目前,门头沟区城内102公里的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实现全级通水。
2019年的永定河补水工程于3月13日启动。本次补水工程加大了补水力度,到4月2日,已累计输水3100万立方米。另外,拦截在河道上的官厅水库发电站、珠窝水库下马岭发电站、落坡岭水库的下苇甸发电站全都停用,以保证补水全部灌入河道。目前,门头沟区城内102公里的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实现全级通水。
参考答案:2019年3月13日永定河补水工程启动。这次工程加大补水力度,停用发电站,实现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时间+对象+事件
结果
2019年4月21~28日,国际乒联第5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单项赛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中国队的许昕、刘诗雯在混双决赛中夺得首金,马龙、王楚钦夺得男双冠军,刘诗雯夺得女单冠军,马龙夺得男单冠军,王曼昱、孙颖莎夺得女双冠军。中国队包揽了本届世乒赛的全部5枚金牌,取得全面胜利。其中的男单决赛,马龙以4比1的比分战胜瑞典球员法尔克,实现了世乒赛男单三连冠的伟业,成为继庄则栋之后50多年来首位在世乒赛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2019年全国Ⅲ卷】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
2019年4月21~28日,国际乒联第5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单项赛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中国队的许昕、刘诗雯在混双决赛中夺得首金,马龙、王楚钦夺得男双冠军,刘诗雯夺得女单冠军,马龙夺得男单冠军,王曼昱、孙颖莎夺得女双冠军。中国队包揽了本届世乒赛的全部5枚金牌,取得全面胜利。其中的男单决赛,马龙以4比1的比分战胜瑞典球员法尔克,实现了世乒赛男单三连冠的伟业,成为继庄则栋之后50多年来首位在世乒赛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2019年全国Ⅲ卷】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
时间+对象+事件
结果
结果
【2019年全国Ⅲ卷】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
参考答案:2019年4月21~28日,第55届世乒赛单项赛在布达佩斯举行,中国队包揽5枚金牌,马龙成为50多年来首位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高考真题)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5分)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海南自贸港建设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方案》明确海南自贸港的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方案》提出,海南自贸港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到2035年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方案》的公布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高考真题)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5分)
参考答案: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对建设海南自贸港作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这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