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驿路梨花》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驿路梨花》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6 14:4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云南哀牢山
①积累重点字词,了解作者。
②通过略读的方法,感知文章内容。
③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学习目标
彭荆风(1929-2018)江西萍乡人,现代作家。1950年随军进入云南,在西南生活过多年,熟悉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写了许多反映边疆生活的作品。
代表作品:
《边寨亲人》《断肠草》等。
瑶族
哈尼族
走近作者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1977年11月27日《光明日报》。有改动。作者从1959年春,随军进入云南,三十多年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生活。写《驿路梨花》是作者在被迫搁笔多年后的1977年秋。
那时,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锋的号召。作者想起了边疆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曾经见过的那深山大岭里的小茅屋,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游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人。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迫使作者拿起笔来,写下了这篇文章。
背景资料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宋)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 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书下注释①:驿路,又叫“驿道”,古时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解题
字词过关
字词过关
文体知识
小说三要素
人物
情节
环境
人物塑造方法
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故事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阅读提示:
1.不指读,不回读,不出声;
2.根据略读重点,筛选信息,
无关的地方可以跳读;
3.五分钟完成略读任务。
略读:侧重观其大略,
粗知文章大意。
初遇茅屋寻主人
文中写了哪些人?
他们分别与小茅屋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我”和老余
路过住宿、修葺
瑶族老人
借住
送粮、修葺
梨花妹妹
照管
解放军
建造
梨花姑娘
照料
按课文记叙的顺序
文中写了哪些人?
他们分别与小茅屋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我是小茅屋,在什么时间,我……
“我”和老余
路过住宿、修葺
瑶族老人
借住
送粮、修葺
梨花妹妹
照管
解放军
建造
梨花姑娘
照料
按课文记叙的顺序
按小茅屋修盖、维护的先后顺序
解放军
建造
十多年前
梨花姑娘
照料
解放军离开后
梨花妹妹
照管
梨花出嫁后
瑶族老人
借住
送粮、修葺
“我”和老余
路过住宿、修葺
上个月
暮色中到第二天早上
顺叙
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
脉络清楚。
倒叙
先写结果或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突出情节提到前面写,然后从头来记叙。
产生悬念,引人入胜。
在叙述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插入一段与原文相关的内容,之后再接着进行叙述。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波澜起伏。
插叙
记叙顺序
“我”和老余
路过住宿、修葺
瑶族老人
借住
送粮、修葺
梨花妹妹
照管
解放军
建造
梨花姑娘
照料
按课文记叙的顺序
按小茅屋修盖、维护的先后顺序
解放军
建造
十多年前
梨花姑娘
照料
解放军离开后
梨花妹妹
照管
梨花出嫁后
瑶族老人
借住
送粮、修葺
“我”和老余
路过住宿、修葺
上个月
暮色中到第二天早上
悬 念
误 会
悬 念
误 会
悬 念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
误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
主人家是谁?
误认为哈尼族小姑娘是主人。
解放军为什么建造小茅屋?
小茅屋的主人是谁?
悬念及其作用
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的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
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自觉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之中。
文章设置悬念有什么表达效果?
设置悬念,可以增加故事的曲折感,
使情节跌宕起伏,造成文章的层次美,发人深思,引人入胜,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小茅屋的主人究竟是谁?
初遇茅屋寻主人
小茅屋的主人究竟是谁?
凡是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角色发生了变化:由路人变为照料者;由被帮助的人变为帮助别人的人
初遇茅屋寻主人
驻足茅屋赏梨花
1.课文有几处描写梨花的语句,这些描写起什么作用?
驻足茅屋赏梨花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实写,指自然界的梨花。
自然界洁白美丽的梨树林,给暮色中行走在大山深处的“我”和老余,带去了“有人家”的欣喜和希望。点题,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驻足茅屋赏梨花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实写,指自然界的梨花。
实写淡淡月光下轻轻飘落的梨花瓣,营造了美的意境。
驻足茅屋赏梨花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虚写,指自然界的梨花
虚实映衬,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表达了作者对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精神的赞美之情。照应文题的同时,产生了第二个误会,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驻足茅屋赏梨花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与洁白的梨花融为一体,花美人更美。“处处开”展示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旺盛生命力,升华了文章主题。再次点题,题文相映,首尾呼应,使作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双关
实写
驻足茅屋赏梨花
梨花
自然界的花
梨花姑娘
雷锋精神
2.梨花的含义
驻足茅屋赏梨花
3.用“驿路梨花”作标题有什么好处?
①标题是由结尾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演化而来。
②梨花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梨花,也指哈尼姑娘梨花。
③美丽的梨花象征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④以物喻人,梨花是全文的线索,歌颂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回顾茅屋传精神
1.在这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结合本文选出你认为的“最美代言人”并说出理由。请同学们按模版推荐。
我推荐_________作为景点“最美代言人”,从文中的“___________”可以看出他/她们________________。
驻足茅屋赏梨花
文中的“我”、老余、瑶族老人,他们从接受别人帮助变成主动帮助别人的人;梨花姑娘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哈尼小姑娘们从姐姐手中接管任务,主动照料小茅屋。这些都是雷锋精神!
驻足茅屋赏梨花
2.假如梨花妹妹也远嫁了,瑶族老人老的走不动路了,我和“老余”再也没有机会回来了,那么小茅屋会不会没人管了呢?
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将代代相传
驻足茅屋赏梨花
3.老师准备在游览后发一个朋友圈展示一下“小茅屋”这个景点,可是文案没有想好,请你帮我想一个旅游文案。
拓展延伸
有关梨花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3.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4.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5.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写作特色
本文不是按照事件发生顺序从解放军盖起小茅屋、梨花照料小茅屋写起,顺叙写出十多年的时间跨度,而是集中在现在的一个夜晚和早晨,在顺叙“我们”宿在小屋的得解饥疲和所见所闻当中,运用两段插叙文字表明过去的盖起和照料小屋。
波澜起伏的情节,回环递进的结构。
写作特色
通篇扣住小屋主人是什么人这个故事核心,先设悬念,穿插两个误会,三次深化悬念,最后才彻底解开悬念。从而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突出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
波澜起伏的情节,回环递进的结构。
课堂小结
小说通过发生在哀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
板书设计